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銘殤
夢華轄內,六國環繞玉京分佈:正北北溟,西北朔方,西南皓國,正南越國,東南若國,東方禁靈。合虛山位於禁靈之東,瀕臨茫茫無際的東海。
積川屍沒岸,流血野無塵,一路上全是戰爭的陰霾。寧湛的馬車渡過清浪江,踏過禁靈境內的雲川丘陵,進入了合虛山的範圍,直到進入合虛山脈中,眼前才沒有戰亂的陰影。
流水淡,碧天長,秋色如畫,楓丹露白。見此山色美景,駕車的武將高猛精神一振,突然大發將威,縱馬疾馳。馬車沿著山道賓士,疾風刮面,車簾飛揚,車后捲起滾滾煙塵。
寧湛此刻精神頗好,也是玩心大起地起鬨,不住地催促高猛加鞭。高猛哈哈大笑,催鞭縱馬。百里策在車中閉目養神,任由寧湛和高猛玩鬧。
馬車飛速疾馳,折過山路轉角,駛上一條狹長的古棧道。亂草叢生的古棧道上,一個身披麻衣,蓬頭赤足的孩子正隅隅獨行。
「不好!前面有人!」高猛吃驚大喝,急忙提韁勒馬。可是,哪裡來得及?賓士的健馬腳步未停,速度未緩,向著路中央的瘦小背影衝去。
寧湛也嚇到了,害怕馬車傷到人。亂世中,人命賤如草芥,一路上已看夠了死亡的猙獰與殘忍,至少在這寧靜祥和的合虛山內,他不想再看見生命消亡。
寧湛忙不迭地沖路中央的孩子叫道:「小心,快躲開!」
聽到逼近的馬蹄聲,聽到寧湛焦急的提醒,那孩子驀然回頭,髒兮兮的臉,冷峻淡漠的眼。
寧湛被那雙漆黑的眸子攫住,靈魂似乎在瞬間被抽空。那孩子凝望著寧湛,冷漠的神情亦在漸漸融化。滾滾如雷的馬蹄聲中,兩顆命里註定的星辰,於寰宇中軌跡交迭。
馬車帶著死亡的速度逼近,孩子還愣在棧道正中。
高猛忍不住閉上眼睛,他似乎已經聽見馬蹄踏碎骨骼的聲音。
寧湛張大了嘴,卻發不出聲音。
馬車呼嘯著飛速馳過,穿透孩子瘦小的身影,揚起一片碎石塵埃……
待得一切平靜下來,卻沒有想象中血肉橫飛的可怖場景,馬蹄與車輪亦沒有碾上任何東西。
人,人哪裡去了?難道竟被碾成灰了?高猛瞠目結舌,急忙側身後望,棧道上空空如也。
馬車勢微,速度漸緩。
寧湛躍下馬車,四處找尋:「人到哪裡去了?」
「你在找我?」孩子突然從馬腹下探出頭,笑了。他自知無法避開疾馳的車馬,竟憑藉著靈敏的身手,於瞬間攀上了馬腹。
寧湛舒了一口氣,也笑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孩子平安無事,他竟有放下心來的感覺。
寧湛關切地問道,「你沒事吧?」
「沒事。」孩子跳下地,拍拍手,胸前紅線穿墜的雲紋青銅符,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搖晃。
聽見動靜,百里策掀簾觀望,看見孩子胸前的雲紋青銅符,問道:「你是天極門人?」
孩子瞥了一眼百里策,道:「現在還不是,但以後,就是了。」
「你叫什麼名字?」寧湛問道。
「年華。」孩子答道。
「姓年?」
「嗯。」
華麗香軟的馬車內,年華正在狼吞虎咽。寧湛從未見過如此剽悍的吃相,一時間驚得目瞪口呆。
年華將一塊酥餅塞進口中,聲音含糊:「我已經餓了三天了,昨天好容易獵到一隻野兔,卻被一頭餓虎搶了去。」
寧湛咋舌,繼而微笑。
「你是哪裡人?」百里策問年華。
