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軍防線
從鄴城到許都,莫過於由白馬津或延津渡黃河,經過酸棗,渡陰溝水和北濟水抵達陽武,再渡官渡和渠水。至此,許都再無屏障,便是一片平原,盡在袁紹兵鋒之下。而司隸區和青州則成了袁軍的兩翼輔助戰線。
袁紹一方面命袁譚部進軍青州,另一方面對延津加緊攻勢,兩相配合從側冀打擊曹操;又派人鼓動汝南袁家舊部(當年汝南為袁術的大板營,現在袁術已去了東方,歸為曹操,但袁家故吏極多,故而有此安排);同時緊密與劉表保持聯絡,暗通款曲,試圖令劉表與其合作南北對曹操施壓。
布置完畢,袁紹召集三軍,身披火紅斗篷,站在帥台上,手持令箭喝道:
「三軍聽令!」
但聽三軍齊聲喝道:
「諾!」
這一聲諾直入雲海,如大浪拍石般浩瀚。
袁紹執令箭直指南方道:
「兵發延津!」
袁紹心意既定,立刻調動兵馬,由手下第一勇將,也就是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為前鋒,兵鋒直指白馬,先開闢渡河荊棘,顏良率領一萬兵士直撲向白馬。
人言常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實自古至今皆是至理名言,興時,國家必定大興土木,百姓應召赴徭役可謂苦不堪言;亡,兩國交兵,百姓服兵役更是苦不堪言。興時尚好,而亡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
曹操目前算面臨最大的也正是糧食問題,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與袁紹決戰,曹操能抽出的兵力實在不多,雖然曹操曾得了青州兵三十萬,但曹操武器配備與糧草供應上根本支持不了這麼多人。
何況在兗州境內連年瘟疫爭戰,在屯田令頒布后,曹操進行了精兵簡政的策略,抽出了多數人馬已成為了屯田軍。而袞州戰線又廣,北方要與袁紹正面決戰,兵防正面戰場的袁紹,同時還要防衛青州方面的袁譚輔線,南方更要兵防劉表(劉表畢竟屬於仙神一脈,他會不會出兵,曹操心中著實沒底)、孫策(孫策素有野心,雖然曹操已經與孫家合親,但袁紹、曹操交戰,孫策尚未平定南方尚可,但若孫策不甘寂寞趁機偷襲許都,則功敗垂成,故不得不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汝南方向又是袁家舊部故吏(袁術不也是袁家的人嗎?),袁紹振臂一揮,汝南方向必然響應,更是不得不防,而西南方又要面臨黃巾餘黨黃巾十大弟子之二的龔都、劉辟騷擾,幸好西部群雄亂戰,相互節制,但這幾線做戰間,曹操能調動參戰的人馬,實在有限,能參戰的能有六七萬,而這些人又要防守其他諸侯,並不能全部投入到官渡之戰,所以官渡之戰,能加入到戰局的只有兩三萬餘眾。
冀州與兗州中間隔著條黃河,所以袁紹欲出兵攻打兗州,首要的便是渡過黃河。所以,黃河沿岸的幾個港口城市首當其衝陷入袁紹的攻擊視野之內。
曹操此時便坐于軍帳之中,思索著與袁紹決戰的最佳地點,而兩邊坐著荀攸與郭嘉,荀攸看著地形圖道:
「甄城、白馬、延津,都可能成為初期交戰的主戰場。但如果在這些地方與袁紹決戰,我軍勝算不大。」
郭嘉與曹操點了點頭,這三座城市均無險可依,荀攸所言確實不差,那麼究竟是在哪呢?三人的目光幾乎同時落在了一處——官渡。
官渡港所處位置的確是易手難攻,渡口北方是官渡水這一天然屏障,對守方極為有利,渡口南北兩岸是大片的開闊地,地勢平坦,正有利於騎兵作戰,而袁紹的南征軍團由黎陽到官渡,其間必須受阻於黃河、陰溝水、北渡水、渠水,不但進攻時較困難,也無法將最大的兵力完全及時投入渡口,補給上的困難更將成為袁軍最嚴重的危機。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三人顯然都看出了這一地勢的優勢,均相視一笑,荀攸道:
「只要守住甄城和延津,與敵決戰於官渡,則我軍佔盡地利!」
曹操點了點頭道:
「公達所言不虛,勝負只在官渡!」
既已定下作戰方針,曹操立即進行部署,此時守甄城的是本地人程昱,了解甄城地形,但兵員不多,只有七百餘眾,故而曹操親至甄城詢問程昱,這程昱是天機鏡的鏡托,靈性非凡,善讀人心,在人間數載,更是精進許多。而且程昱與郭嘉不同,郭嘉是奪天地造化的至寶,靈性十足,所謂物極必反,郭嘉無修真之仙緣,只能成為為人所用的法器,而程昱卻是藉助了郭嘉的靈性凝化人形踏入了修真一途,足可見天機鏡靈性之高,實是可與封神一戰中混元金斗這類數一數二的法寶相媲美,端的是奪天地之造化。這鏡托也是用上等仙品所制,自此產生靈識,其才智遠勝於常人,對於甄城的看法,程昱也高人一等,當初曹操來甄城之時,荀攸、郭嘉亦認為甄城非重兵不能守,而今曹操問及程昱此事,程昱卻反問曹操:
「主公欲守住甄城,可是欲與袁紹決戰於官渡?」
曹操聞言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我與文若、奉孝皆意與袁紹決戰於官渡,想不到仲德亦有此想,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哈哈……」
程昱聞言,淡然一笑撫須道:
「主公若欲與袁紹決戰於官渡,則無須向甄城增兵。」
曹操聞言顎然:
「若不增兵,以甄城的兵力如何守得住?」
程昱笑道:
「袁紹在樂陽集結十萬精兵,甄城、白馬、延津守當其沖,若我軍在甄城屯增兵力,袁紹若進軍,則甄城絕無可守,反若不增兵員,袁紹定會認為甄城並非戰略要地,必不放在眼裡,大有可能放棄甄城。」
曹操聞言,思索良久,點了點頭佩服道:
「仲德膽色見第,卻非常人可比,曹某佩服!」
曹操於是放棄增兵甄城的計劃。
而延津一線衝要之地遠過甄城,曹操更是斟酌良久,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