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
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
聽著李景隆略微念了念其中的幾種組合方式。
朱高熾問道:「夏尚書,照姜先生所言,此法真能有這般效果?」
「若是真的直接列出了最合適的組合,那麼確實有可能出現這種效果因為大明的國土過於廣袤,不同地方的農作物不同,水熱條件也不同,如果沒有合適的組合方式,自己一個一個摸索,那麼花費的時間就太長了,代價也太大了。」夏原吉沉聲回答。
朱高熾近來一直時不時有些皺緊的眉頭,終於放鬆了下來。
同時,朱高熾說道:「如此一來真是太好了,可以與化肥一起,對百官乃至天下,宣稱此乃天賜仙方,若能在大明逐步地推廣輪作,大明的各種農作物產量絕對會增加三成以上!甚至有望達到四成以上!」
夏原吉也深吸了一口氣,壓抑著內心的激蕩說道:「殿下,臣贊同您的策略,如果此法真的可行,我們大明,將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增產。」
朱高熾想的更多,或者說點破了夏原吉不敢說的事情。
「而隨著百姓切實地看到了仙方和仙丹帶來的農作物增產,就必然會對父皇得到仙人認可,繼而降下祥瑞的說法深信不疑!」
「到了那時候,哪怕還心念建文帝的某些士紳再怎麼不願意,民心歸附父皇也就是大勢所趨了!」
夏原吉連忙說道:「殿下所言極是,正是如此。」
事實上,夏原吉這種處於帝國高層的頂級官僚,已經清晰地意識到,新皇帝的權威正在逐步攀升。
這種權威,除了橫掃天下的至強武力之外,還包括了民心的歸附。
最明顯的就是,伴隨著攤役入畝在江南地區的深入開展,鄉間那些聽著讓人氣憤的陰陽怪氣童謠,不自覺地就消失了。
讓小孩閉嘴的當然不止是刀槍,而是隨著徭役的取消,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以前很多農人自願去當佃農,無非就是恐懼徭役,可如今沒了徭役,他們還怕什麼呢?
因此,哪怕鄉土間的話語權依舊掌握在士紳階層手裡,哪怕各種文人的雅集、聚會,還是之前建文朝的主流論調。
但小孩們原先唱的童謠卻消失了,反而漸漸萌生了一些歌頌攤役入畝善政的童謠。
而夏原吉相信,攤役入畝過後,如果皇帝能把姜師的化肥仙丹和輪作仙方拿出來,那麼新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改觀,威望也會極大地提升。
刀槍無法征服人心,但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實惠卻可以,這便是畏德不畏威的道理。
到了那時候,做下了如此之大的功德,甚至可以說是活人無數,作為降下化肥仙丹和輪作仙方的姜師,他的雕像恐怕也會遍布大明的每一處角落,接受受他恩惠的百姓的敬仰。
這樣一尊雕像矗立在那裡,不僅是對姜星火為大明百姓所作貢獻的嘉獎,同時恐怕也是大皇子想為這位先生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
夏原吉思及此節,臉上也是浮起了難掩的激動神色。
「夏尚書,剛來的時候聽你說除了土培的芽苗菜,薺菜、小油菜、油麥菜、莧菜、青蒜這些,化肥也顯示出了明顯的效果?」朱高熾忽然問道。
夏原吉怔了怔,不是問過了嗎?不過他也沒表現出什麼,直接回答道。
「回殿下,確實如此。」
朱高熾沉吟幾息,問道:「那如果當眾在百官面前表演,夏尚書覺得有信心獲得同樣的成功嗎?」
朱高熾的擔憂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因為這次化肥仙丹的當眾演示,雖然他跟夏原吉初步商議過後定下了方案,隨後呈報了給了遠在幾百裡外的江南的朱棣。
嗯,朱棣這個時候正借著周縉那顆「建文餘孽」的頭顱,在江南高高舉起了屠刀,殺得腥風血雨呢。
私藏兵甲、編練私軍,聚眾意圖謀反。
這種人,怎麼會沒有同黨呢?
