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深空進化:族群> 第112章 直立的代價

第112章 直立的代價

  第112章 直立的代價


  從人類的進化歷程來看,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直立行走使古猿的前後肢得以分工,經過長期的磨練、進化,前肢所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多,可以製造各種工具,動作也越來越精細,從而促進了人腦的發育。


  但也就是這「決定意義的一步」,也讓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椎間盤突出是人類的「專利」。


  因為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和人都不一樣,他們並不是直立行走的。


  其中絕大部分的脊柱動物都是四肢行走,或是遨遊大海,他們的脊柱並不需要承受太多的來自身體的壓力。


  承受壓力的基本都是四肢。


  而人類的解放了雙手,從地上站起來以後,脊柱就隨之發生了變化,進化出了頸、胸、腰、骶四個生理彎曲,從側面看去,脊柱更像「S」型的。


  椎體疊加形成脊柱的靜態骨結構系統,承受脊柱80%的承受力。


  同時為適應承重,椎體是從上而下逐漸增大的。


  人類除了卧床睡眠以外,每天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裡,脊柱處於直立位。


  此時脊柱的椎體都在承受著所在平面以上的人體重量。


  另外還承擔著勞作和各種運動帶來的壓力,特別是靠下的腰椎更是承載著其中絕大多數的壓力。


  這種壓力很容易誘發椎間盤突出。


  然而在四足行走的生物身上,椎間盤突出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它們的行動方式讓椎間盤受到的壓力自然分散,所以不會突出。


  動物從兩棲類開始到陸地上生活,四足行走已經適應了億年以上的時間,而人類直立行走的時間才只有多久,進化得還不夠完美,所以才會有椎間盤突出這種特有的病變。


  除此之外,直立行走還給人類帶來了「痔瘡」、「靜脈曲張」等特有的疾病。


  當然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


  例如心臟負荷的問題,這在之前便講過。


  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便是生產問題。


  四足行走的脊柱動物其骨盆為脊柱的延伸,呈現伸長狀,擔負著保護背部的角色。腿部與骨盆呈直角,就像是桌面與桌角的關係。


  非常牢固,且耐用。


  但是為了更好的支撐身體以及直立行走之後各種功能的變化。


  就如為了更好的直立行走以及骨盆退出保護背部的角色任命,人類的骨盆變短了。


  變短后的骨盆,能讓站立時的動作更為利落。


  除此之外,為了承擔由於重心而下壓的內臟,骨盆又朝著如同器皿般的立體結構進化。


  這樣的變化,利於人類行動,利於人類身體結構。


  骨盆改變之後,可以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承擔更多的壓力。


  但是不要忘記一點。


  這些壓力是因為重力而存在的,壓力是向下的。


  向下的壓力自然而然的導致了本就因為骨盆收縮而變窄的女性產道更進一步壓縮變窄。


  我們都知道,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在生產過程中處於順產的方向是頭位。


  即頭部先進入產道。


  而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胎兒的腦袋可以說是在變大的。


  變窄的產道,變大的胎兒腦袋。


  這就導致在現在醫學尚未出現之前,生產是導致女性死亡最大的原因。


  即便是現在醫學已經到了如今的程度,生產依舊是女性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


  生產是走一趟鬼門關,並不是誇大其詞。


  但這便是進化。


  人類為了站起來而必須面對的進化。


  而現在,元想要站起來。


  相比於人類直立后僅1米多的高度,元在直立之後將成為高達十幾米的巨型生物。


  元需要付出的代價,雖然看上去只有進化質多少,而進化質也確確實實的為元解決了很多進化上的難題。


  只是當元真正直立起來之後,他又將面對更多的問題。


  在進化圖錄的一次又一次進化模擬中,元深切的感受到想要站起來是多麼的困難。


  有時候元也想著要麼就這麼繼續趴著得了。


  但是總有一個聲音圍繞在自己腦海中——真的就這麼算了嗎?真的就放棄這樣的進化了嗎?真的就決定趴著了嗎?


