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1)

  第27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1)

  以兵養兵

  「又下雨了!」蜀相諸葛亮負手緩步踱到營帳門前,看著外邊淅淅瀝瀝的雨幕,不禁悵然一嘆。也不知怎地,今年的天氣自年初以來一直都有些異常。像今天這樣的霖雨,從四月初開始到現在,算起來已經持續下了一個月了。霖雨打濕了地面,到處都是坑窪泥濘,人馬難行,更不用說去征戰沙場克敵制勝了。


  他舉目遙望著前方那座屯守著二萬魏軍的祁山,眉宇之際掠過了一絲憂色。雖然他目前已率十萬人馬將祁山這個關中要地如鐵桶般圍了個水泄不通,但一個多月來自己不斷派人攻打,卻都被對方壓了下來。這一切都是由於近期內霖雨綿綿,路濕地滑,蜀軍從山腳下往上仰攻,本就大大不利,而魏軍居高臨下佔了地利,且又兵精糧足,實在是難以攻克。為此,他頗為愁苦。當然,諸葛亮圍攻祁山,實際上還有另一層用意,就是以「圍城打援」之策引誘魏軍主力前來交戰,然後乘勢一舉殲滅之!


  但是,魏軍會上這個當嗎?諸葛亮心裡沒有這個把握。因為,自從他知道曹叡起用司馬懿出任關中主帥之時起,他就下意識地感到自己此番北伐的前景恐怕有些不妙。戰爭之道,在於審量敵我、料敵設計——一切謀略均是因敵而異、因敵而發。他這幾年來,都是一直在和曹真、張郃作戰,因此對他們的戰略戰術摸得很熟。正是立足於這樣一個前提,在此次北伐中,他針對這二人的用兵手法「有的放矢」地準備了一整套應對方案——然而,世事難料,自己一向對之揣摩甚深的曹真竟在戰爭開幕之初便猝然病死,換成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司馬懿前來應戰!這倒讓他一時有些周章失措起來。


  一想到司馬懿,諸葛亮便不禁蹙緊了眉頭。這個自己從建安十三年間就已經結識了的「老朋友」今天終於到了這裡和自己迎頭相撞了!自己能夠將他擊退而回嗎?三年前自己在孟達之事上已經和他「隔空過招」了一次,今天自己再次和他正面交鋒,又該有幾分勝算呢?他背負著雙手,在營帳之內來來回回踱了幾圈,猛然立定,轉頭向侍立在一旁的奉義將軍姜維問道:「姜將軍,這幾日魏軍主力那邊可有什麼新舉動嗎?」


  姜維沉吟片刻,搖了搖頭,答道:「據剛才探子來報,司馬懿帶著他的魏軍主力仍然龜縮在上邽原,不敢前來馳援祁山。」說到這裡,他語氣一頓,又道:「依屬下之見,司馬懿這老匹夫恐怕是懼了丞相的赫赫威名,嚇得不敢前來應戰。」


  諸葛亮聽罷,淡淡一笑,微微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司馬懿這個人很不簡單哪!自從賊帥曹真前不久暴病而斃之時起,本相就一直關注著這偽魏朝將會派遣誰來出任關中主帥匪首。」說著,他抬起眼看了看仔細傾聽著自己講話的姜維,又繼續說道,「實話說,本相事先以為會是張郃升為關中賊軍之首,卻沒料到是這個司馬懿前來走馬上任了!你瞧一下他的履歷,二十九歲時投入曹操手下效力,先是在曹操府中當了十三年的掾佐之吏,後來又在曹丕身邊當了七年的尚書僕射,一直不曾領兵作戰過。只是到了曹叡當政之時,他才開始被外放出來擔任對吳作戰匪首——也就是說,他實際上只有四五年親自掌兵打仗的經歷。」


  講到這裡,諸葛亮的語氣一下變得十分沉重起來,慢慢說道:「就在司馬懿領兵為將的這四五年裡,他旬月之間掃平孟達,百日之內肅清荊楚,扼守江陵而斬斷吳國水道,潛窺夏口而虎踞江北,招招見血封喉,逼得東吳那邊幾乎是緩不過氣來——實在是詭計多端,令人頭痛!唉!本相萬萬沒想到,在這關隴之地,卻迎面碰上了他這樣一個勁敵!」說罷,他面現憂色,沉默了下來。


  姜維看著諸葛丞相一臉的憂色,卻不禁有些意外。他哪裡知道,諸葛亮在幾天前收到了東吳大都督陸遜的一封密信。陸遜在密信中稱,「司馬懿沉勇有謀,明察善斷,一向兵不虛發,發而必中,看似初無赫赫驚人之象,終至殄敵於鬼神莫測之際。」同時,陸遜還在信中告訴諸葛亮,這幾年來他與司馬懿交手,也是深感頭痛之極,從來不敢馬虎應對,往往是一著算錯便損兵折將,最後只得隔江而守,嚴防密備,處處小心,這才勉強保得荊楚無事。所以,陸遜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深深告誡諸葛亮,對司馬懿這個對手,一招一式都要「慎之又慎」。


