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刷短視頻被古人看見了> 第111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

第111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

  第111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一)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雜交水稻#袁爺爺】


  【當我們一提到糧食,我們第一個能想到的便是袁爺爺。


  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人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傑出貢獻。


  1964年,袁爺爺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66年,袁爺爺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功拉開了我國雜交水稻的研究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爺爺正式宣布先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讓糧食畝產量開始發生了質的飛躍。


  1987年,袁爺爺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發的科學獎。


  2004年。袁爺爺獲得了世界糧食獎。


  ……


  2023年十月十四日,』超級稻』經過五年的攻關,再次創世界紀錄,達到了平均畝產1251.5公斤。】


  秦朝。


  秦始皇看了天幕上的視頻,把驚掉了下巴。


  要知道在他們大秦,雖然也有水稻,可也只是五穀之一。


  不只是如此,產量也是極低。


  而天幕上所說的畝產的斤數,只怕他們數十畝的產量也達不到這麼多。


  想到以前,在知道後世有一種作物,能夠養活一億人,他就夠吃驚的了。


  畢竟在秦始皇看來,新的農作物,肯定是有優勢,他背後是大量推廣。


  然而這次知道後事的稻穀竟然也達到了1000多公斤一畝,簡直把他驚呆了。


  同時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後世能夠養活那麼多人。


  而且有那麼多人,沒事在全國旅遊。


  如果大秦有這樣高的畝產,有那樣的機器,只怕大秦的百姓也如後世一樣,可以在全國旅遊。


  只可惜大秦沒有這種東西,而那墨家子弟也實現不了那種機器。


  這時候他也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是凡人,卻卻肩比神明。


  漢朝。


  漢武帝劉徹天幕上所說,他流下了口水。


  他覺得如果大漢有這樣的人物,不要說肩比神明,那簡直是遠古時代的神農。


  如果大漢有這樣的人物,他們大漢就會有足夠的糧食去攻打匈奴。


  而那小小的匈奴,不過是跳樑小丑。


  隋朝。


  楊廣看到天幕上的信息,他有些被震驚到。


  自從他開走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之後,這天下的糧食就有些緊張。


  雖然在他看來問題不大,只是如果真的像天幕上所說,能夠畝產稻穀1000多斤,只怕他可以再修建很多超級工程。


  唐朝。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信息,再想起大唐稻穀的產量,他覺得極為不真實。


  要知道在他們大唐,一畝地的糧食大概也就100多斤。


  而且後世的糧食產量竟然那麼高,是他們大唐一畝地的10倍。


  他很是希望知道,後世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他大唐也有這樣的產量,就算在天災面前,也能安然度過。


  現在攻打高句麗,更不需要為後勤發愁。


  宋朝。


  趙禎看著天幕上的信息,他覺得大宋的水稻還需要引進良種。


  大宋的水稻自他的父皇從占城引來占城稻到開始,產量就提升了一大截。 就算這樣,和後世相比也相差甚大。


  他又想起後世的其他農作物的產量,他突然明白為什麼後世那麼富強。


  雖然他大宋富有程度超過歷朝歷代,可也沒有像後世一樣,普通的百姓也能遊歷江山。


  想到這裡,趙禎有點羨慕後世的百姓,他覺得那樣的生活,才是人生的享受。


  明朝。


  朱元璋看著天幕上的信息,他嚎啕大哭,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就是因為缺少糧食被活活餓死。


  雖然那是因為天災人禍,才讓他們吃不飽飯。


  可大明的產量和後世相比,差距也相也是那麼大。


  朱元璋覺得,如果自己的大明也有這樣的水稻,只怕天下的百姓再也沒有飢餓之苦。


  而這天下,你將會長久的太平。


  想到這裡,朱元璋再次叫來了太子朱標,商討怎麼出海尋找良種?


  在朱元璋看來,也許他們培育不出如後世一樣的稻種,可是可以去海外尋找那紅薯,以及玉米等等農作物。


  朱元璋相信,如果大明有了這些神物,得天下的百姓,將再沒有飢餓之苦。


  ……


  鄭和看到天幕上的信息,他很是沉默,壓力也是越來越沉重。


  自從發現新大陸之後,他就一直在尋找那叫紅薯和玉米的生物。


  只是尋找了良久,也沒有找到。


  如果不是天幕上明確表明,這兩種作物,就產自於這新大陸,只怕他早就放棄了。


  可是現在沒有找到,他又心裡不甘。


  畢竟在他看來,這次離這兩種作物最近的一次,如果能帶回大明,只怕將能夠讓大明的百姓都吃飽飯。


  最後他又一次派出自己帶來的士兵,命令他們再一次尋找本地的土族。


  如果這次再次尋找不到,他將會留下一部分士兵在這新大陸,而他會帶著另一部分士兵返回大明。


  帶領更多的人,挨著新大陸尋找那兩種農作物。


  過了幾天,突然有人傳來了好消息。


  有個士兵在一個土族的部落里,發現了被稱為神物的玉米。


  雖然相比天幕上的玉米,棒子小了很多,可是相比沒有這種作物,選擇是質的飛躍。


  又過了幾天,又有另一隊士兵傳達了好消息,他們竟然找到了紅薯。


  不只是紅薯,還有一種要土豆的農作物,其產量雖然比紅薯低一點,可是在鄭和看來,也是產量極高的農作物。


  而如果他把這三種農作物帶回大明,他大明的百姓,也如後世一樣沒有飢餓之苦。


  ……


  朱由檢看到天幕上的信息,他又動手抄了起來。


  他一邊抄寫著天幕上的信息,一邊對後世那種畝產高達1000多公斤的水稻流下了口水。


  他大明正是天災不斷的時期,如果真的有後世這樣的水稻,只怕老百姓們也不至於如後世所說發生各種起義。


  抄寫過後,他又叫來了徐光啟,讓他也找人研究一下,如何提高水稻的產量


  各朝的百姓看著天幕上的信息,他們被驚呆了。


  要知道他們所種的糧食,和後世相比簡直是低的可憐,有的甚至不如零數。


  如果他們有這樣的糧食畝產數,也不至於在災荒之年,流落他鄉活活餓死。


  同時他們也很好奇,後世到底是如何種植的水稻?又是怎麼樣的稻種?才有如此高的產量。


  有些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老人,更是製作出了泥像,他們畢恭畢敬的跪拜了起來。


  期望這個老人,能夠如神農一樣,保佑他們糧食大豐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