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天門山
八月夏末,雖說白天的日頭仍舊毒辣,一到傍晚時分,蟬鳴中已夾帶著涼爽。虞州城原本就地勢要高些,入了天門山的山道一路向上,行了一炷香的時間,地平線上的殘陽依舊清晰可見。
陡峭的山壁上長著奇松怪柏,山椒雀清脆的啼鳴從高處傳來。蕭寧淵坐在風紹晏的車中走在前頭,替後面的車夫引路。
終於,金烏西沉,天色漸暗。山道間瀰漫起層層水汽,似行在雲霧之中。車在山間迂迴幾折后,轉入一片腹地,道路忽開朗起來,直直地伸向遠處。前方雲霧間忽見峭壁洞開,偌大的山體上竟開出了一道三十多丈高的門來,左右山壁青苔遍布,門洞間竟長出了兩顆環抱粗的迎客松來,雲氣氤氳繚繞,遠遠看去,宛如開在仙境的一座天門。
昏暗的天色中,山體的輪廓若隱若現,初次登臨的車夫不禁嘖嘖稱奇。行至天門前,頭車停下。蕭寧淵從車上下來,向車夫朗聲道:「勞煩二位了,這裡便是天門山的松客門了。」
車夫會意,架著馬車停在道邊。風紹晏已知幾位是兄弟負傷,讓阿英先行一步前往通報,自己來到車前搭手扶過聶尹。
蕭寧淵向車夫道:「現下天色已黑,山道行路只怕不太方便。兩位不如今夜住下,明日在下山。」
車夫拱手道:「多謝蕭公子體恤,能得公子挽留,已是榮幸。只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小人還需回去向東家復命,這便告辭了。」
蕭寧淵頷首,不再言語。幾日相處,兩位車夫雖其貌不揚,卻處處言辭有禮,舉止得宜,趕車馴馬十分嫻熟,就連遭遇夜襲時都應對果決,絲毫不見慌亂。連車夫都如此不俗,可見其主人絕非尋常之人。只是,李隨豫留給他的印象除了溫文爾雅、慷慨大方外,並無特別之處。也就是這份平平無奇,讓蕭寧淵上了心。李隨豫雖是回春堂的少東家,卻並不像個商人。他的衣食起居考究,卻也不似養尊處優的富家公子那般帶著紈絝氣。他的身邊除了這幾個車夫外,那些明裡暗裡跟了一路的護衛,也非等閑之輩。看他年紀輕輕,自己還比他長了幾歲,舉手投足卻非常沉穩,大小事務都打點得十分妥帖,待人更是溫潤如玉。
蕭寧淵目送馬車遠去,心中卻想,和這樣的人做朋友,總好過做敵人。
穿過松客門后,地勢變得陡峭起來。經過修葺的石階一路向上蔓延,不見盡頭。初初還有些雲霧,其後視野便開朗起來。石階一路穿過了雲層向上,像是通往天界的道路一般。這也是為何遊人行車只能到松客門,再向上便不能通車了。
從雲端向下望去,四處雲潮翻湧,偶爾能從雲層薄的地方,窺見山下平原的景象。昏暗的光線中,還能辨別出一些縮小了許多倍的田埂屋舍,虞州城裡的燈火星星點點地亮起。
皎潔的明月已高高升起,照在石階上倒也明亮。因帶了傷員,行路頗為費力。風紹晏負著聶尹走了一段,已是大汗淋漓。蕭寧淵要去替換,卻幾次被琳琅勸阻,只說讓他留意背後的傷。眾人邊歇邊走,過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便遇到了前來接應的守備師弟。
石階的盡頭便是天門派的所在。幾座高聳的山峰間,竟環抱著一片微微下凹的平地。山峰怪石間建了一座座屋堂,其中有幾座恰恰懸在山崖之上,山崖間建起了幾道空中迴廊,將屋堂相互連結。
主峰之上正對石階的方向,一座巨大的飛檐殿閣嵌於其間,似是鏤空了一半的山體一般。殿上月華流瓦,凌空的飛檐上系了八角銅鈴,夜風過處,音色空靈。
「這位師弟,掌門可在臨風殿?」蕭寧淵看著那座主殿,向守備師弟問道。
「掌門早在半月前就閉關了,現在是俞長老主事。長老已經知曉師兄們回來,正在殿中等著呢。」
「好,我們這就過去。」
