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5)
第405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5)
次日凌晨,呂惠卿書房之外。
「爹爹!」滿眼血絲的呂惠卿推開門走出書房,便見著呂淵正站在外面的走廊上,顯然他是不敢打擾自己,已經在外面等了一個晚上。他身後,呂升卿怯懦地望了自己一眼,便慌慌張張把頭低下,不敢再看自己。
「你們在這裡做甚?」呂惠卿不由皺起了眉毛,他很不喜歡這個兒子。
「爹爹,你要用舒亶之策么?」
呂惠卿不由瞪了呂升卿一眼,呂升卿連忙悄悄退了半步,躲到呂淵的身後。「你反了天了?!這事用不著你來管!你看著他,這幾日不准他出門!」後半句卻是對著呂升卿說的。
「爹爹!」呂淵撲通跪了下來,急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哼!」呂惠卿並沒有打算聽呂淵的勸告,儘管心裡依然不安,但是他卻不願意因為猶豫而錯失最後的機會。他絕對不能離開政事堂那個座位!天下之事,不五鼎食,即五鼎烹!也許,舒亶的法子,能將他帶到人生的另一個高峰。
如果能得到霍光那樣的地位,即使身死族滅,也是值得的。權力這種東西,最大的魔力,便是會讓最聰明的人喪失理智,只見其利,而不見其害。
「爹爹,爹爹!你萬萬不可小看石得一!」呂淵卻已經是心急如焚,呂惠卿的這個決定,可能將呂家的每個人,都帶到萬劫不復的地獄。
「石得一?」呂惠卿腦子裡彷彿有個什麼東西被碰了一下。
「石得一是反覆小人!兒子在皇城司也有朋友,我聽說他今日已經撤了監視舊黨的察子,一日之內,釋放了上百吏民……」呂淵並不知道石得一也已經投向雍王,但他卻知道石得一這麼做,若非失心瘋了想倒向舊黨,至少也是想與呂惠卿、舒亶撇清關係。按照慣例,這只是第一步,石得一為了維持皇帝對自己的信任,撇清與外臣勾結的嫌疑,下一步肯定會瘋狂攻擊舒亶。一個既得罪了舊黨,又得罪了新黨的宦官,才是皇帝心目中的好宦官。
舒亶看不起石得一,以為可以輕易地將石得一綁到自己車上,卻忘記了石得一是個宦官!
在這一瞬間,呂惠卿已驚出一身冷汗!
「但是,舒亶為何會突然想出這麼個法子來?」呂惠卿轉念一想,便只覺眼前一陣暈眩。
熙寧十七年十月十日,對待罪在家的尚書左僕射呂惠卿來說,是噩耗連連的一天。
上午,悄悄出去打聽的家人帶回兩個消息。一個是皇帝因為病情略有好轉,自睿思殿移駕正寢殿福寧宮。除了李憲幾天前因皇帝憂心自己一病不起,須有信任之人在西北軍中穩定軍心,並隨時彈壓新收復的靈夏地區可能出現的叛亂,已奉旨意前往蘭州主持軍務以外,熙寧朝正得寵的幾位大宦官李向安、石得一、宋用臣,以及李舜舉,都在陪同之列。另一個消息則是勾當皇城司石得一彈劾御史舒亶欺上瞞下、羅織罪名、濫捕無辜、屈打成招、鍛煉成獄,並極言司馬康無罪受刑,性命已危在旦夕。不敢置信的皇帝派李向安、李舜舉前往御史台獄探視,發現司馬康已經奄奄一息。消息傳出,汴京城上上下下,群情激憤,上萬吏民圍聚御史台,喧囂怒罵。韓忠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勸散他們。震怒的皇帝聞訊后,幾乎氣得昏厥過去,當即下詔,釋放司馬康,舒亶下御史台獄。
每個人都知道,這不僅僅是舒亶的失敗。呂惠卿手中幾乎已經喪失了一切籌碼,卻有無數把柄留在政敵手中。
呂府的氣氛低沉到了極點。大門之外,自然早就已經冷冷清清,而在府中,呂惠卿與呂升卿、呂淵空坐在空空蕩蕩的正廳中,一個個垂頭喪氣。呂惠卿似乎已經預感到大勢將去,也少了往日的神采,整個人顯得極其頹喪、衰老。
