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新宋·大結局(全15冊)> 第57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7)

第57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7)

  第57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7)


  勝負之勢,再次逆轉。


  慕容謙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開始果斷的下令退兵。


  然而,這時候想要從容退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遼兩軍原本就已混戰在一塊,聽到宋軍響起鳴金收兵的聲音,遼軍士氣更加高漲,就這麼一小會,劉延慶看見原本被困的蕭吼已然殺出重圍,一面收攬著各自為戰的散兵游勇,一面高聲用契丹話喊著什麼,遼軍聽到之後,都是哇哇怪叫,瘋狗似的反撲向宋軍,與宋軍纏鬥在一起,讓宋軍輕易脫身不得。


  罷了!劉延慶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他揮刀砍倒一個衝到身邊的遼兵,一面策馬後退,緊緊跟上慕容謙,一面不住的回頭觀望。卻見東邊的遼軍越來越近,而轉眼之間,北面王贍部已成潰敗之勢,兩千武騎軍爭先恐後的跟隨著王贍的將旗,不顧一切的朝著西邊逃跑,許多未及撤退的騎兵頃刻之間就被追擊的遼軍淹沒。


  左翼的潰敗帶來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在東麵包夾的劉法部此時反而變成了被遼軍阻隔在身後,奉命切割遼軍的姚雄的右翼軍也變成被遼軍切割,但兩部還在奮力衝殺,試圖向中軍靠攏。任剛中與中軍幾位橫山蕃軍的將領,也各領著數隊人馬與遼軍廝殺,接應姚雄與劉法。而慕容謙將旗附近也聚起了數百騎橫山蕃騎,他們收起了近戰的兵器,換上長弓,還有人取出霹靂投彈,不斷引弓投彈,且戰且退,以求逼退遼軍,掩護友軍后撒……


  但突然之間,左翼崩潰了!即便是再精銳的部隊,在這種局面下,也難以再維持他們的心理防線,更何況在這戰場之上作戰的,終究是兩支蕃軍!


  在有利甚至是相持之階段,蕃軍的鬥志是不必懷疑的。但在幾乎可以註定的失敗面前,他們的鬥志就很難經得起考驗。一隊的橫山蕃軍開始跟著逃跑,然後是兩隊,三隊……劉延慶看見橫山蕃軍的軍法隊與慕容謙的牙兵們手執槍劍,拼了命的阻止,甚至當場處死逃跑的士兵,但潰敗便如瘟疫一般蔓延,轉身逃跑的士兵,很快就多到了怎麼樣也無法阻止的地步!

  這場瘟疫幾乎同時由中軍傳播到姚雄的右翼軍、劉法的渭州蕃騎,看到中軍也開始潰敗,這兩部立時潰散,姚雄率領著七八百騎人馬朝鼓城方向敗逃,而劉法……混亂之中,劉延慶已經找不到他的將旗所在。


  而此時,東邊的遼軍距離他們,至少還有十里!儘管自旗號來看,來的遼軍至少有數萬人馬,中間最大的一面將旗上,赫然綉著一個斗大的「韓」字,那是韓寶親來無疑。但是,十里的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如若不是王贍的武騎軍先潰的話,蕭吼的幾千宮分軍,其實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論他們再怎樣不顧一切的想要拖住宋軍,也是難以做到的。


  他們原本是有機會至少全身而退的。


  然而,再如何精銳的部隊,潰敗起來,只需要一瞬間!


  在拱聖軍則深州陷落,拱聖軍全軍覆沒;投到慕容謙麾下,結果竟然又是一場大潰敗……劉延慶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被霉運糾纏不放的倒霉鬼。人人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難道這便是他劉延慶的後福?!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兩隻截然不同的軍隊中,兩位當世名將的麾下,竟然要接連經歷兩次大敗!劉延慶此時甚至不敢抬頭去看慕容謙……此時大勢已去,慕容謙就算是神仙也無回天之力,他也已經在牙兵的簇擁之下,開始朝西邊敗退,而跟在他身後的,最多只有不過千騎人馬!夾在這千騎殘兵敗將之中,劉延慶腦子裡想到的竟然是:若得有命回鄉,他一定要請個高人,好好看看自家的祖墳!

