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軍機議事
眾所周知,八旗是大清的統治基礎。
大清能坐天下,雖然和大清同漢人士紳的相互妥協,同流合污有著一定的關係。
但根本還是靠著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大兵的威懾!
否則的話,難道真的有人會覺得金錢鼠尾很好看?還是說真的有人會自甘下賤到,情願給異族做奴才?
說白了,還不是靠武力威懾嘛!
可現如今廣州那邊卻是一口氣被明賊打掉數千八旗兵,抓獲了數万旗人戰俘。
八旗滿萬不可敵的牛皮,這下算是吹破了!
一但大清失去了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大兵的威懾,朝廷的權威是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的。
到時候,整個天下怕是都要亂了。
「楊景素,永瑋,福隆安,真該死啊!」
「他們就是這麼報答朕對他們的信重的嗎?!」
乾隆咬牙切齒的說道。
現在的他對辜負了自己信任的楊景素,永瑋,尤其是福隆安,是恨極了的。
尤其是福隆安!
一想到被他所寄予厚望,冊封欽差,負責兩廣剿賊戰事的福隆安,就這麼屯兵於永州,坐視廣州陷落,數萬八旗淪陷賊手,乾隆就恨得牙痒痒。
他福隆安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養寇自重嗎?!
現在乾隆對於福隆安,是真的很失望。
如果福隆安現在在他的面前,乾隆可能會毫不猶豫的下令將其賜死以謝天下。
四周眾人見此一幕,紛紛下拜磕頭,連聲的請皇上息怒。
深吸一口氣,乾隆強壓住自己的怒火,開口說道。
「傳令下去,召軍機大臣,六部尚書至養心殿議事!」
語罷,他又對自己身邊的李玉說道。
「回駕養心殿!」
李玉手忙腳亂的從地上爬起來,不敢有任何的二話,揮手吩咐抬步攆的太監們起駕返回養心殿。
……
不多時,接到皇宮傳令的軍機大臣們便各自出門。
領班軍機于敏忠,太子太保阿桂,刑部尚書袁守侗,戶部尚書梁國治,戶部左侍郎兼八旗步軍都統和珅等軍機大臣紛紛抵達了皇城外。
這便是當下乾隆朝中的軍機大臣們!
其實,原本的軍機大臣中還有福隆安和福康安兩兄弟的。
但是,現在福隆安作為欽差領兵南下平賊去了,而福康安則是被外任為黑龍江將軍,兩人軍機大臣的位置自然也就空出來了。
幾位軍機沒等多長時間,便見皇城中門打開,乾隆的貼身太監,紫禁城總管太監李玉出來相迎。
「諸位大人快隨奴才來,主子爺正候著諸位大人呢!」
李玉在看到一行人之後,趕忙開口招呼道。
幾人聞言,快走幾步,隨著李玉一起往皇城內走去。
行至半路,領兵軍機于敏忠開口詢問道。
「李公公,可知皇上深夜喚我等臣僚前來,是有何要緊之事嗎?」
于敏忠已然上了年紀,現在他在軍機處只是掛著一個領班軍機的名分,但卻是幾乎不怎麼管事。
是故,他對乾隆深夜召見議事,感到相當的迷茫。
李玉聞言,面露難色的目光在四周環視了一圈,然後壓低聲音開口說道。
「是兩廣方面傳來的軍報!」
「兩廣那邊戰局又出事了,皇上正惱火著呢。」
「諸位大人切記小心說話!」
乾隆召集軍機大臣們前來養心殿就是為了商議此事的。
既然如此,那李玉提前給軍機大臣們透露一點消息,自然不犯忌諱。
否則的話,以李玉的謹慎,是斷然不會向外臣胡言亂語的。
幾位軍機聞言,面面相覷。
一張張臉上都是肉眼可見的凝重之色。
「廣州那邊的戰局?可是偽明賊兵又做出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了?」
阿桂開口詢問道。
他是現在滿清的軍機處中,少數真正精於軍事的軍機大臣,是故,對於兩廣那邊的戰事,他自然是心中有數。
李玉點點頭。
「正是如此!」
「根據兩廣那邊傳回來的消息,現在兩廣的局勢算是大壞了,甚至就連廣州都淪陷於明賊之手。」
「這次皇上是真的動肝火了!」
李玉在乾隆身邊伺候了幾十年,自乾隆還是個皇子時,他便在身邊伺候了。
對於乾隆的脾氣,李玉比大多數人都了解。
哪怕是現在在外朝中,被人戲稱為和貴妃的和珅和大人,論起對乾隆的了解來,也是比不上李玉的。
乾隆是不是真的生氣,李玉心中有數。
廣州失陷!
