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 311.第308章 大明日報

311.第308章 大明日報

  剛剛說話的那人聞言也是火了,本來他只是開口埋怨一下,其實心中對於大明朝廷沒有選擇賑濟河南災民,也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現在河南並不是大明的地盤!


  但是,被人這麼一懟,他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了火氣,開口反駁道。


  「你這廝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叫替韃子賑濟百姓,難道你覺得河南百姓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嗎?」


  一個大帽子扣下來,那矮壯的漢子根本不敢反駁。


  雖然現在河南確實還不在大明手上,但卻沒人敢說河南不是大明的地盤。


  說出來,那就是分裂國家的罪過!


  哪怕大明沒有文字獄,可這話也不是誰都能說的。


  只是,就在這時候,酒樓外響起了一陣喧嘩。


  「號外,號外,鳳陽大捷,朝廷大軍收復鳳陽中都,兵鋒止步淮河。」


  「號外,號外,朝廷決議著手賑濟河南災民,皇帝陛下代表大明皇室,向河南地區災民捐出價值五十萬塊銀元的各類物資。」


  「號外,號外,太子殿下於淮河兩岸設置難民營,賑濟河南災民數十萬……」


  「……」


  清脆的童稚聲大喊著號外,大聲誦讀著報紙上的標題,藉此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進而兜售他們背著的報紙。


  俗話說的好,某些陣地,你要是自己不站上去,別人就會站上去替你發聲。


  為了保證大明朝廷能有一個面向全社會所有階級的宣傳途徑,在朱靖垵的建議下,收復廣州之後,大明便開始刊發報紙,取名為《大明日報》,以做宣傳喉舌。


  為此,還專門在禮部下面設了一個宣傳司,用於審核報紙的刊發問題。


  好幾年的時間下來,現在的《大明日報》早已經過去了剛開始的磨合期,開始辦的有聲有色了起來。


  幾乎整個大明治下,每個州府城市都設有報亭和據點。


  銷量也都還不錯!

  基本上每一期新發售的報紙都會脫銷。


  普通百姓對於朝廷動向可能不太關心,他們一般不會專門花錢買報紙看。


  但士紳,商人,以及那些有志科舉的讀書人,對於報紙卻是相當的熱情。


  因為,他們確實也需要一個途徑來了解天下大勢和朝廷的政策動向。


  而報紙上所登載的內容,肯定要比他們自己到處瞎打聽所能打聽到的消息靠譜的多了。


  現如今,大明日報的銷量也是越來越好。


  尤其是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報紙一出,就會被搶購一空。


  甚至有時候即便是加印一批,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可見其有多搶手!

  酒樓里的士子們聽到了外邊的號外聲,一個個的都是面露好奇之色。


  靠近酒樓門口的一桌上的一名士子見此,開口招呼道。


  「小孩兒,報紙給我來一份!」


  那名報童聞言,露齒一笑,一路小跑著進了酒樓,將從自己背著的背簍中取出一份熨燙的十分整齊的報紙,遞給了那名開口的士子。


  「爺您拿好,呈惠十文!」


  那名士子接過報紙,看了一眼報童身上打滿補釘的衣服,以及那雙漏著腳趾的破草鞋,眼神略微有些憐憫。


  從懷中掏出了錢袋,拿出了一枚銀毫,交給了報童,然後開口說道。


  「拿去吧,多的算爺賞你的,不用找了!」


  銀毫是大明最近發新發行的貨幣單位,價值與一錢白銀相當,一塊銀元可以兌換十枚銀毫。


  差不多價值百錢!

