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13)
第660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13)
「大宋萬歲!」「大宋萬歲!」
頃刻之間,歡呼之聲,山呼海嘯般的響了起來。
跟隨在郊迎的騎兵隊伍之後,李清臣與龐天壽率領的使團車隊甫一走進夾迎的方陣之中,便聽到山呼「萬歲」的聲音,在耳畔響起。二人的臉上都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絲微笑。在方陣之間的官道中,早已停了一輛裝飾得富麗堂皇的駟馬戰車,戰車的前方,一干文武官員或著官袍,或著戎裝,倚馬而立,李清臣一眼望去,只見石越穿了一件窄袖紫袍,正站在戰車的正前方等候,在他的左邊,是章惇、蔡京等文臣,或著紫,或穿緋,各自牽著坐騎,右邊則是以王厚、慕容謙、田烈武為首的武將,皆著戎裝。
此時,郊迎的三百騎士自動分成兩列,從戰車的兩側穿過,在戰車的另一端重新合攏列陣而立。
李清臣端坐馬上,手執使節,由一名校尉牽著馬,緩緩走到石越等人跟前。
「石相金安。」
「邦直,一路辛苦。」石越拱了拱手,笑道:「請登車閱武。」
李清臣翻身下馬,又朝石越說道:「丞相亦請登車。」
石越微微頷首,二人各扶車轅,登車並立。李清臣定睛望去,見車上的車夫竟然是宣台書寫機宜文字石鑒,他雖然知道石鑒是石越書僮出身,卻也不由得心中驚訝。石鑒見二人站好,輕揮馬鞭,喝了一聲「駕」,戰車掉了個頭,緩緩向著河間府城的南城門駛去。隨李清臣而來的龐天壽、陳元鳳、王襄,以及自河間府出迎的章惇、蔡京、王厚、慕容謙、田烈武等一眾文武,亦各自上馬,分成兩列,跟在車后,簇擁而行。而劉延慶、仁多觀明、田宗鎧所率的三百名將士,則變成了儀仗隊,在戰車的前方開路。
與此同時,南城門外的一座高台之下,一隊教坊藝伎也奏響了慷慨激昂的鐃歌。歌聲依稀便是唐代盧照鄰的《上之回》: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但這短簫鐃歌之聲,卻幾乎完全淹沒在一陣陣「萬歲」的山呼聲中。
李清臣與石越所乘的戰車每經過一個方陣,都會響起震耳欲聾的「大宋萬歲」、「紹聖天子萬歲」的歡呼聲。
不知道用了多久,戰車才終於抵達南城門外的高台之前,李清臣與石越下了戰車,此時教坊藝人所奏的鐃歌已變成了張正見的《戰城南》。伴著「薊北馳胡騎,城南接短兵。雲屯兩陣合,劍聚七星明。旗交無復影,角憤有餘聲。戰罷披軍策,還嗟李少卿。」的歌聲,二人拾階而上,登上高台。
然後,龐天壽領著幾名內侍,捧著堆滿了聖旨的案盤,高舉過頭,也登上高台,挑了一卷聖旨,遞到李清臣手中。
「宣旨!」李清臣高聲喊道,緩緩打開聖旨,立時,鐃樂與山呼之聲,戛然而止。高台之下,官員將士,自章惇以降,盡皆下馬,跪伏聽旨。上萬的人馬,頃刻之間,便鴉雀無聲。
南門之外,出城來看熱鬧的河間府百姓不下十萬,雖然是遠遠圍觀,此時也盡皆跪伏於地,彷彿是受到受閱將士的無聲震懾,烏壓壓的一大片,竟然一點聲音也沒有。
城門之外,能聽到的,只有李清臣那中氣十足的聲音。
「安平大捷加賜河北、河東、京東三路文武臣僚內外諸軍將士詔……」
「撫恤傷亡將士詔……」
「安平大捷破契丹曲赦河北、河東制……」
「安平大捷破契丹諭郡國詔……」
「收瘞遺骸詔……」
「招諭流亡歸業詔……」
「免河北兩稅詔……」
一封封的詔旨,自李清臣的口中念出,幾乎是李清臣每讀完一封,龐天壽便已遞上另一封,而每一封詔旨,都引得河間府城南門外十餘萬的軍民發自內心的震天歡呼。
連石越、章惇等人,都不由得暗自驚訝皇帝與兩府此次的大手筆。
凡是參加過此次與遼國戰爭的河北、河東、京東三路的文武官員以及諸軍將士,在原有應得的爵賞之外,每人加賜一千文,參加過安平之戰的文武官員與將士,加賜兩千文。
凡在此次與遼國戰爭中受傷或陣亡的將士,除依原定標準撫恤外,受傷者加賜三千文,陣亡者加賜一萬文。
因安平大捷,對河北、河東兩路的罪犯進行不同程度的減罪或赦免;同時下令各州縣官員收瘞死於戰爭的遺骸安葬,招諭逃亡的百姓歸鄉開展生產,免除河北路各州縣兩稅一至三年不等……
這一刻,河北軍民對於汴京城裡的小皇帝的擁戴,無疑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這些詔令卻並非是自王厚以降的禁軍將領們所期待的,好不容易等李清臣宣讀完這些詔令,看著龐天壽將另外一堆聖旨捧到李清臣旁邊,無數的宋軍將領,在這一刻,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待一眾軍民的歡呼聲漸漸平息,李清臣才拿起一卷聖旨,不急不徐的打了開來,朗聲讀道:「右丞相、河北河東京東三路宣撫大使石越進封燕國公制……」
燕國公!