現在眾人心中便只剩下了這四個字眼!
既然廣州失陷了,那廣州八旗呢?廣州十三行呢?
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大清於兩廣的戰局,這下是真的敗壞了。
不!不只是廣東戰局!
若福隆安不能在湖南遏止住明軍的攻勢,那接下來,整個南國怕是都要變天。
現在,幾乎所有人的臉色都是直接沉了下來。
大清不能失去南方,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他們不敢想一但失去南方的稅賦錢糧,大清朝廷還怎麼能維持的下去。
沒給他們一行人太多的時間亂想,他們便快步抵達了養心殿外。
李玉進去通傳了一聲,然後于敏忠,阿桂等軍機大臣便被傳喚了進去。
一行人進入養心殿,沒有猶豫,齊刷刷的打千兒行禮,跪在了乾隆面前。
「老臣/奴才,參見皇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深吸一口氣,擺擺手說道。
「免禮,平身,賜座!」
等眾人都坐下之後,乾隆命李玉將兩廣方面用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急報交給一眾軍機大臣傳閱。
「都看看吧,這是兩廣方面用八百里加急所送來的急報!」
「廣州將軍,兩廣總督,廣東提督等大員盡沒於陣上,廣州淪陷於明賊之手,而福隆安這個欽差卻是坐視廣東戰局徹底敗壞。」
這裡面,兩廣總督,廣東提督等大員是確定死了的。
但廣州將軍卻只是被俘,但乾隆也只當他死了。
乾隆不敢想象,廣州將軍一但貪生怕死,投降了明賊所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諸位卿家都說說吧,我大清該如何處置廣東戰局,如何調換欽差人選。」
乾隆在說這話的時候,語氣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
但他因為用力攥著一串佛珠,而顯得發白的指節卻是表明,他實際上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這麼平靜。
現在的乾隆已經有了要調換欽差的人選,並將福隆安帶回京師罪責的打算了。
但是,在乾隆問話后,回應他的卻是只有一片沉默。
一名名軍機大臣都沒說話,偌大的養心殿內,只剩下了一陣陣翻閱書頁的聲音。
那是軍機大臣們在翻閱廣東送來的急報。
片刻之後,阿桂最先開口說道。
「回皇上的話,要奴才來看,福隆安現在的應對是正確的。」
「兩廣方面賊勢糜爛,而朝廷給其的聖旨是只能調動貴州,湖南,廣西,廣東四省兵力。」
「這裡面,兩廣的兵力都已經在明賊的兵鋒前折損嚴重。」
「現在福隆安所能調度的軍隊,也就只剩下湖南和貴州了。」
「而這兩省的綠營駐軍相加,不過也相當於廣東綠營的兵額數。」
「且這兩省也都還得預留一部分兵力駐守地方,而不能一口氣全部調出。」
「可見現在福隆安所能調度之部隊,相對明賊的賊兵而言,是捉襟見肘的。」
「在奴才看來,福隆安現在帶兵固守湖南永州,扼守明賊北上步伐,以免賊勢擴大至兩湖,而不是浪戰,實乃老成持重之舉。」
阿桂和傅恆的關係很好,福隆安平日里是要叫他一聲世叔的。
是故,關鍵時刻他自然是會站出來幫福隆安在皇帝面前轉圜。
乾隆聞言,忍不住蹙了蹙眉。
因為,他不喜歡被人質疑!
但卻是沒有發作,因為阿桂所言是有道理的。
阿桂這麼一分析,福隆安所面臨的局面,確實是不能冒然進兵。
一但福隆安也戰敗,那敗壞的可就不只是兩廣的戰局了。
稍稍沉吟了一陣,乾隆接著說道。
「阿桂,那你認為兩廣戰事朝廷該如何應對?」
阿桂聞言,站出來說道。
「回皇上的話,奴才覺得我大清應當再派一名知兵的欽差,負責統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北等諸省兵力,同福隆安兩相配合,一同進剿兩廣。」
阿桂的思路很明確,如今賊勢擴大,剿賊之勢不能就交由西南數省了。
東南方面也得調度起來!