雖然大明徵北大將軍很大概率會同意大明攝皇帝所提出的方案,但朱高熾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化肥仙丹人前顯聖的具體細節,仍然需要仔細研究,尤其是對臨場的各種要素準備好預案,才知道能不能達到想象中的效果。
而且朱高熾對於這種從來都沒發生過的事情,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畢竟在這個年代,沒有姜星火的指點,哪怕是最頂尖的煉丹術士都沒辦法製造出化肥仙丹這種物品即使朱高熾身邊能找到一群農業方面大佬,但他們都是靠前人經驗、靠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憑空變出化肥仙丹這種東西,僅憑他們自己的想象力更是根本無法做到。
而從來沒出現過的事情,想要在人前顯聖的過程里,一次性地保證通過,就彷彿魔術師要在上台表演的時候,臨時發揮表演一個只綵排過一次的高難度魔術一樣,哪怕知道大概率成功,但心頭還是有些忐忑。
夏原吉卻微微頷首,肯定地說道:「殿下放心,當然可以成功。」
朱高熾胖胖的臉上忍不住露出喜悅的表情道:「如此一來,我們大明就將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了。」
「是的。」夏原吉鄭重地應道,眼睛里也閃爍著興奮的光彩。
「有夏尚書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朱高熾爽朗的笑聲響了起來,他走到桌案旁邊看了幾眼。
郭琎和柴車立刻停止了書寫,紛紛抬頭看向了朱高熾。
朱高煦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繼續,然後笑吟吟地打量著夏原吉。
夏原吉被他盯著感覺有點不對勁,遂拱手拜道:「殿下可是還有其他吩咐?」
「夏公。」朱高熾用一副欣賞的語氣,溫和地說道,「我有一句肺腑之言,你千萬別介懷。」
「殿下請講。」夏原吉恭謹道。
「你跟其他的那些官員不一樣。」朱高熾說道,「有很多官員,表面上效忠於父皇,可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罷了.父皇不是一個昏庸的人,不管是父皇還是我,對待治國之道,都是一片赤誠,父皇和我都一直想著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點始終沒變。」
朱高熾喟嘆道:「而姜先生,就是那個能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人。」
「姜先生的秘密,一直以來都被嚴格保守著,即便是內閣那幾位天子近臣,都不得再向外透露,否則姜先生的事情一旦被透露出去,定然會引來有心之人的算計。無論是不是廢話,我都要在這裡提醒夏公一句,不管是為了天下蒼生,亦或是為了江山社稷,夏公都應該盡心竭力一同保守這個秘密才是。」
夏原吉聽了半晌,認真說道:「臣明白姜師關係重大,此間的事情,絕對是半點都不會往外說的.至於化肥仙丹的計劃,臣會匿去姜師的名字,先與戶部的諸位推演一遍,如果有什麼疏漏,臣會第一時間告訴殿下的,爭取儘快圓滿完成此事。」
得到了夏原吉的保證,當朱高熾看向兩個小吏時,兩人為了自己的項上人頭和族譜安危,也是紛紛保證,就算是自己死都不會透露姜先生的秘密的。
心細的朱高熾確認了自己這邊不會泄密,而另一側,姜星火的中策也開始緩緩展開,兩個小吏趕緊提筆繼續記錄下來。
「其實新大陸雖然是最好的選擇,但考慮到如今大明的現實條件和航海技術以及移民成本,中策則是除了給大明國內農業開的兩副葯以外,就是改良版的海外殖民。」
聽著姜星火的話語,李景隆疑惑問道。
「這跟之前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有!」姜星火點頭解釋道:「首先,如果從大明出發,向東方的大陸進行海外殖民,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新航路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官方船隊去探路解決,而且路途極為遙遠,需要付出比較高昂的代價,才能獲得一條穩定的向東方大陸的新航路。」
「其次,即便是獲得了新航路,後續還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譬如如何鼓勵民眾遠涉重洋,如何提防沿途海盜劫掠運輸船,因此向東方進行海外殖民的難度很大。」
李景隆似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但依舊問道:「那姜先生的意思是?」
「中策依然是殖民,但不是向東探索遙遠的新大陸,而是向南和向西探索處於大明影響範圍內的陸地。」姜星火說道。
朱高煦想起了少年時期不背就要挨打的《皇明祖訓》,不禁背誦道。
「凡海外夷國,如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西洋、東洋及南蠻諸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背完了,又拿一雙豹眼看著姜星火。
意思很明顯,到底是大明太祖高皇帝說的有道理,還是您說的有道理?
