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第368章 第三十四重天,上禹餘天上清真
第368章 第三十四重天,上禹餘天上清真境
無支祁見小鼉龍被帶走,冷哼一聲。
張星野聳聳肩,「無支祁,走不走?」
無支祁搖搖頭,「不了,我要和我弟好好聊聊天,你辦完事再來找我。」
張星野眼看無支祁堅持,張星野一個人駕雲離去,張星野腳下祥雲不斷攀升。
漸漸遠離三十三重天,來到第三十四重天——上禹餘天上清真境,即靈寶天尊居所。
第三十四重天,被稱為禹餘天上清真境,乃是靈寶天尊的居所。
這重天位於三十三重天之上,被無數星辰環繞,彷彿一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無盡的夜幕之中。
三十三重天之外,已經是荒涼無邊,有詩句為證:三十三重天外天,此天之外更無天。
張星野腳下祥雲一動,進入禹餘天上清真境,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禹餘天上清真境,無邊無際,遼闊廣大。
這裡沒有世俗的喧囂,沒有時間的流逝,只有永恆的寧靜與祥和。
天空呈現出一種深沉的藍色,宛如最純凈的寶石,閃爍著柔和的光芒。
陽光透過雲層,灑下萬道金光,照亮了整個天地。
在這金光之中,可以看到無數的仙鶴翱翔,它們的歌聲清脆悅耳,回蕩在每一個角落。
地面之上,生長著各種奇花異草,色彩斑斕,香氣四溢。
這些花草似乎擁有生命,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花草都屬於琅嬛仙葩之列,自然有靈智。
在花草之間,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叮咚作響,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樂曲。
溪水中有無數的小魚在遊動,它們的鱗光閃閃,如同星辰一般璀璨。
張星野低頭看著游魚,都有一定的修為,燉了一定大補。
整個禹餘天上清真境都被一股神聖而莊嚴的氣息籠罩。
這裡的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不時可以看到仙鶴來去。
在這個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靈寶天尊的居所。
這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矗立在禹餘天的中心地帶。
宮殿的牆壁上鑲嵌著各種珍稀寶石,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殿頂之上,有一顆巨大的明珠,發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宮殿。
宮殿四周環繞著一片碧綠的湖泊,湖面上漂浮著各種蓮花,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張星野落下雲頭,伸出手想要摘一顆蓮子,卻被蓮蓬躲開。
張星野笑了笑,沒有強求,在水潭邊降落,改飛行為步行。
靈寶天尊乃是禹餘天的主宰,理應端坐在宮殿的正中央。
宮殿之外,有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上鋪滿金磚,每塊磚都雕刻著祥雲瑞獸的圖案。
廣場四周有許多石柱,柱子上刻有銘文和圖案,講述著靈寶天尊的事迹和教義。
廣場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神壇,上面供奉著靈寶天尊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彷彿靈寶天尊的真身一般。
張星野來到廣場,對著塑像躬身行禮,「上清門人始興,拜見天尊。」
大殿之外水火童子正在打瞌睡,無聊,是真的無聊,哪裡都不能去,雖然想要知道什麼,掐指一算就行。
可是水火童子和哪吒一樣,都是孩子心性,一直待在一個地方,是一種折磨。
「童兒,快去迎客。」
水火童子瞬間站直身體,「遵命,老爺。」
張星野站在廣場稍等片刻,見到水火童子出現在眼前。
水火童子看著張星野,歪了歪頭,這不是張紫陽,張伯端嗎?怎麼來了禹餘天?
