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中非議
曹操想及楊彪種種,對劉備哪還有什麼興趣?話鋒一轉道:
「吾所慮者,楊彪也!此人對朝中之事了若執掌,又與袁術有姻親關係,倘若成為袁家的內應,必為大患!」
袁術的女兒正是楊彪的正室,故而曹操如是說。
曹操雖如是說,但像荀氏叔侄、郭嘉等人自是都清楚曹操的話中內涵,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朝廷,又豈是一個楊彪?聽得懂的自是明白其意,聽不懂的卻全道是曹操對楊彪有意見,這倒也可以解釋的清,畢竟楊彪在獻帝受難之時立下數功,深得獻帝信任,而楊彪又不屬於曹操陣營,曹操欲除之也並非說不過去。
程昱自是明白曹操之意,笑道:
「丞相無須擔心,某有一計……」
次日,朝中大臣連名上奏,誣陷楊彪與袁術私信有不臣之心,於是將楊彪收監入獄。
當日,北海太守孔融正在許都,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楊彪是孔子的首席弟子,兩人自是深感親近,關係也一直很好,孔融非神非仙,自是不清楚這其間的種種,且此人素來剛正不阿,眼裡容不得半點砂子,聽聞楊彪被收監入獄,便去見曹操痛聲道:
「楊公四世清德,丞相豈怎能因袁氏而定其罪?」
曹操其實一直都比較討厭孔融,孔融不僅樂於多管閑事,說話還極沒分寸往往沖怒曹操,雖然如此,但也拿他沒有辦法。
當年何進權傾朝野,董卓總攬朝政,此二人也自深惡孔融,但也都不敢動孔融,更何況此時的曹操面對的是諸侯割據群雄並起的亂世?
當年河南尹何進遷為大將軍,那時的孔融是司徒楊賜下邊的人,被楊賜派往何進府祝賀,卻被府中家丁擋在門外。孔融怒起,當時留下彈劾狀辭了職。當時的何進正直得意之時,何況本是一野豬精所化,哪受得這氣?聞言十分生氣,私自派遣劍客欲追殺孔融。不料,所派劍客卻對何進說:
「孔文舉聲名遠播,將軍若如此,則四方名士必群起而攻之。不如以禮相待,正可展示將軍心胸。」
何進忌憚孔融名聲,辟舉他為侍御史。后何進再辟舉他為司空掾,北軍中侯。在職三日,又升遷為虎賁中郎將。
后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孔融殿上與之言辭激辯,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懷恨在心,轉任其為議郎,隨後又將孔融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相,當然也正是因此,孔融得以與陶謙相識,成為摯交。
孔融是憤青,典型的憤青,經常聚集一些人批判實事政治,就跟我們現在的一些屌絲憤青經常在網上批判現實一樣。不同的是孔融所邀的都是當世名流朝中大員,曹操不敢迎其鋒芒,孔子的正統傳人不好惹啊(我們看看現在山東的苦逼考生就知道孔子有多猛了,山東考生的分數歷來都是最高的,此均拜孔夫子所賜),曹操只得避其鋒銳笑道:
「文舉高看曹某了,此非曹某之意,此實為聖上之意。」
孔融雖然是憤青,但怎是這麼好被唬弄的?那楊彪在獻帝受難之時,屢次護持獻帝,獻帝感激都來不及,怎肯降罪與他?眼珠一轉道:
「使成王殺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
(孔融畢竟是孔子的後人,說話向來文謅謅的,待小生給諸位講解一下)這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所以由周公攝政。孔融雖未明言,但是個人就能聽出其中含意,何況飽讀詩書的曹操,其語自是影射曹操攝政。
曹操聞言老臉一紅,無可奈何下只得放了楊彪,饒他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卻難逃,當即免了他的官職。
一時間,朝中諫臣紛紛上疏彈劾曹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曹操聞言大怒,當即殺了諫臣趙彥。一時間百官都想起了當年反對董卓的後果,眾皆驚悚,再不敢言。
但朝中人明面里不敢批判,不代表背地裡不敢,背地裡,不知有多少朝臣暗罵曹操專權,曹操自也是清楚的。
話說,這靈物與人不同,沒有什麼忠君愛國的思想和節操,一生只認一主,就像程昱與郭嘉。這兩個人從來就不像荀氏叔侄一般處處引導曹操不要有不臣之心,因為他們是靈物所化,一旦認主,就只為主子好,故此這二人常勸曹操行王霸之道,成人皇之事。但曹操心裡清楚,此時群雄並起,朝中非議甚多,不可行之草草。
何況曹操心中雖已有此種想法,但伐呂布時曾被陳宮逼迫立下重誓不敢稱帝,王霸之事,再未想過,但求功蓋千秋。眼見朝中非議甚多,曹操心中已有算計。
忽一日,想到古時有趙高指鹿為馬之說,不由計上心頭。
這日,眾謀臣均在曹府,原本議論國事,卻被程昱等人引到王霸之事上,卻聽程昱道:
「丞相,眼下朝中非議甚多,不可遏制,何不就此行王霸之道?」
此時諸謀士都在,荀或、郭嘉,劉曄、董昭、荀尤,諸謀士聞言都沒有言語,暗中觀看各人神色,最終眾謀臣均將目光落在曹操身上,此時也卻是曹操表態之時,曹操見眾人目光紛紛落在自己身上,環顧諸謀士笑道:
「諸位也是這麼想的嗎?」
董昭等眾同聲道:
「丞相當一統天下,效始皇之偉績!」
諸臣之中獨荀或、荀攸沒有言語,相視一眼,眉頭深鎖。曹操環顧眾謀臣嘆道:
「諸臣再勿要做此想,我曹操一心只望一統天下,卻非為一己之私,漢室是劉家的,不是曹家的,諸君勿要再作他想,此事切勿再提!」
眾臣聞言,神色各異,程昱與郭嘉相視一眼再無言語,荀攸叔侄也是面無表情,只有董昭欲言又止,董昭乃李斯轉世,前世便功敗垂成,此生更是躊躇滿志,想著立那當年不世之功,可如今曹操不興王道,難成大事,豈為不美?本欲出言說服,但見曹操心志堅定,當下收了話鋒,略一尋思便心生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