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嘴強王者
見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看來的眼神,觀音知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懷疑,以為自己是要報復唐僧指責自己陰謀算計而對他打擊報復。
觀音心中氣惱。
「妖怪,在我面前還敢惺惺作態,你這等小伎倆怎能擾我心神,說出三藏下落,你可少受苦厄。」觀音道。
唐僧含笑說道:「苦厄起於生死,生死因結聚五蘊而有,因之不能返觀五蘊的虛假不真。由於認識有如是的錯亂,難免受到痛苦煩惱。痛苦煩惱不得清醒的認識,不免要起惑造業,結果便陷入了更深的魔道,因而輪迴生死,現世執有五蘊,未來招致生死苦厄。如果能夠了達,連五蘊都是虛假幻化的妄想,掃除一切魔緣,自然心中清凈,生出智慧,也就可以度脫一切苦厄。」
唐僧看向觀音,臉上不喜不悲,「菩薩,貧僧不懼苦厄。」
觀音暗自咬牙,好一張利嘴。
「這些佛理還用你說與我聽,我只問你三藏下落,如若不說,將受五火噬心之苦。」說著觀音抬起手掌,掌心放出五彩氤氳之火。
此乃業火,中者手五業之火灼烤噬心,痛苦不堪,乃為世間最痛苦的幾種之一。
唐僧淡淡一笑:「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無相,粗細微細,都是苦厄。其實全由心起,我果無心,苦在何處?心果無見,厄在何處?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為有智慧知道本來空,能夠知而有若無知,受而等於不受;
譬如兩個人同時受苦,一個擋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個卻無所謂,心不著意,便無苦厄了。」
唐僧看向觀音,臉上不悲不喜,「菩薩,貧僧不懼業火。」
觀音心中升起大大的三個字:「MMP~~~」。後面的~~~是在半空飄蕩的尾巴。
觀音心中忽的冒出一個很無厘頭的念頭,「這傢伙好厲害的一張嘴,如果弄到佛家去,沒準會對佛法傳播起到極大作用。」
不過隨即刪除這個想法,「這嘴,也真是毒死個人,用不好,只怕永不的安生,顛覆了佛家根基。」
此妖留不得!
觀音已經打定主意,此妖必須除,留在世間就是個禍患。
「既然你不說,那就沒有留你的必要了。」說著觀音就要動手,唐僧一看立刻說道:「菩薩,你動了嗔念,如果今日動手,此劫將永遠無法度過。」
一句話將觀音定在當地,法術也用不出了。
是啊,
自己剛剛確實動了嗔念,要動手殺人,佛家不忌殺人,可殺人時,如果你的心是憤怒的,是憎惡的,是被慾望佔據的,那就是嗔念在作怪,與除魔是兩個概念。
唐僧嘴巴不停,繼續道:「貪嗔痴,我佛家三毒,不祛除不得以解脫,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
「菩薩,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觀音冷冷道:「我已修成無垢琉璃心,不懼三毒。」
唐僧道:「菩薩,不懼和解脫,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不懼,是不怕,可還是要時時提防,不使三毒沾染本心,佛祖修成無漏心,從此不沾三毒,見三毒如飲甘泉,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說完唐僧不理觀音,轉頭看向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說道,「你等切記,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心理慾望,『嗔』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
「如果有人違背自己心愿,對他人或他事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修行是十分有害的。所以『嗔』是修行大敵。」
「因嗔怒對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
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靜靜聽完唐僧講法,三人都覺受益匪淺,唐僧說完后,三人齊齊躬身行禮:「謝師傅教誨。」
說完這句話后,三人都愣住了。
這,好像,觀音說眼前的唐僧是個妖怪來著,自己竟然給妖怪行禮了。
觀音冷眼看著眼前的唐僧,心中也是驚訝,眼前這妖怪究竟是什麼來歷,佛法精深,最重要的是,這嘴巴真是無敵了。
一言能死一言能活。
難怪猴子跑到紫竹林,口口聲聲說要不幹了,眼前這傢伙的嘴,就是他都快頂不住了。
太他媽毒了!
阿彌陀佛,貧僧又起嗔念了。
「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觀音念起佛經,穩固被唐僧影響的心神。
觀音一抬手,羊脂玉凈瓶飛出,在空中越變越大,向著唐僧砸去,唐僧看到飛來的法寶,臉上無悲無喜,無半點驚恐神色。
刷~~
一道身影飛出,一下子將唐僧掠走,逃離玉凈瓶攻擊的地方。
玉凈瓶停在剛剛唐僧所在的地方,觀音看向那邊,說道:「悟空,你為何阻止我殺妖怪。」
孫悟空將唐僧放下。
其實剛剛孫悟空救唐僧的動作,真的是下意識的,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看到觀音要殺唐僧,腦子沒有想什麼,自然而然的就出手相救。
難道,自己已經將他認作師傅。
不,自己只是以為他是師傅。
孫悟空也想不明白。
「菩薩,要殺他稍後不遲,還要問出我師傅下落。」孫悟空給了一個借口。
觀音看向唐僧問道:「你究竟讓三藏藏於何處,快快說來。」
唐僧搖搖頭,「菩薩,你說你修成無垢琉璃心,可能聽貧僧一言。」
觀音道:「我已經修成琉璃心,何用你一個妖精指點。」
「佛祖修成無漏心,還時時自省,難道菩薩就不需要了嗎,這就是你不成如來的原因之一啊。」唐僧道。
觀音呼了一口氣,差點被他說的再起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