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7)
第276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7)
曹叡聽著,猛一揮手,道:「止!」那劉氏急忙噤口不語。孫資一見,便知這劉氏所言屬實,其曾為甄太后侍婢的身份當無疑義。曹叡沉吟片刻,又問:「你且將當年甄太后如何含冤暴斃的情形如實道來。朕將仔細傾聽。」
於是,劉氏便哭哭啼啼、哀哀怨怨地講起了十年之前發生在先帝一朝時甄、郭二妃爭寵失和而造成的那些悲劇來。當時的郭貴嬪向先帝告發甄皇後言行不檢,寫詩作賦含有風月之情,似與他人有姦情,激起先帝勃然狂怒,當場不由分說賜鴆酒毒死了甄皇后。後來,郭貴嬪為防甄皇后訴其冤於九泉之下的太祖魏武帝,在其出殯之日,還讓人將甄皇后披髮覆面,以糠塞口,極盡污辱褻瀆之能事。事後,郭貴嬪又大行殺戮,幾乎將甄皇後身邊的所有奴婢趕盡殺絕,只有劉氏和極少極少的幾個宮女拚命逃了出來。而劉氏隱姓埋名,深藏民間,忍辱偷生,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見到甄皇后的兒子——當今的皇上,以申明冤情,為主母報仇。
曹叡聽著,只覺胸中怒火熊熊,幾乎不能自抑。孫資見他臉色鐵青難看,急忙喝住劉氏,令她出外等候,然後,他勸曹叡道:「陛下,事已如此,還望不可輕動雷霆之怒,以免傷了龍體。」
「朕貴為天子,權傾天下,豈可生母橫遭冤死而不為其復仇?」曹叡雙眼通紅如血,緊咬著牙一字一句地說道,「郭氏賤婦,真是蛇蠍心腸,為了貪圖榮華富貴,竟敢行兇害我母后!其罪天地難容,朕誓必除之!」
孫資待他稍稍怒氣平復,又道:「請陛下暫且息怒,禁軍都尉司馬昭也帶了一個人來,要求謁見陛下。陛下准還是不準?」
「何人?」曹叡定了定神,慢慢恢復了身為君王的威嚴與沉靜,冷冷問道。孫資緩緩說道:「此人乃是郭太后之弟、中壘將軍郭表府中的一個家丁,據說有極緊要的機密大事面稟陛下!」
曹叡沉吟片刻,道:「宣。」孫資應聲走到御書房門口,向外招手示了示意。不一會兒,便見司馬昭領著一個神色萎靡的皂衣漢子疾步而入,拜倒在地。
曹叡看了看司馬昭,見他神色似乎略顯緊張,便和顏悅色地吩咐道:「司馬愛卿平身,有事稟來,不必拘禮。」
皇上中正平和的話聲便如神秘的天籟之音穿透了空間,一字一句清清亮亮地在司馬昭的耳畔緩緩響起,使得他心中為之微微一漾,萌生出一種莫名的激動來。他應聲抬頭看了看曹叡——畢竟自從他一個多月前留在京城被封為宮中的禁軍都尉以來,他還一直未曾像今天這樣近距離地觀察過這位年紀與他相仿的大魏天子,心中自然難免有些忐忑不安。
在他看來,這位執掌著中原神州至高權柄的少年皇帝,在那清俊脫俗的面目之間隱隱透著幾分與他自身年齡很不相稱的精明與老成,然而他的眉宇之際又似乎帶著一絲抹不去的淡淡的憂慮與哀傷,這便在無形中沖淡了他的威嚴與莊重。皇上畢竟還是閱歷太淺呀!司馬昭在心底暗暗一嘆:他終究逃脫不了身居深宮、少不更事的弊病,其心性才智都遠遠未曾磨礪到「靜則穩如泰山,動則矯若游龍」的境界。當下,他不再多想,只是迎著曹叡那故示雍然大度的眼神,長身而起,昂然稟道:「陛下,微臣昨夜在永安宮附近巡察時,看到此人一身宦官裝束,探頭探腦,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便拿下盤問。不料一問之下,竟從他口中查出了一個極大的陰謀。茲事重大,微臣只得轉告孫大人,要求前來面見陛下稟報詳情。」
他話音一落,場中頓時靜了下來,靜得水滴有聲。曹叡就坐在那龍床之上,面色一滯,慢慢變得深沉凝重起來,讓人看不到底。如果說,他在孫資、劉放二人面前還可直抒胸臆,那是由於孫、劉二人是他視為左膀右臂的近臣、舊臣的緣故——那麼,面對司馬昭這樣一個有些陌生的四品官吏,他還得必須保持自己的王者氣象讓人敬而遠之。所以,他壓抑住了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傲然自持,緩緩開口問道:「是何陰謀?」那語氣,那態度,彷彿對一切陰謀都視為雕蟲小技,不值一哂。
司馬昭轉身用手一指那跪伏在地戰戰兢兢的皂衣漢子,道:「此人乃是中壘將軍郭表府中的家丁郭三。他現已供認,昨夜潛入永安宮逡巡,是準備向郭太後送一封密函進去。密函之中,便有郭表與郭太后裡應外合,準備散布謠言、誹謗陛下、擾亂朝野,然後乘機發兵入宮廢帝另立新君的絕大陰謀!」
