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
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
隔壁密室。
發瘋了的張天師已經被堵住嘴巴叉出去了。
室內只剩下大皇子朱高熾、戶部尚書夏原吉,以及郭琎和柴車兩個負責記錄《姜先生講課筆記》的小吏。
嗯,也不知道未來他們會不會成為什麼《姜聖論語》的撰寫人。
蘇格拉底不留文字,孔子不喜歡留文字,姜星火則是壓根就懶得親筆寫。
夏原吉輕嘆了一聲:「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可惜正如曹國公所說,中間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不是派出船隊去探路,也不是前期的小規模移民,而是如果真的大規模移民了,移民到了一半,那邊還沒發展起來,這邊便因為朝堂的變故而廢止,就真的是前功盡棄,致使國家元氣大傷了,這才是真正的風險所在。」
「夏尚書說的,確實在理。」
朱高熾用杵在扶手上的胳膊,墊著他的雙下巴沉吟不語。
他沉吟著思索起來。
跨海去新大陸移民,這是個看起來相對容易執行的計劃,但是要想實施起來,困難卻不是一般的大。
因為海路不是陸路,海洋是無窮盡的汪洋,在海上航行,即便是大明現在的造船水平不低,但沒有海圖,穩定的航線依舊沒有任何規律可循,要麼是靠撞大運一般瞎貓碰死耗子,要麼就是派出很多的船隊進行窮舉探路。
而後者,則意味著巨大的財政支出和很多極有可能白白犧牲的人命。
最關鍵的是,從古至今,華夏文明的歷史上都未曾出現過這樣的事情,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大規模海外殖民計劃。
雖然姜星火已經把路指出來了,但是這件事本身的風險太大了,大到了讓絕對可以讓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覺得完全不值當冒險。
朱高熾開口說道:「夏尚書的顧慮並不全是杞人憂天。」
「不過。」朱高熾話鋒一轉說道,「我倒是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嘗試。」
「殿下請講。」夏原吉認真地傾聽著。
「因為這件事,跟下西洋其實並不衝突。」
「首先既然姜先生是說先向南,再向東,那自然是要收集宋元時代的海圖,詢問大明境內的番人外面的情況,做好充足的出航準備。」
「那麼南面這片華夏傳統的朝貢貿易區域,自然是可以了解的,到時候船隊就可以在南方合適的島嶼處,先一分為二。」
「大股的向西,小股的向東。」
朱高熾雖然在身體上並不矯健,但他的思維,卻遠比尋常人敏捷的多,隨著話語的延伸,他的想法越來越完備。
「向西的自然不必多說,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拿大明本土的特產來獲取財富,有著蒙古人、色目人、大食人已經成熟的航線,沿著海岸線航行到、到」
夏原吉補充道:「馬穆魯克,打敗西征的蒙古人的那個國家。」
大明繼承了元朝的幾乎所有典籍圖書,因此雖然沒有如同蒙古人一般親自向西征服,但蒙古人西征的事迹,所經過的路線,以及遇到的國家,尤其是打敗他們的國家,還是略微地有所了解的,這其中就包括了據說生活在沙漠和綠洲中的馬穆魯克。
根據蒙古人的描述,他們有著極為精銳的重騎兵和駱駝騎兵,跟西夏人的兵種「鐵鷂子」、「潑喜軍(駱駝拋石炮手)」有點類似,且這些騎兵從小就進行十分嚴格的軍事訓練,每天都必須騎在馬上握著二十斤重的砍刀揮刀數百下,配合上大馬士革刀或者是大斧,往往直接就能把蒙古的半甲騎兵連人帶甲給一刀劈成兩段。
得到了提示后的朱高熾略微點頭,繼續說了下去:「向東的船隊,則可以沿著方向,一個島一個島地摸索過去,每個島都繪製好海圖,儲存好物資.甚至如果到了某個位置,覺得再向前探索,返程的物資就不夠了,也可以原地駐紮或者向後回歸.而每一個島嶼,都能起到如同長城烽火台一般的作用,只要配置好通訊船隻,後續的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大明的南方港口出發,接力運上來。」
朱高熾的思路非常清晰,其實就是結硬寨打呆仗,一個島一個島的摸索,海洋中總是會有島嶼的,慢慢摸過去,也總是能摸到新大陸的。
夏原吉也覺得大皇子的辦法非常穩妥,他順著朱高熾的思路說道:「還有一個法子,便是如同『八百里加急』那種,往前探索的船隊,可以一部分由犯人構成,而只需要探索出一個島嶼,便可以赦免或得到獎勵,這樣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師的消耗。」
嗯,只能說不愧是戶部尚書。
小算盤打的千年後的瓦那啥納都聽到了。 只要不在我大明正規水師的編製內,那我大明就一個士卒都沒死!
