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摩詰
時光如梭,轉眼過了五天。時節近重陽,長安城中盡染金菊之色。
這一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元曜見天氣晴好,想去郊外看王維,就找白姬告假,道:「小生想去拜訪摩詰,請一天假,明天回來。」
白姬道:「可以。軒之記得在山中摘一些茱萸回來,我要做辟邪的香囊。」
茱萸,又名「辟邪翁」,每逢重陽節,佩戴茱萸辟邪是一種習俗。
「非人也辟邪?」元曜吃驚。
白姬以袖掩面,嘻嘻笑道:「入鄉隨俗。」
離奴也道:「書獃子,記得摘一些菊花回來。」
元曜道:「離奴老弟可是要做菊花糕?釀菊花酒?」
離奴搖頭,道:「不,爺要做菊花魚。」
菊花魚一定很難吃。元曜在心中道。
元曜收拾了一下,就出發了。
元曜出了城門,順路搭了一位貨賣木料的壯漢的馬車來到了藍田山麓,王維的別院就在山中。到了分岔路口,元曜道了謝,和壯漢分別了。
碧雲天,黃草地,丹楓如火,清溪潺潺。元曜沿著王維告訴他的方向走,但是山郊野陌,他也找不準路。他在田陌上詢問一個騎在水牛上的牧童,牧童恰好認識王維,好心地給元曜指了路。
元曜來到王維的別院時,已經是未時過半。
別院掩映在山水之中,並非豪華的朱門大院,而是約有七八間房舍的雅緻草堂。草堂前面種著垂柳,後面種著修竹,竹籬下開滿了或金色,或紅色的菊花,窗台上爬滿了藤蘿薜荔。
庭院中,一個白髮老僕和一名書童正攤開書本晾曬。--今天陽光明媚,正好可以曬書,以防書本被蠹蟲蛀蝕。
元曜認識這名老僕人,正是王家的老家僕,他跟著主人姓,名喚王貴。想來,大概是王老夫人不放心兒子獨自漂泊長安,派了王貴跟著服侍。那名綠衣書童元曜不認識,猜想大概是王維在長安新買的僕人。
元曜隔著竹籬喚了一聲:「貴伯。」
王貴回頭,看見元曜,臉上綻開了笑意,道:「元少郎君?!」
王貴放下書本,走過來,高興地道:「前幾天郎君回來,說在城裡偶遇了元家少郎君,老朽還不信。沒想到,竟是真的。」
元曜笑道:「能夠偶遇摩詰,小生也沒有想到。」
王貴打量了元曜幾眼,感慨道:「幾年未見元少郎君,倒是長得高壯了一些,越發像當年的元姑爺了。」
元曜聽見王貴說起過世的父親,心中有些悵然。
王貴笑道:「元少郎君遠道而來,快進來坐。」
「嗯。」元曜笑了笑,繞過竹籬,走進了院子里。
王貴把元曜迎進院子里,又問候了幾句寒暖近況,元曜一一做了回答。
一陣風吹過,籬笆下的菊花蕩漾起一層層金色的波浪。
元曜問道:「貴伯,摩詰在家嗎?」
王貴嘆了一口氣,老臉上掛了愁容,道:「郎君在午睡。朱墨,去叫郎君起來,說元少郎君前來拜訪。」
那名正在曬書的綠衣書童答應了一聲,放下手中的書,就要去叫王維。
元曜道:「且慢。小生也沒有急事,不用特意去吵醒摩詰,小生就在院子里晒晒太陽,且等他睡醒了再說吧。」
王貴道:「也好。反正,元少郎君也不是外人。朱墨,去給元少郎君沏茶來。」
「是。」朱墨應了一聲,去沏茶了。
元曜在院子中的石凳上坐下,喝著朱墨沏來的陽羨茶,曬著秋天的暖陽,覺得十分舒服。王貴和朱墨繼續曬書,王貴偶爾抬頭和元曜說一兩句閑話。
