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袁主> 225.第225章 爭奪

225.第225章 爭奪

  第225章 爭奪

  袁紹衣錦還鄉的消息傳播的很快。


  一路上,就已經有不少世居汝南的人發現了這很是熱鬧的陣仗,當得知是袁氏的子弟,頓時就有人趕忙前往袁氏府邸報喜。


  身為袁氏家主的袁逢,早就聽聞了袁紹的諸多事迹,本就對他充滿了期待。


  甚至於,哪怕是眼下已經快要邁入九卿隊列的袁基,實際上,對整個袁氏家族,袁紹反倒是更像是嫡長子一般。


  十幾年的重逢,袁紹也是感到一股寂寥湧上心頭,望著父親袁逢的白髮漸漸垂落,心頭猛然一酸。


  已經從三公位上退下來的袁逢,可以說是已經做到了人臣之巔,除了沒有獲得實質性的開府職權外。


  對他,又或是整個袁氏而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袁氏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做到了巔峰世家的行列,比起以往所謂的那些世襲豪強家族而言都是更上一層樓。


  為了能使袁氏長久不衰,袁逢本打算傾盡全力去培養袁紹。


  在袁紹的名望傳播海內期間,袁氏一族內部再次開始了樹立誰為接班人的爭論。


  袁基根正苗紅,自身又足夠優秀,按部就班,不驕不躁,可以說是最完美的守成之主,只需要按照以往的方法進行下去,袁氏足矣再維持上百年不得衰敗。


  而袁紹,這位名義上的嫡長子,在族中的根基幾乎可以說是淺薄到無以復加,沒人會選擇下注在這位庶出的過繼嫡長子身上。


  當然,現在的袁逢卻是看的很透徹,也許憑藉著袁基,袁氏基業得以發揚光大,又或者不被掌權者清算,但對他來說,遠遠不夠。


  在得知楊賜得以升任太尉,就連犯下過錯都只是被口頭輕微的警示一番,隨即便在劉宏的恭敬邀請下,以特進的方式又再度出任太尉,這個執掌了大漢最高軍事的絕對長官,他就明白了,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楊賜身為帝師,本就有著較之他人而言絕對的優勢,再加上劉宏的特殊對待,以及弘農楊氏的各種政治資源在,楊賜只要不自己作死,楊氏就永遠無法覆滅。


  有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在,袁氏就無法取而代之,無法成為世家中的權威。


  哪怕所謂的門生故吏滿天下,對於皇帝,對於楊氏而言,都沒有太多的威脅。


  不止是這些,就連如今黃巾之亂,這種席捲全國的暴亂,按照劉宏以往的尿性,三公就差頂著錢前往拜見劉宏了,就連他自己的三公職位,也在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奇觀異象下被罷免,順帶著就將各地所蔓延的旱災歸咎到他的身上。


  可以說,劉宏在這方面的能力,絕對超越大漢二十多位的先帝,無論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又或是在桓帝手中得以發揚光大的賣官鬻爵,劉宏無師自通,甚至融入了自己的一些小想法。


  於是,當袁逢甚至有些欣喜這場暴亂總算如約而至時,朝堂之上,楊賜卻像是個沒事人一樣,雖然被罷免了太尉,告老還鄉,但僅僅只是持續了一天而已,緊接著就被劉宏又請進了宮中,這份待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袁逢必須要打破這種局面。


  然而,袁基的瞻前顧後,袁術的放浪形骸都不是他所考慮的對象,只有袁紹,可以說是最為完美的存在。


  名望,袁紹相比起兩位兄弟,可以說是遙遙領先,無論是治軍,又或是治理土地,經過十幾年的實踐鍛煉,袁紹早就做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能力,三人倒也算是各有千秋,袁基的身份使然,使得他可以毫無顧忌的施展自身強項,如果不是袁紹突然橫空出世,一鳴驚人,現在的九卿之位,想必就會有袁基的一份。


  但,那又有什麼用呢?

  就算袁基得以憑藉世資,加上自身的努力,那又如何呢?