原本與李清臣一同並立高台上的石越,早已跪伏接旨,但聽到燕國公這個封爵,石越的心裡,還是不由得格登了一下。這是他事前全不知情的,這算得上是大除拜了,在宋朝的制度中,是要鎖院的,依熙寧新官制,皇帝召見翰林學士與都給事中,如無異議,即赴學士院鎖院擬旨,理論上甚至不需要與兩府商量,便可決定。因此,知情者甚少,而幾乎不可能泄露。因為一旦露出半點風聲,知情的幾個人肯定會受到嚴查,泄露者絕對會被嚴懲。所以,也沒有誰會傻乎乎的將一樁好事變成禍事。 也因此,不但是石越,高台之下的章惇、蔡京、陳元鳳、王厚等人,心中也都是輕跳了一下。石越要被晉封,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燕國公這個國號,卻是耐人尋味,意味深長,這幾乎不能說是暗示了,而是一種赤祼祼的明示。
不過,在這種場合,不論眾人地位多高,心裡所想如何,都只能行禮如儀。李清臣念過詔書,石越便即謝恩接旨,然後,李清臣又接過一封詔書,念道:「章惇等進官加恩制……」
這是給章惇、蔡京等五品以上文官加官進爵的制書,其中的內容,各人心中也早已清楚,章惇、蔡京都只是加功臣號,賜勛劍、恩蔭親屬等,連散官都未得升遷一階。章惇已然貴為參政,對此倒不甚在乎,蔡京卻不免有些耿耿,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未能藉此良機邁進從三品的行列,總是一個損失,尤其是陳元鳳竟然令人意外的拜了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更是令蔡京心中不是滋味。好在來日方長,他蔡京的野心,也不是一個從三品而已。
很快,他就靜下心來,聽李清臣讀下一封詔書。
「王厚超授忠武將軍、同簽書樞密院事進封德安縣開國武功公制……」
「田烈武超授壯武將軍、守殿前司副都指揮使[255]兼河北路提督使仍兼雲騎軍都指揮使制……」
「慕容謙超授明威將軍、行真定府兼河北路提督副使並進封觀城縣開國武功侯制……」
「何畏之超授寧遠將軍、武經閣侍講進封中江縣開國武功伯制……」
「姚雄超授游擊將軍、橫山蕃軍都指揮使並進封定邊縣開國武功侯賜銀一萬兩制……」
官道兩旁的方陣之中,無數艷羨的目光,投到了姚雄的身上。此時的姚雄,不過是區區從六品上的振威校尉,他跪伏在王厚、慕容謙、田烈武等人身後,一時間激動得難以自抑,眼淚竟是不受控制的奔涌而出。封侯!定邊侯!儘管早在滹沱河畔砍下韓寶的首級之時,姚雄便已經知道自己將會有這麼一日,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之時,他的心情,依舊是無法平靜。
而與此同時,跪伏在前列的何畏之,卻是低著頭,雙手緊緊捏拳,心情複雜到了極點。中江伯!由昭武校尉連升三級,成為正五品的寧遠將軍,這個封賞不能說不厚,而且還有武經閣侍講這樣榮耀的加銜,更不用提還封了伯爵。這一場戰爭下來,能夠封伯爵的將領,也是屈指可數。但是,與封侯插肩而過,何畏之的心裡,更多的卻不是喜悅,而是深深的不甘!
