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武皇萬歲!> 第19章 這是朝廷的態度

第19章 這是朝廷的態度

  第19章 這是朝廷的態度


  皇帝喜歡她什麼,武柔一直想弄明白這個問題。


  如果能弄明白的話,她再努力一把,豈不是能早日坐上正二品嬪的位置?

  可是,誰能解惑呢?


  皇帝的面她是見不到了,她也不想做那個亂闖被打死的宮女。


  那……只有晉王了。


  晉王被陛下帶在身邊撫養,上一次見面她就發現了,晉王殿下知道的很多,而且他是王爺,說話也沒有底下宮人那麼多顧忌。


  只要他肯告訴你。


  武柔本來想著,帶點什麼東西去哄著那個孩子,多套他些話。可是後來一想,他一個王爺,還是深受陛下喜歡的,能稀罕她什麼東西?於是就放棄了。


  然後,她就安安生生地每日都去弘文殿守株待兔。


  晉王一進殿門,武柔就看見他了。


  不管見他多少次,總是能被他那一頭濃密的墨發吸引,被束帶綁著的沉重髮髻垂在腦後,配上他那似乎用線筆勾勒出的五官,沉靜溫柔的氣質,總是給人一種畫中仙童落下凡塵的感覺。


  「你們要想看書就看,不想看就別處歇著,不用跟著了。」晉王李善站在門檻裡頭,跟外頭的人說。


  武柔沒有看見外頭的人,只能看見晉王微微上抬的視線,還有門外男子的應答聲。


  聽聲音,有內侍太監有侍衛,該是沒有宮女。


  他那模樣好像天生就能跟人拉開距離似的,連跟著他的人,似乎都習慣在五步之外,武柔在殿內,硬是連個帽檐兒都沒看見。


  殿外的人明顯散了。


  晉王一轉過頭,就看見武柔笑著朝他走了過來,躬身行禮道:

  「才人武柔,見過晉王殿下。」


  李善見她笑得開心,瞳孔微縮了一下,似乎有些不開心,本就疏離的氣質越發的拒人於千里之外,沒有理她,直接從武柔的身邊走了過去。


  武柔有些懵,自顧追了上去,保持在五步之外,厚臉皮的笑著問:


  「殿下,上次你還幫我找書呢,這一回怎麼突然又不理我了?我這一回可沒失了規矩,老老實實地見了禮了。」


  晉王李善沒有回頭,一邊穿過書架找著書籍,一邊說道:

  「見過禮了,就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


  武柔頓時語塞了,她懷疑晉王知道自己在等他……


  正在這個時候,晉王停了下來,眼睛看著書架的高處,矜貴的伸手夠了一下,沒夠著。


  他剛要張嘴喊人,武柔就立馬狗腿地走了過去,說道:

  「殿下,我來!是這個嗎?」


  武柔比他高了一個頭,伸手恰好能夠到。她轉過身,見晉王已經後退了幾步,正好與她保持著合適的距離。


  他神色平靜,又有些不自在地……「嗯」了一聲。


  頗有一種我不想,但是我勉為其難接受了你的好意的感覺。


  武柔諂媚的將書雙手奉上,決定趁熱打鐵,弓著腰說道:


  「殿下,其實,武柔是有些事情想要請教殿下。」


  李善接過了書,看了她一眼,又收回了目光往桌案那邊兒走。


  武柔連忙跟了過去,依舊是五步的距離。


  然後就見他撩了衣擺坐下之後,問:

  「你先說,你是怎麼知道我會這個時候來的。」


  「殿下怎麼知道我在等你?」


  「瞧見我來了,臉都快笑出花來了。」李善看著書說,語氣似有嘲諷。


  武柔聽聞,咬了咬唇,心想自己恐怕確實要練一練臉上的表情,藏藏心思。


  就好比晉王殿下就藏的挺好的,一個十歲小孩,看著比誰都要深沉。


  武柔索性老實回道:


  「猜的,上回看見殿下照顧晉陽公主的樣子,該是平時你帶著她的時間多。


  晉陽公主才五六歲吧,正是粘人的時候,殿下想必平時脫不開身,只有等公主午休的時候,才能來弘文殿看看書。所以,我就日日來碰一碰。」


  她說的沒錯。


  李善看著書的眼睛微微抖動,又抬頭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驚異。


  武柔得意地笑了,像是一隻開屏的孔雀。


  那雙淺淡清麗的眉眼,像是染上了一層晨露,亮晶晶的,瞬間便多了幾分靈動。配上那櫻桃似的紅唇,有一種朝露花開的感覺。


  李善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姐姐李麗質,她也是這樣自信開朗的模樣,想必武柔以前在家的時候,武士彟真的挺寵她的。


  「你問吧。」李善收回了目光,沉靜地說。


  「嗯……是這樣的。充容娘娘教我,『至尊之喜可挾風動』,說陛下為了招我進宮,犧牲了名譽,有很多不好的影響,是嗎?」武柔看著晉王的表情,問。


  晉王李善頭也沒有抬,翻了一頁書,說:


  「是。」


  「那陛下為什麼這麼做?」武柔立馬問。


  晉王愣住了,眼神徐徐上抬,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那天,他和犀子妹妹陪著父皇吃飯,父皇看著他們突然嘆了一口氣,默然不語。


  每到這個時候,他就知道,父皇是又想起母后了。


  「哎,我想起你們那個舅舅就生氣!」父皇突然說。


  能令他生氣的舅舅,自然不可能是長孫無忌,而是母后的異母兄長長孫志。


  他拿著帕子擦了擦嘴,將筷子放在了箸架上,恭敬地問:


  「父皇為何突然想起了他?」 「今日劉弘基進宮,跟我講武士彟的那兩個兒子,在家欺負繼母妹妹們。我就想起你母後來了,當初要不是高家有眼光有道義,你們母后就得跟著哥哥在大街上流浪,兩個孩子,住哪兒,吃什麼?……那時候世道那麼亂,還能不能有命在都難說。」


  皇帝李世民說著,直接將擦嘴的帕子摔在了案几上,「啪」地一聲響,說:


  「那長孫志是想害了你母后的命!可恨你母后心慈大度,跪地攔著,非不讓我處置他!」


  旁邊的晉陽公主嚇得一個哆嗦,嘴裡咬的青菜都掉了下來。


  李善不動聲色地伸手,將她下巴上沾著的菜葉子給拈掉了,又用另外一隻手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以示安慰。


  同時,他眼睛卻看著自己的父皇,平靜又若無其事地問:


  「這不是過去了很久的事情了么……」


  這一切動作行雲流水,盡量不讓人察覺,他連身子都沒動。


  皇帝見他一本正經地替自己的妹妹遮掩尷尬,就想笑,勾了勾嘴角,暴怒的脾氣也下去了,說:


  「……就是想起了,不舒服。所以我答應了劉弘基,召武家元姑娘進宮,算是救她們一回。」


  晉王李善聽聞,垂眸想了一瞬,好奇地問:


  「父皇,為什麼不立個律法,懲治那些人?」


  「有啊,怎麼沒有?」皇帝說,「當初你舅舅就參與了,我們能想不到這一處嗎?可是你要知道,律法是底線,管不了道德。


  律法能規定,若遺棄親眷,要受杖責,徒刑,但是管不了他們在家如何相處。難道你要派官差一直看著他們生活,不能吧?」


  晉王搖了搖頭。


  皇帝又嘆了口氣,說:

  「律法管不了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大唐律規定,夫妻同體,夫不得毆妻,傷殘都有相應的懲罰,但是很少有人告官,為什麼呢?」


  皇帝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晉王李善,李善垂眸思索了一瞬,說:

  「兒臣不知。」


  「因為女子要依靠夫家生活,如果告官,夫家定然記恨,大了休妻,小了受虐待更甚,與她大約沒有好處。」


  「那既然沒有好處,為何還要立此法呢?」


  「這是態度,是朝廷的態度,只要有人告,就有朝廷律法撐腰。雖然細節不可控,但可以帶動風向。好的風向,其影響比懲治一兩例罪案,要大多了。」


  ……


  「晉王殿下,晉王殿下?」武柔見他一直沒有反應,不得不出聲提醒。


  李善從回憶中迴轉了過來,看著武柔的臉,說:


  「你問這個做什麼?」


  「我,我……」武柔心說,我總不能跟你一個孩子直說,要鑽空子討你阿耶的歡心吧,「……我覺得心中不安,不知自己何德何能。」


  李善收回了目光,似乎有些不耐,聲音有些涼,說:

  「這與我父皇而言,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不必掛心。」


  ……


  ……


  武柔沒有得到有用的答案。


  只得出一個結論:晉王那個小孩兒,並沒有她以為的那麼好說話。


  估計上次說那麼多,只是他覺得,關於徐充容的事情,透露出來也無所謂。


  她覺得有些喪氣,又有些懷疑徐充容的判斷了。


  「你總是這麼看著我做什麼?」徐充容問,躺在搖椅上的她半垂著眸子,手中拿著團扇,身後還有兩個打扇的宮女。


  這些日子她們經常一起在外頭乘涼。


  徐惠估計是看中她的嗓子了,就喜歡挑個風景好的地方,挑個詩歌駢賦,讓她讀給她聽。


  中間歇息喝茶的時候,武柔端著茶碗,看著徐充容的樣子,清麗的眸子都快盯出花兒來了。


  「充容娘娘……我有一個問題實在是好奇。」


  「問。」她依舊沒有睜眼。


  「嗯……」武柔盡量想著不冒犯天家的措辭,說,「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沒有被陛下招進宮來,會怎麼樣呢?我聽說你們家,兄弟姐妹和睦,阿耶也很寵愛你。」


  徐惠聽懂了,她是在問:你有沒有後悔進宮來。


  武柔進宮已經有小半年了,半年間,陛下經常在白天召見她,晚上侍寢的事情,卻幾乎沒有。


  武柔肯定也能看得出來,陛下對她的寵愛,更多的是厚待,而不是男女之情。


  所以才有此一問。


  ——


  光點1:「他為什麼不告訴她?」


  光點2:「你忘了宮中好多女人都想模仿長孫皇后,以得到李世民的恩寵?她們學她穿衣打扮學她走路說話。


  甚至還有人試圖以長孫皇后的形象照顧他和晉陽公主。他跟著陛下見到的太多了,自然對此深惡痛絕。


  他能直接告訴武姐,你之所以得救是因為經歷與長孫皇后相仿?」


  光點1:「啊,確實,我想起來了,上一檔因為沒有武姐,高宗皇帝的線很細緻,天天看那些戲碼,我都快噁心死了!

  心疼小九,他八歲沒了娘,還要看那些人模仿他娘,處處勾他的傷心又噁心他!」


  光點2:「不是上一檔,是這一檔,你都說了他八歲喪母,他現在十歲,武姐線剛剛加入,那些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啊!對啊!」光點1繞著晉王李善來回跳動,「想起那些就心疼小九,嗚嗚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