沒死人,就不用支付撫恤金,朝堂上袞袞諸公自然也就沒了話頭來討說法搞事。
至於囚犯若是不幸了,什麼囚犯?那叫自願戴罪立功殉國的大明英烈。
沒辦法,現在大明在海上的威懾力,僅限於沿海。
在遠離沿海的地區,大明水師的影響力就會削弱很多,特別是向南方的海域里那些偏僻的島嶼,基本沒什麼人煙,大明水師即便是追趕海盜也很少光顧,所以根本沒辦法掌握海路航線。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關節,那就是如果跨海幾萬里,移民過去的人,大明難以管理。」
朱高熾沉吟著說道:「雖然上策的辦法確實是治標治本,如果姜先生說的那塊新的易於農耕的大陸存在的話,距離也確實是過遠了。」
夏原吉看著話說半截的大皇子,本想接過話來,結果卻忽然咽了回去。
這話有深意!
大皇子先是給了探索新航路的可靠執行步驟,然後卻話鋒一轉,說起了移民新大陸難以管理。
這是什麼意思呢?
夏原吉揣度著,若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大皇子朱高熾,恐怕是希望這件事是由二皇子朱高煦來做的。
為什麼?首先一個就是皇位。
按宗法制和大明祖訓,自然是以前就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來當太子,繼承朱棣的皇位。
可眼下爭得就是這個。
為什麼還要大皇子、二皇子的叫著,而不是太子或者某王。
不就是因為沒立太子嘛!
沒立太子,作為皇帝的朱棣又是模稜兩可的態度,或者說明顯更為喜愛跟他除了「父子」之外還有「戰友」身份的二皇子朱高煦,那這件事不就懸了?
而且朱棣的這個皇位本來得來的就不太常規,若是換做其他常規繼位的大明皇帝,即便是心裡偏向次子,大臣們也可以用自古以來都是「立儲要立長」的說法來懟回去(譬如姜星火前世里被大臣們懟了幾十年的大明萬曆皇帝)。
可你要是跟朱棣說要「立儲要立長」,那就有兩個說法了。
第一,朱棣顧慮,不想後世再發生一次靖難,於是欣然採納。
第二,朱棣破防,問你朕是不是長子?你的人頭搬家,族譜也有可能被消消樂。
皇位的問題,夏原吉思考完了,他覺得還有第二個原因。
那便是這件事如果朱棣想要做,那首先就不可能讓朱高熾來做。
先不說朱高熾出海奏摺誰來批,這個實際上履行大明皇帝職責的崗位誰來乾的問題,就說朱高熾本人,伱看他像是能出海的樣子嗎?
所以如果朱棣有海外封藩的念頭,要麼老二朱高煦去,要麼老三朱高燧去,總之不可能讓腿腳不靈便的老大朱高熾去。
而無論老二老三誰去海外封藩,或者都去,最後得利的,都是朱高熾本人。
這些心思,朱高熾或許是刻意想過的,也可能是偶然思之並沒有深思。
但無論如何,話已經出口,在這種敏感問題上,都讓夏原吉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而就在兩人心思電轉,稍稍對話之際,一牆之隔外的三人,也開始討論起了其他的對策。
第三章還查2000字還是稍晚一點點現在作息和更新的衝突實在是調不過來,等三月會空閑時間多一些,爭取每日能碼到兩萬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