  真的不要看看站起來的景色了嗎?


  雖然元的進化不需要適應自然,也不會被自然選擇,但是元需要對進化的信念。


  元需要明白一件事情,他是可以進化的。


  最終,元想到了一種海洋生物。


  海蛞蝓。


  更確切一點,應該說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種類。


  一種喜歡在海上仰泳的物種——海神海蛞蝓。


  當然元並不是這麼稱呼這種小東西。


  元稱呼其為多肢海蛞蝓。


  海神海蛞蝓的體側有三至六條側肢,而這些側肢上又會長出許許多多的觸手。


  元並不是想要長出觸手,而是想要如海神海蛞蝓這樣長出側肢。


  當然,如果是站起身的話,元的側肢應該叫做附肢。


  元準備在如今的後肢後方再長出一對肢體。


  他的身體太大了。


  兩條肢體需要承受的重量太大,那麼既然受不了的話,為什麼不多長兩條腿出來呢?


  用四足來承受身體重量。


  將如今的前肢進化為臂,身體從如今的後肢處開始立起,後肢的後方再出一對強壯的肢體來分擔身體的質量。


  這麼一來,總體的高度會下降一些,但又不是說長不回去了。


  通過進化圖錄的調整。


  元最終確定了自己接下來將要進化的模樣。


  元的身體結構為頭部長度2米,軀幹長度11米,尾部3米。


  其中軀幹橫截面寬度為2米,高度0.8米。


  元的雙腿高度為1.2米,分別在整個軀體的4.5米以及12.5米段。


  而接下來,元會增加自己身體的體型,爭取到自己的體型達到18米的長度。


  只不過這18米增加的長度是在後肢的後方。


  而後,元會讓自己的身體在18米體型的基礎上,於軀體15米處生長出全新的附肢。


  也就是說,當元的身體抬起之後,後肢向前的所有質量都壓在後肢上,而後肢向後的質量則由後肢與附肢一同承擔。


  於此同時,為了承擔至少12米高的身體,以及未來站起來之後軀體為了內臟器官安置改變體型從而增加的質量,元的脊柱椎體需要做出改變。


  就如人類一樣,元需要讓自己的脊柱椎體自上而下的增大。


  越往下的椎體會變的越大。


  同時骨盆需要改變結構,也需要變得更加強壯。


  因為元上身的質量遠比他下身的質量更重。


  所以骨盆結構必須在如今的後肢上,不能夠后移。


  如果將骨盆作為區分身體結構的層次來看,元的附肢用其實就是用來支撐尾巴的。 但是元怎麼可能做出這種符合常理的事情呢?


  元的這種骨盆結構的主要作用不過就是為了支撐上半身而已,不將其稱呼為骨盆,換個稱呼,稱呼其為支撐結構都行。


  眾所周知,元是需要攝入進化質的,而且是需要攝入大量的進化質。


  而需要攝入大量進化質的元就勢必要大量的進食。


  元的胃部就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這些食物。


  而如果將整個消化道都塞進上半身,那麼上半身中胃部能夠容納的空間就會變得十分有限。


  這樣一來,如果元依舊希望進食足夠的生物,那麼他要做的就肯定是增加自身上半身的體積。


  體積增加,質量增加。


  下肢就也需要進化。


  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麼有沒有一種既能夠增加胃容量,又不會增加太多肢體負擔的方法呢?

  元天才般的想到,把消化道中腸道的位置靠後,也就是將腸道從上半身放到下半身去。


  反正直立起來之後,「骨盆」往後的結構可以一視同仁的看做是尾巴。


  既然本就是用於平衡身體的,那麼往裡面填充點腸道也無傷大雅。


  而上半身由於腸道的后移,空出來的地方不就能夠讓元多長几個胃出來嗎?