喝到半盞茶時,元曜晃眼間看見一名男子站在籬笆旁的菊花叢邊。他抬眸望去,那男子約莫三十餘歲,頭戴青黑色襆頭,身穿皂色廣袖長袍。他眉目端方,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這人是誰?他什麼時候來到院子里了?難道是莊客或者鄰人?元曜心中疑惑,但見男子朝他笑,也就回了一個笑容。
因為閑坐無聊,元曜想去和男子搭話,他放下茶杯站起身。可是,就在他一低頭錯眼間,站在菊花邊的男子不見了。
欸?!元曜怔怔地望著空蕩蕩的籬笆,菊花在風中搖曳。
「元少郎君,你怎麼了?」王貴發現元曜的異狀,問道。
元曜回過神來,道:「沒事。可能小生眼花了,剛才好像看見籬笆那邊站著一個穿皂衣的男子。」
王貴的臉色倏地變了,道:「元少郎君,你也看見了?!」
朱墨的臉色也變了,道:「啊!鬼,鬼又出現了!」
看見王貴、朱墨的反應,元曜奇道:「欸?什麼?」
王貴放下手中的書,走到元曜跟前,他望了一眼菊花叢,欲言又止。最後,他還是開口了,道:「元少郎君看見的……恐怕是鬼……」
「鬼?!」元曜嚇了一跳。
王貴苦著臉道:「這鬼是這幾天才出現的,好像還是一個讀書人。他一般深夜出現,一出現就和郎君在書房裡談書論道,天亮才離去。白天偶爾能在柳樹下,菊花邊看見他,但一眨眼又不見了。」
朱墨也苦著臉道:「這鬼自稱姓陶,我聽公子叫他五柳先生。公子很喜歡他,把他視作知己。雖說這鬼看上去沒有惡意,談吐也十分得體,但終歸讓人覺得害怕。」
王貴也道:「人鬼殊途,相交不是好事。一想起郎君和鬼來往,老朽就覺得愧對把郎君交給老朽照顧的老夫人。老朽勸郎君不要和鬼交往,郎君卻責怪老朽侮辱他的朋友,還要老朽不要干涉他。老朽只是一個僕人,也不能多說什麼。元少郎君,你去勸一勸郎君,讓他不要再和鬼來往了。」
「姓陶……五柳先生……」元曜又一次張大了嘴,王維遇見陶淵明的鬼魂了?!剛才,站在菊花叢邊的男子是陶淵明?
就在元曜吃驚,王貴嘆氣的時候,王維午睡醒來,穿著一身寬鬆的長袍走了出來。他打了一個呵欠,伸了一個懶腰,吟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元曜笑道:「幾日不見,摩詰又得了兩句桃源詩。」
王維這才看見元曜,他有些意外,也有些高興,道:「軒之,你怎麼來了?朱墨,有客來了,你怎麼不叫醒我?」
元曜笑道:「小生也沒有急事,所以沒讓朱墨去吵醒摩詰。」
元曜來訪,讓王維十分高興,他拉了元曜去書房,道:「軒之來得正好,我有幾首新詩正想找人指點。」
元曜笑道:「指點不敢當,小生願拜讀一二。」
王維帶元曜來到了他的書房。這是一間簡單雅緻的房間,門朝院落,光線明亮。一方胡桃木桌案上放著筆、墨、紙、硯,墨正是桃核墨。書房的牆壁上掛著一幅淡雅的山水畫,兩幅書法字帖,靠牆的書架上堆著一些竹簡和書冊。軒窗下放著一個蓮花形狀的青銅香爐,香爐中溢出一縷縷清雅的水沉香。
王維和元曜席地而坐,王維翻出最近新寫的幾首詩給元曜品評。
元曜讀了,誇讚了幾句。
元曜問王維道:「摩詰,桃花源那首詩寫得怎麼樣了?」
王維搖頭,道:「還未寫完。」
元曜又問道:「聽說,摩詰最近在和一位鬼友交往?」
王維笑了,興奮地道:「沒錯。軒之猜猜他是誰。」
元曜道:「聽說,摩詰叫他五柳先生。他不會是寫桃花源的陶淵明吧?」