「不知道。」百姓在戰火中頻繁遷徙,幾代過後,大多都忘了原籍。
「父母家人可在?」
「母親很早就不在了。姐姐和弟弟兩年前也死了。年初越國伐朔方時,父親死在了亂兵刀下,我僥倖逃出了城。」年華神色如常,繼續低頭吃喝。
百里策默然,他望著年華胸前的雲紋青銅符,問道:「從飛雲符上看,你是一個天選者?在這動蕩的亂世里,你又是小小的年紀,能夠成為天選者,並不簡單。」
年華抬頭:「你知道飛雲符?你是天極門人?」
百里策笑了:「二十年前,我也是天選者。」
天極門是當世最強盛的學門,從地域劃分上看,它不屬於夢華六國,也不屬於蠻夷十國。從流派宗旨上看,它既不屬於朝廷廟堂,也不屬於江湖各派。
天極門是一處治學之所,其下學派分為君門,將門,策門,機門,商門等三十六門。其中,君門傳授各國儲君皇子治國為君之道;將門授人以行軍布陣,統帥兵馬之術;策門授人以縱橫捭闔,輔君安邦之道;機門授人以機關建築,奇器百術之技……
夢華九州,上至朝廷廟堂,下到江湖民間,曆數各代各行有所建業者,多出自天極門下。故而,無論是在承平盛世,還是在硝煙亂世中,天極門都能屹立不倒,保持著根穩基固的強勢。
天極門選徒極其嚴格,即使王侯們利用權威將子弟送入天極門,也得經過宗師的嚴苛篩選,心術不正,或資質愚鈍的人,皆拒之不納。相反,天極門中的各派宗師會親自去民間遊歷,選擇資質極佳者收為門人,是為天選者。
天極門下流派三十六,除了君門偶爾例外,每派宗師一生最多只收十名弟子。故而天極門雖然囊括眾家學識,但門下人丁卻不雜旺,只專註於少而精。
年華停下吃喝,問百里策:「你既然已經學成出山,為什麼又回來天極門?」
百里策笑道:「我來送一名弟子。順便,見一位故人。」
年華望向寧湛:「弟子?他么?」
寧湛對年華笑了笑。不知道為什麼,年華竟有些臉紅。
百里策問年華:「你是哪一門的天選者?」
「將門。」
百里策讚許:「如今正值烽火亂世,好男兒應以馳騁沙場,封侯揚名為榮。」
年華有些鬱悶:「我是女的。」
百里策和寧湛同時張大了嘴。
亂鴉千點,落日熔金。
馬車沿著一條小徑,駛入雲霧繚繞的翠山中,停在一座古樸的竹樓前。
紅顏紫衣雲鬟重,落月樓台一笛風,竹樓中有紫衣麗人臨風吹笛。百里策、寧湛、年華下車,高猛留在馬車上等候。百里策、寧湛、年華走進竹樓,紫衣女子停下吹笛,眉目含怨地站起身。
百里策笑道,「紫兒,一別數年,你仍舊這麼美麗,天極門在你的悉心經營下,也是愈發光大了。」
紫石瞥了百里策一眼,「哼,少給我戴高帽子,縱橫術那一套,對我可不管用。若是人不合我意,你還是得帶回去。」
百里策碰了個軟釘子,也不生氣,他笑著推出寧湛:「這就是湛皇子。湛皇子,這位是紫石門主,她既是天極門之主,也是君門的宗師,你今後的師傅。」
寧湛微微頷首,「寧湛見過紫石門主。」
小小年紀,卻沉穩持重,不卑不亢,言談舉止中透露出一股清貴的皇室氣度。紫石點頭回禮,心中讚賞。
百里策輕聲道,「十年前,那一場夜星異象,就是應他而生。」
紫石望著寧湛,美目中微帶疑憂,「那一夜,異星乍現,我也曾卜筮過,世人只知帝星臨世,卻不知將星也將應命而生。帝星孤煞,將星殺伐,這異兆對於天下蒼生,禍福尚難料定。」
百里策道:「帝君是一位明君,且對我有知遇之恩,無論天命怎樣,我只效忠於寧氏。」
