第一十章 兵敗鄴城

  原來曹操方回軍黎陽,袁尚便派主力傾力殺出。前線做戰的曹軍連日苦戰早就將心疲憊,曹操方走,更是無心攻城,袁軍乍然殺出,曹軍頂不住袁尚的攻勢,呈現出全線潰退的局面。


  曹操收到前線戰報,猛然想起中計了,審配正是利用黎陽空虛再用自己做餌誘使曹操回援黎陽,想罷方欲回師去前方督戰,忽一拍腦門,暗思:若審配再派兵拿下黎陽,當如何是好?只是不由得曹操細思,前線上的曹軍早已敗下陣來,如今是全線潰退,豈是一人能挽回局面的?不多時已能看到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曹軍三五成群。曹操見狀大怒,急令后軍變前軍,正想揮軍迎擊袁尚,不想後方審配得到前方戰報,料想曹操此時怒急從後方引精銳殺出。一時間,曹軍后軍登時大亂,曹操忙收縮兵馬,準備迎擊審配。


  袁譚此時正被曹軍困在一隅,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忽收到鄴城方面消息:袁尚從鄴城傾巢而出,殺退曹軍。袁譚心道:莫非有什麼內情?急令手下軍士去前線打探。


  不一會,前方探子來報:曹軍全線潰散,袁尚正引軍銜尾追殺。袁譚聞報,不由明白了大概,袁尚肯定是得到了什麼重要軍情,趁機破了曹軍。不過這種情況連自己都不通知,也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吧?當下越想越氣,郭圖一旁看到袁譚面色不善,心中暗笑,忙上前添油加醋道:

  「主公,袁尚小兒太過分了,得到了軍情不先通知咱們一同破曹,卻想藉機立威。我軍不如靜觀其變,坐看兩虎相爭,收漁翁之利,主公意下如何?」


  袁譚沉聲點了點頭,強壓了這股惡火,忽啪的一下將案台上器具一把推到地上,一應物品嘩啦一聲掉落地上,嚇得眾謀士都不敢言語,暴怒道:


  「袁尚,這筆帳老子給你記著。」


  審配見曹操后隊變前隊,趁虛而入殺了曹軍個措手不及,曹操始料不及,從未想到審配竟然有膽主動攻擊,登時被殺得損失甚重。幸好審配兵少,袁尚又來不及趕過來與之前後夾擊。前線戰場更是慘烈,曹軍一路退,袁尚一路追。仿似當年宛城之戰般,曹操殺退審配軍,又去前線接應敗軍,又與袁尚一場惡戰,不想審配又引軍加入戰圈,還好曹操早有準備。直退到黎陽曹軍才算穩住陣角,曹操想及剛才的事不禁長笑道:

  「好個審配,待孤與他再戰!」


  眾謀士看到曹操怒急反笑,不由暗贊曹操心態,但此時軍心疲憊,而且冀州軍民抵抗甚是激烈,再戰恐怕也難得好處,一時間都沉默不語。


  郭嘉看了看四周,見荀攸作沉思狀,賈詡低著頭眯著眼睛也不知道睡著了沒,不由笑道:

  「主公,一戰而已,何必與審配小兒動氣?依郭嘉之見,袁紹廢長立幼,定致其諸子不和。袁氏兄弟間實力相當,各自樹黨,早晚成患。若主公操之過急,則袁氏諸子必合為一氣拼力抵擋。若主公暫放攻打,則袁氏兄弟必要爭個你死我活。不如主公舉兵南向,先剿滅劉備,靜侯袁氏兄弟相爭。若袁氏有變,則我軍一戰可定四郡,平定河北。」


  曹操聽了郭嘉這一篇論斷,不禁連連點頭,真是高見啊!趁著袁氏相爭,先圖劉備。曹操當然知道,此時的劉表還動不得,不過趁機爭討劉備卻是無妨。劉表雖受仙神護估,不過聽說劉備與其下官員並不和睦,怕他也無力護得了劉備。郭嘉當真是妙計啊!旋又心生失落:為何我沒想到?奉孝之才真數倍於我!

  坐上荀攸不由抬頭暗贊,好一個郭嘉,此計果然厲害!賈詡微微抬了抬頭看了看曹操,旋又眯上眼睛。賈詡擅於揣摩,袁譚、袁尚的心思怎麼能猜測不出?只是賈詡知道曹操此時心態不好,生怕惹禍上身。見郭嘉如此豐芒畢露,不由看出了些苗頭。


  曹操自然聽從了郭嘉的計策,命賈詡為黎陽太守,坐鎮黎陽;曹洪退守官渡,鎮守官渡;自已則領大軍回許都,圖謀劉備。


  回軍途中,曹操與諸謀士一路談笑風聲。


  郭嘉指著江東方向突道:


  「丞相,且看!」


  曹操順著郭嘉所指,但見東吳上空一片金光,更隱有一股帝王之氣。曹操不由眉頭微皺,但旋又淡笑道:


  「不想東吳小兒竟如此善於經營,其勢不輸其父兄當年啊。」


  此時袁紹已死,正是意氣風發,自不會在意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兒。


  郭嘉道:

  「東吳孫權雖幼,但此人極有帝王相,主公還應早作打算。」


  曹操點了點頭道:

  「奉孝有何見地?」


  郭嘉道:

  「眼下河北未定,東吳兵威將廣,人才濟濟。若我軍現在趁孫權羽翼未豐,雖可一舉殲滅東吳,定然是一場慘勝。眼下河北未定,依某之見,袁氏爭鬥一年間必然能出結果,到時定然會趁機南侵。我軍兩面作戰要取下江東更是難上加難,不如先試試東吳態度,再作圖謀。」


  曹操點了點頭,忽道:

  「聽說孫權有一幼子?孫權待他如何?」


  郭嘉笑道:


  「甚是喜愛,主公明鑒。」


  東漢末年便常有諸侯譴子為質的事,劉焉當年去蜀地之時,不也是留三子在京為質嗎?郭嘉一點及透,自是清楚曹操想法。曹操想及此處,於是譴使江東,令孫權譴子入朝隨王伴駕,以此試探江東。


  自孫策死後,江東上空光芒萬丈,王氣更盛,無一不預示著江東大興。天下英雄莫不歸心。一時間,無數英雄人物前來投奔,為江東輸入了一大批新鮮血液,而孫權自此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想來也是,歷來便是如此,孫家父兄引領的一大批將領,無一不是為孫家基業立過汗馬功勞,功高震主,作為一代梟雄的孫權不得不防。


  而眾多前來投奔孫權的將領中,有兩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在三國的歷史長河中,這兩個人的地位絲毫不輸於周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