王維神秘一笑:「軒之猜對了,這位鬼兄就是陶淵明。他晚上會來,我將他介紹給軒之認識。」
「他真是五柳先生的鬼魂?」元曜吃驚。
王維道:「千真萬確。」
「摩詰,你是怎麼遇見他的?」
王維拿起桌案上的桃核墨,道:「陶先生棲身在這一方桃核墨中。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前天晚上,我坐在這裡磨桃核墨,準備寫桃花源的詩。我腦中想著桃花源,口裡念著五柳先生,他就出現了。陶先生高潔端方,學識淵博,是世間難尋的良師益友。我與他一見如故,彼此十分投緣。」
元曜道:「能夠得到一位知音,即使是非人,也是幸事。」
今天無法回城,元曜就留宿在王維的別院中。
弦月升起,燈火如豆,山野的晚上有些寒冷,王維和元曜生了一爐火,坐在書房中溫酒閑談。
元曜捧著一杯溫酒,心中有感,吟了一首詩:「夜聞更漏缺,風送蘆花雪。寒浸八尺琴,樽浮半輪月。」
「這一首詩很應景,應當寫下來。」王維笑道,他在硯台中滴入清水,磨開了桃核墨。
隨著一陣墨香彌散開來,元曜白天看見的皂衣男子--陶淵明在黑暗中漸漸浮現出身形。
元曜有些驚訝,目不轉睛地盯著陶淵明。
王維高興地道:「陶先生,您來了。」
陶淵明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作了一揖,道:「又來叨擾了。」
「哪裡的話。」王維笑道,他向陶淵明介紹元曜,道:「這位是我的表弟,姓元,名曜,字軒之。」
元曜趕緊起身,作了一揖,道:「陶先生。」
陶淵明也作了一揖,笑道:「白天,我們已經見過了。」
王維給陶淵明也斟了一杯酒,三人圍爐而坐,秉燭夜談。
因為元曜在,陶淵明一開始有些拘謹,但是幾句話下來,與元曜混熟了之後,就變得十分健談了。三人聯詩作對,切磋書中的學問,暢談各地的風土人情,氣氛十分融洽。
從小受母親崔氏的影響,王維與佛家結下不解之緣,他心性淡泊,喜愛清凈,但因為身為家中長子,不得不出門求取功名,出入仕途。
王維在長安與達官顯貴相交,遊走在名利場中,雖然也有朋友,但是終歸難以脾性相投,心心相印。從小,王維就很喜歡陶淵明的詩,也很崇拜陶淵明,如今機緣巧合,他與陶淵明成了朋友。他們傾蓋如故,非常投緣。
這一次邂逅,這一段友情為王維羈旅長安的寂寞生活塗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也讓他孤獨的靈魂找到了某種寄託。
陶淵明對王維也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情愫。他本來已經不屬於人世,只剩一縷殘念遊盪在虛空中,但是他卻被他吸引,與他結緣。他們有著相似的靈魂和思想,所以十分投機,成為知音。
陶淵明和王維相視一笑,不用一句話,便能了解彼此的心情。
元曜喝了一口溫酒,看了一眼紙上零亂的詩句,笑道:「摩詰還是沒有寫完桃源鄉的詩呀。」
陶淵明哈哈大笑,道:「摩詰欠詩,應當罰酒。」
王維苦惱地道:「我從未見過桃源鄉,所以無法動筆。陶先生,您能帶我去桃源鄉一游嗎?」
笑容從陶淵明的臉上消失,他嘆了一口氣,沉默了。
元曜和王維面面相覷,氣氛一下子陷入了沉悶。
過了許久,陶淵明才開口了,道:「其實,我從未去過桃源鄉。」
王維奇道:「那先生筆下的桃源鄉……」