水火童子當下沒有掐算,「張紫陽?」
張星野思考片刻,「是也不是。」
「到底是不是?」
「不是也是。」
水火童子覺得沒意思,乾脆果斷的說出目的,「老爺讓我帶你進去。」
張星野跟在水火童子身後進入大殿,進入大殿之後,水火童子對著靈寶天尊躬身行禮,「老爺,人帶來了。」
靈寶天尊淡然開口,「出去玩去。」
水火童子大喜過望,「多謝老爺。」
為了表示尊敬,張星野低頭看腳,沒有直視靈寶天尊。
待水火童子滿心歡喜離開后,靈寶天尊看向張星野,張星野感覺到靈寶天尊的視線,略微有些小緊張。
「始興。」
「在!見過天尊。」
張星野抬起頭看向靈寶天尊,靈寶天尊是一位慈祥、莊嚴的老人。
而不是大部分洪荒小說里,年輕人下形象。
他身著金黃色的道袍,頭戴紫色的元冠,手持玉如意。
他的面容慈祥而莊重,雙眼深邃明亮,透露出智慧與洞察力。
在他的眉宇之間,似乎蘊含著無盡的奧秘和力量。
張星野只見靈寶天尊的身後雲氣呈現龍虎之態,頭頂慶雲環繞,道威隱隱有鎮壓諸天之勢。
靈寶,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靈寶: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
在天曰靈。寶者,珍也,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道心,故名靈寶。
靈者,眾聖之通稱也。寶者,眾聖之所珍也;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這一切都在彰顯眼前這位天尊的至高,至聖。
靈寶天尊溫和一笑,「喚我祖師便好。」
張星野從善如流,「見過祖師。」
靈寶天尊撫須輕笑,「既然入我門牆,便不必拘禮。坐下,且聽我講道。
高上洞元,元生九天,炁祖太無,眾風亂玄,玄曾絕散,四清撫閑,帝一大洞尊君號上景。
連眾攝煙,長契一運,七世投閑,托靈屬命,反華自然,泯邈流虛,六曜沉遷,陵梵玉帝君名銜暉。
西華白帝君名彰安,並編帝簡,盡得解源,胎田符田邃路密處,世發玉蘭,靈光八暉,混生萬神……」
霎時間,天降三花,地涌金蓮。禹餘天上清真境之內,一切生靈,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悉數安靜聽道。 與此同時,靈寶天尊背後雲氣翻湧,頭頂慶雲高張,手上玉如意泛起華光。
張星野聽道亦是如痴如醉,下一刻,只見三花與金蓮盡數湧入張星野體內。
張星野猶如吞服大葯,《黃庭內景經》運轉,體內三百六十五處穴位與星辰呼應,面部七神,五臟五帝一齊協助張星野搬運人體大葯。
張星野體內代替星神的星靈同受感召,接納星光,形象逐漸發生變化。
時光匆匆,人間此刻已經進入初春,唐三藏師徒四人來到車遲國境內。
孫悟空遠遠見到五百僧侶在幾個道士的鞭打驅使下進行辛苦勞作。
「師傅,前方有僧人被道士驅使,作為苦力。」
唐三藏雙手合十,「悟空,前去探查一番。若是因觸犯此國國法,便讓他們贖罪此孽。
若是無辜受刑,再行解救。」
孫悟空聽到唐三藏的話之後,點點頭,只見孫悟空前進幾步,化作一個年輕道士來到五百僧侶之前。
孫悟空對著看守道士打了一個稽首,「見過這位師兄,不知道這些僧人可是犯了國法?」
看守道士上下打量一番孫悟空,發現是生面孔,「見過這位道友,道友應該不是本地之人才是。」
孫悟空點點頭,「不錯,貧道自東土大唐遊歷而來。」
看守道士頓時有些納悶,「道友,我等雖然在此小國,也聽聞東土大唐可是個好地方,道友何必來此?」
孫悟空擺擺手,「既然是遊歷,自然是隨心而為,不分方向。」
看守道士點點頭,「道友好境界,我等自愧弗如。」
孫悟空繼續追問,「那麼這些和尚是什麼情況?」
看守道士似是回憶一般開口,「車遲國原本尊佛,不過幾年前,車遲國迎來百年不遇的大旱,於是國主命令國內僧人祈雨。
熟料,僧人要求眾多,國主為了百姓,只能一一答應。
可是僧人誦經祈雨之後,接連數天,天上並沒有下雨。
就在國主絕望之際,來了三位道長,即我等師尊,開壇施法,成功求雨。
