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縱有梟雄之材,卻已無舞台(第一更)
第675章
既然都要籌備婚事了,王洋當然就不需要再去公幹,而是留在了環州,老老實實的採辦各種婚禮用品,唔……當然也用不上他,自有萬彬這位大宋工商界的老司機出馬。
再加上,天子、太皇太后,甚至還有那位只聞其人,未逢其面的向太后,以及皇后孟氏,都有東西賞賜下來。
足足裝了近三十輛大車之多,這樣的恩寵,絕對是世之罕有,不知道羨煞多少臣工。
除了那份由蘇學士前來宣讀的聖旨之外。還有一封來自於大宋天子趙煦的親筆信,由蘇東坡親手交到了王巫山的手中。
信裡邊的內容,一部份與那聖旨大同小異,另外還有一部份,則是用朋友之間交流的語氣。
甚至還很幽默的吐槽了一番他臨朝親政以來的經歷,以及遭遇。亦很洋洋得意地向王洋顯擺了他這段時間的處政手段,當然,還在信中狠狠地大罵了一頓該死的北遼狗賊。
居然在這樣的時候,還敢如此輕視大宋云云。當然更多的還是希望王洋能夠好好的經營好新占之地,讓這三州成為大宋未來進攻西夏,平定西夏的橋頭堡。
若是王洋對於治理這三州有什麼樣的想法和理念,都可以直奏給他,只要是天子能夠解決的,都會儘力為其解決。
天子也十分認同王洋的意見,認為像梁乙逋這樣的梟雄之材,若是給予他一個舞台,很有可能會鬧出什麼大的妖蛾子來,所以天子也認同,授予其一個顯貴但是又無實權的爵位,讓其入朝,這是最好的選擇。
讓他兒子留于軍伍之中,既顯示了朝庭用人的不拘一格,亦可以起到安撫梁乙逋,這招妙棋,天子十分的贊同。
至於王洋和折可適等認可的那幾位要麼有軍略,要麼有才幹,要麼有武勇的降將,天子將會先授其爵位、寄祿官,至於他們的官職,天子認同王洋的看法,不過,等到王洋這位三州經略安撫使上任之後再說。
正好也讓王洋這位直屬領導好收攏一下人心。另外,天子還就那十萬降卒的未來去向詢問了王洋的意見。
這封熱情洋溢的信,倒也讓王洋的心中暖洋洋的,看來,趙煦仍舊把自己視之為最親密的戰友和摯友,不然,裡邊那些關於他的治政理念,根本不可能讓王洋知曉。
而王洋看罷了這封長達數頁信紙的長信,仔細地思考了一番之後,鄭重地回復了一封約三千餘言的長信。
一部份是感謝皇帝陛下以及太皇太后、向太后、皇后孟氏的賞賜和恩寵,另外一部份則是自己對於現如今與西夏的戰事大體結束之後的一個總結,以及對於北遼之所以想要強加干涉宋夏之爭的主要原因。
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另外就是再一次的提出了利用戰俘修建水泥直道,減少陝西路百姓勞役的優勢所在。
那十萬降卒,王洋覺得可以先暫時全部留下,至少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想洗腦,讓他們認同自己也是宋國一份子之後,再來進行篩選,擇其優者留于軍中,而不願繼續從軍者,當可以在洪州、鹽州南部,賜其田地耕種,又或者是給予一定數量的牛羊,著其放牧。
另外,有一些雖然願意繼續吃軍餉者,但是又已經年紀過大,或者是身上有傷者,則可以將其編為三州在冊廂兵,然後由官府調拔,讓他們負責放牧養馬。
畢竟這三州之地頗為遼闊,而且還有大片水草豐美之地,正是適宜放牧之所。之前,三州之地,大約有近十餘個党項部落近二十萬人在此放牧。
根據歸降的那些漢軍提供的消息估算,這裡可以滿足近五十萬頭牲畜的放牧,養馬二十萬匹,年出棚可以達到三萬之數。
也就是說,這裡每年可以為大宋提供三萬匹馬,哪怕是良馬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七十,那至少每年也能夠為大宋提供兩萬匹戰馬。
要知道,之前大宋每年自養出來的戰馬都沒有超過一萬匹,絕大部份的戰馬,都是通過貿易等各種手段獲得的。
至於該如何治理這三州之地,王洋暫時還沒有頭緒,只是在信中言及,自己會在想明白之後,再上奏天子,請陛下聖裁。
單單是這一封回信,王洋足足花了一個晚上和半個白天這才寫好,很快這封墨跡剛乾的長信,在半個時辰之後,便經由驛站系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朝著東京汴梁而去……
#####
自打回到了環州之後,除了第一天夜裡邊與三女匆匆一面之後,就再沒見過,王洋也很無奈,但是習俗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王大官人也只能忍了。
但是乘著這些日子,倒是敲定了留下來作為自己親隨的人選,願意留下來的二十名,都是昔日王洋在怡紅樓當安保老大的時候就跟隨其左右的小弟們。
王洋自己也是鬆了口氣,既然自己的家眷可以留在身邊,那麼,安全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多了這麼些知根知底之人,至少可以防住宵小之徒。
而就在王洋正忙於籌備著婚事的當口,洪州城內,韓忠彥立於階上,手拿聖旨,正在宣讀,而階下空地,拜倒著數十名主要的降軍將領。
梁乙逋拜倒在最前方,表情既緊張又忐忑,反倒是其身後邊的李茂、斛氈、溫奇等人要顯得平靜許多。
當聽得詔書之中,梁乙逋授爵魯國郡公,特進,銀夏節度使,十五日後起程,往東京汴梁赴任之後。梁乙逋表情先是一僵,旋及泛起了苦澀的笑意,果然,自己的命運,已然不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樣也好,好歹也是正二品的顯貴,看來自己的未來,就是要在那繁華而又熱鬧的宋國東京汴梁裡邊慢慢的消耗餘生了……
接下來,李茂授開國伯爵宣威將軍,馬軍都指揮使。溫奇授開國子爵,定遠將軍,步軍都指揮使,斛氈授開國子爵,朝奉大夫,團練使。梁壽授寧遠將軍,步軍副都指揮使……
隨著聖旨宣讀完畢,諸多降將謝恩之後,韓忠彥笑眯眯地扶起梁乙逋,目光落在了諸位降軍將領身上。「陛下尚有一道恩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