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暗流涌動

  眼見曹操發了虎威,一旁董琳嚇得花容失色哭拜道:


  「丞相饒命!丞相饒命!」


  一旁獻帝亦抱著董琳止住士卒,當即淚若雨下道:


  「丞相,董妃身懷五月身孕,望丞相……憐之。」


  曹操長吸口氣嘆道:


  「我曹操為陛下南征北討,嘔心瀝血,陛下竟欲殺我?若非天不亡我曹操,我曹操此時早已身首異處,陛下做此等事,必是受此女蠱惑!不殺此子,焉能解我心頭之恨?」


  獻帝聞曹操言語間亦有為自己開托之詞,不由放在董琳身上的手緩緩滑下,眾士卒趁機將董貴妃拿下。


  伏皇后畢竟是女媧駕下,心志堅忍,見此情狀,忙道:

  「丞相,此女雖惡,但龍種無罪,可貶其冷宮,待其分娩再殺不遲。」


  曹操冷哼一聲道:


  「此種惡婦,縱使生得龍種,必是亂國之人,不若早殺。」


  曹操說罷轉過頭去,士卒便欲將董貴妃押出去,可憐東漢最後一點希望竟因此死於腹中。董貴妃知其難得保全止住兵士,跪在地上兩眼泛花求道:

  「望丞相留一全屍,勿要失了皇家威儀。」


  曹操聞言,命人取白練遞與董貴妃。


  董貴妃回頭深望獻帝一眼,滿目情誼。漢獻帝此時感慨萬千,望著這曾位居貴妃的女子,想及自己身處帝位竟然連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心裡更是難過,可悲可嘆啊!有那麼一刻,他甚至想就此離去,再不管這是是非非。但想及劉氏先祖漢室江山,不由淚如泉湧:

  「卿……於九泉之下……勿要怪朕。」


  董貴妃聞言搖了搖頭,慘然一笑,一邊伏皇后見此情景不由掩面垂淚。


  曹操喝道:


  「賤人蠱惑聖上,當有此禍。」


  擺了擺手,早有人來將董貴妃拉了出去,於宮門外勒死。


  曹操看著猶自垂淚的漢獻帝道:

  「自古外戚亂政多禍國,始有王莽竄漢遺害漢室江山數十年,百姓深受屠戮,陛下當深以為鑒!自今日起,但有外戚宗族,擅入宮門者,斬!」


  謂兩旁道:


  「守御不嚴者,斬!」


  說罷不理獻帝哭泣,轉身離去,又安排三千心腹充御林軍,嚴防宮門。


  伏皇後來至獻帝身側柔聲道:


  「陛下勿要憂傷,此非陛下之過。」


  再看獻帝緩緩抬頭,淚已然逝去,滿眼血紅,目光中只有仇恨,冷冷道: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不表許都變故,卻說徐州劉備。劉備曾在徐州任州牧,廣施恩德,民心甚厚,極受擁戴,但自知如今殺了車胄,若曹操得知,定會出兵討伐,若此時,則如何是好,他坐於府中苦思,正逢此時,忽聞人報陳登到,忙去迎接陳登。


  雙方序禮畢,劉備道:

  「幸得元龍救我等一命。」


  陳登笑道:


  「以將軍之能,縱使沒有元龍,亦可無礙,將軍過譽了。」


  劉備執陳登手步入府中,突現愁眉道:


  「吾弟思慮不周,竟斬殺了車胄,此實遺禍於徐州,如今殺了曹操心腹,曹操如何肯休?若曹操率兵來攻……,唉……劉備心中實為懊悔。」


  陳登聞言笑道:


  「原來將軍因此事而憂,將軍勿憂,陳登自有妙計。」


  劉備眼前一亮道:


  「還望元龍賜教!」


  陳登道:

  「如今群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為領軍人物,但普天之下,尚有一人曹操深為所懼。」


  陳登以眼觀劉備,見劉備似有所思,又道:


  「如今袁紹坐擁冀、青、幽、並四郡,帶甲百萬,文官武將無數,今何不先依附於袁紹?」


  陳登所言,劉備深感贊同,若想守住徐州,非此人不可。而劉備所想卻是另一層面,曹操實為諸侯領軍人物。且觀曹操當是天下英雄,如今棄曹投袁,對於郭嘉、荀或之輩自是明珠暗投。但劉備,天下梟雄,怎肯屈居人下?袁紹自來輕視自己,若依附於他,自可有一立錐之地,由此可見其野心不小。


  劉備略思片刻,不由躊躇,搖頭道:


  「袁紹素來與我無來往,況其與公孫瓚交鋒之時,我曾助公孫瓚攻之,如今又殺其弟,袁紹安肯容我?」


  陳登長身而起笑道:


  「哎,如今徐州城中便有一人,與袁家三世通家,若得此人一書,事必成矣。」


  劉備聞言略思道:


  「元龍所言,莫非鄭康成先生?」


  陳登淡然一笑,連連點頭:

  「然也!」


  原來陳登所說的正是鄭玄鄭康成,這鄭玄一心修道求學,涉獵甚廣。桓帝年間十常侍之亂方退隱山林,自此再不參與三國亂世,確是方外中人。三國初年,劉備遊歷天下之時,曾在其門下求學,鄭玄更將其金龍之相隱於足下。


  後來,劉備在徐州任徐州牧時,鄭玄亦在徐州,劉備便時常前去求教,禮儀甚厚。而鄭玄家世與袁紹家世三世相交,甚有交情。


  劉備一拍腦門道:

  「幸元龍提醒。」


  當下,劉備想起此人,便同陳登親至鄭玄家中,求其作書。鄭玄早知劉備真身,慨然應允,寫書一封付與劉備,劉備差孫乾星夜前往袁紹處求救。


  卻說袁紹,於易京滅公孫瓚后,派其長子袁譚出任青州太守,袁紹駕下有一謀士名喚沮授,此人看出此為禍端,暗思,袁紹在世尚可,但若袁紹一死,則袁家必亂!想及此處便上言勸諫袁紹。


  袁紹不聽其勸,竟道:

  「吾想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觀其能。」


  於是不聽勸阻,又以中子袁熙為幽州太守,外甥高幹為并州太守,沮授暗自搖頭,知勸其無用,也不自勸,只可惜此人謀略過人,卻不會死諫,此皆為此人本相所致。


  先不提沮授,且說如今北方已定,袁紹並四州之威,早已虎視中原。


  這日,袁紹正在府中與眾謀士議事,卻聞有劉備使者求見,袁紹頗為驚詫,劉備與自己素來不睦,何來書信?展信一覽,不由心中一動,看眾謀士均有奇色,袁紹道:

  「劉備欲吾發兵救他,哼!此人滅我胞弟,本不當救,但有鄭尚書書信在此……唉,此事實難辦也,諸位怎麼看?」


  果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劉備一紙書信,卻緩緩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