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秦皇遺墓:長生冢> 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生之謎(十八)

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生之謎(十八)

  三娘弄了吃得給雛鷹拿了過來,一口口地餵給他,雛鷹吃得很是香甜,似乎沒有一點負擔,吃完之後,還讓三娘喂他喝了一大碗湯。


  翻地鼠一直在旁邊坐著抽煙,一鍋接著一鍋,沒有說話,也沒有看他倆。


  吃飽喝足之後,雛鷹問翻地鼠:「有酒嗎?」


  「會喝?」翻地鼠扭過頭來。


  雛鷹笑道:「不太會,沒人管的時候,太窮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買酒了。等跟了師傅,不愁吃飯了,師傅又管著不讓喝酒,後來師傅離開,倒是試著學了學,總感覺那玩意兒太辣,沒什麼意思。」


  「那你怎麼想起要喝酒?」翻地鼠吸著煙,用很是平和的語氣問了一句。


  雛鷹也是嘻嘻哈哈的模樣,回道:「總感覺比較應景,我師傅說給,以前有一個俠盜,偷過皇帝的東西,甚至還睡過皇帝的婆娘,最後不知怎麼想不開,自己把自己綁了送到官府,要求就是一壇好酒,在砍頭前給他。我覺得這事做的挺硬氣,有氣概,就想效仿一下。」


  「于飛真是好大的口氣,盜聖在他的口中只是一個俠盜,哼哼……」翻地鼠輕哼了兩聲,但語氣卻並無不敬之處,倒好似和朋友聊天,聊到精彩處發出的感慨一般。


  「盜聖?」雛鷹不解,「是綽號還是名字?」


  「是尊稱。」翻地鼠奇怪地看了雛鷹一眼,「你師傅沒有同你講過?」


  雛鷹搖了搖頭,有些好奇:「老頭,你給我講講唄。」


  翻地鼠將抽完的煙灰在鞋底上磕去,又點了一鍋煙,這才說道:「那是大宋仁宗皇帝時期,那一年回鶻國送來了一顆夜明珠,據說有拳頭大小,仁宗皇帝十分喜愛,就命人掛在了文德殿,每日上下朝都會小憩觀賞。有一天,仁宗皇帝下朝之後,照常在文德殿休息、飲茶……」


  翻地鼠講起故事來,語氣很平緩,沒有說書人那邊抑揚頓挫,但就是這般平緩的語氣,卻同樣吸引人,雛鷹聽著,不由得認真起來。


  那日仁宗皇帝因為想提拔自己的岳父,結果被大臣反對,尤其是包拯,更是拉著仁宗皇帝的衣袖,對著臉一通亂噴,唾沫星子濺得皇帝滿臉都是,最重提拔之事,只能擱置下來,仁宗皇帝雖然是歷史上有名的好脾氣,卻也是氣得夠嗆。


  退朝後,他便來到文德殿休息,習慣性地讓人沏了一杯茶,端著一本書看,只是,今日心情欠佳,書怎麼也看不進去,便只好作罷,抬頭去看那顆夜明珠,看著溫和的珠光,他的心情也好了一些,低頭去飲茶,飲了一口,再抬起頭來,卻是大驚,那夜明珠竟然就在他低頭這片刻的工夫不翼而飛了。


  皇帝大吃一驚,同時也極為震怒,派人緝拿偷盜之人,但尋了兩月有餘,賊是沒少抓,卻沒有那可夜明珠的消息。


  皇帝問責了一番,又加派了人手。


  這天凌晨,皇帝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居然睡在了床底下,而侍寢的妃子依舊在床上睡得很沉,這種事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他感到很是驚訝,來到床邊,卻見原先自己睡的地方,竟然放著一張紙,上面寫滿了字,竟是一封書信。


  拿起來看過,才知道,這書信,竟然是那偷夜明珠的賊所書,書信上的內容大概的意思是,讓皇帝不要再去胡亂抓人,珠子已經玩膩了,會在明日午時,原物原地奉還。


  皇帝看罷,只覺得後背發涼,這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把自己從床上搬下去,如果要拿走自己的腦袋,豈不是更為容易。


  在加強皇宮守衛的同時,皇帝也決定明日午時就在文德殿守著,好好盯著那掛夜明珠的地方,倒要看看是什麼人偷的,他敢不敢來。


  這件事,皇帝並沒有聲張,也沒有對人說,只是在文德殿多安排了一些侍衛,因為,他並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會來,如果弄的大張旗鼓,結果沒有人來,豈不成了笑話。


  眼看著午時就要到了,皇帝盯著原先放置夜明珠之地,眼睛都不眨一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皇帝等的有些不耐煩了,每隔一小時,就會問身邊的太監,到沒到午時,太監不厭其煩地回答,同時也小心翼翼的看著時間,在到達午時的瞬間,台階忙小跑兩步來到皇帝身旁,想要告訴皇帝,只是,平日里一直腿腳靈便的他,今天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小腿一麻,一腳踏空,倒地的時候,雙手正好搭在了皇帝的腿上。


  太監嚇壞了,急忙跪下磕頭,腦袋撞得地板砰砰直響,仁宗皇帝,倒也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降罪,寬慰了他幾句,就讓他起來了。


  待到台階起來,皇帝問道:「是午時到了嗎?」


  太監連忙稱是,皇帝又抬頭朝放置夜明珠的地方看去,他原本沒想過夜明珠會回來,下意識搖頭,感覺自己也太過認真,居然相信一個賊,這賊就算有通天的本領,還能擋著自己的面把東西放回去?


  可是,這一抬頭,卻嚇了他一大跳,那珠子居然真的回來了。


  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比他被人搬下床還駭人。


  當即仁宗皇帝就把包拯找來,讓他秘密徹查這件事,務必尋到那人。包拯接旨之後,因為涉及到皇家醜聞,畢竟皇帝被人如此戲耍,傳出去威嚴何在,因此,他也不敢伸張,一直都是秘密查詢。


  但再保密,總會有線索流傳出來,畢竟,想要找賊,通過賊才更防備,所以,尤其是在賊盜行里,傳的更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個人,也被人尊稱為了「盜聖」。


  之後,關於盜聖的傳聞,亦有不少,但是,卻無人知曉這盜聖到底長得什麼模樣,只有個別見過他的人,都說這人是個年輕人,約莫也就不到三十歲。


  這樣一直過了好幾年,包拯也沒有找到盜聖的蹤跡,直到有一天,一個三十多歲的人自稱是盜聖,自綁雙臂,到包拯這裡投案。


  包拯起先不信他就是盜聖,那人便找了一個酒樽,倒扣在桌上,酒樽裡面放了一顆珠子,讓包拯按著酒樽,讓他來偷。


  連試三次,珠子都被他成功偷取,包拯大奇,又讓他寫了字,對比了留給仁宗皇帝那封書信上的字跡,這才確定,盜聖確是其人。


  這人的要求也很怪異,只要一壇好酒,飲過酒後,便要求砍頭。


  對於這件事,包拯不敢擅自做主,稟明了仁宗皇帝。


  仁宗皇帝對盜聖很是惜才,想引為己用,並沒有殺他,將他招入宮中,徹夜長談,也不知皇帝和他說了什麼,反正第二天,盜聖自縊而死,掉死的地方,正是文德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