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自古紅樓出才子> 第1020章 老臣沈括,參見皇帝陛下(第一更)

第1020章 老臣沈括,參見皇帝陛下(第一更)

  第1020章


  「官家,官家……」這個時候,書房外面,傳來了馬尚小聲的輕喚,總算是讓天子趙煦省過了神來。


  「進來,有什麼事嗎?」天子趙煦趕緊抹了抹臉頰上散落下來的髮絲,唔,方才似乎有些失態了,還好只有自家梓童看到。


  「官家,沈括沈大人已經回京了,一個時辰之前剛剛到驛館住下,您看……」馬尚入內行禮之後,這才小聲地詢問道。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見一見這位被王巫山反覆提及誇獎的格物大家。」天子趙煦不由得露出了期待之色說道。「你去傳詔,讓沈卿立刻入宮覲見。」


  「官家,這沈大人就那麼有本事不成?居然值得巫山先生三番五次的提及。」皇后孟氏眨了眨眼,好奇地問道。


  「沈括此人,至王巫山提及之後,朕就開始關注此人,他本是杭州錢塘人,嘉佑年間進士,熙寧中,參與了安石先生的變法,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並推薦衛朴修《奉元歷》。


  熙寧八年二月,沈括返京后,上疏提出三十一條整改意見,多數都被先帝肯定與採納。九月,他兼任判軍器監,負責兵器的鑄造與儲備。


  提出『弓有六善』的觀點,並建議大批製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軍器監上報朝廷時,兵器產量提高了十幾倍……


  后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使遼,斥其爭地要求。又圖其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為《使契丹圖抄》奏上。


  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主張減少下戶役錢。後知陝西路延州,加強對西夏的防禦。。」


  「他博聞多學,於天文、地理、律歷、音樂、醫藥等都有研究。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冶鐵煉銅,凡有所及,無不詳為記載。又精研藥用植物與醫學著《良方》十卷……」


  聽著那天子趙煦在跟前侃侃而言,皇后孟氏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聽到官家這麼一說,這倒真是一位了不得的棟樑之臣啊。」


  天子趙煦微微頷首道。「不錯,可惜,因那永樂城之敗,他受了牽扯,而後,又因為他是新黨,再無入朝的機會,只能居於潤州之地築夢溪園,在夢溪園著書立說……」


  「如此才幹,朕卻一直未能查之,實乃朕之過也,幸好王巫山聽聞沈括之過往,於是便開始與那沈括有了書信往來,二人交流學問,相互討探,已然是神交已久。」


  「而王巫山去了陝西路之後,朕苦於身邊無良材,他不但舉薦了宗澤,更舉薦了這位沈卿家。」


  「只是,王巫山當時舉薦這位沈卿家之時,還曾經向朕提起過,沈卿家正在研製一種神奇的機械,若是能成,當可令世人矚目,其意義,甚至不在那元祐印刷術之下。」


  聽到了這話,皇后孟氏忍不住再吸一口涼氣。「這是真的?」


  「至少王巫山是這麼告訴朕的,這的確是讓朕頗為期待,而今他終於來到了京師,朕一定要好好的問一問這位沈卿家,他到底研製的是什麼神奇機械,值得王巫山如此稱讚。」


  在自己暫時居住的驛館裡邊,見到了天子身邊的近宦之後,已然鬚髮花白的沈括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不容易這才穩定了心神,然後朝著那名宦官一禮。


  「公公,下官這裡有一樁事物,是要獻予陛下的,還請公公派人將此物一起送入宮中才是……」


  「咱家臨來之前,陛下就已經交待過了,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來人,還不快過來幫沈老大人把東西扛出來?」


  「多謝公公,還請諸位輕一些才是,此物十分精巧,若是晃動過大,怕是容易損壞。」


  聽到了沈括之言,那名宦官趕緊又交待那幾個毛手毛腳的禁衛們小心著點。一行人這才離開了驛館,朝著宮城趕去。


  而天子趙煦,足足在殿中,等了差不多一個時辰,這才看到了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臣朝著御書房而來,而身邊,則是四名武孔有力的禁軍士卒,抬著一個大約有一人高的沉重木箱,吭哧吭哧地朝著這邊行來。


  這讓天子趙煦越發的好奇,忍不住坐那御案後邊站起了身來。


  「老臣沈括,參見陛下……」沈括撩起了前襟,步入了御書房后,看到了那位容貌肖似先帝的年輕君王,不禁有些唏噓感懷,拜倒在地。


  「沈卿家快快請起,朕盼你入朝,可是已經盼了不少的時日了。」天子繞過了御案,親自伸手將沈括攙扶起身來。


  「謝陛下,臣雖遠在江南之地,但是心中仍舊牽挂著大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繼續為我大宋,為陛下效力……」對於天子趙煦的這般作派,讓沈括不由得感激涕淋,難以自己。


  自己是新黨,自打樂永城之戰受到牽扯去職之後,先帝駕崩,舊黨上位,將朝中新黨盡數攆出朝堂之後,那個時候,沈括感覺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是灰暗的。


  再也沒有了繼續為國效忠的可能,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書本之中,寄望於能夠將畢生所學錄於書本之中,以供後人學習。


  可誰能想到得,一封來自於陝西的信,打亂了沈括平靜的著書生涯,王洋王巫山,這位與自己素不相識,在東京汴梁聲名顯赫的年輕人,居然來信與自己交流起了學識。


  一開始,沈括還以為又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年輕人想要在自己跟前顯擺學識,希望能夠拜在自己門下學習。


  可結果,並非自己所想的那樣,王洋的知識之淵博程度,其實讓沈括深感震驚,並且他在與自己往來的書信之中,所提及的他研製的元祐水泥,元祐活字印刷術,還有元祐煉焦術的原理,以及各種機械的原理,都讓沈括刮目相看。


  一來二去,沈括與王洋在書信往來之中成了忘年交,雙方書信往來交流著各自的學術理論與觀點,最終,王洋那些新穎的數學、幾何、格物,甚至化學概念都深深地吸引著沈括。


  而當王洋第三次請沈括出山,回朝效力之時,沈括答應了,只是在他尚未啟程前,

  由於王洋提及的昔日蘇頌所研發的擒縱器的概念,又將以擒縱器小型化,以便於精準計時的概念言予沈括之後,沈括被這個概念給深深的吸引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