「大明太祖高皇帝說的確實沒錯,這些國家按現在看來,即便征討佔領了,也完全是虧本買賣。」
而姜星火接下來的回答則是讓他有些啞然。
「不過我說向西或向南探索的陸地,不在十五個不征之國里。」 姜星火點了點文字地圖的東南方向,說道:「這裡有一串群島,名為呂宋。」
李景隆卻插話說:「我知道,洪武年間曾經三次遣使來大明,宋元以來,華夏商船常到此貿易,福建百姓遷居此地者甚多,不過聽說島上都是一些割據的小王國,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姜星火有些驚訝地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大明如今對呂宋的了解並不少。
事實上,要到半個世紀以後,蘇祿王國才會在呂宋諸島上興起,即便如此,呂宋諸島也從未形成過一個統一的國家,等一個世界后,麥哲倫就會率領西班牙的環球航行船隊來到呂宋島,西班牙殖民者會繼續統治這裡三個世紀之久。
橫跨了半個地球而來的西班牙人能做到的事情,沒道理近在咫尺的大明做不到,如果說「收取北美五十州」可能還有億點點困難,但「不破呂宋終不還」,那對於這個時代的大明來說,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姜先生的意思是要佔據這裡嗎?」朱高煦疑惑問道,「這裡看起來是跟日本一樣的蠻荒之地啊,這裡又沒有金山銀山,有什麼好佔領的呢?」
姜星火解釋道:「伱可以把這裡當做是一個沒有多少人的江西加江南。」
「呂宋的面積,跟江西和江南加一起是差不多的,同時,呂宋的北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而且比江南更加濕熱,終年高溫,年降水量極為豐富。」
朱高煦反應了過來:「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這裡很適合種水稻?」
「對。」姜星火說,「因為高溫多雨,所以水稻的長勢是極好的,即便是山區多一些,這裡也是餓不死的,反而在大明災年的時候,能向大明輸送糧食。」
朱高煦忽然問:「那為何不直接把安南和更南面的占城打下來?那些地方有很多平原,也有諸如占城稻等高產水稻,不比呂宋這種群島好多了嗎?」
聽到這個問題,姜星火沉默了,李景隆也沉默了。
「元朝的鎮南王,頭挺鐵的」李景隆開口道。
鎮南王三攻佔城而不成的先例猶在眼前。
朱高煦蹙眉問道:「俺就不信,有那麼不好打嗎?」
「不是好不好打的問題。」
李景隆替姜星火解釋道:「以大明和安南的力量對比,打安南不會超過一年,但問題是,打下來怎麼辦?」
「須知道,安南有足足三百多萬本地人口,比現在大明一些布政使司的人口都多!」
「如果直接按大明內地的統治模式來,那麼消化安南至少要上百年的連續移民,再加上持續不斷地漢化,等到下兩三代人通過科舉等方式成為安南本地的統治階層,才有可能會成為漢地的一部分,這也僅僅是有可能.大明還要維持不知道多久的駐軍存在,用來鎮壓叛亂。」
「如果按照雲貴那邊的土司羈縻模式來,那打完安南,無非就是把一個統一的國家拆成了幾個、十幾個土司區,大明並不能從中獲取什麼好處,反而會因為割據勢力眾多而面臨更多的麻煩。」
「雲貴都沒有吸收消化完成,現在去打安南,無異於痴人說夢。」
朱高煦還是有些不相信,但也說不過李景隆,於是復又問道。
「那佔領呂宋便沒有困難嗎?」
如果姜星火告訴他,在他前世的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直接任命了當地一位華人來做統治者,輕易統治了呂宋主要島嶼數十年,不知道能不能讓他清晰地意識到佔領呂宋和佔領安南之間的難度差距.