「一敗塗地!一敗塗地!」呂惠卿不斷地嘀咕著這個詞,嘴邊卻掛著詭異的笑容,令得呂升卿與呂淵不寒而慄。
但是噩耗並沒有就此終止。
午時剛過,呂府外傳來喧嘩之聲,便見到守門的家人慌慌張張跑進來稟道:「聖旨到!」
「聖旨?怎麼會有聖旨?!」聽到這三個字,呂升卿的腿立時便嚇軟了。 「慌什麼?!」呂惠卿這時候反而異常冷靜,一面喝斥著,一面吩咐道:「準備香案,接旨!」
這聖旨不可能與舒亶有關,呂惠卿絕不相信自己留下了把柄。
望著李向安走進正廳,北面而立。表面沉靜的呂惠卿,心中竟突然生出一絲僥倖……但他馬上知道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連忙恭恭敬敬地跪拜下來。但李向安卻並沒有拿出詔書來,他看著面前的呂惠卿,尖聲說道:「相公,皇上吩咐我帶些奏章給你看……」
呂惠卿愕然抬頭,望著李向安,卻見他面無表情,一旁有四個內侍抬著兩大箱子奏章,擺到呂惠卿面前。
呂惠卿顫顫微微拿起一本奏章打開,赫然是陳元鳳彈劾自己的奏章。
「嗡」地一聲,呂惠卿閉上了眼睛。「完了!」
李向安望著呂惠卿,默不作聲。整整兩箱彈劾自己的奏章擺在面前,再傻的人,也知道皇帝的意思了。
「煩請都知代稟,罪臣呂惠卿,已經知罪!」呂惠卿艱難地低下了頭。
「那咱家便可繳旨了。」李向安拱了拱手,便帶著內侍們離去。方走到廳門口,忽聽到身後呂惠卿喚道:「敢問都知,究竟是出了何事?」
李向安轉身來,看著呂惠卿,嘆了口氣,低聲道:「益州暴亂!」
「啊?!」呂惠卿身子一晃,竟昏了過去。
《兩朝紀聞·卷三百一十三·「呂惠卿罷相」條》:
熙寧十七年冬十月丁卯朔。
……戊寅,尚書左僕射呂惠卿以病乞出外,以觀文殿大學士、建國公判太原府。
先是,惠卿為相,而國家之政多出石越,惠卿不能平。熙寧十四年,石越復靈夏,惠卿嫉之,用讒,以越為樞副,不得預政事,天下事遂多出惠卿之手。惠卿以資淺望輕,眾心未服,汲汲興事,以圖功業,塞眾口。時天下皆以華夏中興,頗輕四夷,至清議亦以漢唐不足論,混一天下,反掌可成。惠卿遂媚眾意,行歸化之政,致西南之亂;而國家大兵之後,公私兩匱,財用不足,惠卿竟濫發交鈔。三四年間,國家西事方平,而益州烽煙又起,戰士不暇卸甲,百姓不得歇肩,國庫空虛,鈔法大亂……
自熙寧以來,國家用兵西南,每戰必勝,兩府遂輕西南夷,至此,官軍入蜀,屢戰不勝,反喪大將,失重鎮。惠卿懼得罪,凡益州守吏,報憂者必被罪,報喜者則獲賞,又以法禁止報紙之議,帝與兩府,皆受其蔽,而益州之禍愈深。久之,文彥博、司馬光頗識其偽,然惠卿奸巧,每廷辯必折之。帝自復靈夏,亦頗自矜,念念於幽薊,以西南夷偏僻之地,兵甲鄙陋,不足成大患,用兵而不能平,是將帥守吏之過。又以歐陽修、王安石輩頗稱惠卿之賢,為相十年,從無大過,遂信之不疑,竟為惠卿所誤。
至十七年六月渭南兵變(詳見本書「渭南兵變」條),京師及諸路物價騰貴,種諤病故西南,官軍敗衄,自文彥博、司馬光以下,攻惠卿愈疾。石越亦謀惠卿,欲召王安石復出(詳見本書「王安石復出」條),惠卿大懼。恰逢帝染疾不豫,少問政事,文彥博又去位(詳見本書「文彥博罷樞使」條),光力孤,惠卿遂暗結御史舒亶,以陳世儒案興大獄,實攻光也。光子康竟入獄。(詳見本書「陳世儒案」條)
十月丁卯,永順錢莊案發,惠卿以弟和卿故避位(詳見本書「永順錢莊案」條)。而陳元鳳至益州,上萬言書言益州情弊,頗攻惠卿。惠卿愈窘。而司馬康於獄中染重疾,舒亶以事急,欲污司馬光、呂公著以他事,事未及行,丙子,帝移駕福寧宮,石得一劾舒亶,亶竟遂下獄,奪官告身,流凌牙門。當日,益州路報蓮社陳三娘倡亂。帝遣使致彈書兩箱於惠卿,惠卿慚懼,遂乞病辭。
……
(括弧中註釋為校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