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231章 盧植與袁紹的關係
第231章 盧植與袁紹的關係
在多次登門拜訪,前往衛尉府中求見袁紹的董卓也是很正常的就吃了鱉。
恰逢那時的袁紹已經開始回到家鄉,董卓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繞是如此,董卓也從來沒有灰心,仍是隔三差五的就來一趟。
反正對他而言,自己的這些行動過些時間總會傳到那袁紹耳中,至於是早是晚,那就不太重要了。
他只是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最起碼對袁紹的態度要表現的足夠尊敬。
哪怕明明自己年齡甚至在其之上。
怪就怪,當初的董卓選擇應袁隗徵召從事,成為袁氏的故吏,以至於他的身份在面對哪怕是庶子過繼的袁紹時,也是低人一等,更何況對方已然成為了朝中高官。
這也是董卓一門心思的想要依附上袁紹的原因。
畢竟,現在的他還沒有成長到足矣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雒陽權利核心的那個地步。
就像現在。
被劉宏拜為中郎將,跟隨皇甫嵩前往冀州征討黃巾,實際上董卓是不怎麼願意的。
相反,他更希望自己能夠前往自己的老家,並涼兩州征討叛亂的羌胡,對他而言,這裡面有足夠多的利益可以佔取。
而征討黃巾,無論是勝是敗,這破天荒的功勞都會首先施加在為首的皇甫嵩頭上,餘下的才會從他們這幾人頭上開始稀釋。
若是失利,豈不見皇甫嵩為了抵禦黃巾,選擇拆除民居險些落得鋃鐺入獄的結果,由此可見,這番戰事一旦出現劣勢,盛怒的劉宏可不會再給董卓第二次機會,哪怕他在面對羌胡時也是屢戰屢敗。
「我軍此番長途奔襲,遠赴冀州征討黃巾,若是因一些小事耽擱行程,陛下定然怪罪,倒不如輕裝前進,只需在進入冀州邊界時,由當地的世家,富商士紳來填補錢糧。」
董卓的腹部滿是贅肉,就連皇甫嵩也是頓感詫異,早就聽聞并州有一刺史,端得兇悍,與羌胡相處的關係頗為融洽。
今日一見,不曾想卻是這般肥胖,完全不像是在馬上征戰的將領,更像是大魚大肉伺候的富商豪紳。
當聽到董卓的建議時,皇甫嵩也是駐足,看向大部隊行進的速度甚是緩慢。
「仲穎所言雖有道理,但卻不知,單是冀州就有不下三十萬賊寇,便是當地刺史都只能倉皇逃竄,此間情形下,便是那些富商士紳,斷然也是只能自斷一臂,哪裡還有更多的錢財來資助我等。」
董卓卻是笑著搖頭。
他曾經不止一次的深入到各地州郡,與當地的豪強士紳都有過接觸。
對於那些骨子裡有的一種迂腐,哪怕是滅頂之災,也絲毫不耽擱他們繼續高談闊論,甚至以此來談經論調。
這黃巾襲擾之下,雖然首當其衝的目標正是這些各地富商,畢竟每收割一個富商所帶來的收益遠遠要比十名,乃至數百名黎庶來的迅捷,效率。
而在這種情況下,卻很少能看見有那些富商士紳選擇背井離鄉,寧願捨棄掉自身的錢財來以求平安之法。
至於死不死的,只有真正體會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恐怖。
而董卓,正是明白這裡面的緣由,對那冀州的富商士紳,有著極其清楚的認知。
趁著這個機會收割一波,順便來籠絡一下這些漢軍將士。
此時的董卓其實並沒有將自己在并州的嫡系部隊給帶來,他完全是一個光桿司令,只是因劉宏拜其為中郎將,隨同皇甫嵩征討,由此又獲得了近乎萬人的兵權。
董卓當然明白征討黃巾的重要性,但與壯大自己的拳頭相比,孰輕孰重他輕易的就能分辨出來。
反正輸贏跟他的影響也沒有多少,倒不如藉助這個機會,吸納更多的士卒歸附才是正道。
不知是出於巧合,又或是董卓對袁紹的種種行為都有所了解,皇甫嵩只覺得這樣的行為似乎在哪裡見過一樣,但就是想不起來。
思考了許久,才幡然醒悟。
