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从今天开始亲政> 第183章:三让三辞吞吴地

第183章:三让三辞吞吴地

  ……

  永平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李靖部攻破“吴都”城。

  伪越皇帝王匡得知消息,大惊失色,放火烧宫殿,带着金银、美眷、部下,落荒而逃!

  李靖入城,坐镇城中,受降俘虏、组织人力救火,命卫青、戚继光追杀王匡部。

  王匡及几个首领,带着亲卫,不过两三万人,一路逃窜,情急之下,美眷也不及带着,被抛弃掉!

  王匡身边,有个护卫,姓薛名战,是个武林中人,身手一等一,贪财好色,屡次为王匡立下大功,却对权力没有野心,只想在他身边保护,极受信任!

  却没有人知道,薛战不过是个化名,他的真实身份,是青龙会的!

  薛战又广邀武林同道,一起来为助力,共谋大事,共创大业!

  王匡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大喜!

  为了控制其他首领,以大家都是兄弟、担忧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为名,将这些武林中人派到了他们的身边!

  他们却不知道,不知不觉之间,他们都陷落到了青龙会的掌控之中!

  一口气逃出三五十里,烈日当头,人疲马乏。见追兵未到,抓紧时间休息。王匡喝了两口水,痛骂了炎帝两句,几个首领跟着痛骂发泄。

  薛战与人使了个眼色,忽然出手发难,点了王匡的穴道,将之制服!

  众人见状,大惊失色!

  袁亨道:“薛战,你做什么!”

  其时,青龙会的其他人,也一道出手了!

  各个首领,都被点穴制服!

  袁亨惊呆:“你、你们……”

  薛战: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做丧家之犬性命难保,不如借他们人头一用,有这一桩大功劳,不说荣华富贵,至少性命肯定无忧!

  袁亨大怒,抽刀去看薛战!

  薛战:“不知好歹!”刷的拔出长剑,一剑划过他的颈脖,头颅滚落,一腔热血往天上飙去,化作血雨低落,众人战战兢兢,无人再敢有异议!

  卫青、戚继光追到,只见两三万人密密的聚在一处,跪在地上,投降了,正在等着他们。

  薛战见他们来,迎了上去,抱拳,“两位将军。”

  。。。

  炎国要吞并吴国的狼子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但是,举得旗号,却是为吴国报仇!

  如今贼首被抓住了,仇也该报了。

  之后呢?

  如何才能正义的、正大光明的吞下吴国?

  这是李靖要处理的问题!

  王匡部在城中一月不到,却搜刮无度,这些都便宜了李靖,收缴到了钱粮无数,其中黄金就有近六十万两,白银三千一百二十四万余两。

  京中忠贞的官僚,在王匡打进城中的时候,就要么自尽、要么趁着混乱,弃官不做,溜走了。

  余下的,基本上就是谈不上忠贞的。或就是见风使舵的小人;或不过是把做官当做一个职业。

  他们抱着的心理,大体上就是:给谁打工不是打工?A公司兼并了B公司,难不成B公司的干部、员工,还得自尽、辞职,以示对原来的老板的忠贞?老板破产,关我屁事!公司又不是我的!我只管好自己的权利就好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人,总是少数的。

  对于李靖来说,心里对这样的人是敬佩的。

  只是,他们不能被自己所用,又有什么益处呢?

  死了倒是干净!

  至少死人不会唱反调,不会搞事情!

  而对那些望风而降的,他心里不屑,却又不得不接纳他们。

  他们本来投诚王匡,起初还好,继续做着官。可是没过多久,王匡就翻脸,抓他们拷问,搜刮他们的钱财了。

  他们对王匡真是恨极了!

  而对把他们拯救出来的李靖,自然是纳头就拜!

  “吞并吴国,还用得着他们啊!”李靖暗想。

  这些人中,以三个人为首:原吴国兵部尚书洪解、户部侍郎孙承宗、七皇子李仁让,原是太子党的。

  吴都光复了。

  但是李仁修死了,没有皇帝了。

  在李靖的认可之下,李仁让登基做了新的吴国皇帝。

  吴国表面上光复了。

  但是,他这个吴帝,不过是有名无实的存在。

  他自己也是逼数满满。

  这皇帝做着,没有一点的爽感,无时无刻不胆颤心惊!