紫石的目光掃過年華,身體突然僵住,神色大變。在年華明亮如水的瞳孔中,她似乎看見了赤焰焚空,戎馬倥傯的幻影。
紫石問百里策:「這孩子是什麼人?」
百里策道:「她是路上偶遇的天選者。」
年華道:「我叫年華,是將門的天選者。」
紫石的眼神倏然一亮,望著並肩而立的兩個孩子,智慧深隱,閱歷浮世如她,已於瞬間參破天機迷讖。
紫石不動聲色地道:「百里,把他們留下,你可以走了。」
「紫兒,你還是這麼無情。」百里策語氣雖帶抱怨,但心中卻很高興。寧湛留在天極門,就不用擔心六國的刺客。他也不負帝命,完成了此行的任務。不過,他的心底還是有一絲淡淡的悲傷,「我還以為,今夜能夠再度與你月下同賞梨花!」
「哼!我最討厭梨花了!」紫石突然生氣,轉過頭去,「有我在的一天,合虛山就不會有梨花!」
「再等我一些時日,好嗎?」百里策嘆了一口氣,心中悲傷:「帝君倚重我,我不能離開他。他的志願,亦是我平生的志願。等夢華重振國綱,亂世平定下來之後,我就離開玉京,回合虛山中陪你。」
紫石冷笑:「十年了,這句話,我已經聽得耳朵起繭子了。」
百里策低頭,陷入了沉默。身為天極策門的人,他此生最大的志願就是輔佐君王治國平天下。為此,他甘願放棄一切。此時,他慶幸自己不是兒女情長的人,但是很多年之後,在他垂暮之時,被崇華帝尊封為輔國聖相的他,卻痛悔當年為何不兒女情長一些。
百里策的沉默,讓紫石心灰意冷,她疲倦地道:「好了,你走吧,輔佐你的君王,平你的天下去吧。」
百里策點頭:「好,你保重!」
百里策囑咐了寧湛幾句,又想開口對紫石說些什麼,可是話語最終還是噎在了喉中。他決然地走出竹樓,登上馬車。馬車沿著山道轔轔遠去,消失在了新月初上的亂山中。等到馬車看不見了之後,紫石伏在桌上失聲痛哭,情之所至,也顧不得兩名新門人在側。
年華不解,悄悄地問道:「紫石門主為什麼哭?」
寧湛少年老成地道:「為情。」
年華小聲問:「什麼是情?」
「情就是……」
紫石突然抬頭望過來,寧湛和年華立刻閉嘴。紫石拭去眼淚,平復了心情,淡淡道:「去天極門還要一天時日。今晚,我們就歇在這裡。」
「是。」寧湛和年華應聲。
紫石打量衣衫襤褸的年華,牽著她的手向樓上走去:「這竹樓是我幼時所住,樓上還有些舊時的衣衫,看你的身形,應該能穿。」
竹樓外有古井,井旁木樨飄香。漫山遍野金菊盛開,在流銀般的月色下,顯得絢麗而穠艷。
年華梳洗完畢,穿著淺色羅衣,走出竹樓。月光下,但見她眉目如畫,靈氣逼人,雖然面容稚氣未脫,可是仍有難以掩蓋的絕色風華。
寧湛一時間看得痴住,年華的臉又紅了。
紫石坐在木樨樹上,廣袖隨風翻飛,吹一曲傷艷蝕骨的《銘殤》。
兩個心思無邪的孩子,牽手坐在月下聽笛。
年華只覺得笛聲哀婉如泣,並不解其意。直到許多年之後,她自己在玉京月下吹這首曲子時,才明白紫石此時的寂寞與悲傷。
金色的飛花在夜風中飄舞,落在兩張稚嫩的臉龐上,定格成一幅安謐而靜美的圖畫。
這一夜,紫石、寧湛、年華三人住在竹樓中。第二天,寧湛和年華醒來時,年華臉上有乾涸的淚痕。
寧湛奇怪,「你怎麼哭了?難道,做了傷心的夢?」
年華點頭,「昨晚,我好象夢見你離開了。」
寧湛愛憐地撫摸年華的長發,低頭在她的臉頰上印下輕輕的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