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常侍> 第二章:這位郎官有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這位郎官有疾

  一夜無話。

  儘管張奉對夜間潛入室內的二人身份有諸多懷疑,但無憑無據,他也不好將心中的猜測胡亂說出來。

  時下的他名聲不太好,說出去可能不僅沒人聲援,反而還會助長一波曹操二人的聲望。

  與其讓曹操揚名,張奉還不如先在小本本上記下。

  其實話說回來,他時下的處境也並不算太差。十常侍還沒有衰落,靈帝也有好幾年可活。如今又與何進有了姻親,只要努力製造些熱點,揚名。等黃巾之亂一起,必然是有可為的。

  最後成為士人口中談笑有鴻儒,名冠京都的青年才俊也不無可能。

  輕輕搓揉了下臉頰,張奉努力讓自己放平心態,時局艱難,他需要見機行事。

  告別何璦從府上出來后,張奉面上依舊笑容和煦,掛著醫箱,循步向皇宮走去。作為宮廷的太醫令,他是要當職的。

  宮中規定,每隔一段時間太醫苑都要為天子號脈,調理身體。因為前幾日天子外出狩獵,所以並沒有召他入宮。但今天是劉宏回宮的日子,所以張奉得進宮去問診。

  張奉年紀輕輕就能坐上太醫令的位置,自然是靠著張讓的關係。

  不過張奉為人爽朗,宮廷廝混多年,倒是沒出過什麼岔子,裝模作樣的本事還是有的。而劉宏也因為張讓的緣故,比較信任他。

  原先的張奉或許很滿足於太醫令的生活,但此時已經知曉今後大勢的他就必須要為後面做準備。抓住每次與劉宏碰面的機會,緊緊抱住大腿,積攢名望,做大官,招攬人才。

  現在是光和五年,黃巾之亂還有一年,他雖然只是個太醫令,但可以接觸天子、權貴。先在這一年內,積攢起名氣,拉起隊伍才好乾大事。

  從永和里沿大道一路向南行,抵達中東門大道后,轉向西,走城中大道,稍傾便抵達南宮的北門。

  出示令牌,接受完宮門衛士的檢查后,張奉才可以進入南宮。

  從北門入,一路往南行,抵達蒼龍門附近時,向西轉,穿過章德殿,便抵達崇德殿,那裡是天子日常處理政事的地方。

  按照以往習慣,張奉通常要一直走到章德殿附近,才會出現小黃門,前來告訴他今日需要做什麼,他順道再問有哪些注意事項。

  但今日,他還在壽安殿附近便瞧見有人來迎他。

  看見來人,張奉不敢怠慢,連忙躬身拱手作揖行禮,恭敬喚了聲:「阿翁!」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張奉名義上的便宜養父,張讓。

  白皙的面頰上,一雙橫眉微微泛白,看著器宇軒昂的張奉,張讓頷首示意,並沒有多言。對張奉的容貌,張讓還是認可滿意的。

  雙手拱托在腹部,張讓看向張奉,道:「天子有令,尚書台眾郎官辛勤,著太醫苑安排醫令為眾郎官檢查一番身體。」說罷,張讓便矗立在原地,安靜等待著。

  神情微愣,張奉短暫錯愕,見張讓沒有更多指示后,也迅速扭頭向身後方丞布置,遣他去太醫苑召集人手。

  按照大漢宮廷規定,太醫苑配太醫令一名,下有員吏十九人,葯丞、方丞各一人,員醫二百九十三人。

  如今,天子既然要求為尚書台的眾位郎官檢查身體,張奉現在的人手肯定不夠,就要派人回太醫苑再調醫匠過來。

  待方丞走後,張奉拱手來到張讓身邊乖乖站著。

  斜了他一眼,張讓自然也瞧出他的意思,當下也沒有打啞謎,直接道:「天子狩獵回京后,走了一趟太學,見儒生潛心學問。感念諸郎官辛勤,讓太醫苑去診斷一下,可有患隱疾的。」

  「天子聖明,諸郎君必感懷於心!」聞言,張奉倒是讚歎起來。

  輕瞥他一眼,張讓頓了頓,張嘴想提點他幾句,最終卻並沒有說。有些事,知道多了也不好。稍傾,張讓又開口問道:「聽聞昨夜有賊人擅闖府邸了?」

  心下微動,張讓作為皇城內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老人,消息還是靈通。「什麼都瞞不過您老。」頷首訕笑,張奉如實作答,「入夜後,有兩賊潛入后宅,被發現驅逐出府後,倒也不曾有損傷。」

  雙手拱腹矗立在那,張讓並沒有立即說話,良久,張讓才緩慢說道:「聽說來人自報了袁公路的名號?」

  「是的。」面色微凜,張奉有些摸不透張讓心裡的想法。

  「你怎麼看?」沒有表示自己的想法,張讓淡淡的問起張奉的看法。

  「小子以為,賊人當是假借了袁術之名。」稍微沉吟,張奉如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其親近之人。無憑無證,我等也不好誣陷。」

  說著,張讓側首斜了他一眼。彷彿在表達內心的疑惑。

  當下,張奉面頰微訕,輕咳一聲,解釋道:「畢竟此事傳揚出去,與何府尹也不利。」他倒是忘了,張讓這些常侍是靠著栽贓起家的。

  沉默不語,數息,張讓才又開口,「此事先且記下,往後再清算。否則,倒教人以為我張氏,是可以任人揉捏的。」

  混跡皇宮多年,張讓自有豪橫氣魄,並非輕易吃虧的主。

  此時,回去召喚醫匠們的方丞也趕了回來。隨後,眾人一同跟在張讓身後,往尚書台行去。

  尚書令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有尚書僕射一人,尚書六人。

  分為六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南、北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事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

  左右丞各一人,左丞主吏民章報及騶伯史;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侍郎三十六人,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令史十八人,主書。

  由於尚書台屬於公府署理天下事的地方,往往會徵召一些有識之士前來襄助。像一些被天下稱名的議郎之類的人物,也都聚在此處。

  得知太醫苑奉旨替郎官們檢查身體,眾人皆是感念皇恩。張奉一開始也很順利,可當他診治到一人時,面色忽然就凝重了起來。

  手指搭在對方的脈搏上,張奉凝眸,沉吟不語,周邊早已診治完的一群公署士子都湊熱鬧的圍了過來。

  等待著結果,畢竟,張醫令臉上這凝重的表情可凝聚了很長時間。

  良久,終於有郎官忍不住向張奉詢問:「張醫令,孟德情況到底如何?」

  眉頭緊鎖,許久,張奉才神色凝重的沉聲開口:「這位郎官,有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