  只想着早日把这个“职位”辞掉。

  李仁让、洪解、孙承宗三个人,为了保命,为了给新主表忠心,不等李靖授意,便主动的表示,要率吴疆土臣民,归附炎国,效忠炎帝!

  他们迫不及待的要把刚刚光复的吴国给卖掉!

  李靖暗喜,心说:“识时务啊!”表面上却恼怒,将他们骂了一顿:

  他的这番话,当然做不得真。

  李仁让、洪解、孙承宗等人也心里如明镜似的。

  于是这三个人,纠集皇族残活、官场同僚、以及士民,上演了一场万民书的大戏码!

  清河北路的刘杰、高有功、黄良辅、刘清邦四人,刚做伪越的王爷一个月,又立马的见风使舵,向李靖投书,痛斥伪越,与伪越划清界限,表示愿意归顺炎国、效忠炎帝!为了表示忠心,还要把家属重新送回都城去!

  人心所向啊!

  所谓人心即天心。

  天道之所在,谁又敢逆呢?

  李靖勉为其难收下,代转炎国,奏请炎帝定夺。

  消灭了王匡部主力之后,李靖又命卫青、戚继光分兵两路,进发清南西路、清南东路。

  乱匪祸乱吴国时。这两路是重灾区。几乎全面陷落。

  乱匪主力北上,攻打吴都,在这两路的地盘上,也还有部分留守匪兵。

  李靖部千里奔袭吴都城时,从清南东路的地面上横穿而过,留守匪兵闭门不出,不敢阻拦。

  卫青、戚继光清剿乱匪,一路上去,乱匪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弃城逃跑,顺利至极!

  到十一月下旬,两路全面光复!

  只有小股残匪,一头扎进了浮云山、巫岭山脉中,一时清剿未尽。

  刘玄收到李靖转送来的文书,对于李仁让等人要归附的请求,予以了婉拒。

  ·好意心领了,吴地是你李家的江山,我怎么好侵占了?

  ·要是我侵占了,岂不和那些蛮夷、贼匪一样了?

  旨意送到李靖的手上,李靖转交李仁让。

  李仁让岂能就相信了这些鬼话?

  他是胆小怕事惜命,不敢为祖宗江山和炎国怼,但是,并不代表他傻。

  肚子里暗暗的腹诽炎帝卑鄙无耻不要脸:明明是要吞我李家的江山,却搞得像我李家上赶着倒送似的!踏马的!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pp,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但是,形势不如人啊!

  他现在虽然名义是吴国皇帝,住在皇宫里。可是,连宫里的侍卫,可都是炎军啊!

  他就是一个傀儡!一个木偶罢了!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李仁让又再复请,执意要归附炎国、让位炎帝!

  反省了李家治理江山,说是失德,所以导致了民变。

  李家已经没有资格坐江山了。

  又吹捧了炎帝,说炎帝为君,是上顺乎天意,下应乎民心的。

  执政失德是极其严重的事情。

  武王伐纣的时候,纣王是天子,权力天授。

  武王是诸侯,以诸侯征伐天子,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名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

  即便打赢了纣王,夺了其位,也是逆贼!

  所以,为了给这场征伐正名,使得来的天子之位坐的名正言顺,周发明出了德的概念。

  所谓“德”,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反应在律法上,便是“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以德配天”的提出,是夏邦政治文化的一个飞跃,在继承了君权天授的基础上,对“君权天授”又进行了发展,提高了人的地位。

  有德则有天命。

  无德则天命也就不在了。

  要求君主治理天下,要把德作为一个准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这就是所谓的。

  为了给“德”这个概念背书,又把三皇五帝什么的老祖宗拉出来,将他们吹捧成有德的典范,说他们就是主张德治的。

  这些老祖宗既然就是德治的典范,那么我推出德,就不算是不敬祖宗了。

  至于他们是不是搞德治的,那是数千上万年前的事情了,鬼知道呢!