「基本不會遇到任何抵抗,因為群島天然決定了每個獨立的割據勢力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聯繫,互相之間也缺乏最基礎的信任來對抗外來者,這跟安南處於平原地帶的土司們是不一樣的。」
「大明在安南玩不了分而治之,因為那裡的土司聯姻數百年,面對共同的敵人時自然會團結在一起。可呂宋不一樣,面對共同的敵人時,他們只會先把隊友賣了換取天朝的賞識。」
事實上,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中,呂宋群島上的割據勢力,在一個多世紀后,面對人數稀少的西班牙時,就是這副拉胯的表現。
姜星火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面對大明,他們的表現只會更拉胯。
姜星火如此解釋,朱高煦這才相信。
隨後,他的眸中閃過喜色。
如此說來,這種開疆擴土的功勞,豈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到手?
等自己出獄了,一定要向父皇請纓挂帥,拿下這個呂宋。
「這是姜先生說的向南,那向西呢?」朱高煦迫切問道。
就彷彿,姜星火口中說出的答案,就是明晃晃的軍功一樣。
「天竺!」
當這個答案說出口的時候,兩人都愣了。
「天竺?」
在他們印象里的天竺,還停留在那個玄奘西行時的印度上。
事實上,自從幾乎與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並存的笈多王朝外,整個廣義上天竺地區,已經有上千年沒有被統一了。
而等到下一次統一,還得是「遠征大明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帖木兒大汗的孫子巴布爾所建立的莫卧兒帝國,這次統一,如果歷史時間線沒有被擾動,將發生在未來的十多年後,眼下帖木兒大汗還沒死呢。
「天竺,除了是佛門的發源地,還有什麼好的?」李景隆也有些費解。
「平原,大片的平原!」
見兩人對此依舊不以為然,姜星火直接說道:「恆河流經的平原,就有足足兩個半華北平原那麼大!而佔據了天竺三分之二的高原,足足有七個華北平原那麼大!」
「不論是平原還是高原,都是極為適宜耕種的田地。」
「天竺跟呂宋一樣,都是季風氣候,也同樣是比江南更加濕熱,雨熱同期,熱量充足,極為適於農作物的生長,而且有大江大河經過,是真正的天府之土!」
「最重要的是,那裡的人,在數千年的時間裡,被無數異族所征服過,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沿用類似於如同元朝把人劃分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的制度,被稱作『種姓制度』,所以那裡的人很容易就會接受新的統治者。」
這是實話,天竺地區的統治民族,跟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你蒙古人後裔能在未來十幾年後統一天竺,這件事你能做得,我擊敗了蒙古人的大明就做不得?
「這倒還真不知曉。」李景隆回想了一下自己關於天竺歷史的認知,並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姜星火簡略講道。
「古天竺地區,第一次是被西北草原上的雅利安人所征服的,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現在體征比較獨特的天竺人。」
「古波斯人則是第二個光顧天竺地區的征服者,古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就曾征服了天竺。」
「第三個征服天竺的君主,則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
「第四個,就是被漢朝趕跑的大月氏。」
「.」
當聽完姜星火的敘述后,兩人都沉默了。
他們看出了彼此之間眼神里的東西。
「怪不得王玄策能一人滅一國。」
「就這種誰來都能佔領,卻偏偏平原高原廣大,極為適宜耕種的地方,大明現在如果不將其佔領了,那可真的是暴殄天物啊!」
「我李景隆/朱高煦,立下如王玄策那般不世之功的時候到了!!」
就在兩人興奮之時,姜星火又說道。
「哦對了,如果真的去呂宋,去印度的話,其實中間的地方還能帶點好東西回來。」
事情太多壓得作息完全崩潰了,第二章要很晚,今天凌晨前一定碼出來發,著急的不要等了。實在抱歉,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