  當袁紹被加銜侍中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時,袁基便清楚的知曉了。


  這袁紹不死,自己絕無出頭之日。


  劉宏不傻,相反,他對於世家大族,官場制衡的各種權謀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


  有了袁紹這個先鋒在,劉宏是絕對不會再給袁氏安上一個九卿職位的。


  有也只可能是袁基先行成為九卿,袁紹后又憑藉軍功,名望出任九卿。


  除此之外,在劉宏這條路前,袁基是永遠無法與袁紹相提並論的。


  而這些,族中有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看不到這更深一層的含義,相反,更多的是對袁基備感期待。


  一介庶出尚且能夠成為九卿,幾乎融合了袁氏全部政治資源的袁基,又怎麼可能無法走到這一步。


  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在說,這袁紹憑藉著自己一人的力量,卻要比整個袁氏都要強大。


  這絕對不可能。


  憑什麼我幾世人傑的努力卻抵不過你一個小小庶出。


  袁氏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世家中的頂級行列,出生在袁氏,就意味著從起跑線就遠超其他人,在這種環境下生長,沒有經歷陰暗社會的毒打,也沒有體會過真正的絕望,與那溫室里的花朵沒什麼區別。


  這些年的作威作福,哪怕袁氏家規中數次嚴格要求族人們守身作則,不得欺凌底層黎庶,更要明白走到今日的不容易。


  但,這些與他們並么有多少關係,最起碼在他們看來是這樣。


  反正無論如何,袁氏家主的位置落不到他們的這一脈頭上,為了謀求更多的利益,政治資源,他們必須要選擇一個相對穩妥的方式。


  投資嫡長子袁基,看起來的確是一個穩賺不賠的方法。


  於是,無論是庶出,又或是旁系,更甚嫡系,都對袁基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


  袁基呢,也是來者不拒。


  只是,在經歷了天下楷模階段的鋃鐺入獄,袁紹本來都已經被當做了家族棄子,沒人會想到,袁紹能有今日這般成就。


  所以,當袁紹回到汝南袁氏老家的時候,實際上收到的敵意並不在少數。


  甚至有相對偏遠一些的旁系,可能就連袁逢本人都不太了解的袁氏族人卻是堂而皇之的出現在袁紹面前,表現出了他們的意見。


  同時,又美名其曰是為了袁氏長遠發展,倒不如繼續在那遼東為袁氏的發展添磚加瓦,至於回到雒陽與袁基爭權奪勢,確實是你做錯了,袁基都已經內定成為下一任的家主了,你還來攪什麼渾水,不是自討苦吃嘛?

  對於這種送上門來的敵意,袁紹也不慣著,當即反駁。 自己並非是要主動回到雒陽,也非是與袁基爭奪九卿之位。


  自己都已經十幾年沒有離開過遼東,難道還差這幾日不成。


  再說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所經歷的事,嚴格意義上來說,本就不是他所願,幾乎都是劉宏強加在他身上的,就連代替大將軍何進,都不在他的計劃當中。


  至於,加銜侍中,袁紹更是感到意外,憑藉著他現在的年級,九卿已經算是做到頂了,想要更進一步,沒有個十年時間的磨練是絕難抵達的。


  這一切都是陛下的旨意,自己只是遵從陛下,有不滿,怨恨,可以去上書陛下,讓其收回成命,自己大可繼續前往遼東當一個土皇帝。


  正所謂山高皇帝遠。


  袁紹在遼東的日子,雖然沒有皇帝的名義,但實際上,與遠在雒陽的劉宏相比,並沒有什麼差別。


  被袁紹這番話回嗆的族人老臉一黑,有心回懟,卻又涉及到皇帝陛下,他們可不像袁紹這樣,位列九卿,有著絕對的權勢。


  就連其所說的上書陛下,在整個袁氏中,有這個資格的,也不過兩手之數,就連憑藉著這次守衛雒陽,大放異彩的虎賁中郎將袁術,雖然名義上與劉宏之間距離最近,但他想要奏請陛下,卻仍要走一系列的程序,最終還要面對劉宏究竟有沒有心情去看的境地。


  反觀袁紹,他只需要在奏章的前面,加上九卿衛尉得名義,無論是小黃門,又或是主掌政事的機構尚書台,以及最為關鍵的中常侍,都不敢在這件事上疏忽大意,最終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就能讓劉宏知曉袁紹的奏章。