陶淵明悲傷一笑,道:「我死了之後才知道,那只是一場虛妄的夢。世界上根本沒有桃源鄉。」
王維一愣,繼而道:「不,世間有桃源鄉,我將去尋找它。」
燈火下,王維神色堅定,眼神明亮。
陶淵明望著王維,笑了,「如果摩詰找到了,記得帶我去看你的桃源鄉。」
「好。」王維答應。
「一言為定。」陶淵明道。
不知道為什麼,元曜在這一瞬間有些觸動,也許世間真有桃源鄉,因為王維相信有,而陶淵明相信王維。
二更時分,硯台里的墨汁用完時,陶淵明消失了。
王維和元曜同榻而眠,一夜無話。
第二天,元曜在王維家待到中午,就準備回城了。
王維道:「重陽時,軒之可以和白姬姑娘一起來此賞菊飲酒。」
元曜答應了。
王貴悄悄地問元曜道:「元少郎君可曾勸郎君不要與鬼來往?」
元曜道:「貴伯不必擔心,陶先生沒有惡意,他乃是飽學之士,端方君子,摩詰和他來往,正好可以增長學識,修磨品性。」
王貴欲哭無淚,道:「元少郎君,你也被鬼蠱惑了。」
元曜找王貴討了一個竹籃,在王維的籬笆下采了一些菊花,又摸去他家的後山上采了一些野生的茱萸。吃過午飯之後,元曜提著竹籃告辭回去了。
元曜回到縹緲閣時,已經是敲下街鼓的時候了。
元曜走進縹緲閣,大廳里,裡間中都沒有人,但是後院傳來一陣吵鬧的喧嘩聲。
元曜心中納悶,飛奔到後院,但見白姬坐在迴廊下,托腮望著古井邊,耳朵里塞著一團青草。
古井邊,水桶翻倒,一個蒸籠散落在地上。離奴雙手掐腰,唾沫橫飛地和六個人吵架。那六個人三男三女,均穿著墨青色的衣服,他們憤怒地圍著離奴,七嘴八舌地說著什麼。因為聲音太嘈雜,元曜聽不清他們在吵什麼,心中很奇怪。
「白姬,發生什麼事了?離奴老弟在和誰吵架?」
白姬沒有反應。
「白姬……」元曜又叫了一聲。
白姬還是沒有反應。
元曜伸手,在白姬的眼前晃動了一下。
白姬嚇了一跳,轉過頭來的同時,從耳朵里取出青草團,笑道:「原來是軒之回來了,嚇我一跳。」
元曜道:「你把耳朵堵著幹什麼?」
白姬笑道:「那邊太吵了。」
元曜放下竹籃,在白姬身邊坐下,問道:「發生什麼事了?離奴老弟在和誰吵架?」
白姬道:「是這樣的。今天上午,韋公子給軒之送來了六隻大螃蟹,軒之不在,我就替軒之收下了。離奴打算把螃蟹蒸了做晚飯的菜肴,但是螃蟹們不答應,從蒸籠里爬出來,和離奴吵了起來,它們已經吵了大半個時辰了。」
元曜張大了嘴巴,吃驚地望著古井邊。他這才看清楚,六名墨青色衣裙的男女都沒有手,本該是手的地方,從衣袖中探出兩個大鉗子。
螃蟹精們揮舞著大鉗子圍著離奴吵,離奴毫無懼色,掐腰回吵,雙方唾沫橫飛,沸反盈天。
元曜道:「這不太像是離奴老弟的處事風格。」
元曜認為,以離奴平時的蠻橫性子,它會直接把螃蟹拍暈了,放進蒸籠里,不會有耐心和螃蟹吵架。
白姬嘆了一口氣,道:「離奴說,它現在是讀書之貓,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元曜冷汗。
白姬又用青草堵住了耳朵。
元曜聽不下去了,走過去勸道:「離奴老弟,不要再吵了,幾位螃蟹大仙也請安靜,都是一場誤會。」
螃蟹們哭道:「沒有誤會,這隻黑貓想把我們蒸熟了吃。」
離奴道:「螃蟹難吃死了,爺才不稀罕吃,爺不過是想蒸給書獃子吃罷了。」
元曜道:「多謝離奴老弟的好意。不過,還是算了吧,請不要再吵了。我們不吃螃蟹了。」
