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汴京杭州(3)
第94章 汴京·杭州(3)
王安石倒是出奇的坦率,不信的笑道:「此事風險如此之大,豈能是防患未然就可以輕率開口的?子明既不肯相告,我也不便勉強。不瞞子明,此事若放到另一個人身上,我便要懷疑他是故意阻礙新法。」
「丞相明鑒,下官決無此心。」
「這我自然知道,子明和那些徒知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流俗之人,畢竟不同。三年前讀君之著敘,我就明了,否則三年之前,便不能容子明廁身朝堂之列。」王安石言語之中,帶著幾分傲然。
石越再也料不到王安石和自己說出這種話來,看看王安石的神色,絕不似作偽,他不禁說道:「以丞相之明,自能知下官之心與丞相無二,都是為了天下百姓與大宋的社稷。但是下官所不解者,似司馬君實、范純仁之輩,何嘗不是為了百姓社稷,丞相奈何不肯相容?」
王安石苦笑了一聲,道:「彼輩便是存了好心,奈何學問迂腐。司馬光精通各朝典故史事,卻不知變通;范純仁不及乃父多矣,他們又如何可以與子明並論?若是他們如子明般,雖然不是全然同意新法,卻能拾闕補遺,於新法多有補益,某何至不能相容?子明今日雖然出外,他日卻必定會坐上今天我的位置,到那時候,子明才會真正知道某的苦衷。他們今日不能助我,他日亦不能助子明。」
石越心裡雖然不能盡然同意,卻也只有默默不語。
「子明少年得意,錦衣玉食,民間利弊困苦,難以盡知。此次出外,一定要四處走動,不必以官場逢迎為意,把時間花費在交遊之中。皇上以漕司、倉司、知州三職付予子明,便是希望子明可以不必把時間用在逢迎往送之中,可以四處巡視。胸中抱負,也只管在杭州大膽施行,積累經驗之後,他日方可行之於天下。我今日為國家理財,施行新法,皆是在地方官時所得,若是一直做京朝官,也不過一俗吏罷了。」王安石語氣謹謹,倒似長輩在叮囑一個大有希望的晚輩一般。
石越這時候才知道王安石和自己說的是肺腑之言。想到自己一開始就利用王安石,慢慢鞏固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而王安石對自己卻一直沒有太大的惡意,心裡又有點慚愧又有點感動。又想到二人只要同殿為臣,「相逢一笑泯恩仇」,終究是個幼稚而且風險極大的想法,又不禁有點遺憾。
「多謝丞相教誨。」石越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後生可畏,我又豈能於子明有什麼教誨!少年俊傑之中,惟子明、桑充國及犬子三人而已。」
「丞相……」王安石如此大反常情,真情流露,石越心中實在不能不感動,他終於忍不住說道:「明年災害之事,朝議已定,絕不可違。孫固固執難辯,呂惠卿、蔡確於下官多有成見,朝議紛紛,下官幾乎為天下之罪人,此時再說,已是徒勞。不過下官向皇上已獻數策,他日萬一不幸而言中,盼丞相能以天下蒼生之念,體惜無辜元元,助皇上通過救災諸法,則下官受恩實多。」
王安石正色道:「此是何語?若真有災荒,我豈敢不顧百姓之生死?子明盡可放心。」
「另有二事,下官亦曾與皇上言及,但恐到時朝議反對者太多,皇上不能採用。丞相若能嘉納,亦是大宋之福,百姓之幸。」
「哦?卻是何事?」
「下官陛辭,向皇上上三策,其一為救災;其二則是下官料定王韶此後必有大勝,王韶統軍嚴明,深知羌人之情,又有勇氣,本是不可多得的良將。有他在西邊,諸夷心服,不敢妄動。但是本朝成例,一旦王韶大勝,羌人略平,必有大臣向皇上進言,召回王韶,酬以高官。這是防範邊臣之意。下官以為此時王韶一旦回京,邊事必有反覆,在蕩平瞎木征,徹底平定熙河之前,萬萬不可召回王韶。」
王安石嘆道:「子明所說雖然有理,但是只怕……」
石越心知宋人防範邊臣,幾乎草木皆兵,當下也只是默然,半晌方繼續說道:「第三事,是下官聽說交趾不穩,現在朝廷正在四處用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邊境知州以為交趾小國可欺,為求邊功,必定有人進言求對交趾用兵。今日國家之患,在西北與東北,交趾小國,勝之不足以償所失,敗則顏面無存。何況國家財政本來緊張,同時與兩國開戰,更是大忌。下官已向皇上進言,交趾現在可撫不可攻。待李家歸服,幽燕光復,再徐圖之不遲。」
王安石點點頭,悠然嘆道:「之前以犬子與子明相提並論,今日方知,犬子不及子明多矣。子明但可放心,交趾必不至於再興邊事。」
石越見王安石點頭答應,心中不由大喜。他知道大宋之事,只要拗相公和皇帝都答應了,基本上就定了,這時連忙拜謝。
王安石忍不住取笑道:「公家之事,有何可謝之處?難道就你石子明一心為國的嗎?」
石越這時幾樁心事勉強放下,倒似乎天氣都沒有這麼熱了,笑著拱手告辭道:「丞相,下官先告退了,不便讓臣僚久等。」
