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新宋·大結局(全15冊)> 第712章 死生共抵兩家事(7)

第712章 死生共抵兩家事(7)

  第712章 死生共抵兩家事(7)


  天下之事,從來都是一順百順,一不順百不順,章惇越是心浮氣躁,不順心的事情,就越是接踵而來。


  就在此時,宋軍從雄州運糧至涿州的車隊,遇到大遼文忠王府都轄蕭吼所率騎兵的奇襲,車糧全部被毀,護糧的軍隊和民夫死傷慘重。


  宋軍開戰以來,最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直到此時,宋軍才知道,自開戰以來,蕭吼便率三千精銳宮衛騎兵,藏在幽薊東南部的高梁河、安次一帶,待到宋軍主力兵臨幽州城下,他才小心翼翼的避開蔡京的部隊,前進到固安一帶,伏擊宋軍的糧道。


  宋軍軍糧本就不足,消息傳來,簡直如同晴天霹靂。章惇怒急攻心,田烈武夜不能寐。田烈武想要退兵,但章惇面對著搖搖欲墜的幽州析津府,終是不能甘心。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唐康和慕容謙一直擔心糧草問題,來幽州之前,唐康留了個心眼,悄悄讓段子介率軍回定州,押送一批糧草來軍中——他原本是盤算著可能會和章惇分道揚鑣,便決定埋伏上一手,以免到時候因為糧草問題受制於人不得不屈服於章惇。不料歪打正著,關鍵時刻,段子介護糧來到析津,這批糧草分到全軍雖是杯水車薪,但總算穩定了軍心,也讓章惇和田烈武有了迴旋的時間。


  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蕭吼對於糧道的威脅,這對宋軍來說,是真正心腹之患。


  如果雄、涿之間糧道斷絕的話,章惇除了退兵,再無他法。然而,想要對付遊盪不定的蕭吼,殊為不易。蕭吼本就是一員猛將,所率領的又是精銳宮分騎兵,來去如風,一般的軍隊不是他的對手,如果派出精銳騎兵全程護糧,即便不去考慮其他各種問題,單單是從幽州抽調一支精銳馬軍離開,就足以章惇攻取幽州的大計變得更加渺茫——那樣的話,護糧還有什麼意義?

  章惇正在左右為難,陳元鳳深知章惇指揮不動唐康和慕容謙,別辦法抽調他們的部隊,擔心章惇將主意到打自己頭上,於是先發制人,向章惇建議,將環州義勇撤出幽州,調歸蔡京麾下,並責令蔡京率所部保護糧道。


  章惇豈能聽不懂他的言外之意?那就是不願意抽調自己麾下的軍隊去護糧。思前想後,他也沒別無選擇,只能採納陳元鳳的建議。


  但章惇沒想到,原本以為根本不可能阻擋蕭吼的蔡京,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蔡京將環州義勇和麾下的騎兵合為一軍,部署在雄州與涿州之間的新城,同時組織大批民夫,在雄州、涿州、固安之間三角地帶,修築了數十個簡陋的烽火台,同時廣布偵騎,只要蕭吼一冒頭,宋軍立即就能知道他的動向。


  蕭吼的軍隊畢竟還是少了一點,在蔡京的嚴防死守之下,蕭吼幾次試圖出擊,都遭到宋軍的阻擊,雖然幾番交手,蕭吼都佔據優勢,但這毫無意義,宋軍的糧車已經運到涿州,然後又在田烈武派出的騎兵接應下,順利抵達幽州軍中。


  宋軍糧道的危機,總算暫時得到解決。


  然而,最終的一切,還是需要攻克幽州。


  在這件事情上,宋軍卻絲毫沒有進展,反覆的攻城受挫,讓宋軍士氣漸漸變得沮喪,將士也開始有了疲憊之意,眼見著幽州析津府的攻城戰,即將陷入曠日持久的僵持。


  轉眼就到了四月下旬,從河東的章楶、種朴那裡又傳來一個更加不利的消息。


  耶律沖哥已經擒斬磨斯,徹底平定克列、粘八葛部的叛亂,此時已回師西京大同府休整。他的大軍隨時可能出現在山前,攻擊宋軍的側翼。


  遼軍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就是用步兵靠著幽州析津府的堅城,消耗宋軍,等宋軍精疲力盡或者將士久戰思歸之時,耶律沖哥便可與蕭嵐一道,對宋軍兩面夾擊。


  但即便已經清楚的知道了遼軍的戰略意圖,幽州城下的宋軍,卻也無法輕易掉頭了。


  唐康、慕容謙和章惇之間,再次暴發激烈的分歧。


  唐康和慕容謙認為幽州析津府已經不可能在短時間攻克,此前所有的作戰計劃都必須立即調整,宋軍應該馬上回師涿州,縮短戰線,同時主動再次進攻蔚州,並封鎖軍都陘,謀求切斷遼國南京道與中京、西京之間的聯繫,讓蕭嵐在幽州慢慢消耗糧草,最終逼他出殼,爭取在野戰中殲滅蕭嵐的軍隊。


