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尚書台侍郎
第69章 尚書台侍郎
士人們會招致最終慘敗的結果,讓世人實在是難以想到。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此之前一向畏手畏腳,好似莫不關心朝政的宦官們卻像是開掛了一般。
目標明確。
年幼的小皇帝。
乳母趙嬈。
太后竇妙。
乃至尚書台主官尚書令。
以印,璽,符,節等諸多象徵皇權的武器握在手中。
以尚書台出矯詔。
袁紹既然參與到其中,身為李膺學生的他,若是士人遭遇慘敗。
他也逃脫不了干係。
哪怕他身後站著一顆參天大樹,汝南袁氏。
面對定要連根拔起士人鬥爭的宦官們,可不會看重那些士人們爭相傳頌的經學大家。
袁氏也不會選擇得罪正值如日中天的宦官。
相反,若宦官要開罪袁紹。
他很有理由相信。
袁氏一族會毫不猶豫的就將自己送出去背鍋。
斷臂之痛與整族覆滅,袁氏看的很清楚。
更何況,袁基並未下場。
這才是關鍵。
一個庶子,生來不就是被家族當做棋子的嗎?
面對這種局面,袁紹自然不能坐視士人們的失敗。
留在太傅府內。
雖然全國各地的奏章都會呈到此處,以供太傅翻閱,其中自然會了解到數之不盡的信息來源。
但這遠遠不夠。
又或者說最重要的一環,宦官們計劃周密的環節,已經被狡詐的宦官們遮蔽了起來。
而這,便是出自尚書台的詔令。
對於他而言,這場豪賭涉及的方方面面已經足矣讓任何人不敢輕易下場。
動輒便是族滅的恐怖後果,同時帶來的也是滔天的聲望。
袁紹需要的便是在這場爭鬥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最不濟,也要與使得士人們不再畏懼宦官談之色變。
此舉雖然異常艱難,但對於這席捲全國的一次政變而言,誰能夠獲勝便意味著可以重新掌握著這大漢權勢。
袁紹在其中,可能會是扮演著衝鋒號角的那一員,也或許會是隱居幕後的操盤者。
但無論如何,袁紹最起碼要在這次政變中獲得足夠大的利益。
既然入局其中,眼光自然就要放的長遠些。
這大漢已經愚昧不可及身為掌權者的漢靈帝有心改變,但也僅僅只是有心,卻從未選擇真真切切的去選擇改變。
鴻都門學。
賣官鬻爵。
西園八校尉。
等種種。
袁紹現在想要快速發家致富,便意味著要走一條看起來很明亮的捷徑。
這條捷徑脫離了袁氏。
脫離了老師李膺。
脫離了太傅陳蕃。
袁紹的野望可不會止於眼前。
對這個大漢已經糟糕透頂的他,心裡的心思倒是變得活絡起來。
只是目前還遠未到那個局面。 在此之前,能夠獲得滔天名望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路就會好走許多。
而第一步。
能夠出仕尚書台,掌握其中第一手信息的身份,便是逆轉瀕臨破滅的開端。
太傅不明白為何要捨近求遠,自己的太傅府已具錄尚書事的職權,可以開府錄事,徵召官吏,以輔佐皇帝。
如此近水樓台,怎會選擇去往已不復往日昌盛的尚書台。
但他也不去深究,正如袁紹所言。
說起來,他所安排的諸多官吏各行各業都有涉及,反倒是這個尚書台倒是無人問津。
這個尚書台原身出自少府內,職權頗多。
其中皇帝詔令多出自其中,自武帝以來,為加強皇帝手中的權利可以集中,使得三公九卿的職權逐漸降低,尚書台便逐漸走到了台前。
這個最開始推出時全賴當時的丞相權利過大,一度使得大漢百姓只知丞相姓甚名誰,卻不知如今當今皇帝名諱,從而迫使皇帝不得已從中另外設立一個機構。
而當從少府中剝離出獨成一機構時,才是這尚書台真正展現權利的開始。
大事小事,凡皇帝想好的安排,都會通過尚書台上下各級運作,進而通過一紙詔書頒布天下。
以往時尚書台的長官為尚書令,佚比僅千石,但能夠「出納王命,政賦四海」,統轄朝廷主要政務。
諸如選舉任用,考課官吏,刑獄誅賞,監督公卿等,漸次成為尚書台的合法權力。
如今,伴隨著三公權利日漸削弱,徒留虛名,丞相之位也不復存在。
尚書台可以直達皇帝,政令下轄四海的緣故,又遭皇帝忌憚。
於是,尚書台的作用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漸漸沒落。
如今,誰能加銜錄尚書事開府,方才算作真正的執掌權利核心。
故,陳蕃對於袁紹想要前往尚書台的舉動有些疑惑。
「劉長史,且寫一封詔令,便說老夫漸覺尚書台無青壯德才之人,故遣汝南袁紹特往赴任。」
陳蕃稍稍思索,隨即又開口道:「尚書台今缺侍郎,本初可願往?」
袁紹點頭應道,正合心意。
「那是自然,學生不敢奢求太多,侍郎已心滿意足了。」
陳蕃繼續開口道:「侍郎佚不過四百石。」
「尚書台佚方千石,老夫有心想為你謀一千石官位,奈何尚書台位卑權重。」
袁紹對此心知肚明,但出仕尚書台方才是他所求,至於俸祿,聊勝於無。
「學生還有一事相求。」
袁紹拱手,面色猶豫,欲言又止。
陳蕃揮揮手道:「但說無妨。」
「不知學生可否再招兩位才學之士,隨我一同入尚書台。」
袁紹低聲小心翼翼道。
「其才學與你相比又待如何?」
「十倍於我!」袁紹斬釘截鐵道。
對於他的這番話,袁紹自覺沒有絲毫誇大。
這兩人的才識,智謀皆為當世一絕,只是礙於當前上升通道被有心之人牢牢把控故不得入仕。
而現在,自己尚且有著微薄之力,對於這種可以壯大自身聲勢的行為,袁紹歷來是不留餘力的支持。
「這玩笑話切莫再言,老夫既許你千石官位未曾應諾,便是以此為伱開一次後門。」
陳蕃笑著擺手。
對於袁紹所言之十倍於他的言論,只當時玩笑話並未在意。
反正,尚書台如今職責本就寬鬆,平日里無非就是翻閱翻閱資料,替皇帝陛下下發詔令。
而現在皇帝年幼,大漢之事盡皆到了自己的太傅府。
尚書台就如一個空殼子而已。
袁紹卻是一臉正色的搖頭反駁道:「學生並未說假,此二人皆智謀超絕之輩,一身才學足矣壓我十倍有餘,若非如此,學生也不敢於太傅前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