  九卿,本就有著代替皇帝統治諾大的大漢疆域的含義在,只是分工不同,加上各地州郡長官的魚龍混雜,以及劉宏閑著沒事就喜歡升遷,辭退一大批高級官員,從而使得九卿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高大上。


  但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劉宏的小心思在作祟,畢竟,一名九卿就能給他的小金庫帶來足足有兩千萬錢起步,為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劉宏可以說是樂此不疲。


  袁紹也不例外,出任衛尉,也象徵性的捐贈給劉宏兩千萬錢,雖然劉宏連連推辭,表示袁紹軍功卓著,便是無償出任衛尉,都已經算是實至名歸了,又何必走這麼一些凡間程序。


  袁紹笑著解釋,見陛下的西苑修建多年,進度不算多快,為了能在西苑內留下他的名字,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記號,為此付出再多代價都不為過。


  當時的劉宏很是高興,他本就對這西苑神往已久,奈何實在是囊中羞澀,進度一拖再拖。


  見袁紹這般識趣,於是,大手一揮,凡自袁紹后,出任六百石官員的上繳賦稅盡皆提高十之二三。


  對此,袁紹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劇。


  想了想,自己如今已然做到九卿,短時間內升遷似乎與自己並沒有多少關係了,應該算是高興。


  但一想到那些被自己的舉措給額外加收了一筆錢財的官員而言,袁紹只能表示,要怪就怪劉宏實在是太貪財了。


  這也使得袁紹的九卿之位做的異常牢固,就連本來並沒有多少時間得以歸鄉的他,也是被劉宏頗為體諒的破格,大放十天假。


  當然,劉宏也有他自己的一些小心思,這袁紹剛剛解鎖了守衛雒陽,轉而正面擊潰黃巾賊寇的壯舉,本來就對袁紹很是忌憚的他,自然更是不能讓他在這個階段繼續發光發熱,需要出去避避風頭。


  而這汝南,很明顯是一個很合理的地方。


  有了皇帝首肯,袁紹這才踏上了歸鄉之旅。


  只是沒想到族中的意見竟是這麼強烈。


  袁逢看出袁紹眼底一閃而過的失望,隨即出言安慰。


  無論如何,我與你叔父是絕對支持你的。


  有了這句話,袁紹的眼睛里瞬間就冒出了光亮。


  不管袁逢究竟是如何對待其他族人,單說對袁紹的態度,待遇,可以說放在任何一個世家都能讓人大跌眼鏡。


  沒人會在一個所謂的庶齣子弟頭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哪怕這名世家子弟很是出色。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最終所能達到的高度就已經註定了。


  而這,同樣也是後世魏晉,乃至隋唐所推崇的現象。


  有別於世家的門閥,在經歷了所謂的九品中正制的推動下,更是得到了極致升華,緊隨其後的永嘉之亂更是拉開了門閥掌握絕對權勢的序幕。


  以至於隋唐,一向被人推崇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是底層民眾得以翻身的絕佳機會,卻在門閥的運作下,上升通道再一次被堵死,只是留下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孔洞。


  只有鑽過這個孔洞,才意味著有一絲可能與這些門閥剛剛起跑時的境地。


  說來說去,世家這個源自豪強的勢力,在經過劉秀起家,得以功封千秋後,早就變得畸形的不能再畸形,哪怕其中有一小部分的人是有心改變這個制度,但到頭來無非就是新瓶裝舊酒,永遠跳脫不出這個框架。


  尋常人努力一輩子,甚至就連袁紹的起跑線都達不到。


  只是,有了袁基這個對手在,袁紹想要掌控袁氏,還是有著不小的阻力了,再加上按照進程,袁逢之後,又是叔父袁隗接替成為袁氏之主。


  在這種局面下,袁氏家主的身份在短時間內是落不到袁紹頭上的。


  除非,再進行一次引涼州惡虎董卓,這位袁氏門生故吏入京。


  袁紹笑著搖搖頭,如今自己已然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便是董卓,此時也不得不畢恭畢敬的稱呼自己一聲衛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