王安石微微點頭,也拱手說道:「我就不去相送了,子明多加珍重。」
6
給石越餞行的酒會,就在東城汴河之外的一個山坡上舉行。石越將從汴河坐船,東下揚州,再轉道杭州。石越本來想低調出京,所以才讓白水潭的師生先一日出發,但是盛情難卻,此時也只好讓司馬夢求等人護著夫人先行登船,自己帶著侍劍前去赴會。而潘照臨按著事先的商議,留在京師「照顧」石越的義弟唐康。
當石越趕到之時,不僅韓絳、吳充、馮京、王珪、曾布、蘇轍等人都來了,王雱、呂惠卿、孫覺也赫然在列,比較顯眼的,只有權御史中丞蔡確沒有來。
所謂的餞行,無非是賦詩壯行,叮囑道別之意。韓絳因為和石越平時交往不多,這時甫登相位,石越就又要出外。官場之人,就算心裡恨得要死,臉上也是嬉笑如故,何況他一向深知趙頊的心意,知道石越前途無量,哪裡願意和石越結怨?所以才不惜以次相之尊,親來送行,更是請來幾個歌女,唱著石越的曲子詞,以為助興。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王雱手持金樽,走到石越跟前,假惺惺地嘆道:「子明此去,可惜汴京城中,再無知音。」 石越不懷好意地笑道:「元澤何出此言?似呂吉甫,非君知音乎?一向聽說元澤兄有橫戈蕩平諸夷之志,奈何今日竟然效小兒女狀?」
王雱乾笑幾聲,道:「子明責備得是,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那就先飲此杯,為君餞行。」說罷一飲而盡。
此時呂惠卿也微笑著走了近來,笑道:「我無德無能,哪能敢充元澤的知音?天下也惟有子明能配。不過以子明的才華,聲聞宇內,倒真說得上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子明此去,多多珍重才是。」說到後來,雖然臉上還勉強帶笑,聲音卻已哽咽。他如此神態,看得侍劍暗暗納悶:「都說呂惠卿欲置我家公子於死地,怎麼竟如此捨不得我家公子,似是多年知交好友一般?」
石越心裡暗罵,卻不能不佩服呂惠卿這份拿得起放得下,裝什麼像什麼的本事。昨日白水潭三十餘師生東行,呂惠卿親自騎馬在岸邊送出十里,待這些師生船隻走遠后,又派人快馬沿岸追上,贈上三十多把雨傘,道南方多雨,恐眾人未備,特意送上。倒比石越更透著幾分關心,惹得白水潭那些送行的學生回校后,紛紛都說呂惠卿愛惜人才,不愧了「賢人」之稱。
石越雖然知道呂惠卿虛偽,卻也半分發作不得,否則倒顯得自己氣量不足了。因此儘管知道對面這個傢伙心裡恨不能置自己於死地,卻也不得不笑著應酬,道:「多謝吉甫關心。」
「子明此是第一次去江南之地,一定要為皇上愛惜身體。路途不可太趕,以免過於勞累,便是子明受得住,夫人也受不住,因此不妨緩緩行之。三個月到任,時間儘是來得及的。」呂惠卿強忍著眼淚,拉著石越的手叮囑道。他這麼一做作,便是連韓絳也不能不佩服他了。那些官品稍低,不知內情者,更是以為石呂二人,關係不同尋常。
石越見眾人都點頭附和,也只好隨聲答道:「不勞吉甫與諸公牽挂,在下理會得。」
呂惠卿又道:「這幾天天氣酷熱,坐在船中,更是悶氣。我知子明必無遠行的經驗,因此著人準備了一些避暑與旅途必備之物,已讓人送到船上去了,或有用得著之處。」
饒是石越在官場之中混了三年,也沒有碰上過呂惠卿這樣的人物,他幾乎是苦笑著道謝:「多謝吉甫如此關心。」
呂惠卿點點頭,長嘆了一口氣,道:「雖然說子明此去,是為天子牧守一方,又能造福一方百姓,三年任滿,皇上必有大用。但是畢竟自此之後,有很長時間再不能聽到子明的清音,以後又有誰能在朝堂之上,為介甫丞相補闕拾遺?為朋友則是諍友,為天子則是諍臣,唉,子明一去,再也聽不到新奇的議論了。於私心,我的確是希望車輪四角,多留一留子明,然而子明之身,竟已是皇上的、朝廷的了,為了公心,我卻是希望子明在杭州能有一番作為,造福一方百姓!」
「呂天章說的是,我輩見識不及此處呀。」除了少數官位較高者,許多職階較低的官員,都不禁要點頭附合,私聲竊語,以示贊成。
王雱和謝景溫見此情景,實是大出意料之外,對視一眼,謝景溫輕輕用手在王雱手心寫下「可懼」二字。王雱臉色已是微變。去了一個石越,新法的路上,說不定這個呂惠卿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這時只聽呂惠卿帶著幾分慷慨說道:「君將遠遊,子明非常人,惠卿不敢以常禮相送。為君引歌一曲,以為壯行!」說罷擊掌數聲,便有僕人送上一把古箏。
呂惠卿輕引箏弦,便聞亢亢之聲。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他的聲音清朗而略顯低沉,一首唐詩之中的惋惜與讚賞之意,讓他演繹得淋漓盡致,連石越都不禁要為他叫好。若不是還保持著幾分清醒,也許石越自己都要懷疑呂惠卿竟不是自己的政敵,而的的確確是惺惺相惜的故交知己!