整合整個南方的兵力,大軍壓境,一舉蕩平明賊。
乾隆還沒說話,便聽得一旁的和珅開口說道。
「如此的話,是不是過於小題大做了。」
「一下子調動南方九省兵力討賊,國庫怕是支撐不住啊。」
在和珅看來,賊人如今不過是在兩廣肆虐,調集同兩廣接壤的省份的兵力討賊便足夠了。
朝廷一下子調動九省兵力聯合進剿,這聲勢可就太大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平三藩呢!
更重要的問題是,兵力調動的越多,朝廷這邊所需支出的錢糧也就越多。
和珅怕國庫無法支撐如此大規模的戰事!
要知道,朝廷這些年又是皇帝下江南,又是興建圓明園的,每一項都是大支出。
早就有些入不敷出的意思了!
一旁的戶部尚書梁國治也是開口說道。
「是啊阿桂將軍,如此討賊是否過於聲勢浩大了?戶部怕是這邊無法支持這麼大規模的用兵。」
梁國治是戶部尚書,管錢袋子的,沒有人比他更知道現在大清的國庫究竟是有多麼的入不敷出。
就連一旁的老臣于敏忠也是開口說道。
「阿桂將軍,還是盡量縮減用兵規模吧!」
「若是朝廷大規模用兵,恐是靡費甚眾,國庫里的錢糧可都是民脂民膏啊。」
「還是當以節儉為要!」
見眾人都如此表態,就連一旁的乾隆帝也是開口說道。
「阿桂確實是小題大做了!」
在乾隆看來,國庫里的錢他還要用來給自己修園子呢,可不能白白浪費在剿賊的戰事上。
阿桂見此,也是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是開口說道。
「若是如此的話,朝廷最少也需要動用福建,江西,雲南等三省兵力,且還需從湖北,安徽和浙江截留稅賦,用於支撐前線戰事。」
阿桂第二次的建議中,將湖北,浙江,安徽三省給排除了出去,但卻加了個雲南進來。
因為雲南和廣西相鄰,朝廷可從雲南調兵,向廣西發起進攻,藉此來分擔正面戰場上朝廷大軍所面臨的壓力。
但是,湖北,安徽和浙江,卻是需要承擔起前線戰事所需的錢糧供給。
眾人聞言,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既沒有人站出來贊同阿桂的意見,卻也沒人反對。
但最終還是乾隆開口拍板道。
「好!就按阿桂的建議來辦!」
乾隆現在心中依舊有些不把大明放在心上,不認為朝廷要剿滅一個小小的偽明賊兵,需要調度這麼多的人力物力。
但現在的問題是,廣州失陷了,廣州八旗全軍覆沒,旗人更是做了明軍的俘虜。
乾隆必須得對明軍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來,如此的話,才能顯得廣州八旗不是那麼的廢物。
嗯,藉此來重塑八旗無敵的虛假形象。
「諸位卿家認為哪位大臣可擔此重任?主持南方剿賊事宜?」
乾隆開口詢問道,想要徵詢一下合適的領兵人選。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現在乾隆的第一選擇是阿桂。
但是,阿桂是乾隆手上的王牌,暫時他還捨不得將這個王牌給打出去。
阿桂聞言,開口提議道。
「皇上,要奴才來看,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或可擔此重任。」
「若能讓海蘭察調一隻關外的索倫兵從征兩廣,定可大破明賊,克複廣州。」
海蘭察是阿桂的老部下了,打過准格爾,參加過清緬戰爭,平滅過大小金川。
在阿桂於大小金川作戰時,海蘭察就曾在他麾下任事。
阿桂對其的能力相當的讚許!
索倫兵更不必說!
乃是現在滿清朝廷手上最鋒利的一把利刃,哪裡需要用兵,但凡是大一點的戰事,都少不了索倫兵的蹤影。
在阿桂看來,若能讓海蘭察率索倫兵南下,則兩廣戰局無憂,平賊之事算是妥了。
……
PS:待會兒要去駕校練科二,所以,今晚更新可能會遲點。
但不用擔心,第二更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