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再遷都城

  原來此人本是秦朝名相,姓李名斯。此人師出荀子,荀子是孔聖人也就是伏羲斬屍的惡屍化身,曾提過性本惡之論。雖是惡屍,卻也是聖人分身,李斯盡得其真傳,本有成仙的根源。可後來為爭師門道統,終生妒念,忌妒韓非子,非要斬了韓非的肉身。韓非也是荀子高徒,根基深厚,更甚李斯,更得荀子精要。大巫始皇對韓非異常器重,甚至為了要見韓非一面而產生攻打韓國的念頭。後來韓非為了韓國而出使秦國,深得始皇喜歡。李斯成道全仗秦始皇,現在李斯卻因韓非而地位受到威脅。李斯因妒生恨最後用離間計害死了韓非。


  后李斯又焚書坑儒,此雖不是李斯親為,卻也與其有著不可分割的因果,故而造了大惡。李斯沒有善因只有惡果,后雖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積了大功果,但惡行太多,終是成不得仙,還需大功果才可成仙。李斯本欲積累功德成就仙體,卻不想被妖族苗裔趙高所害斬了肉身,此乃劫運使然,也是因果所在。


  漢朝時,李斯本可立大功果,可惜李斯心中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誓不助漢,所以一直拖到今天。如今群魔亂世,漢統不保,正是得立下大功果的時機,所以轉世為董昭。後來果在三國時代立了大功果,成了仙道,當然三國演義中對此人講解甚少,故而後人不得而知。


  那李斯本是追名逐利、不擇手段、趨炎附勢、利欲熏心之。,如今雖得荀子教化,已有所變,但正應了那句狗改不了吃屎,後來一心慫勇曹操為帝,但曹操命中無皇命又曾與人發過重誓,立下因果,終是未得皇命加身。后在曹丕時慫勇曹丕稱帝,終立下了那不世功果,修成仙道。不過,現在還為時過早。曹操聽聞此人卻是董昭,忙離席到得近前道:


  」卻是聞名久矣啊,竟在此地相見。「


  曹操知人善用,愛才至此,不成大業也是難怪了。


  這時卻聽兵士來報,有一隊人馬往東而行,不知是哪部人馬。曹操正要派人打探,董昭道:

  」此必是李傕舊部楊奉與韓暹,因明公來此,引兵要投大梁去了。「


  曹操聞言便問董昭當如何處置,董昭答道:


  」此乃無謀之輩,明公不必在意。「


  曹操又問李催、郭汜二賊當如何處置。


  董昭又道:


  」虎無爪、鳥無翼,不久必為明公所擒,不足為意。「


  曹操聞言深以為然,其實曹操心裡也是這麼想的。見董昭對答如流,不由心生愛才之心。又問及國家大事,董昭更是對答如流。


  曹操更是欣賞,便道:

  」以後還望先生多多指教。「


  董昭其實也知曹操久矣,他知道此人亂世之奸雄,必不肯久居人下。今日一見,卻正合自己心意,正可靠他立下不世之功,於是欣然答應。


  此時,天道有變,修真者皆已看破。自去年春天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此時金火交會,新天子已隱現世。大漢氣數將近,晉魏之地隱有龍勢,代漢而有天下者,必在魏地。


  荀彧見此天相,不由嘆了口氣,身後的荀憂略帶調笑之意道:


  「叔叔因何嘆息?」


  荀彧回首正色道:


  「我觀天象久矣,漢室將盡,恐吾輩亦無力回天。本以為曹操乃漢室忠良,此番天象觀之,奪天下者必是此人。」


  荀尤笑道:

  「若破此局,也是不難。」


  荀彧聞言不解地看向荀優,荀優笑道:

  「既然王興之勢在魏晉之地,何不引聖上遷都許都,先佔天時。」


  荀彧若有所思般點了點頭:


  「如今恐怕也只有此步方可解此天道。」


  荀彧望向空中的那輪明月,他深知,此乃天道氣數,確非人力所能解得,如今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儘儘人力而已。或許可以力挽狂闌,為漢家多增氣數。


  次日,荀彧進見曹操,道:


  「漢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許都屬土,到彼必興。火能生土,土能旺木,他日必興。」


  這番論斷雖是玄之又玄,但曹操卻深知其理,荀彧雖未言及遷都之事,卻知道曹操必會遷都,張良善分析大勢,此番言論令曹操生了以許都為本的想法。曹操若離洛陽,必會帶著獻帝,這便是他的高明之處。何況,許都的天勢,修真中人大多看的出來,只不過,沒人會想到荀彧的真實想法,得天勢增氣數。


  其實曹操亦有這種想法,不過,荀或確實度了君子之心,只因曹操實是難測,因其有虛實之功,委實難測。除非是大羅金仙,或是聖人級別方能破其虛實之功。


  次日,曹操果然晉見獻帝,行天子禮道:

  「東都荒廢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轉運糧草艱辛。許都城郭宮室,錢糧民物,足可備用。臣敢請駕幸許都,望陛下准奏。」


  眾臣聞言均默然相對,曹操此言雖在情理之中。但對於政治上來講,卻大有說法,遷都一事素來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遷都均有深遠意義,絕非以此種小理由就能遷都的。譬如明代的永樂大帝朱隸,當初由南京遷都北平也是為了抵禦蒙古軍,即使如此,遷都之事也拖了八年之久,無數諫臣死諫,又幾經籌備,哪是這般簡單?


  此時,曹操提出遷都,眾臣均以黯然已對,顯是懼於曹操權勢,一時間,朝廷上鴉雀無聲,獻帝卻臉色如常道:

  「曹愛卿所言甚是,如今兵戈四起,民不聊生,理當節約開支,准奏。」


  曹操抬眼看了眼這個少年皇帝,不覺深深看了他一眼。此人確為皇家苗裔,人皇正主,只是可惜被破了命格,消了氣數,不由惋惜,跪拜道:


  「臣遵旨。」


  獻帝准奏,曹操不敢延誤。遂則吉日起駕,此番牽都卻不需費什麼人力物力,甚是簡單。畢竟洛陽一無所有,皇宮之中更是窮的掉底,遷都一事,也不過是把皇帝的人搬過去而已。曹操盡起三軍,引軍護行。


  一路行來,卻也安穩。這日行得一處山中,曹操只覺殺氣隱於其中,但此殺氣顯然是故意施為,甚是奇怪。既然在此埋伏,當是要取偷襲自己,怎會如此?


  曹操眾將相互對望一眼,顯然均是看出有人埋伏在此處,當下早已做好戰鬥準備。果然,行不至數里,路過一高陵,突聽一陣鑼鼓,兩旁殺出兩隊人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