6
喜悅、失落、羨慕、嫉妒、自得、不服……
隨著李清臣讀過一封封的詔旨,各種各樣的情緒,在河間府的文臣武將們心中滋長著。最普遍的情況自然是興奮與高興,即使是中下層的將士們,也同樣感到振奮與高興,五品以下的除授嘉獎,一般是不可能使用詔令的,所以李清臣所公布的嘉獎其實與大部分人無關,但這依然能激勵著所有人,哪怕是最普通的一名節級士兵,此時也會忍不住憧憬自己未來是不是也能有封侯的那天。
同時,他們也在期待著自己的嘉獎與升遷。一場象安平大捷這樣的勝利,能夠獲得晉陞的有功將士、文武官員可能有上萬甚至數萬之眾,而能夠獲到錢物獎勵、賜功臣號、減免磨勘等獎賞的人數,更是幾乎人人有份。這是真正的普天同慶,對於大多數的普通節級士兵來說,錢物的獎勵才是他們最重視的,甚至晉陞一兩級軍階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最現實的意義也是因為可以提升薪俸。而經此一役,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發了一筆小財。各種繳獲、賞賜,少者十數貫,多者數百貫甚至上千貫,這無疑是激勵士氣的最好辦法。
這是安平大捷以來宋軍士氣最高昂的時候。
在將遼軍趕出國土之後,宋軍不可避免的陷入一個懈怠期,長期在外作戰,當階段性的戰略任務完成後,一直緊繃的弦突然就放鬆下來,厭戰、思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普通的將士心中不知不覺的滋長蔓延,儘管隨著一場大雪,宋軍不得不停止反攻,進入休整期,但是宋軍的將校中可沒有幾個人懂得怎樣去疏導士兵的心理,宋軍素來是一隻階級分明,等級之防極嚴的軍隊,這方面的局限性,縱然是神仙都很難改變,能夠約束將領不隨意打罵普通士卒就算不錯了——其實就算這個實際上也是難以杜絕的。因此,也沒有人會指望一般的將校做更多,基本上,少數能在這種時候還有有效的辦法去關注、幫助士兵解決心理問題的將領,都是在死後能夠進國史館立傳的名將。
所以,一般來說,也只能依賴士兵自己去調整,而這個,就需要漫長的休整期。
但也有另一個極為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李清臣,或者說皇帝趙煦現在正在做的事——犒賞三軍!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不管什麼時候,孔方兄都是最可靠的。
對於這一點,不但洞察世情的李清臣毫不懷疑,就算是汴京皇宮裡的小皇帝趙煦也是清楚的。儘管他只是似懂非懂,但是,至少關於太宗皇帝的教訓,他還是知道的。當年太宗皇帝在滅掉北漢之後,趁勝北伐,想要一鼓作氣收復幽薊,結果就因為攻滅北漢的賞賜未能及時發放,而導致士氣低落,最終一敗塗地。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趙煦都不想重蹈覆轍。
高台上的李清臣也是很滿意的看著河間眾將士的反應,連續宣讀了幾十份詔令,饒是他一向體力甚好,也不由得感到筋疲力盡,喉嚨更是已經有些嘶啞,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番前來河北,提振士氣民心本就是他李清臣的責任,現在看來,似乎頗可以樂觀了。尤其是眾多將領之間的攀比、嫉妒、不服,更是朝廷所想要的效果。而特別讓李清臣感到安心的,還是這次閱武的安排。對於石越,李清臣素來是十分欽服的,在他看來,石越不可能不知道這次閱武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因此,石越同意安排這次閱武,他理所當然的認為也暗示了石越對於北伐的一些態度。
如果石越支持北伐的話,那麼他的任務就變得簡單多了。從心底里來說,李清臣當然是希望能帶回給皇帝一個好消息的。
李清臣一面宣讀著詔令,一面拿著眼角的餘光,偷偷觀察身邊的石越的反應,不過,這位新晉的燕國公,早就將喜怒不形於色修鍊得爐火純青,他臉上始終是掛著一絲淡淡的禮節性的微笑,縱然是李清臣,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來。但這也在李清臣預料之中,平心而論,以石越如今的地位,晉封燕國公這樣的晉陞,實在不足以令其動容,就算是李清臣自己,封個國公之類的,他也不會太放在心上,而且以石越所立的功績而論,這也談不上什麼嘉獎。說到底,這只是個姿態而已,與王厚等人不同,對石越的賞賜,不管是不是要北伐,都肯定是要等到石越回到汴京才會真正頒布的。進封燕國公,也就是先意思一下而已。
因此,李清臣也沒有太在意這些,他收回目光,看了一眼龐天壽手中的詔令,終於,只剩了最後一卷,他不由得暗自鬆了口氣,接過那份詔書,看了一眼,讀道:「和詵超授游擊將軍、雄武一軍都指揮使並進封鄄城縣開國子[256]制……」
「萬歲!萬歲!萬萬歲!」眼見著李清臣終於宣讀完全部的詔書,就在和詵的領旨謝恩聲中,便聽到「呯」「呯」的炮聲接連響起,河間府南城牆上的數十門火炮同時點火,九十九響空炮聲響起,饒是李清臣早有心理準備,也被這如雷的連聲巨響驚得一怔,但不待他回過神來,伴隨著十數萬軍民「皇帝萬歲」、「大宋萬歲」的高呼聲,數不清的綢花、彩緞自河間府的南城門上空拋灑下來,此時晨霧早散,但天猶陰沉,然而便在這一刻,金烏忽然自雲層中躍出,光芒灑落大地,更是引來陣陣的歡呼與尖叫。
「各軍將士聽令——奉皇帝聖旨,其餘昭武校尉以下有功將士一應除授賞賜,皆據《熙寧賞功格》,由宣台代宣!」
「各軍將士聽令——凡翊麾校尉以下有功將士,至各軍、營、指揮隨軍書記處領取告身公憑、文歷、官服、功臣牌諸般賞賜,致果副尉以上,皆至宣台領賞!」
「各軍將士聽令——宣台有令,自今日起三日,大宴三軍,不禁酒令!」
隨著幾名宣台傳令官的高聲傳令,宋軍將士的歡呼聲頓時是響徹雲霄。尤其是在宣布暫馳酒禁之後,連許多營將、甚至是都校,都忍不住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