這不正是衛尉初到遼東,出任都尉后,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制度,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兵不血刃的就解除了遼東等地的豪強士紳的威脅。
可以說,袁紹處理當地豪強士紳的辦法幾乎沒有多少漏洞可以鑽研,就連那不可一世的趙氏,在面對袁紹時,也只能留下一地背影,徒留傷感。
而袁紹對這些人的處理方式,自然而言的就被有心之人給流傳了出來,甚至有好事者將這裡面的信息依次加以填充,進而竟是演變成了袁紹出任都尉,憑藉著手中近十萬的精銳將士,硬生生的以武力脅迫這些豪強不得不屈服。
但沒人知道,實際上這樣的內容卻大大貼合,雖然不至於有十萬之眾,但在袁紹不留餘力的發展之下,遼東雖一郡之地,但與整個幽州相比,卻也不遑多讓,在這個基礎上,袁紹又以此推動了將士們進一步提升的計劃。
而其中,又以弩騎營為藍本演變的白馬義從最為出名。
因其多乘白馬,且個個都屬精銳中的精銳,於瞬息萬變的戰場之上,輾轉騰挪,星夜奔襲,藉助輕騎兵的優勢,可以大大發揮戰法的作用。
在這種情形下,使得還未臣服的鮮卑部得知后,口口相傳。
遼東有一都尉,其有一部,皆為白馬。
以至於鮮卑內部到處都在流傳,當避白馬的傳言。
袁紹的諸多戰法,再經由許攸等人的鑽研之下,更上一層樓,在運用戰法,展開陣勢時,能使全體將士們的作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而流傳到雒陽的自然也就不在少數,對此,袁紹並未感到意外。
當初決定推行這些戰法時,他就已經想好了。
這些戰法可以說是為遼東鐵騎量身定製的,反過來,其他人拿來用,卻又如東施效顰般,效率大減,就連一向自詡治軍有方,精通戰法的皇甫嵩在得知這些后,頓時也是歡喜的開始學習戰法。
只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
單單隻是其中需要依靠戰馬長途奔襲這一項,就已經舉步維艱了。
內地的馬種與塞外相比,在耐力,速度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換句話說。
遼東鐵騎可以讓漢軍先行一個時辰后再進行追趕,而在這樣的條件下,遼東鐵騎仍能以絕對的優勢超越,甚至所持續的時間都要遠超漢軍馬匹。
「不錯,黃巾的確勢大,但我漢軍無往不利,且個個英勇善戰,憑藉手中大刀長矛,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不算難,更何況此前剛剛大勝,士氣正是高漲之際,我軍更奧要急行軍,快速的穿插進敵人的腹地,那些冀州黎庶們只是迫於賊寇的淫威,一旦我軍與敵人接壤,勢必會使得我軍得到極大的支持,這種情況下,行進速度如此之慢,被張角提前知曉的速度也就會越來越快,一旦他們有了準備,以逸待勞,便是我漢軍多勇猛,人困嗎發的局面想要征討黃巾,純屬異想天開。」
董卓的話慷慨激昂,語氣強硬,哪怕是面對頂頭上司皇甫嵩,董卓都沒有半點退讓,大有一副必須要按照我的計劃行事的態度。
盧植這位海內大儒曾拜師太尉陳球,大儒名仕馬融,與鄭玄,管寧,華歆皆為同門師兄弟。
而袁紹對盧植,其實也算得上印象頗深。
在幼年時期,袁紹為了弄懂一些經文上一知半解的典故,馬融便使盧植在旁輔佐袁紹,以求其獲得見解。
而袁紹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算是真正的接觸到盧植。
兩人之間的關係倒也還算不錯,雖然年齡上是硬傷,袁紹看起來更像是盧植的晚輩,但在經文這上面的註釋,解題中,袁紹常常會發出就連盧植都只覺得詫異的問題,可以說年幼時的袁紹才思敏捷,頗為幹練,便是盧植也是多為推崇。
便是袁紹出任衛尉這件事上,盧植也曾進言,使得劉宏對袁紹的感官有了極大的改變。