  元還考慮的相當清晰。


  並沒有選擇直接讓自己的胃變大,而是選擇多長几個胃出來。


  眾所周知,胃是靠消化液消化食物的。


  那麼消化液消化食物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接觸面積。


  一個胃,當大量食物進入其中的時候,勢必有許許多多食物會填充在中間區域。


  而以元的體型,如果真的一次性吃下了能夠將整個胃都直接填滿的食物。


  那麼填充在中間的食物絕對是更多的。


  即使消化液能夠通過液體的滲透流到層層堆疊的食物中間。


  但是以元的胃來看,消化液即使能夠進入到最內部的食物表面,最後留存下來的量也不多。


  中間的食物必須等到外層食物消化完畢才能夠更進一步的接觸到消化液,所以消化的時間會加長。


  從中仔細算來,可以得出食物消化的速度,其實和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是成正比的。


  即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越大,消化速度越快。


  因為消化液又可以視為是胃內壁分泌的。


  所以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又是和胃內壁的表面積大小是正比的。


  胃內壁表面積越大,消化液分泌越多。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想要消化的快,胃內壁表面積就要大。


  那麼如何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增加胃內壁表面積呢?


  增加胃內壁的褶皺。


  或者像元這樣更加極端一點,選擇直接長出幾個胃來一起消化。


  這不是天才是什麼?

  在收集進化質這一方面,元總能夠冒出一點出乎意料的東西。


  而且腸道的后移也會帶來一個適當的清潔好處。


  那就是元排泄的時候只需要微微的抬起尾巴就行。


  要是之前的方案,那元得把幾米長的尾巴都抬起來。


  這哪是排泄啊,這分明是力量訓練。


  就跟上廁所不坐馬桶上選擇蹲馬步一個道理。


  純純的折磨自己。


  而且腸道后移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為下肢減負。


  畢竟元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進食。


  胃袋空空的時候,元上身的質量自然會下降一些。


  同時,元的整個腸道即使在空空如也的時候,質量也是相當重的。


  將這些腸道遷移到後方,由附肢來分擔部分壓力。


  總體來講好處多多。


  除了肢體、骨骼以及消化道的改變之外。


  元的頭骨以及五官也需要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


  畢竟按照元現在的結構來看。


  直立上半身之後,元的腦袋是向著天空,仰望星空的。


  直視天空的視角不僅僅是在陸地上,即便是在海里也是相當抽象的一種前進方式。


  元需要將自己的腦袋掰正,直視前方。


  不過所幸元和海里其他的魚類不同,元是有脖頸的。


  這就不需要元額外再去進化出脖子來。


  不過即使不用額外進化,元還是需要讓自己的脖頸更加靈活一點。


  同時將脖頸的常態位改變為支撐頭部向前。


  而頭部位置的改變以及視角的改變,勢必需要元將自己的眼球位置進行一番調整。


  起碼眼球的位置是需要朝著中間靠攏一些的。


  眼間距需要縮小一點。


  同時元的吻部需要突出,這樣比較適合進食。


  除此之外,元其餘的內臟也同樣需要做出變化。


  不僅僅是位置的改變,同樣需要出現一點點結構上的變化。


  畢竟趴著和直立狀態下的情況終歸是不一樣的。


  而且由於身體結構的變化,體表外骨骼也需要同步產生一點改變。


  總不能在體型變大的同時,還讓外骨骼保持原樣,那直接得崩壞了。


  而這些進化,都需要元一點點的去改變。


  直立起來絕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進化。


  這期間元需要經歷的改變是相當多的。


  不過所幸的是,現在已經確定好了具體的進化過程。


  元只需要按照自己已經定好的進化計劃來一步步的將這些事情實現就可以了。


  元最終將其稱呼為「直立計劃」。


  而這段旅程,也在元不斷地思考當中進入到了尾聲。


  元已經通過海洋共鳴看到了海岸線。


  這一次,元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大陸。


  一望無際的海岸線。


  一望無際的陸地。


  佔據了星球29%表面積的陸地,元終於是見到了。


   說個事,準備改個名,就叫《深空進化:族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