螃蟹們道:「不吃的話,就把我們放到河裡去。」
元曜道:「可以。不過,今天天色已晚,不方便出行,等明天一早,小生就把幾位大仙帶去河邊放生,絕無虛言。」
螃蟹們面面相覷,相信了元曜,它們不再和離奴爭吵,化作六隻青蟹爬進了水桶中。
元曜鬆了一口氣。
離奴撇嘴道:「書獃子沒有螃蟹吃了。其實,爺可以說服它們去蒸籠里的。」
元曜道:「小生已經看見它們的人形了,還怎麼吃得下?人與非人都是眾生,還是把它們放生了吧。」
離奴撇嘴道:「書獃子真傻。」
秋夜風清,天懸星河,月光在寂靜的庭院中鋪下了一片銀白色。
白姬、元曜、離奴坐在廊檐下,地上點了兩盞秋燈。白姬在做針線活,她用元曜帶回來的茱萸縫製辟邪香囊。
元曜在燈下挑綵線,剪流蘇。
離奴一邊將菊花鋪在藤條編織的笸籮中曬月光,一邊問道:「主人,書獃子,這菊花看著挺好,離奴今年也來做一次菊花糕。」
白姬道:「菊花糕還是請十三郎來做吧,它做的口味更正宗。」
元曜道:「離奴老弟做的菊花糕,總有一股魚腥味。」
離奴喵了一聲,道:「書獃子,不許挑三揀四!主人,不要叫那隻狐狸來,請再給離奴一次機會,離奴也能做出口味正宗的菊花糕。」
白姬笑道:「好吧,離奴加油。」
黑貓充滿幹勁地點頭,道:「嗯。」
閑坐無事,元曜把在王維家中遇見陶淵明的事情告訴了白姬。
白姬聽了,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元曜問道:「陶先生的鬼魂為什麼會棲息在桃核墨中?這是怎麼一回事?」
白姬一邊做針線,一邊道:「因為,我之前對軒之說的,在晉代時從縹緲閣中買走蟠桃核的文人,就是陶淵明呀。他生前對桃源鄉有執念,但卻一生沒有實現願望,死後一絲殘念就留在了桃核墨上,沒有離去。王公子和陶淵明有緣,所以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和他邂逅了。」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元曜問道。雖然,陶淵明沒有惡意,但是正如王貴所言,人鬼殊途,不宜結交,元曜有些擔心,他不希望王維受到傷害。
白姬搖頭,道:「不知道。我只能等待『因果』,無法預測『因果』。」
元曜臉上露出了擔心的神色。
白姬見了,笑道:「時光不能倒流,『因果』已經種下,並會順勢而生,無法遏止。軒之擔心也無益,不如放寬心懷,一切順其自然。軒之採的茱萸還有剩餘,我多縫一個辟邪香囊送給王公子,保他平安。」
「嗯,有勞白姬了。」元曜道。
白姬打算縫五個辟邪香囊,一個月白色的她自己佩戴,一個孔雀紫的送給元曜,一個黑色的給離奴,一個天青色的給王維,還有一個粉紅色的綉山貓的香囊。
元曜問道:「這個粉紅色的香囊是送給誰的?」
白姬笑道:「玉鬼公主。之前,承蒙她替我找了許多東西,幫了大忙,都沒有向她說謝謝。如今重陽節,送一隻香囊給她作為謝禮。」
元曜道:「玉鬼公主呀,它很久沒有來縹緲閣了。」
白姬笑道:「因為軒之一直沒有去向她解釋,她還誤會軒之討厭她,所以不來縹緲閣了。等我把香囊做好,軒之送去給玉鬼公主,順便向她解釋誤會。」
元曜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