  而另一方,蕭吼直到戰鬥全部結束,都覺得自己是在一場奇怪的夢中。


  當宋軍全線潰敗之後,他的宮分軍竟然被那些未能逃跑的宋軍殘部給牽制住了,組織不起有效的追擊,直到韓寶的主力趕到,與他合兵一處,這才總算順利解決掉那些殘兵,然後開始追殺。數萬騎兵一直殺到鼓城城下,卻發現鼓城已經四門緊閉,逃跑的宋軍大部分已經入城,韓寶這才下令班師,返回束鹿。


  不用韓寶說出來,蕭吼知道他錯失了什麼。


  在敵軍潰敗之時趁勢追殺,是擴大戰果的最好機會,與敵軍對壘苦戰一天砍下的人頭,可能抵不上一次這樣的追擊的三分之一。原本,他有機會將慕容謙打得徹底翻不了身。可最終,清點戰場,他們砍下的宋軍首級只有八百餘級。雖然斬首八百餘級,俘虜六百餘人,繳獲戰馬兩千餘匹,兵甲不計其數,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勝。這個勝利,亦足以令慕容謙有一段時間不敢東覷。


  而他之所以未能趁勢追殺,還有別的原因——他的五千宮分軍,在先前的戰鬥中,傷亡慘重,有七百餘人戰死,千餘人受傷,死掉的戰馬也有七八百匹,所有人都極為疲憊——事實上,他們都還沒有忘記,他們都是死裡逃生。當宋軍突然全線潰敗之時,許多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他們還在慶幸自己竟然逃出生天。


  要不是韓寶的大軍來得及時……


  蕭吼想想都背脊發涼。他的人頭離掛在宋軍旗杆之上,也就差那麼一點兒。


  先是掉進宋軍的陷阱,差點全軍覆沒;后又未能把握戰機,致令慕容謙逃竄……韓寶治軍一向賞罰分明,在回師束鹿的路上,蕭吼就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韓寶會如何責罰自己。大軍一回到束鹿,他不及解甲,便立即前往城外韓寶的大帳,交出自己的印信、佩劍、令旗,在帳外拜倒請罪。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韓寶宣他進帳之後,開口便道:「今日之勝,雖然可惜,卻也十分僥倖!」


  蕭吼剛剛跪下,聽到韓寶這麼說,大是驚訝。他追隨韓寶已久,自韓寶的語氣之中,便聽出他並無責罰之意,心裏面不由暗暗鬆了口氣,抬起頭去看韓寶,只見韓寶坐在一張胡床上望著自己,他慌忙又低下頭去,道:「末將死罪!」


  韓寶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有甚死罪活罪,敗而不亂,你能力戰保住文忠王府這數千宮分軍,便已算是有大功了。耶律剌既然死了,這些人馬,以後便常由你統領了。」


  這卻非但不是罰,反而是賞了,蕭吼幾乎疑心自己聽錯,愕然望著韓寶:「末將、末將……」


  韓寶卻不理他,又道:「你雖有許多不足,但帶兵打仗,最要緊的還是經驗。勝敗乃兵家常事,吃點虧有時反是好事。況且以軍法而言,你殺傷與損失相當,亦算是功過相抵。若要讓你避開慕容謙這個陷阱,此時亦是不可能之事。」


  蕭吼不料韓寶會這樣說,真是感激涕零,一時連話都說不出來。


  只聽韓寶又冷笑道:「可笑慕容謙機關算盡,卻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功虧一匱,反落得這般下場。可見我大遼真是天命所歸!」