頓時,御書房中又是一片死一般的沉寂。終於,「砰」的一響打破了這片沉寂——卻見曹叡一拍書案,滿臉怒容,大叱一聲:「放肆!」他這一舉動,竟震得司馬昭與孫資心頭一顫,二人急忙跪了下去。
曹叡從龍床上站起身來,在書案后迅速來回疾走了幾趟,這才慢慢抑住了胸中怒火,道:「這等亂臣賊子,竟然膽敢鋌而走險犯上作亂!朕聽了不覺大怒,方才是一時失言而叱,與卿等無關。卿等平身。司馬愛卿,他們究竟想要散布何等醜惡的謠言來誹謗朕?」 司馬昭狠狠踹了那郭三一腳,厲聲斥道:「你這狗奴才,把你知道的全都告訴陛下。」
郭三頭也不敢抬起,全身篩糠一樣哆嗦個不停,話也說不利索了:「他……他們將要……派……派人前往四方州郡到處張貼告示,污……污衊陛下並非先帝爺的親生骨肉,而是當年甄太后與逆賊袁熙所……所生的孽……孽種,要文武百官行動起來,公開廢……廢掉陛下,另……另立新君!」
曹叡聽著,滿口鋼牙咬得「咯咯」直響。他滿臉通紅,背負雙手,急速地在御書房中踱起步來,邊踱邊說:「朕本想在擊退蜀寇之後再騰出手來處理這蕭牆之憂。不料這些亂臣賊子自知末日將近,不甘雌伏,便蠢蠢欲動,藉機發難。朕只能提前下手了!」他停下腳步頓了一頓,又道:「看來,朕當初讓司馬大將軍留下五萬人馬屯守長安以備不測,這一舉措是對的。這讓朕有了雷霆出擊的底氣!」
說著,他忽然轉過頭來看著司馬昭,贊道:「司馬愛卿向朕及時揭發了逆黨的陰謀,忠勇可嘉,朕要重重賞你!看來你們司馬家中人果然個個都是深孚朕望的棟樑之臣!你等為朕出生入死分憂解難,朕日後必有重報!」
天下萬事萬物變化之撲朔迷離、波詭雲譎,莫過於宮廷政變——一夜之間,一切已是天翻地覆。這天早晨起來,魏國文武百官剛一上朝,就聽聞守在大殿門口的宦官們通報了兩條震驚天下的重要消息:
一條消息就是昨晚深夜,禁軍都尉司馬昭奉旨率領著一支「天降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猝然包圍了中壘將軍郭表的府第,經過一宿的激戰,郭府全家上下百餘口及近千名家丁、奴婢全被斬殺凈盡,罪名是叛君謀逆、誅滅九族;另一條消息就是郭太后因急病暴斃於昨夜丑時,所有大臣依照禮法須將輟朝三日。
隨著這兩條消息而來的是曹叡的一道聖旨:郭表生前所擁有的中壘將軍一職由司馬昭取替,直接執掌洛陽城中的兩萬禁軍;同時,宣召駐守長安的度支尚書司馬孚暫時調撥三萬大軍前來洛陽,鎮撫京師。
而曹叡也就在這內有禁軍掌握在手、外有雄師進駐呼應的前提下,立即有恃無恐地著手對朝中官居三品以上的郭氏黨羽進行了大清洗,三日之內便有三十六名高官大吏被削職為民,抄家充公。
當然,郭太后一黨的覆滅,與其在軍隊勢力中根基脆弱的因素密不可分,但也有朝廷各位元老大臣站在曹叡一邊實施聯手打擊的緣故。鑒於西漢末年外戚禍國亂政的深刻教訓在前,又有郭太后一黨專橫跋扈的事實在後,在剷除外戚奸黨這樣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司空陳群、太尉華歆等重臣,竟和遠在關中御蜀的政敵司馬懿保持了罕見的、高度一致的團結與合作,或明或暗地支持了曹叡對郭氏黨羽的趕盡殺絕。這是朝中元老大臣們極其難得的幾次通力合作之一,這在魏國的歷史記載上也只留下了那麼寥寥幾筆——一切都由人們心照不宣地執行了下去,並將所有事件的記憶深埋在了心底。自然,這一次朝廷元老大臣們與曹叡齊心合作產生的最佳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效果就是,自魏室開國直至滅亡的數十年間,再也沒有出現過像西漢末年王莽那樣外戚出身、篡了朝權的逆臣。
由於這一次宮廷政變來得太陡太猛,文武群臣幾乎都被弄得有些頭暈目眩。他們中間很少有人意識到,作為魏室王朝權力之鼎的支柱——宗室、外戚、重臣之三大因素之中,外戚一派已隨著郭太后一黨的徹底崩潰而再也無力崛起。而魏國朝廷的權力之車,將由宗室與重臣兩匹駿馬並駕齊驅帶向未來。然而,這「兩匹駿馬」並駕齊驅扶持朝局的狀況又能維繫多久呢?它們中間哪一方的勢力最終會「一馬當先」呢?這些問題似乎離魏國臣民還很遙遠,也幾乎用不著這麼早就來關切。而不少朝臣已經削尖了腦袋,在想方設法去鑽營郭氏逆黨們空出來的那三十六頂烏紗帽了。
通達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