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8)
第328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8)
司馬懿搖了搖頭,仍是在閣中列卿所坐的長席之上跽跪下來,軟中帶硬地說道:「陛下所賜者,乃曠代之恩典也;老臣所守者,乃萬世之禮法也。老臣深深謝過陛下您的曠代恩典,卻懇求您不要逼迫老臣無意中壞了這禮法綱常。」
「唔……司馬愛卿您既是如此謙遜持盈,固守禮法,朕就不勉強您了。」曹叡只好任他在座前對面那條長席之上坐下,微微沉吟少頃,身形一正,直入正題,「司馬愛卿西征本是辛苦,該當在府休憩。但朕不得不勞駕召您前來,實是朝中出了要事,不可等閑視之。那公孫匹夫乃區區一個無賴反賊耳,只因其擁據遼東山河之險、邊塞之要、士馬之眾,恐怕他日後會乘勢坐大。所以,朕不得不將此平叛重任託付於您,還望您千萬勿要推辭。」
司馬懿在席位上伏身而答:「老臣唯陛下之命是從,決不懈怠。區區遼東小賊,老臣願為陛下剿滅之。」
「那麼,依司馬愛卿之見,這公孫淵會採取何等計策對抗我大魏王師呢?」
「啟奏陛下,老臣近來對遼東之事亦思之極深。依老臣之愚見,公孫淵欲與我大魏相抗,所用者不過三策:棄其城池而預先逃竄隱匿,避開我大魏王師之鋒芒而保全實力以為後圖,此為其上策;據守遼水天險而盡地利之益,扼住我大魏王師東進之路,務求禦敵於境外,此為其中策;坐屯襄平而與我王師交鋒對峙,此為其下策,則必被我軍盡擒而無疑。」
曹叡眉頭緊皺,追問道:「公孫淵在這三策之中最終會採用哪一條對策呢?還請司馬卿再加詳析。」
「在老臣看來,古語有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唯明智之士方能知己知彼、知長知短、知虛知實而預為權衡取捨,先行立於不敗之地。公孫淵豈是這樣的人才?他貪利而不明、為逆而無智,怎會甘心拋下襄平城中辛辛苦苦篡奪而來的珠池華宅,而逃入苦寒之地以保全實力?再加上他自認為我大魏王師此番四千里征伐遼東,實在是路途絕遠,役費難供,必是難以持久。所以,他定會生出狂妄自大之心而與我大魏王師對峙,則將先據遼水以拒之而後再退守襄平以抗之!這樣一來,他必將遁入中、下二策當中無法脫身。至此,老臣便有十足把握將他一舉殄滅!」
曹叡見司馬懿說得如此自信滿滿,便問:「司馬愛卿胸中既有如此籌算,朕相信公孫淵那反賊定然指日可破矣!卻不知您此番率師遠征一去一返之間,須當耗時多久?」
「啟奏陛下,老臣率師平叛,往百日,攻百日,再以六十日為休息,則只需耗時一年便足矣。」
他此語一出,在御書房中同席旁聽共參的王肅、桓范、蔣濟、何曾、曹爽、夏侯玄等都齊齊吃了一驚——這位司馬太尉屈指之間,竟將平叛殄敵之期算得如此精確,實在是匪夷所思!
曹叡驚疑不定地看了司馬懿半晌,斜眼瞧了一下桓范、曹爽等。桓范向他還了一個堅定的眼神,替他暗暗打氣。曹叡這才咬了咬牙,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道:「對了,司馬愛卿,您先前曾經提出要統兵十萬遠征遼東,朕卻有些拿不定主意。您也知道的,如今遼東狼煙乍起,東吳、西蜀都在邊疆虎視眈眈,磨刀霍霍,朕焉敢從東西兩翼抽出太多的兵力投向朔方?唉……上一次秦朗誤國,又將京畿虎豹騎禁軍折損了大半……朕……朕……也為難!況且十萬大軍負糧遠征四千里,恐生師繁役重,勞民擾眾之弊,反倒更為棘手!所以,朕思前想後,只能撥給您四萬人馬用以平叛!」
「四萬人馬?」在座諸臣一聽,紛紛失聲驚呼。
王肅、何曾等急忙舉笏出列:「啟奏陛下,公孫淵坐擁遼東兵馬十萬之眾,而司馬太尉卻帶四萬士卒與之對敵,如何可行?望陛下慎思。」
蔣濟也開口諫道:「王大人、何大人所言甚是。當年太祖武皇帝在白狼山一役擊破匈奴、烏桓,亦是用了六萬人馬啊……司馬太尉這四萬兵卒實在是太少了。」
曹叡滿臉苦笑:「諸位愛卿,如今我大魏三面受敵,確實只有四萬兵馬可以提供使用。朕何嘗不想為司馬愛卿多撥士卒以壯天威?可是……可是,東吳、西蜀那兩翼,朕又如何支應?諸位愛卿也給朕多多出謀劃策嘛……」
桓范見到曹叡向自己暗暗一丟眼色,便須髯一掀,離席出列,雙眸精光若電,正視著司馬懿,咄咄然言道:「人言司馬太尉用兵如神,所向無敵,怎麼,您今日遇上一個區區的公孫淵反倒怯了?這樣吧!司馬太尉若是畏難怕險,不如且將虎符轉而賦予桓某。桓某甘願代替您領軍出征,剿平遼東!司馬太尉,您意下如何?」