此時的盧植可以稱得上是意氣風發,從最開始多的廬江太守得以前往雒陽出任官職,本身對他而言,都是一種賞賜,更何況朝中的袁隗等一眾都對盧植頗為照顧。
有了這方面的基礎,盧植自然是大力發揮起了自身的強項。
但似乎劉宏並未發現,甚至親自前往盧府下詔,使其與蔡邕等人一同篆刻石經。
也虧的盧植能文能武,辦起事來滴水不漏,一度使得劉宏頗為歡喜。
而其中,袁紹的意見也起了很大作用。
官場嘛,本來就是你推推我,我推推他,他再推推你,周而復始。
動動嘴皮子的事就能獲得一圈的人情,沒人會選擇拒絕,袁紹也不例外。
更何況,對盧植,他本身就有著足夠的認知,袁紹自然是不留餘力的推薦盧植。
別看袁紹的年級與盧植差了一輩,實際上袁紹的品階與盧植此前所出任的尚書令一職相比,甚至猶有過之。
尚書令雖說擁有著縱覽朝政,奏議朝事,掌皇帝詔令,堪稱距離皇帝最近的官員,凡皇帝親筆下詔,皆需呈到尚書台,以尚書令為核心蓋上印璽,再經由符璽郎等加以蓋印,方才向全國各地下發皇帝詔令。
只是,劉宏與其他皇帝相比,他與尚書台之間的距離遠遠不如與中常侍之前的距離,中常侍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時間久了,劉宏也就慢慢的淡化了對尚書台的重視。
盧植在尚書令的任期中,勤勤懇懇,凡事都儘可能的親力親為,按照道理說,像盧植這樣的官員最討皇帝喜歡。
畢竟,像這種不求回報,只希望能夠大漢穩步前進的官員實在是少之又少,劉宏也不例外。
但這之間,畢竟還卡著一個中常侍,張讓趙忠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無法逾越的鴻溝。
盧植對待宦官強硬的態度,加上每每上書劉宏的議章中,都不乏請求劉宏懲處十常侍,將其盡數發配到邊塞之地戍邊,言辭中多有對宦官的不滿,擅權專政的行為更是令盧植痛恨不已。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指望盧植能夠大展身手實在是有些痴心妄想。
就在張讓,趙忠等在劉宏耳邊吹風時,又是袁紹站了出來。
繼承了老師李膺政治資源,加上袁氏資源的傾斜,使得袁紹的聲望與日俱增,儼然已經成了士人中的楷模,以及自身的軍功威望在身,袁紹的地位已經完全匹配了如今的九卿衛尉,朝中甚至已經聽不到絲毫的懷疑聲音。
張讓欲迫害盧植,與劉宏讒言。
袁紹當即以私人身份前往拜見張讓。
以如今袁紹的身份,來拜見一個宦官頭子,實在是有些大煞風景,甚至會令一眾士人為之厭惡,哪怕對方乃是皇帝口中的阿父,十常侍之首。
袁紹卻開門見山的表示,盧植乃是他的至交,又有家世門蔭在內,於情於理,袁紹都必須要站出來。
對於袁紹表面上的謙卑,張讓有些受寵若驚。
誰不知道袁紹現在變得炙手可熱,走到哪身邊都會聚集一大批的士人,就連朝中的那些高官,便是九卿級別的也不在少數。
張讓當然明白,這其中袁氏的身份應該是佔了大頭,畢竟,這些人若是往上排幾輩,總歸是與袁氏脫不了關係。
對於袁氏這顆參天大樹,饒是張讓,也不由得感到驚嘆。
這袁氏的門面都已經上門來拜訪了,自己再藏著掖著倒也顯得有些不近人情,倒不如賣個人情,順水推舟。
反正那盧植經由此事,定然是要收斂許多,對於自己而言,也並沒有多少影響,只是有些看不慣他那裝作正義的態度,這才打算懲處一番。
張讓當即表示,既然衛尉都登門來拜訪,我張讓不是勢利小人。
盧尚書依舊是盧尚書。
只是,他那脾氣也該改改了,這也就是遇見了我,若是那性情如火的趙忠在此,便是衛尉在此,只怕也是無濟於事。
對此,袁紹心裡默默表示感慨。
一個無根之人,你還指望他性情如火。
靠什麼?
靠嘴嗎?
當然,袁紹表面上依舊是不動聲色,再三謝過張讓后,這才又去見了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