於是國主尊崇我道門,將一眾僧侶貶為徭役,沒收他們的寺廟和資產。」
孫悟空頷首,「原來如此,多謝這位師兄解惑。」
孫悟空一時之間不知道應該如何,得知具體情況之後,來到唐三藏身邊。
「師傅,具體情況如此……」
唐三藏嘆了口氣,「國法為根本,我等還是帶著通關文牒前往車遲國之內,找國主求情。」
這個唐三藏的版本是嫪毐版本,因此更加明辨是非,起因是僧侶貪得無厭,誆騙國主,自然不能直接放走他們。
畢竟國有國法,他可以去求情,至於成與不成,全看天意。
唐三藏師徒四人進入車遲國之後,只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動,形成一股股流動的人潮。
小販們沿街叫賣,空氣中瀰漫著各種香味:新鮮烤餅的香氣……
這些氣味交織在一起,勾起了行人的食慾,也增添了城池的煙火氣。
城裡的建築古色古香,充滿歲月的痕迹。
店鋪的幌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與遠處傳來的鐘聲相互呼應,彷彿在訴說著這座城池的歷史。
街邊的攤位上,絲綢、瓷器、香料等各式商品琳琅滿目。
城裡的小巷更是別有洞天。狹窄的小巷兩側,各家各戶的門窗敞開,孩子們在巷子里追逐嬉戲,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這些平凡的生活場景,構成了城池最真實的熱鬧與繁華。
唐三藏在車遲國國民好奇的目光下掃視四周,遠遠不如長安熱鬧,可是也是一派繁華景象。
唐三藏覺得車遲國雖然尊崇道教,並沒有什麼不好,求取真經是為了普度眾生。
可是生活幸福美滿的眾生,真的需要真經嗎?
就如同眼下的車遲國,貶佛尊道,雖然讓唐三藏有些感到冒犯,卻因為繁華景象,讓唐三藏覺得沒什麼不妥。
很快,唐三藏等人憑藉通關文牒進入車遲國王宮,車遲國的國王,看著手上的通關文牒,不禁感嘆。
因為僧人欺騙他的緣故,導致車遲國的國王對於僧人的感官不佳,卻不得不承認,眼前的唐三藏是一個真正的高僧。
「在下是車遲國的國主,見過這位高僧。」
唐三藏雙手合十回禮,「豈敢。」
眼前氛圍一派和睦,車遲國的國主,不自覺好奇唐三藏一路上的見聞,開始與唐三藏攀談。
車遲國三妖,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知道唐三藏到來之後,急匆匆進宮。
三妖進入王宮之後,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看,發現三人原來是虎妖、鹿妖和羊妖。
但是三人身上卻有一股清氣,並無血腥殺戮之氣,可見的確是一心向道,不造殺孽。
虎力大仙率先開口,「參見國主。」
車遲國的國王,抬手虛扶,「國師免禮,不知道國師來此有何貴幹?」
鹿力大仙開口,「我等師兄弟三人聽聞高僧來此,希望可以論道。所謂高道不避僧,就是此理。」
唐三藏雙手合十,朝著三妖行禮,「貧僧玄奘,見過三位國師。三位國師欲與貧僧論道,貧僧欣然。
只是懇請三位國師與國主,可以赦免那五百僧侶。」
「報!」
唐三藏話語一落,王宮外有人來報。
車遲國的國王,抬手讓他說事,「准!」
士卒彙報,「啟稟國主,多日未曾下雨,百姓自發前來,請求國師祈雨。」
車遲國國王正在麻爪怎麼處理五百僧人的事情,正好來了借口。
「我看不如這樣,玄奘法師與國師比一比祈雨,如果法師勝了,我就赦免那些僧人,任由他們去留。」
唐三藏雙手合十,「多謝國主恩典。」
虎力大仙不屑一笑,「呵,既然國主開口,貧道自無不可,法師請了!」
虎力大仙開始在王宮之內布置法壇,車遲國的國王對於虎力大仙求雨的手段屢見不鮮。
可是僧人的祈雨手段,他還沒有見過,畢竟車遲國的僧人哪裡會祈雨。
「法師可需要準備些什麼?」
唐三藏看向孫悟空,孫悟空對著唐三藏搖搖頭,示意不必說話。
孫悟空代替唐三藏開口,「只需要一個高台,讓我師傅誦經即可。」
車遲國國王於是命令衛兵開始搭建簡易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