  自从德治概念树立,千百年的传播发展下来,就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价值观。

  失德这种事情,脑子正常的皇帝,就算做了,也不会承认。

  李仁让的这个复请送到刘玄的手上,刘玄又婉拒了。

  ·你丫的既然知道失德,就应该引以为鉴,好好的做个有德之君,怎么能甩锅不干呢?

  ·你放心,你做皇帝,我炎国是鼎力的支持你的。

  说的是极其好听!

  李仁让收到,吐槽不已。

  尼玛的,不要脸。

  我要是真的听信了你的,恐怕不要说支持我,明天就会死于非命呢!

  他心里是逼数满满的!

  这就是三让三辞的戏码嘛,古已有之!

  尧让舜,舜让禹。

  姬哙让子之,刘婴让王莽。

  想到王莽,那个家伙死于非命,死后人头还被人砍下来当酒壶!

  李仁让暗暗画圈圈,诅咒炎帝重蹈王莽覆辙,心不甘情不愿的三让炎帝。

  ·炎帝你的话,我本来是不敢不听的。

  ·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啊,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实在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啊!

  ·我要是做皇帝,绝壁会把天下治理的一团乱,到时岂不是害了天下的百姓?

  ·我一想到会那样的祸害百姓,那我真不如现在就死了算了。

  ·所以,炎帝啊,我乞求你接受我的归顺吧!乞求你为我吴地四千万百姓多多的着想吧!

  又把炎帝吹捧了一顿。

  三让送到了刘玄的手上。

  三让三辞,不言自明的默契,刘玄又最后的谦辞了一回。

  就在双方的这一来二去之间,永平十四年成为了过去,永平十五年迈步走了过来!

  事实吞并了吴国,这消息炎国百姓听说了,他们对此反应并不多了强烈。

  增加新军一万,去年又修改了税制,又有所提高!

  对于小民百姓来说,被征收的增加了,这是切身之痛。而国土增加了,这是——和我有什么关系?

  国土增加,对君臣来说,是开疆扩土了、是可捞的蛋糕变大了,他们都能从中获益,所以是好事。

  可小民百姓能从中收获什么好处呢?

  他们对开疆扩土,反应冷淡,并没有多大的热情。

  不过,年还是要热热闹闹的过的!

  就在这岁末的时候,京中忽然传出了一个消息。

  据说这个消息,是从宫里传来的。

  一经传出,便口口相传,疯传开来。

  所有的人,都对此十分的关注!

  因为,这个消息和几乎每个人都有利益瓜葛!

  据说:陛下有意改革赋算,要大比例的削减呢!

  炎国赋算往年一般年收入一百来万两。

  整治了宗亲勋贵之后,被他们吃下的、或者依附于他们隐没掉的赋算又吐了出来,增加了三四十万两。

  这是皇帝的内库收入。

  吴国也收赋算,也是入皇帝内库,常年一般高达三百七十余万两。

  财政岁入是五千三百余万两。

  乱贼风起,这两项收入,都大量的减少!

  但,随着平定内乱,也将慢慢的恢复过来。

  乱世之中,人口减少,死伤其实倒还不是大多数。

  弃田逃亡,躲避战乱,户口流失,这才是大多数!

  田税以田为对象征收,田躲不了。

  人却是长脚的,能跑能躲。

  赋算是按人收的。

  人为了减少交赋算的钱,就会有利益动机,去隐瞒人口。

  因此,削减赋算,减轻人口负担,有益于促进人口回流、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让人得到好处,才能收买人心,才能稳固统治基础!

  无论是炎地还是吴地,大规模的减赋减税,都是应有之意。

  尤其是吴地四路。

  三百七十万两的赋算其实还算正常。

  但是五千三百余万两的财政岁入,就太夸张了!

  这其中,正税大约为两千四百四五十万。

  其余的是商税烟茶酒等专营收入,甚至超过了正税,占比总收的约54%。

  这是不正常的!

  这背后,是极高的商税和烟茶酒等盘剥!

  ……

  ——————

    https://www.lingdianzww.cc/book/32561/93016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https://www.lingdianzww.cc/。零点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lingdianzww.cc/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