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折某又多了一個弟弟……(第一更)
第699章
「至今逃離鹽州者,不足十戶,但是這樣的狀況之下,一刻也不敢有懈怠,若是起了民變,到時候,咱們不光是要頭大,還得考慮到時候該如何向朝庭解釋。」
「咱們之前不是已經聯名上奏了嗎?如此良策,難道還能夠有什麼反覆不成。」折可適不禁有些憤憤地道。
「當然會有反覆,你也不想一想,廂軍那可是不少人的聚寶盆,動了廂軍,那就等於是在從某些利益集團的口中掏食,他們不急眼才怪。」
「另外還有策,那就是將這三州之地的田地盡數以低價售賣,以利誘人,只是這個辦法,王某覺得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用的下策,畢竟,這裡是邊陲之地,就算是那些富商巨賈覺得有利可圖,可問題是,他們買下之後,還得招募佃戶租客,同樣也會耗時不少……」
「說來說去,最佳的良策還是以廂軍充這三州之地。」折可適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廂軍雖然戰力不強,可終究是經歷過訓練的,平時為民,若是遇上戰事,當可披甲持銳,登城守御。可若是普通百姓……」
「算了,咱們就不聊這個沉重的話題了,話說回來,之前你跟你那幾位兄弟在鬧騰什麼,一個二個笑得跟什麼似的,到底有啥好事,說出來讓小弟也樂上一樂。」王洋擺了擺手之後,朝著折可適問道。
沒想到,之前還擺出一副憂國憂民嘴臉的折可適聽得此言,臉色頓時一黑,神色不善地打量著跟前擠眉弄眼的王洋。「我說賢弟你是故意的吧?」
「故意什麼?」王洋一臉莫明其妙,然後就看到站在折可適身後邊不遠處的那幾名將領的表情又瞬間發生了變化。
「我說兄台,這件趣事,該不會是與你有干係吧?」
「跟折某沒幹系。」折可適生硬地答道,想了想,似乎又覺得不妥當,帶著滿臉的幽怨與鬱悶道。「其實跟折某也有一點點干係,那就是,折某又多了一個弟弟……」
「嘶……長倆?」卧槽,這貨難道點了新的技能樹學會雙龍入海了?王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眼珠子瞪得溜圓,下意識地瞄了一眼,唔……那是元祐甲完美的擋住了王洋猥瑣的視線。
「什麼長倆?」折可適被王洋誇張的表情給嚇了一跳,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氣的口歪眼斜想打人。「我說王巫山你能不能別鬧,我說正事。」
「難道是你爹又給你生了一個弟弟?」腦洞開得極大,思想跑偏到十萬八千里之外的王洋這才恍然地問道。
「嗯,今個剛剛收到家裡傳來的消息,想不到折某如今年過三旬,居然又多了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弟,比折某的長孫還小上四歲,這真是……」折可適被王洋這麼一鬧騰,心情越發地顯得唏噓起來。
「你爹,哦不,伯父今歲貴庚?」王洋砸了砸嘴,不得不服,看樣子折可適的老爹果然很老當益壯。
「七十有五,折某是家中老五,後面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現在看起來又多了一個弟弟。」說這話的時候,折可適的目光死死盯著王洋,免得這丫又冒出那種惡趣味的笑容。
「厲害,想不到伯父七十有五,尚能如此,真是老當益壯啊,王某不得不服。」王洋翹起了大拇指沖折可適比劃道。
看到王洋的表情顯得十分坦誠,折可適這才收回了略露敵意的目光,無可奈何地道。「這麼大年紀了還生,他也不怕過不了幾年兩腿一蹬,到了那時,吾弟可就……」
「想那麼多幹什麼,就算是伯父出了什麼事情,他不是還有你們這一大幫的哥哥姐姐嗎?怕什麼。」王洋拍了拍折可適的肩膀道。
「再說了,你們折家將威震天下,如此優秀的血脈,再多來幾個,朝庭與大宋也是不會嫌多。」
王洋十分認真地道,這真是實話,折家將與種家將,自北宋開國,一直到北宋滅亡,南宋建立這一百六七十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大宋西北邊軍的脊樑。
甚至在北宋危急存亡之機,大宋西軍數次急援東京汴梁,若不是天子昏庸無能,又豈會有那靖康之恥。
#####
一行人嘻嘻哈哈的朝著鹽州城而去,此刻,城外往南的這片修路工地上,整整兩千名戴著腳鏈的西夏戰俘,正灰頭土臉地奮力夯著泥地,一部份人則在那已經夯實平整的地面上拿來了木板按著工匠們彈出來的線條將木板間隔好。
再用爪釘固定之後,開始往裡邊傾拿大如鵝卵,小如鴿蛋的碎石,然後梳平之後,開始朝裡邊傾倒已經攪拌均勻的混凝土,然後再鋪上一層碎石,再傾倒混凝土。
之後,便是開始用木板鋪在那粗糙的混凝土面上,開始用工具抹勻抹光滑,然後再用工具,在光滑的表面上,按壓下去,固定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取下。
那便會形成一條條粗細均勻的花紋,有了這些能夠增加摩擦力的花紋,才能夠讓馬車等重型運輸工具在這上面行進得更穩健,不至於打滑。
至於中間的隔道,那更是必要的,王洋可是很清楚,左右分行這個道理在這個時候,幾乎還沒有形成完全的規範性,就連東京汴梁也是,這也是為什麼東京汴梁明明有那麼寬的道路,還會經常發生擁擠的原因。
而這三州之地,卻就像是一張白紙,正是值得自己用心塗抹絢爛色彩之地,重要的是,王洋有很多的想法和觀念,正好用在這張白紙上。
也算是給大宋王朝,給天子趙煦看看,讓他們看到自己所實行的那些政策所能夠帶來的利弊。自己之前不是還跟天子趙煦聊起過變法特區嗎?這裡就是一個最好的試驗田。
王洋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老百姓們都還對於統治心生疑竇的情況之下,再有能力有個毛用,自己總不能走家竄戶的給每一個党項家庭洗腦,告訴他們大宋三百六十五個民族三百六十五朵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