  但是章惇卻認為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時正是最艱難的時刻,宋軍固然陷入困境,但守城的遼軍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正是比拼意志的時候,只要再堅持一陣,就可以攻克幽州城,讓遼軍偷雞不成蝕把米。張叔夜和劉近等參軍也認為耶律沖哥善於用兵,此時多半已在蔚州部署重兵,即使沒有,得知宋軍動向,也會迅速增兵,宋軍現在再攻蔚州,想要切斷山前和山後的聯繫,幾乎不可能實現,還不如齊心協力,爭取先攻克幽州。只要攻下幽州,一切困境,都迎刃而解。 雙方各執己見,但這一次,陳元鳳轉變了態度,沒有支持章惇,而是採取了中立觀望的姿態,田烈武心中也傾向於支持唐康與慕容謙,但他不願公開與章惇對立,只能私下勸說章惇。


  然而章惇已根本聽不進任何的諫言。


  儘管章惇自己事前也做了很多的預案,但他就象是一個賭徒,在攻取幽州這張賭桌上,已經投入了太多的籌碼,雖然形勢不妙,但結果並未真正分曉,他怎麼可能在揭盅之前,就離開賭桌?

  如果在攻打幽州之前,沒有這麼多的爭議,沒有這麼多的鬥爭,那章惇現在還有放棄的可能,但現實卻是,如果他放棄攻打幽州,就是向所有人證明唐康和慕容謙才是正確的,他此前所做的決策全是錯的……他在北伐軍中的威信,在朝中的威信,在皇帝心目中的信任,全部會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他所有的野心,所有的抱負,也將到此為止。


  章惇並沒有覺得他是在拿北伐的命運、宋軍的命運來維護個人的榮辱,搏取個人的前程。只是在此刻,他的確已經聽不進任何反對的意見,原本就很自負的章惇,此刻更是堅定的相信,他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現在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是所有成大事者,都需要戰勝的那個最艱難的考驗,只要再堅持一陣,最先崩潰的,必定是蕭嵐,能堅持到最後的自己,必將是笑到最後的人!

  田烈武勸不動章惇,他內心深處,同樣也抱著一絲希望,希望章惇有可能是對的。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勉力維持,一面安撫軍中情緒,思考攻城之策,一面試圖調和唐康與章惇之間的矛盾。


  但章惇不好勸諫,唐康也不是那麼好說服的。


  唐康爭論無果,便直接上表,彈劾章惇剛愎自用,指揮無度,貽誤國事。章惇早料到唐康會彈劾自己,就在唐康的奏章離開軍營的同時,章惇的奏章也送離了幽州,他在奏章中彈劾唐康、慕容謙專橫跋扈,目無紀律,不聽節度,固執己見,攻城時私心自用,陽奉陰違,不肯盡心,致使幽州城遲遲不下,請求朝廷召二人回京,將其軍隊交由自己統率,如此,他願立下軍令狀,不出半個月,必取幽州!

  兩人互相彈劾的奏章在同一天送到汴京,在北伐最關鍵的時刻,前線將帥不和至此,大宋朝廷,自皇帝趙煦至兩府宰執,無不愕然。


  就在唐康與章惇奏章在汴京掀起巨大波瀾的同一天,幽州析津府西南桑乾河畔的幽草寺。


  馬聲踏踏,兩名分著黑、白兩色衫袍的男子騎著白馬自遠處疾馳而來,在幽草寺外翻身下馬,黑袍男子抬頭看了一眼幽草寺的牌匾,說道:「雲陽侯,就是此處了。」


  一襲白袍的司馬夢求點了點頭,便要上前敲門,幽草寺的寺門突然自內打開,一名老僧走出寺門,朝二人低頭合什為禮,高宣佛號:「阿彌陀佛!檀越可是大宋來的雲陽侯與劉昭武?」


  一身黑袍的劉仲武完全沒想到會被人識破身份,心中一陣驚愕,下意識的便用大笑來掩飾:「呵呵,想不到這燕地高僧,連區區在下也知道,真是受寵若驚。」


  司馬夢求卻是非常平靜,只是淡淡說道:「在下便是大宋雲陽侯司馬夢求,聽聞有故人在幽草寺,特來尋友。」


  那老僧再次合什一禮:「二位請。」


  司馬夢求點頭回禮,劉仲武正欲提腳邁步,卻見司馬夢求回頭說道:「子文且在寺外等候。」


  劉仲武對司馬夢求十分尊重,連忙恭敬答道:「是。」


  說完,牽了兩匹馬找了一棵樹栓好,自己斜靠樹下休息。


  司馬夢求看了劉仲武一眼,轉身朝老僧又點了點頭,在老僧的引導下,步入幽草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