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自古紅樓出才子> 第466章 不能再讓那黃口小兒如此繼續下去(第一更)

第466章 不能再讓那黃口小兒如此繼續下去(第一更)

  第466章


  看到位高權重的劉摯那副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趙挺之朝著朱光庭望了過去,使了一個眼色,那意思就是,看到了沒,老夫沒說錯吧?


  朱光庭想了想之後,顧不得外臣不得交結內臣的這個隱秘被拿到前台來,朝著劉摯小聲地道。「若是劉相你實在不相信,下官可以替你引薦一人,只要此人現身,劉相你肯定會知曉我二人所言非虛。」


  「何人?」劉摯撫著自己花白的長須,一雙鷹目不怒自威的落在了朱光庭的身上。


  「娘娘身邊最受信重的大總管徐……」朱光庭只說到了這便住了口,雙目壑定地看著劉摯。


  劉摯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陡然雙眉一揚,有些不悅地瞪了朱光庭一眼,不過,喝斥之言,最終未有脫口而出。


  緩緩地踱步良久之後,劉摯這才轉過了身來,看著朱光庭道。「那就請朱大人你設法讓老夫見一見那位徐大總管才是。」


  「既然劉相答應了,那下官一定會將此事辦成。只是,若是有了徐總管之佐證的話,那劉相您覺得……」


  劉摯閉上了雙眼,悠悠地長嘆了一聲之後,凝重地道。「此刻說這些為時尚早,先等老夫見了徐總管再說吧……不過,不管怎樣,定不能讓那些與民爭利,肆意妄為的奸侫再踏入朝堂一步。」


  「大宋的老百姓,再也經不起像先帝年間那樣的折騰了。老夫便是拚卻了性命,也要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朱光庭與趙挺之二人離開了劉府之後,同登上了一輛馬車緩緩前行。朱光庭的表情顯得極為陰沉,手指頭輕輕地敲擊著馬車之中的小几。


  「光庭老弟,劉相這裡咱們已經走過了,不過,咱們還得再到呂相和范相那邊再走動走動才是……」


  朱光庭忍不住朝著趙挺之詢問道。「正夫兄,你覺得,徐總管會不會是想要報復那小子,才會編造出這樣的謊言來?」


  「他徐得功若真有這樣大的膽子,又豈能在太皇太后的身邊活得到今日?」趙挺之橫了朱光庭一眼說道。


  朱光庭想了想,點了點頭,一想到了那個罪魁禍首,臉上頓時浮起了一層戾氣。「那個黃口小兒,的確是個極大的麻煩,再這麼任由他囂張跋扈下去,怕是今上與娘良都會被他的花言巧語給蒙蔽住。」


  趙挺之很滿意地看到了老友那一臉的騰騰殺氣,撫著長須,語氣顯得十分的低沉。「到了那時候,怕是其所帶來的危害,比過去之新黨更烈。」


  「不錯,無論如何,這樣的宵小之徒,都不能再任由他留在朝堂之中,汴梁之內。」朱光庭一想到過去與王洋交鋒所帶來的種種屈辱,就深感無比蛋疼。


  特么的自己現如今,仍舊是不少文武大臣眼中的笑柄,現如何,害得自己每一次朝會之中或者是之後入廁之時,都會下意識地東張西望,生怕王洋那個混帳東西又竄出來。


  讓自己現如今都出現了尿瀦留、尿不盡的癥狀,吃了葯也不見好,心理陰影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點。


  何況這小子才多大,現如今,每一次只要提及王洋那廝,少年天子絕對會第一個蹦出來替他說話。


  就連太皇太后現如今也是對他寵信有加,更是對他委以重任,而今更是聽聞,這貨又鼓搗出了一種叫元祐流水作業法的手段。能夠讓軍器監甲坊署一年可以生產出四萬餘套的大宋元祐甲。


  而且大宋元祐甲的成本,只相當於過去的大宋鐵甲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大宋王朝各路的甲具所一起生產的總量量,都僅僅只有未來汴梁甲坊署的四分之一。


  而過去,甲具所的生產,帶來各路的不僅僅只是能夠裝備軍方的將士們,更是能夠讓地方官員能夠從中撈上一筆錢,雖然不多,但好歹有錢可撈。


  但是現如今,因為汴梁甲坊署的產量突飛猛進之後,其他各路的甲具所的存在,就顯得意義不大了。


  而太皇太後有意準備裁減各路的甲具所大部份預算,不再由各路的甲具所製作新甲,而只負責對過去的舊甲進行維護以及保養。這讓不少從中得利的官員們很是氣極敗壞,可是,卻又找不到適合的理由來反對。


  不過,當從那徐得功徐大總管那裡獲知,正是因為王洋那個混帳東西的進言,還有他所發明的那種什麼元祐流水作業法,才使得大家損失了一個財源。


  所有人的不滿都已然集中到了王洋的身上。可問題在於王洋如此受天子和太皇太后的信重,而且其入仕不足一年,其所立下的功勛卻又數不勝數,可謂是令人髮指。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扭轉太皇太后以及天子對王洋的好感,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無法扭轉的情況下,王洋要是出點什麼事情,那必然會惹得天顏震怒,到了那時候,自己等人可是承受不到太皇太后的怒火。


  不僅僅是朱光庭與那趙挺之,舊黨的諸多骨幹大佬們之間的走動突然變得頻繁了起來,而目標所指,正是那猶自未覺,仍舊熱火朝天的在那軍器監甲坊署內幹得熱火朝天的王洋。


  但問題在於,想要對付王洋這麼個小小的七品小官,必須要有恰當的理由,甚至是罪名。可問題是,著人上書彈劾王洋身份不明,沒用,反倒被天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重要的是,太皇太后真的跟天子在王洋的問題上站在了同一陣線。


  彈劾王洋私鑄鎧甲的那兩名御史又再一次上書,結果惹惱了太皇太后,直接被貶謫往嶺南之地去了。


  而這樣的風潮,亦引起了王洋身邊同伴們的警惕,這一日休沐,端王府內大擺酒宴,以賀端王趙佶因為大宋元祐甲一事而得到了朝庭之賞。


  不過,酒過三巡,趙佶抹了抹嘴角的酒漬,便朝著王洋說道。「先生,官家讓我提醒你,這些日子,最好謹慎一些,莫要再生事端。因為這段時間,那些朝中大臣就跟中了邪術似的,把目光都盯在了你的身上。」


  「嗯?」王洋有些愕然的抬起了頭來。「這段時間王某一直都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既沒招誰也沒惹誰,那些傢伙盯著我幹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