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激糞
第282章 激糞
拂曉前的南京城,冬日的薄霧籠罩在街道上空,寒冷刺骨的風卷著地上的塵埃飛舞,將這座古都渲染得有幾分蕭索與孤寂。
南京城東北角,一家不起眼的小院落門口,一名男子坐靠在門邊,手中的燈籠隨意的晃了晃照亮腳下,他眯著眼睛望向遠處的街景,彷彿要把自己融化於夜色之間,只是偶爾傳來的哆嗦聲和跺腳聲卻泄露出主人頗為焦急的心情。
突然,從巷尾傳來「吱呀」一聲輪轂輕響,緊接著一輛青幔馬車駛進巷子里停了下來。
「唏律律~」馬匹打著響鼻,白色的霧氣擾動地愈發彌亂。
從駕車位置下來一個身材魁梧的車夫,看著眼前的男子打趣問道。
「景憲台高升,今日卻是捨得喚車了?」
「去去去,恁多廢話?」男子提著燈籠起身,從懷中掏出一串用繩子綁好的銅錢,不舍地塞給了車夫。
車夫得了銀錢也不言語,給馬理了理鬢毛,等著御史大夫景清出門。
如今的景清可了不得,因為建文初年做北平參議與燕王,哦不,今上有舊,所以今上揮師渡江后,便遷了御史大夫,也是要被尊一聲「憲台」的。
只不過景清為人清廉,生活簡樸,老朱定下來的俸祿又委實不太夠花,所以一年到頭,雇傭馬車的次數屈指可數.買個馬車再養個車夫,對景清來說是萬萬不可能的。
不多時,年已五旬的景清便在老僕的護送下出了門。
姿容清雋的景清,今天似乎格外愛惜的他緋袍,走上馬車時,都特意拎起衣袍,沒有讓自家破院子前的泥地濺上泥點子。
車夫看著景清鄭重其事的一身緋袍,卻是怔了怔,不過也只是剎那失神,倒也沒說什麼,只是心裡嘀咕道。
「到底是高升了的」
坐在馬車裡的景清抱著手中的象笏,似是無知無覺,只是留戀地看了一眼住了多年的老宅和向他如平日一般作別的家人。
——————
「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奉天門外,八十歲的禮部侍郎董倫拄著拐杖,搖頭晃腦地念起了昔日同僚的詩句。
此詩一出,登時把老頭前面的人嚇了一跳,此人也非是旁人,正是「多牢多得」的李至剛李尚書。
作為董倫的頂頭上司,李至剛神色微變,連忙拉住老頭的袖子苦勸道。
「董公,您都要致仕的人了,別給自己惹麻煩了.景清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時候正盯著呢。」
說罷,李至剛努努嘴,示意董倫看前面一身緋袍,正在負責帶隊糾察官員列隊時風紀的景清。
「小李啊,你說啥?」
董倫笑呵呵地把手放到了耳朵后,示意李至剛大聲點。
老人家耳聾,自己覺得說話聲音挺小,可這一招呼,登時所有人都聽見了。
馬上快五十的「小李」,看在老頭今年就要致仕的份上,沒計較,也懶得再勸諫什麼了。
看著憋著笑的同僚們,李至剛默默地轉過了身,只期待景清別找他的茬。
畢竟,景清今日作為負責糾察儀態的御史大夫,現在就是干這個的,老頭不聽勸,犯不著把自己也搭上。
不過出乎李至剛意料的是,平素一向嚴肅且注重禮節的景清,今日竟是有些魂不守舍,全然對剛才官員隊列里發生的小鬧劇視而不見。
這不由地讓李至剛心頭有些生疑,不過也並沒有往深里去想。
畢竟,最近發生的大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變法八策疏》的具體內容,已經開始向朝野透露了出去,算是某種形式的變革前的吹風。
但實話實說,朱棣收到的反饋卻並不好。
——嚴格地說,是一片反對之聲。
事實上,這也是六部尚書為什麼沒有特別堅持的原因。
歷朝歷代,只要提及到變法,那招來一致反對幾乎是必然的.人都有舒適圈嘛。
再者說了,大家都是既得權力者,誰會願意去動自己的權柄呢?
咳咳,要說絕對沒有也不對,現在就有幾個升遷無望的積年小官,已經準備搏一搏了,看看能不能搭上變法的順風車,逆天改命一番。 除此之外,朝野幾乎是一致反對的,勛貴武臣的態度也很曖昧,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變法這種事對於剛剛立下靖難之功的靖難勛貴來說,雖然理論上他們獲益,但其實眼下並沒有看到多麼巨大的利益,至於海外征伐的功勞,更多的是洪武勛貴們所覬覦的出路。
而眼下,恰恰是靖難勛貴武臣佔據了武將集團的話語主導權。
至於那位即將被拜為國師的降世仙人,朝野間的普遍意見是不值得反對。
大部分官員,都認為這世上並沒有什麼仙人,此人或許是僥倖得了化肥丹方的野道士,被皇帝推出來當個變法的傀儡的。
故此,是否反對一個「國師」上位,其實都並不會阻止皇帝的變法。
既然治標不治本,又為什麼要反對呢?