臨風殿的所在仍要高出一些,主峰之下地勢險要。蕭寧淵等人穿過山間的平地,走上懸空的飛橋,才踏上了殿前的石階。此時正值天門派晚課,一路上倒也未遇上什麼人。
殿中燈火通明,點了燭火的吊燈從高高的屋頂懸下。空曠的殿閣中央站著兩個人,當先一人身高八尺,著了紺青色的寬袖長袍,目有精光,面色溫和,下頜蓄了長須,早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頭髮卻未見花白,正是天門派三長老之一的俞秋山。後面那個中年人穿了石青色的長袍,五官清疏,唇色淺淡,卻是長老孟庭鶴。
「弟子見過俞師叔、孟師叔。」蕭寧淵上前行禮。
「一路辛苦了吧。」俞秋山頷首,一眼就看見了面露疲色的俞琳琅,只略微掃了眼,又繼續看向聶尹和陸鳴玉等人。他微微皺眉問道:「怎麼受了這麼重的傷?」
「回師叔,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刺客。是弟子疏忽,未能護得師弟周全。」蕭寧淵說著,略帶歉意地看向聶尹。聶尹確實是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暗算的。
「不怪大師兄,刺客來得突然,武功又極高。是我學藝不精才會中招的。」聶尹說道。
俞秋山回頭看了看孟庭鶴,長老中他還懂些醫術。孟庭鶴會意,上前替聶尹等人查看傷勢。俞秋山同幾人說了幾句,簡單問了些刺客武功的門路,這才說道:「都早點回去歇息吧。明天中秋,和師兄弟們一起放鬆下。」
俞琳琅原本想留下,和俞秋山再多說幾句,卻被他不冷不淡的一個眼神趕了出去。等人都走完了,他這才向蕭寧淵問道:「韓將軍的劍呢?」
蕭寧淵這才解下了一直背在肩上的三尺長包裹,解開布,露出個松木長盒。他雙手捧著盒子,遞給俞秋山。
俞秋山打開盒子時,就覺得一陣冷意從開合的縫隙中襲來。黑色皮革製成的劍鞘有些磨損,劍柄刻了最為簡單的圈紋,無論怎麼看,都是把極其普通的劍。蕭寧淵在將軍府初次看到這把劍的時候就納悶起來,赫赫有名的武威將軍,怎麼會配著這樣一把平凡的細劍上陣殺敵呢?
俞秋山忽拿起了劍,放下盒子拔劍出鞘,只聽嗡的一聲,耀眼的白光一閃,耳邊回蕩起了龍吟般的劍鳴。蕭寧淵聞聲看去,只見劍身細長光亮,泛著幽幽的冷光,忽覺四下寒氣逼人,那劍被俞秋山握在手中,卻似有了魔力一般劍鳴不止。
「這……」即使外觀再普通,蕭寧淵也不得不承認,這絕對是一把好劍。
「這便是龍淵劍,是師祖天門道人生前贈給韓將軍之物。」俞秋山一邊細細看著劍身,一邊說道,「龍淵劍是把信義之劍,也是師祖早年收藏的諸多名劍之一。傳聞他與少年時的韓雲起一見如故,教了他一些功夫,有感於他為國捐軀的少年志,將龍淵劍相贈。沒想到他一帶就是幾十年,直到馬革裹屍還劍不離身。」
「是,弟子此次前往將軍府弔唁,見到了韓將軍的長子。說此劍是和將軍的遺體一同送回的。」蕭寧淵有些感慨,想起了韓洵武默然的神情,不由微微嘆了口氣。「大公子囑託我,要將劍奉於師祖墳前,代他父親感謝師祖的知遇之恩。韓將軍不違安邦定國的誓言,終是為國捐軀,也不枉師祖贈他信義之劍。」
俞秋山點頭,還劍入鞘,交給了蕭寧淵,道:「既是韓雲起長子的託付,那便拿去雲夢崖吧。」頓了頓,又說道:「下月初一便是劍祭,今年是大祭,到時候我會請掌門師兄將龍淵劍請到劍祠,也好讓我派弟子和江湖中人記住韓將軍的信義。」
蕭寧淵接過劍,又聽俞秋山吩咐道:「這次大祭已派了請帖出去。你不在的時候,我已經讓紹晏替你做了這些事,明日起你就去幫他吧。雖說江湖中人光明磊落,但終究人多手雜。你記得多派幾名弟子云夢崖禁地守著,莫讓人攪了師祖長眠。」
「弟子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