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下名將
看著這幾個年輕將領一臉的不以為然,似乎覺得他勝之不武,只耍陰謀詭計,項少龍一聲輕笑,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兩軍對壘,我自認不是李牧的對手,廉頗堅守,我也沒有攻克防線的信心。以軍事才能而論,我認為李牧為當世第一,可是我對我大秦滅趙,充滿信心,可知為何?」
眾人搖頭,看向項少龍。
項少龍繼續道:「我給太子上課時就說過,戰爭從來就不是目的,它只是政治的延續,兩國交戰,比的不只是軍隊,還有國力,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沒有用。而保存實力同樣重要,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回最大的利益才是真正的高手。正面對抗固然轟轟烈烈,可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都是袍澤兄弟,以最大的能力,使自己的兄弟免於犧牲,也是為將者的責任。」
項少龍一席話對士兵的愛護之意,溢於言表,讓這幾位年輕的將領為之動容,開始反思自己的為將之道。
項少龍看他們沉思,又道:「廉頗之敗,在於他交惡新王。大將軍殺人盈野,屠城滅族不在話下,他卻要參與到王位爭奪之中。須知奪嫡之兇險、殘酷,遠勝長平之戰,父子、兄弟反目成仇,都要斬草除根。不能怪君王多疑,大將軍手握重兵,如何能讓君王放心,一樣是大將軍的功課。剛剛說到的白起、廉頗、樂毅,名將興於明主,敗於昏君,可是空有才華,卻不能讓君王放心的,同樣算不得名將。」
項少龍記得桓齮後來似乎捲入了長安君成蛟的謀逆之事,敗於李牧之手后,潛逃燕國,被秦王記恨,最後更是把自己的人頭,作為了荊軻刺秦王的敲門磚。
項少龍繼續道:「軍人是大王手裡的一把刀,應該做到大王指哪打哪。黨同伐異、結黨營私,縱使一時得利,只怕不能長久。沒有立場的將軍才是好將軍,惟大王之命是從,軍紀嚴明,愛兵如子,才是為將之道。」
現在長安君成蛟身為二王子,身邊不缺乏支持者,陽泉君倒了,還有杜璧。項少龍提醒一下這幾個年輕人,也想讓他們把話傳給他們背後的老將軍們,政太子是名正言順地繼承王位,擁護正統是大義所在,誰想參與王室內部鬥爭,必會大禍臨頭。
項少龍給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待戰爭、政治和國家,也希望他們將來不要自誤,能成為軍中翹楚。
沒過多久,真的傳來了廉頗逃往大梁的消息。李牧調回朝中,任相國,出使秦國。
秦王召見項少龍,道:「少龍略施小計,趙王就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攻打樂乘后,逃到魏國。趙國失去一柱石,如今趙王膽寒,派李牧出使我大秦意圖結盟。」
說罷哈哈大笑。
項少龍嘆道:「太快了。」
秦王一愣,問:「什麼太快了?」
項少龍道:「廉頗逃跑的太快了。我釋放趙太子的目的不是殺廉頗或是逼走廉頗,我是希望他能擁立太子為主,反攻邯鄲,無論勝敗,最好能打個十年八年的。現在他這麼快就跑了,以後還哪有這種機會。」
秦王失笑道:「少龍太貪心了,廉頗對趙國意義重大,我們只是隨便放出個人,就讓趙國失去了廉頗,已經很好了。」
項少龍點頭稱是,自己當初也是隨手為之,沒期望多大的回報。可聽說廉頗逃走,又有點兒不甘心,人心不足蛇吞象,這效果可以了,還要啥自行車兒啊!也就沒再多想,開口道:「千金易得,一將難求,縱觀六國,廉頗也是一等一的良將,我該滿足了。」
秦王聽他形容的貼切,一聲長笑,道:「少龍是萬金難換的將才,現在我們出兵攻趙如何?」
項少龍心想:「還說我貪心,廉頗剛走,你就要攻趙,你也不怕步子大了扯著蛋。」
口中卻道:「李牧仍在,難以滅趙,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我所不取。大王放心,趙國現在趙穆、郭開當道,李牧最後也難有好下場,到時候滅趙易如反掌。」
秦王現在對項少龍言聽計從,只是道:「那你去招待一下李牧,至於怎麼說,伱自己斟酌就是。」