難道是敲山震虎,打朱棣的臉?
我看你的小腦袋瓜是待在脖子上太久了。
在眾人的心事中,大朝會開始了。
今天的議題,其實大家都有所預料,畢竟是過完年回來的第一次大朝會,也是「永樂元年」的第一次重要會議,該討論的,自然都是關係到大明的大政方針的事情,雞毛蒜皮的東西,肯定是不會拿上來耽誤大家時間的。
兩個皇子都列席參加了,坐在了皇帝的下首。
身穿冕服的朱棣敲了敲龍案,示意百官后說道。
「第一件事,朕過年的時候,感懷太祖,便細細地讀了《太祖高皇帝實錄》,可惜啊.」
聽到這,聞弦而知雅意,董倫老頭馬上耳朵就不聾了。
董倫顫顫巍巍地出列,以慢鏡頭一般的動作緩緩拜倒在地,滿是白髮的皓首,象徵性地磕在了大殿的地磚上。
「臣,死罪!」
原因無他,《太祖高皇帝實錄》是董倫作為總裁官修的,所以他要負全部責任。
當然了,你要說董倫寫錯了什麼東西,倒也不見得,董倫反而是建文朝難得地勸諫建文帝親善天家藩王的老臣,這份心意朱棣是記得的.只是董倫修《太祖高皇帝實錄》畢竟是在建文朝,對於剛登基的朱棣來說,有些內容肯定是要改一改的。
譬如得增加太祖高皇帝非常喜愛燕王、時常暗示周圍的人要燕王繼承大統云云,然後再把讚美朱允炆的內容給刪掉。
朱棣自然不可能治罪於董倫,那樣既無道理,也顯得自己太小氣,董倫早在去年就上書請求致仕了,朱棣把老頭留到現在,不過是讓他背完最後一個鍋再走。
於是,朱棣很大度地說道:「《太祖高皇帝實錄》只是略有瑕疵,重修便是了.不過董侍郎前番上書請求致仕,朕考慮到董侍郎確實年事已高,如今便准了。」
董倫大喜過望,作為洪武時代成功倖存到今天的官員,他這輩子算是在老朱家這裡通關了,於是倒是真心實意地磕了幾個頭,復又顫顫巍巍地歸位。
董倫馬上就要空出來的位子,自然是有大把人覬覦的,不過據說這個禮部侍郎已經被內定了,內定的也不是旁人,正是被皇帝從詔獄里放出來的原戶部右侍郎卓敬。
但皇帝接下來關於第二件事的話語,卻馬上讓這個還不算熟的瓜碎了個稀爛。
朱棣先是說道:「著曹國公李景隆,兵部尚書、忠誠伯茹瑺為監修,翰林侍讀解縉為總裁官,重修《太祖高皇帝實錄》。」
文官們看了看百官之首空蕩蕩的位置,懷念了曹國公一秒鐘。
「第二件事,僧錄司左善世道衍大師向朕提出還俗,朕念及靖難之功,今日加姚廣孝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榮國公。」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道衍在靖難之役里的角色,跟漢高祖的留侯張良是一樣的,此前只是道衍不想還俗,不想接受朱棣賜予的這些封號和賞賜而已。
如今道衍想了,那麼國公不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幾個敏銳的聰明人,馬上意識到了道衍,哦不,姚廣孝此舉的用意。
姚廣孝放棄了僧人的身份,準備以靖難國公的身份,加入到了變法革新的鬥爭之中,這樣就不會有人拿佛門領袖意圖廢儒興佛的身份去攻擊他了.
道衍還俗這件事其實沒什麼,但是隨後,朱棣的話語,彷彿是在廁所里扔了一個炮仗,激起無數民糞。
「變法之事特事特辦,朕欲成立總裁變法事務衙門,來日以國師姜星火為總裁官,道衍、卓敬為副總裁官,統籌協調變法各項要務」
朱棣話音剛落,大殿之中頓時響起了剩下蒼蠅圍繞腐物時的那種嗡嗡聲,繞樑三息,不絕於耳。
「肅靜!」
御史大夫景清此時攏著袖子大聲呵斥。
然而卻無人聽從。
景清似是被逼急了,氣的跺了跺腳,不顧規矩地走向朱棣,好像要跟皇帝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