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時濤出事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時濤出事
何枝梅剛剛從陳功那裡批來地,就出了一件大事,她坐車去省城出差,車子在半路上發生了車禍,被一輛車子追尾,然後她的車子掉入了橋下,爆炸起火,她與司機二人都在車子里被燒死了。
事情發生之後兩小時,陳功接到了楊虎打來的電話,告訴了他這個情況。一聽到何枝梅出車禍被燒死了,陳功大吃一驚,他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何枝梅可是洛河的女企業家,是一位重要的人物,陳功讓楊虎立刻帶人去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何枝梅出事的地方不是洛河的地段,因此楊虎只能帶人去了解一下情況,然後再報告給陳功。
接完楊虎的電話,陳功一時感嘆不已,何枝梅昨天還到他的辦公室談起那塊地的事,今天就出了車禍不在人世了,真是世事無常,讓人感嘆啊。
想了想,陳功把周源叫了過來,何枝梅一出事,她的企業就有可能陷入到困境之中,她一死,銀行肯定會過來催債,而她的家族裡的人肯定想著要分財產,如此一來,她的企業就有可能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倒閉的情況,如果這樣的話,那可是對市裡的經濟發展不利,也影響到工人的就業。
因此,陳功把周源叫過來,就是和他商量一下,讓市政府到何枝梅的企業掌握情況,協調銀行等部門,不要造成何枝梅企業的恐慌。
何枝梅的企業是股份公司,股東不只何枝梅一個人,還有其他的股東,其他股東肯定也擔心企業破產,因此現在必須要儘快確立何枝梅企業的當家人,穩住企業。
正當陳功忙著這個事情的時候,社會上開始傳言,何枝梅出車禍背後有蹊蹺,很有可能是別人害的,而想害她的人也不少,畢竟在商界闖蕩這麼多年,得罪的人也不少。
但是有人卻把矛頭指向了時濤,覺得有可能是時濤指使他人將何枝梅給害死了,因為何枝梅在網上公然舉報他,讓他惱羞成怒,痛下殺手。
這樣的傳言陳功也聽到了,想了一想這個事情,他也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時濤真有可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來,但是到底是什麼情況,還是以公安調查的為準,到底是車禍還是謀殺,還需要公安來鑒定才行。
楊虎回來後向他作了報告,經過當地公安局的調查,確認這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沒有發現有其他可疑的情況,只所以發生追尾是因為何枝梅的司機在緊急情況下處置不當所導致的,責任與對方肇事車輛是三七開。
聽到這個情況,陳功點了點頭,雖然外面有傳言,但是還是要相信證據,證據沒有顯示案子有特殊情況,那就說明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而不是一起謀殺案。
可是這樣的結果一出來,傳言又出來了,說時濤不但製造了這起案子,而且還買通了公安,包庇他,硬是說成是車禍,明顯是在掩蓋事實真相。
傳言永遠是正義的,而官方的調查一定有貓膩,這是一些人的邏輯思維,不管公安調查的多麼仔細,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展示調查結果,那就是有問題的。
陳功對這種傳言只是一笑了之,他相信當地公安局沒有這樣的膽量敢掩蓋一起謀殺案,時濤也沒有這麼大的能量,能左右當地公安機關的調查,何況楊虎還去了解了這個情況。
但是事情就是那麼的巧合,就在何枝梅發生車禍不到兩周,時濤被省紀委宣布接受調查,雖然何枝梅死了,可是省紀委並沒有根本何枝梅的舉報來調查時濤,其他人針對時濤也有舉報。
時濤一被省紀委雙規,社會上立刻感到省紀委果真是英明啊,看來時濤並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能擺平他的事情,但是還是有人懷疑時濤是因為何枝梅出了車禍,而車禍又與時濤有關,所以省紀委才調查他的,但是公安局卻是沒有認定他與車禍有關,這說明,公安局還是在包庇時濤。
時濤都讓省紀委給抓起來了,有人還在認為公安局在庇護時濤,無限誇大了時濤的能量,但實際上,省紀委查時濤並沒有什麼阻力。
時針不過是一個退休多年的洛河市的老幹部,又不是省里的老幹部,雖然他在老齡委的雜誌上寫了文章,但是也沒起什麼作用,現在時濤一出事,只能讓人感到可笑而已。
陳功聽說時濤被省紀委雙規了,便把王東苗叫過來,讓她與省紀委對接一下,看一看時濤與洛河的幹部有什麼聯繫,如果涉嫌違法違紀,也要進行查處。
時濤被查,洛河市受到的影響不小,因為時濤調到省國土廳的時間不長,現在出了事,大家肯定聯繫想到他在洛河市發生的事情。
洛河市現在已經被查了三名副廳級領導幹部了,一個是副市長商德海,一個姜騰達,第三個就是時濤了,一個市能有三名副廳級領導幹部被查,這也是很少見的了。
洛河市發生這麼多的腐敗,責任當然不能記在陳功的頭上,對洛河市腐敗要負起責任的,一個是韓東南,一個就是程坤了。
韓東南讓中紀委給查處了,而程坤現在還在省里任職,似乎還是安然無事,但是很快他就坐不住了,省委忽然免去了他的職務,接著省紀委對他進行了調查。
省紀委對程坤進行調查,倒不是查他的貪腐問題,而是查他在擔任市委書記期間,為什麼沒有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他要對洛河市發生的腐敗案件承擔領導責任。
但是在調查程坤承擔責任的過程中間,卻是調查出了他的其他問題,那就是他的生活作風問題,程坤雖然平庸,能力一般,與宋開多的較量當中,多數處於劣勢,但是在生活作風上卻是一點也不平庸,他在洛河有著好幾個相好的女性,而職位最高的便是那個文化局長賈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