還是在醉仙樓,香醇的美酒,精緻的佳肴,李牧依然一臉肅穆,感嘆到:「沒能留住將軍,是我大趙的損失。」
項少龍笑道:「我本就是秦人,去邯鄲就是為了救王后和太子。所以,趙國沒有損失什麼。」
李牧點頭道:「是啊。大秦人才濟濟,項少龍、王翦名震天下,可惜不是我趙國人。」
項少龍道:「李相過譽了。當代名將,以趙國為最,更有百戰之軍。當年燕人圍攻邯鄲,我也在場,隨後被廉頗大將軍和樂乘以十三萬破六十萬,大敗燕人。所說當世軍隊之強盛,除了我大秦,就數趙國了。」
李牧沉聲道:「可惜,廉頗大將軍已經不在我大趙了。」
說著,狠狠地瞪了項少龍一眼。
項少龍知道他恨自己送回趙太子,逼走了廉頗,不以為意,輕笑一聲,問道:「如果我沒有送回你們的太子,廉頗大將軍能在趙得善終嗎?我雖把趙太子交與廉大將軍,你認為他會反嗎?」
李牧喝道:「當然不會!」
項少龍點點頭道:「我也認為不會。」
說完就不言語了。
李牧嘆了口氣,說到底還是大王不信任他,長平之戰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趙武靈王之後,趙國再無明君,空有名將,卻日漸衰弱。
項少龍繼續道:「不說廉大將軍了,就說李相你吧。鎮守北疆,大破匈奴,如今拜相,位極人臣,你覺得你能在趙得善終嗎?」 李牧大怒,隨後也不得不泄氣,明知這是項少龍的挑撥,可自己依然無法反駁。
趙王寵信趙穆、郭開,自己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次拜相也是迫不得已,既要利用自己的威望,又想排擠自己,李牧自己對未來也充滿絕望。
不過李牧神經之堅韌,異於常人,很快就把這種負面情緒拋諸腦後,道:「有我李牧在一天,你們就休想滅我大趙。」
項少龍也不以為意,李牧的結局是註定的,自己可以改變很多事,但改變不了人的性格。
無論是李牧、趙王,還是趙穆、郭開,他們之間的故事是性格決定的,自己只要靜靜地等著他們害死李牧就可以了。
李牧死,趙國亡。
項少龍沒有想過要招降李牧,一是他不可能投降,二是那是對李牧的侮辱。
李牧生於趙,長於趙,忠於趙,死於趙,雖然死得冤枉,但依然是完美的一生。
李牧這次出使談不上成功,也談不上失敗,穩住了秦國,但也沒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承諾。
李牧剛走,李園帶著楚國小公主跑來要和大秦聯姻。
李園先找到項少龍,想讓項少龍幫忙勸說秦王,立楚國小公主為太子妃,太子繼位后她就是王后。
項少龍不置可否,他對這種事情沒興趣,記憶中,秦始皇一生都沒有立皇后。再說這是王室取兒媳婦,他可不想參與,太子想娶誰、想立誰,就讓他和他爸去操心吧。
項少龍不想管,卻沒想到政太子自己找上門兒來了。他帶著甘羅悄悄地跑到了將軍府。
政太子已經十五歲了,如成年人般高大,氣勢沉穩,容貌威嚴。
甘羅長高了不少,略帶點兒嬰兒肥,依然是個俊俏少年。
政太子看見項少龍道:「太傅,我不想娶楚國小公主當太子妃,頂天做個妃嬪。」
項少龍問道:「為什麼?」
政太子道:「立太子妃的事兒不急,等我成年以後再說。」
項少龍道:「那就不立唄,你和我說幹什麼?」
政太子道:「我怕父王答應他們,父王最信太傅的話,所以才來找太傅。」
項少龍來了興趣,問答:「你是不是心中已經有人選了?說來聽聽。」
政太子搖搖頭,道:「沒有,我現在不想考慮這個事。」
項少龍比較八卦地問道:「那楚國小公主很醜嗎?」
政太子皺了皺眉,覺得這太傅的問題怎麼這麼不靠譜,這是美醜的問題嗎?
還是耐著性子答道:「沒見過,但敢讓她來聯姻,還想做太子妃,應該是個美女。」
項少龍笑道:「和小美女談情說愛不是挺好的嗎?」
政太子道:「有什麼可談的,美女我那多的是,太子妃以後是要做王后的,怎能輕易決定。」
一句話把項少龍給噎住了。
項少龍其實不是很能理解他們對正室的看重,在他家裡按理說舒兒身份最低,可是他對待舒兒和其她人沒什麼不同,他也樂得把美女捧在手心。
他同樣詫異政太子正值青春期,對談情說愛居然沒有任何嚮往,沒有一點兒浪漫情懷,是因為他身邊美女眾多,女人在他眼裡不再神秘?還是因為大男子主義,這個時代的男人都不把女人放在眼裡?又或是他是天生薄情寡義,要不然怎麼一生都不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