  蕭吼本也奇怪為何韓寶會來得如此及時,不由問道:「末將亦是奇怪,為何晉國公會知道末將落入慕容謙算計之中……」


  韓寶搖搖頭,笑道:「我非能未卜先知,如何能知道你已中計?不過今日一大早,我接到武強急報,蕭簽書大破仁多保忠,皇上又遣使者來我營中催促,我心下著急,不願久困束鹿彈丸之地,遂率大軍而來,欲與慕容謙早決勝負,以便及早南下,與簽書呼應。不料陰差陽錯,竟有此勝,否則大事去矣!不過這也拜宋軍怯懦所賜,慕容謙老謀深算,他竟部署了數千騎在晏城以東狙擊我軍,若這數千騎是拱聖軍或者驍勝軍,只怕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你全軍覆沒。可笑慕容謙卻派出了一群繡花枕頭,遠看著兵甲鮮明,高頭大馬,不想稍一交鋒,宋軍主將便先率著數十騎往南逃了,數千騎兵,頃刻大亂,跑了個精光。我若不是見著西邊灰塵,知道必有惡戰,又抓住俘虜,知道慕容謙在設伏,便不敢去追,否則這數千宋騎,管叫他一個也逃不脫去。」


  蕭吼這才知道原來慕容謙竟然在他身後還設了一支軍隊狙擊援軍,嘆道:「末將此時方知,便敗在慕容謙手下,亦是不冤。」但更加讓他意外的,卻是蕭嵐竟然會先他們一步,擊敗仁多保忠。但他自不敢多問,以免有對蕭嵐不敬之嫌。 他卻不知道,蕭嵐能夠打敗仁多保忠,靠的卻是耶律信!

  原來蕭嵐與仁多保忠在武強僵持,蕭嵐雖然動用火炮相助,卻也奈何不了仁多保忠分毫。只是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耶律信在此時出手了。


  而他攻擊的方向,出動的部隊,更是事先沒有人想到的。


  韓寶與蕭嵐都知道耶律信曾經自蕭忽古部徵調宮分軍來中路,卻沒想到,耶律信下令其中數千宮分軍沿黃河北流東岸南下,急攻東光東城!東光雖然堅固,但守兵很少,難以支持,只得分別向仁多保忠、郭元度告急。郭元度正一心防範河間府的耶律信,卻不想東光出事,頓時進退失據,他不敢不救,只得匆匆忙忙分兵援救。


  便在郭元度分兵前去救援東光之後,一直沒什麼動靜的耶律信,突然親自率軍強渡黃河,他在黃河上搭起數十道浮橋,大破北望鎮宋軍,郭元度只得率敗兵退保阜城。耶律信就此突入永靜軍!


  郭元度的失利,直接將仁多保忠逼入絕境。他得到消息之後,大驚失色,連忙退兵,想要退到阜城,與郭元度合兵一處,但蕭嵐察覺到了仁多保忠想要退兵的意圖,趁他退到一半,縱兵猛攻,宋軍死傷慘重。蕭嵐趁勢渡河,攻克武邑,仁多保忠本欲去阜城,但阜城、東光,皆為耶律信所圍,不得不率軍逃往信都。


  這一輪的僵局,已被打破。戰爭的天平,已悄然倒向大遼這一方。


  但這些,全都是耶律信的功勞。這才是韓寶為何突然放棄謹慎的戰法,急著想要與慕容謙一決勝負的真正原因。


  他如若不甘心始終被耶律信壓一頭的話,在這場競賽中,他就應該再積極一點了。


  在這個時刻,他需要善用手中的一切力量,絕無可能再去處罰蕭吼這樣的親信勇將。


  「既然慕容謙已被擊退,西面暫時便無威脅了。」韓寶自胡床邊的桌案上,取過一支令箭,捏在手中,這是乘勝南下的時候了,永靜軍既然已經失守,又有蕭嵐接應,唐康、李浩並不足為懼,他只要與蕭阿魯帶南北呼應,奪下冀州,甚至生擒唐康、李浩,亦不在話下。據傳仁多保忠也逃向了冀州。先敗姚兕,再破慕容謙,再取冀州,李浩無足輕重,但若能一舉擒獲唐康、仁多保忠……有如此赫赫武功,休說耶律信,便在當世所有武將中,他亦不做第二人想!