他這一席話拋出來,就等於將司馬懿直接逼到了死胡同,幾乎弄得他無法迴旋。司馬懿眉峰一跳,神色有些複雜地盯著桓范看了好一會兒,卻見他仍是將目光硬硬地直迎上來,毫不退縮!他臉上表情變了幾變,終於一咬鋼牙,向曹叡俯首答道:「陛下既有此等苦衷,老臣也唯有誠心體念而無異言。老臣願率四萬人馬四千里遠征遼東——」
他此話一出,曹叡與桓范不禁雙目一交,表情頓時為之一松,司馬懿終於應允了!這一出「兩虎相鬥,坐收漁利」之計終於得手了!司馬懿以四萬人馬去硬剿公孫淵的十萬雄師,無論勝敗如何,他自己都會是「殺敵三千而自損八百」!只要司馬懿的銳氣受挫,便是魏室的一大勝利!當然,最好的結局就是讓司馬懿在遼東被拖得上氣不接下氣,然後桓范便可輔助曹爽領兵前去增援——乘機攫取此番遠征遼東最後的勝利果實! 他倆正在暗暗稱快之際,司馬懿又開口奏道:「但是,老臣臨征之前亦有兩事懇求陛下恩准。」
「您但講無妨。」曹叡表面上是故作大度,心卻不禁提了起來。
「一是,請求陛下授予老臣招賢選將之權。兵訣有云:兵不在多,而在於將。老臣所統之兵既是如此之少,若不再選良將賢材以輔之,豈非驅群羊而入虎口?萬望陛下恩准。」
「唔……您這個請求,朕准了。」曹叡原以為司馬懿會向自己來個獅子大開口要錢要糧要權,卻沒想到他的請求竟是如此之輕,便一口答應了。
「二是老臣的這一道奏疏,請陛下允了。」
曹叡拿過那份奏疏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老臣諫曰,昔日周公營洛邑,蕭相造未央,而今宮室未備,本乃老臣之責也。然而自河以北,百姓困窮,外內有役,勢不並興。老臣以為,宜當息絕內務,以救時急。
曹叡見了,臉色微微一紅,知道他是在暗暗勸諫自己停止修繕九龍殿等巨役工事,便將奏疏隨手擱在御案一邊,輕飄飄地答了一句:「朕知道了。朕會慎重考慮您的這份諫言的。」
司馬懿瞧見曹叡眉宇之間掠過一絲散漫之色,明白他下來之後必是又將自己這道奏疏束之高閣。一念及此,他不禁在心底沉沉一嘆,什麼話也不想多講了。
「嗖」的一聲破空銳嘯,一支利箭疾射而至,猶如一道黑色的閃電,正中箭靶紅心!
校場上頓時轟然響起一片叫好之聲。卻見那放馬射箭的少年仍是胯下馬不停蹄,「嗖嗖」連聲,又放了兩支利箭,居然支支全中靶心!剎那之間,場下場上的喝彩鼓掌之聲更是震天價響了。
觀技台上,司馬懿穿著一身簡易服飾,遠遠望著那少年的表現,不禁微微頷首。坐在他身邊的監選副官、吏部侍郎鄧颺也點頭贊道:「太尉大人,這位少年英武過人,堪為梟將良材,您完全可以將他納入軍中效力!」
司馬懿轉過頭來看了鄧颺一眼,捋著自己頷下的綹綹蒼髯,淡淡說道:「鄧君,你應該不知道,這個少年乃是本座帳下將領胡遵的長子胡奮,今年才剛滿十八歲。胡遵先前一直在私底下向本座推薦他這個兒子到軍前效力,是本座將他喝止了。我司馬懿用人行政,從來是光明正大,磊落無私!他兒子既聲稱有千夫之勇、一將之材,本座的意見就是,你是騾子是馬,也不消多言,只管到競技場上拉出來公公開開遛一圈再說!大家說你行,你就行;大家說你不行,你就不行!這不,這小子就真的到這場中來一顯身手了。鄧君,你看他倒還不算辱沒了『將門虎子』這四個字吧?」
鄧颺本是曹爽的心腹親信。他這一次被派到司馬懿身邊監選督考,也是奉了曹叡的密旨要嚴防秘阻司馬懿借著「招賢選將」之名私自安插羽翼。但這幾日招賢活動舉辦下來,鄧颺全程參與,竟是抓不著他的半點兒把柄。司馬懿所選用的人才,個個都是能力非凡,並無一人才職不符。便是眼前這個胡奮,鄧颺隱隱猜出他在幕後必與司馬氏有著親密關係,但他自己也毫無理由將胡奮從中攔下,畢竟他連發三箭而皆中靶心,確系一員可造之材!四方戎事正緊,也實是亟須他這樣的將才啊!所以,鄧颺此刻胸中再是疑雲叢生,也只得賠著笑臉朝司馬懿說道:「太尉大人說得是。朝廷已經封拜胡遵將軍為您此番北伐公孫氏的副帥——這胡奮和他父親為赴國難而父子操戈同上疆場,也未嘗不是我大魏一段佳話!」司馬懿含笑點頭,喚過親兵吩咐下去:「你傳話給那胡奮,就說他已被朝廷選用了。官職暫定為千夫長吧!」
鄧颺抬頭瞧了瞧日頭,見到天邊已有晚霞泛起,便探身問道:「太尉大人,今日天色將晚——您看招賢選將活動不如就到此為止吧!」司馬懿看了看場上寥寥可數的幾個選手,略想了一下,便欲點頭應允。正在此刻,場外卻「咚咚咚」響起了擂鼓求選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