  陸遜在密信中字裡行間里流露出的一種貌似諄諄告誡而實則幸災樂禍的意味,令諸葛亮心頭很不舒服。然而,不舒服歸不舒服,諸葛亮卻不得不高度重視他的告誡和意見。陸遜當年在夷陵一戰中火燒八百里連營,一舉擊潰先主劉備的數十萬雄師,那是何等的英明善戰!可是,以他這等卓爾不凡的天縱之才,竟也對司馬懿如此深深忌憚,便更見得司馬懿實在是極難對付。念及此處,諸葛亮沉沉一嘆,不禁心焦起來。


  聽著諸葛丞相的深深嘆息,姜維在一旁也似受了感染一般,面色變得憂鬱起來。他倒不覺得司馬懿有多麼可怕,只是在心頭詛咒這可惡的霖雨天氣——如果不是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梅雨,我們蜀軍早就拿下祁山了。拿下了祁山,諸葛丞相也就算可以對朝廷給出一個充滿說服力的交代了。然而,在現實中,卻是天公不作美,用一場梅雨阻撓了丞相,也阻撓了蜀軍,更是阻撓了光復漢室的中興大業!


  其實,關於此番北伐,出師之前朝野上下曾有兩種主張交鋒得十分激烈:以蜀國尚書令李嚴、諫議大夫費詩、太史令譙周等為首的一班老臣認為本國因夷陵之敗而元氣大傷,如今南蠻剛剛才被平定,國內兵少民疲,實在不足以與曹魏爭鋒,因此應當退而自保,伺機而動;以諸葛丞相為首的另一班朝臣則認為蜀漢軍民目前溺於偷安,銳氣潛消,長此下去,若不及時以戰勵氣、以武養威,則必有國弱民怯之患。在這場大論戰中,姜維自是支持諸葛丞相這種憂深思遠的北伐方略的,但他同時也很清楚朝中另一派的反對勢力有多大,甚至有人傳言蜀帝劉禪本人也並不樂於接受諸葛丞相這種「以理壓人」的主張。還有,尚書令李嚴和諸葛丞相一樣,都是先帝臨終欽定的顧命輔政大臣。他素來就不服諸葛丞相的節度,在朝中與諸葛丞相事事分庭抗禮,態度十分傲慢。而且,在這一場北伐爭議中,他竟指使手下親信御史,上奏攻擊諸葛丞相是在借北伐曹魏之名,而行獨攬兵權之實。雖然最後劉禪壓下了這些奏章,但是仍給諸葛丞相帶來了不少麻煩。諸葛丞相迫不得已,只得以違心破格提拔李嚴之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的代價,這才換來了李嚴在北伐之事上的支持。諸葛丞相以自己的耿耿孤忠發起的這場北伐,這才終於得以順利實施。


  但是,所有的人都清楚,諸葛丞相這是在以自己的一切為蜀漢的未來賭下了一個重注!是啊,倘若此次北伐果真失利,蜀軍敗亡,這對力圖勵精奮起光復漢業的蜀國軍民將是何等沉重的一個打擊!蜀國上下本就是一個「脆弱的平衡」式格局,經得起這一場失敗所帶來的衝擊嗎?像李嚴那樣的跳樑小丑恐怕更會得意忘形、興風作浪了吧……姜維簡直不敢再想下去,同時對諸葛丞相在上奏給蜀帝劉禪的那篇《后出師表》中「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之語有了更為深切的一層體念。


  許久許久,諸葛亮打破了營帳中幾近凝固的那一片沉默,向姜維問道:「軍中下一個月的糧草運來了嗎?」


  姜維垂手答道:「聽李嚴大人派來的士官報告說,糧草已經運到了半路上。應該還有幾天就會抵達營中了。」


  「幾天?到底是幾天?」諸葛亮最是不能容忍在任何事務上的任何模糊不清,哪怕一絲一毫的不確定因素也不行,「這個李嚴,身為我軍的軍需後勤事務總管,難道他不知道這糧草是我蜀漢十萬大軍的命脈嗎?拖拖拉拉,慢慢吞吞,不把糧草及時運送到位,讓我們十萬大軍到時候都餓著肚子在戰場上和魏賊拼死拼活?本相於心何忍?李嚴於心何忍?」


  諸葛亮發泄完了這一通怨氣之後,又靜下心來,沉吟片刻,對姜維吩咐道:「立刻以本相的名義擬寫一道緊急手令,以八百里快騎送入蜀中,讓李嚴火速督糧送到軍中!」同時,他轉過身來,慢慢踱到營帳內懸挂著的蜀魏關中地區軍事地圖前,靜靜地觀看片刻,伸出手指指著圖上一個地址,緩緩說道:「看來,司馬懿已然識破了本相的『圍城打援』之計,遲遲不來上鉤。既然如此,我們也不宜在祁山這裡久圍不動,要主動出兵尋找戰機!而且,取糧於敵,這也是一條可行之策。依本相之見,只有乘機攻打這個地方,既能直接調動魏賊主力前來交戰,又能取糧於敵補給自己,達到一箭雙鵰的目標。姜將軍以為如何?」


  姜維走近前去,看到諸葛丞相的手指指在了魏國軍屯要地——上邽原。他頓時感到眼前豁然一亮,不禁驚喜交加,點了點頭:「敵之所必守,正是我之所必攻。丞相,這個地方選得好!我們若是先行下手佔了此地,則魏賊必潰無疑……」說到此處,卻不禁皺了皺眉,嘆道,「可是如今司馬懿在那裡盤踞固守,我們前去硬打硬拼,只怕不易得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