  而蕭吼,自是他先鋒官的不二人選。


  「報——」


  便在此時,帳外傳來的稟報聲,讓韓寶緩了緩扔出手中令箭。


  「進來!」


  走進帳中的是一名遠探軍小校,見著此人,蕭吼與韓寶的臉色都是一變,蕭吼曾經掌遠探攔子馬,此人當時便在他的屬下,他知道韓寶是將他派到冀州去打探軍情的。這時候見他行色匆匆的回來,臉色慌張,心中都是格登了一下。


  韓寶沉聲問道:「你卻如何回來了?」


  那小校跪在蕭吼旁邊,垂首回道:「晉公,大事不好……」


  韓寶聽到這話,一顆心沉到了海底,急道:「出什麼事了?」


  「蕭老元帥的大軍,蕭老元帥的大軍……」


  韓寶已經驚得從胡床站了起來,喝道:「快說,蕭老元帥如何?」


  「蕭老元帥他,在黃河邊上,被宋軍打得大敗,全軍覆沒!」


  5

  大宋紹聖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河北路,冀州州治信都城。


  雖然此前在黃河邊上大破蕭阿魯帶,但唐康殊無半點興奮之色。事實上,戰局的發展,也的確讓他無法高興得起來。兩天前,七月十九日,一直被驍勝軍拖得無法順利渡河的蕭阿魯帶眼見著糧草將盡,終於按捺不住,他下令將本部兵馬分成兩部,四千人馬搭浮橋擺出強行渡河的態勢,餘下三千人馬結陣保護。蕭阿魯帶並不知道此時耶律信已經突破宋軍的防線,進入到永靜軍,更不知道蕭嵐會在武強大敗仁多保忠,他一支人馬,孤懸敵後,消息斷絕,被唐康與李浩率軍陰魂不散般的跟著,晚上連睡個安穩覺都難。在他看來,實已是到了非要擺脫掉唐康、李浩不可的時候了。


  但蕭阿魯帶卻沒有想到,論及水戰的本領,宋軍的領先是全方位的。遼國雖然也有一支水軍,甚至還建立了小規模的海船水軍,可這些水軍實在無法與宋朝水軍相提並論,因此也並未一同南征。而其餘諸軍,對於水戰的理解,也就僅僅限於搭浮橋了。但宋軍即使是馬步禁軍將領,懂得的水戰方法,卻幾乎可以到遼國的水軍中當將領了。


  蕭阿魯帶以為如此布陣,可以引誘唐康、李浩來進攻。他此前也曾與唐康、李浩有數次小規模的交鋒,對宋軍虛實已有一些了解。他估算宋軍大約只有五千餘人馬,便自恃留下一半人馬,縱不能擊敗宋軍,亦足以等到渡河的人馬殺個回馬槍合力打敗宋軍。倘若宋軍竟然敢放他一半人馬渡河,那他便乾脆兵分兩路,一路在永靜軍攪個天翻地覆,一路仍在冀州境內,反過來牽制唐康、李浩幾日,到時是戰是走,再隨機應變。


  果然,唐康、李浩見他如此布陣,很快引兵前來,但卻只是遠遠觀望,並不急於進攻。蕭阿魯帶以為是二人怯懦,遂下令高革率一半人馬先行渡河,不想四千人馬方渡得一半,宋軍突然放出早已藏在上游的上百艘火船。那些火船上面,載滿了猛火油、硝石、硫磺、乾柴等等各種易燃難滅之物,自南邊河面順流直下,碰著浮橋,立時便燒將起來,頃刻之間,將好好一條黃河河面,燒得紅光映天。遼軍辛苦準備的十餘座浮橋,不過一時三刻,便盡皆化為灰燼,正在渡河的數百騎人馬,不是燒死,便是被淹死,只有數十人逃回西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