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無奈仁人志士
第241章 141.最是無奈仁人志士
幾日後,杜月生通知他們,找到了一個叫黃復生的好手,正在做炸彈。
一聽這個名字,陳品鎮震驚的問:「可是和汪兆銘一道去炸滿清攝政王載灃的那位?」
杜月生微微頷首,陳品鎮欣喜若狂:「有他出手定能萬無一失。」
杜月生潑他冷水:「陳先生,炸彈是一個方面,安排是另外一個方面,炸彈做的再好,送不到他面前又有什麼用?」
等他們走後,杜月生和萬墨林冷笑:「這兩個冊那,都不問請黃復生要花多少銅鈿,這是吃定老子了嗎?」
萬墨林苦笑:「北洋我們惹不起,近在咫尺的同盟會更惹不起啊。」
他們在說這事,那對叔侄也在說,直性子的陳祥林問叔父:「叔叔,今天你怎麼沒和杜老闆說費用的事,請那位人物怕不是個小數目吧。」
陳品鎮跺腳:「你知道不是小數目,那我還怎麼問,問了又拿不出來,我丟的起這個人嗎?還不如裝死。」
陳祥林張口結舌:「杜老闆不會有意見?」
陳品鎮笑道:「杜老闆是個大氣的人,是支持革命的嘛。」心中卻在嘀咕,要不是有孫文的信,只怕門都難再進,乾脆就不要臉了吧。
黃復生確實是好手,很快就將一個放置在花瓶里的精緻炸彈做成,外面還加了個皮箱包裝。
杜月生安排人接觸那古董商人騙了名片后,立刻叫來這對叔侄:「炸彈已經好了,但怎麼送是個問題,我思來想去,這件事給外人做不牢靠。」
陳品鎮和侄兒面面相覷。
杜月生挑明道:「徐寶山在揚州不動彈,這古董商已經給我扣下,現今最好是你們兩位連夜去揚州,找徐寶山就說是這個古董商安排你們把新收的古董送去的,如此大事可成。」
陳祥林猛點頭,陳品鎮卻傻眼了,革命是為了什麼?他辛苦一番結果還要自己去送炸彈?但杜月生之前該做的都做了,就算他的臉皮也不好意思請杜月生再安排人去送死,只能僵在那裡。
陳祥林畢竟是個年輕熱血的人,主動道:「叔父你不要去,我去就可以。」
陳品鎮急忙擺手:「我陳家就你一個后,你可去不得。」
一個要去一個不肯,彷彿演戲一樣,杜月生知道陳品鎮這廝是在等自己開口,但杜月生只在那裡嘆息:「果然是革命的豪傑,可歌可泣啊。」
這句話說的陳品鎮險些吐血,杜月生又道:「兄弟的船已經安排好了,陳先生,我想這個事還是你去為好,祥林兄年輕直率,遇到盤問容易出馬腳,再說你陳家就他一個根,便是古時候從軍,也有長子留下的說法嘛。」
陳祥林聽的很有道理,不禁含淚道:「叔父,我們路上商議個完全的計劃,好讓你去了能脫身。」然後他對杜月生拱手:「謝謝杜老闆了,此去要是不死,定會記得杜老闆的恩情。」
陳品鎮腿都軟了,給侄兒架住,只在喊:「你不要去,你不要去啊。」
「真是先國后家的仁人志士啊,墨林!這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榜樣。」杜月生和萬墨林感慨道,萬墨林在邊上也哭的稀里嘩啦的:「月生哥,我不懂這些國家大事,但您要是需要,我也會和陳先生一樣堅決的。」
陳品鎮最後幾乎是給抬上車,再塞進船的,路上陳祥林總算看出來自己叔父的恐懼了,他羞愧的都不敢和杜月生對視,最後時刻,杜月生實在看不下去了,便提醒道:「我已經打聽過了,這古董商有時候直接將古董交給門房,是由門房送給徐寶山的,你們只做跑腿,該不會讓對方看出什麼端倪,不會耽誤事情。」
他說的四平八穩,絕沒有諷刺的意思在其中,陳品鎮心思紛亂之際只當杜月生是在繼續為自己出謀劃策,他連忙道:「真的看不出端倪?」
杜月生很誠懇:「門房只管收東西移交,該沒有什麼盤問吧。」
「那就好,只怕自己閱歷不夠,在下小命不足惜,只怕誤了孫先生的大事啊。」陳品鎮這廝便又復活了。
杜月生看他的模樣,忽然想起張鏡湖和自己閑聊說過,上海光復時陳其美的那一套大義凜然,不禁暗笑,但一本正經的拱手告別:「此去路遠,任重萬鈞,還望兩位一切順利,我在滬上當擺酒設宴等壯士回歸!」
「告辭告辭。」
等船遠去了,杜月生無奈的和身邊的萬墨林道:「謝天謝地,這狗才總算走了。」
「回不來才好。」萬墨林道。
杜月生轉身上車,回法租界的杜美路,沿途看著窗外的流光溢彩,已經是14年底的時節,對了韓老闆的兒子今年也該有10歲了吧,想到那個遠在海外的人,杜月生便再琢磨,要是韓懷義是自己的話,會怎麼處理現在的事情。
車,緩緩的開著。
直到杜美路的門前,一個人畢恭畢敬的站在那裡,杜月生看去,原來是嚴九齡的一個手下,對方上來後面色很凝重,壓低嗓子道:「月生哥,嚴老闆要我告訴你一聲,最近工部局可能會對公共租界全面禁煙了。」
杜月生啊了一聲,不是他沉不住氣,話說這禁煙可不是小事,因為這關係到公司的大筆收入和無數兄弟的吃飯錢。
那廝有點二杆子,話才說半截,這時又丟出一句:「北洋方面據說也要派禁毒專員來滬上做文章。」
聽完這段話,杜月生的面色凝重起來,吩咐司機立刻開往黃公館先。
(北洋禁煙是在後期,劇情需要提前,平行時空不要較真)
嚴九齡最近很頭疼。
因為就在他得知消息后第二天,工部局就召開執法會議下達了全面禁煙的指示,這次還真不是鬧著玩的,西方世界的文明進程里,總是殺戮征服而後文明,他們管理租界時也是一樣的套路。
如今錢到口袋,又有更大利潤的生意在手上,英美便開始考慮自己的名聲。
會議上,工部局的一群洋洋洒洒說完,下面執法的一群則人人面色發苦,他們可不是這些洋人大爺,平時就靠吃偏門的回扣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