  報童一下子得了九十枚銅錢的打賞,滿臉喜色的說道。


  「謝爺的賞,小的祝您金榜題名,早日登科!」


  報童也是個機靈,知道自己在面對讀書人時,該說些什麼吉祥話。


  只是幾句恭維,便將那名讀書人給哄的一臉的笑容。


  揮手示意報童離去,讀書人展開報紙翻閱了起來。


  於此同時,他身邊的幾人紛紛開口說道。


  「兄台勞駕,不知可否誦讀一下報紙上的內容?」


  這讀書人聞言,也沒有拒絕,只是微微頷首說道。


  「自是可以的!」


  語罷,他便讀了起來。


  「大明宣武三年,六月初九,皇太子朱靖垵帶兵挺進至鳳陽城下,鳳陽之戰爆發。」


  「一日激戰過後,我軍斬獲甚眾,殲滅清軍有生力量八萬一千餘,擒獲清廷軍機大臣豐升額,科爾沁部郡王世子桑濟扎布,收土數百里……」


  眾人聽聞此言,紛紛面露振奮之色。


  原本他們只知道大明收復了鳳陽,但鳳陽之戰的經過如何,具體戰果如何,卻是不知道的。 如今看到報紙上的報道,才算是心中有了點數。


  讀完有關鳳陽之戰的事情,這名讀書人開始繼續讀起了下一段內容。


  「大明宣武三年,六月十一日,朝廷對有關河南賑災事項進行了表決。」


  「在舉行了幾次內閣會議之後,朝廷決議對黃河決口后的受災百姓進行賑濟,皇帝陛下代表大明皇家,向災區捐獻各類賑災物資五十萬兩,朝中眾臣各有捐獻。」


  「現已經籌集了價值六百二十萬塊銀元的賑災物資,準備起運……」


  酒樓內的眾人聽聞此言,紛紛忍不住拍手叫好。


  「好啊,有朝廷賑災,想來河南那邊的局勢能更好一些。」


  「如此大手筆的賑災,光是皇室就捐了五十萬塊銀元,大明果然是我漢家正朔啊,若是韃子,即便河南百姓死光了,他們怕也是捨不得出這筆錢的。」


  「是極,是極,就憑韃子的德性,他們估計寧願把錢花在修園子上,也捨不得拿出來賑災。」


  「大明能光復,真乃天下百姓之福啊!」


  「……」


  眾人臉上的表情都滿是振奮。


  原本他們還在討論河南之事,不免有人對朝廷沒有賑濟河南災民而感到不忿。


  可如今,隨著朝廷決議對河南災民進行賑濟的消息登報,說一句大快人心是不為過的。


  那名讀書人見此,拍了拍桌子,繼續讀了起來。


  接下來,在這篇報告的最後,還列舉著捐獻物資最多的一群人的名單。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黃家的四十萬兩,緊接著便是廣州十三行,揚州鹽商,蘇州商行,洞庭商幫等商人的捐款。


  差不多都是三四十萬的數字!


  除此之外,各地的名望士紳也是各自都有捐獻。


  大明朝廷在報紙上,對這些捐獻了大量物資錢糧的商人進行了公開表彰!

  並由朱簡灼親自提筆,為他們一家寫了一塊「積善之家」的匾額。


  對於一群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朝廷能將他們的名字登報進行表彰,還能得到皇帝御筆書寫的匾額賞賜,很多人覺得自己的這筆錢花值了。


  而那些名望士紳雖然社會地位較高,但是,皇帝御筆書寫的匾額對他們來說,也依舊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東西。


  其實吧,也就是這次的事情比較特殊,朝廷需要大量的錢糧來賑災。


  否則的話,朱簡灼御筆書寫的匾額,可不會隨便拿出來當做獎品賞賜下去。


  他老朱大大小小也是個皇帝,也是要臉的好伐!

  看著朝廷對那些捐獻物資錢糧的商人的表彰,一名士子酸溜溜的表示。


  「捐三四十萬塊銀元,就能得到一塊陛下御筆書寫的牌匾,那些滿身銅臭的商賈這次可是賺大了!」


  一旁之人聞言,只是呵呵笑道。


  「呵呵,這個咱們可是羨慕不來的,三四十萬塊的銀元啊,能拿得出來的,也就只有那些大商人了。」


  「不過,這也算是好事吧,這些商人多捐些錢,河南的災民就能多活下來一些。」


  「……」


  雖然這年頭讀書依舊是一件頗為奢侈的事情,但凡能讀得起書的,家境都不算太差。


  但是,這也得分是和誰比不是?


  和那些身家巨萬,富可敵國的豪商士紳比起來,這些士子們的家境也只能算是一般。


  是故,對於那些豪商巨賈能得到皇帝御賜的匾額的事情,他們實在是有些羨慕不來。


  這名讀書人繼續讀著報紙,忽然,就在這時候,酒樓外又響起了一陣喧嘩。


  只見一行隊伍從街頭方向行來,這群人打著橫幅,敲鑼打鼓的大聲吆喝著。


  「黃河決口,百姓遭難,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望諸位賢達慷慨解囊,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積極捐獻物資,以賑濟災民……」


  這些人穿著統一的衣服,衣服背後寫著一行大字,「大明皇家慈善總會」。


  打著的橫幅上畫著一個葫蘆,象徵著懸壺濟世。


  這所謂的大明皇家慈善總會,是由皇后劉氏牽頭,滿朝文武勛貴家的婦人女眷一起出錢出力,所組建的一個專司慈善的半官方組織。


  這次大明朝廷要賑濟河南的災民,該組織也是參與了進來。


  第一步便是開始在南京等大城內進行公開募捐!


  募集賑災所需的資金和物資。


  如果說朝廷的募捐,針對的對象是那些士紳豪商等金字塔頂端的狗大戶。


  那大明皇家慈善總會的募捐對象,面對的就是全社會的各個階級。


  有錢人一下子捐個大幾萬塊銀元,他們不嫌多。


  窮人捐幾枚銅板,幾個饅頭,一件衣服,一雙鞋,他們也不嫌少。


  主打一個積少成多!(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