呂惠卿一曲奏罷,划弦而斷,長嘆道:「此曲不復彈矣。」這酷暑嚴熱之中,平添幾分蕭索之意。
石越同眾人再次道別珍重,帶著侍劍翻身上馬,又回顧眾人一眼,抱拳道:「諸公,後會有期!下官就此告辭了。」
說罷也不回頭,驅馬往碼頭而去。
7
七月。
遼國大熊山。
當時在位的遼國皇帝,叫耶律洪基,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中,被稱為遼道宗,是遼國歷史上倒數第二位皇帝。做為一個君主來說,他絕對稱不上一個明君,但是同樣,他也並非無能之輩。這一年他三十九歲,即位已經十五年,在這十五年當中,耶律洪基最大的愛好,便是打獵。他甫一即位,便信任皇太叔耶律重元,加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後來耶律重元謀反,耶律乙辛平叛有功,即加封魏王,事無大小,皆得專決。而身為皇帝的耶律洪基本人,則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於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的圍獵。這位皇帝,將遼國的「四時捺缽」制度,發揚得「淋漓盡致」。
蕭佑丹有幾分無奈地看著騎在名為「飛電」的駿馬之上、興高采烈地射殺一隻只野獸的皇帝。自從出使南朝歸來之後,他心裡一直就有深深的憂慮。身為皇后蕭觀音的遠親,他心裡非常明白太子耶律濬現在的處境。太子今年十六歲,再過兩年才能成人,正式出掌大權,到那時候,耶律乙辛的權勢,真不知會是什麼樣了。現在國內大小事情,幾乎都由耶律乙辛一人說了算,有時候連皇帝都不需要通知。唯一能與之對抗的,也就是后族蕭氏幾百年來的勢力,但是皇帝對耶律乙辛非常的信任,根本聽不進任何話語。
他忍不住把目光投向那個十六歲的少年。耶律濬長得非常的清秀英俊,可能是更象他母親的緣故——蕭觀音是遼國所有皇后中的異數,她詩辭歌賦,無所不通,一手琵琶絕技,號稱「天下第一」,契丹自從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以來,就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皇后。太子耶律濬兼得父親的英武與母親的清秀,是很多魏王反對者心中的寄託,包括蕭佑丹在內,都知道皇帝是不能勸說了,只有等待耶律濬快點成人。從南朝回來后,蕭佑丹每次看到耶律濬,都會想起南朝那兩個年輕的君臣,他經常在夢中驚醒!被震天雷那種巨大的聲響和石越那冷酷的笑容所驚醒!滿朝的君臣,都還以為宋廷依然是真宗那種軟弱無能的皇帝在位,都以為可以每歲安享歲貢,時不時再恐嚇一下宋朝的君臣,就能讓契丹人永遠在北方稱王!自從澶淵之盟以來,大遼國的君臣,早已把宋人對燕雲十六州的企圖,當成了一個笑話。
現在朝廷當中,只有自己和太子知道,這件事情,不再是一個笑話。也許魏王耶律乙辛也是知道的,不過他現在心裡想的,恐怕是怎麼樣登上九五之尊的大位吧?
耶律濬讀過石越的所有著作,雖然只有十六歲,但是遼國宮廷的鬥爭遠比宋朝要殘酷血腥,奪位、叛逆,自從契丹建國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勝利者能夠主宰天下,失敗者滿門皆死——這是血的法則。所以這個太子深深的明白,自己的地位一直有無數人在覷視,而值得信任的臣子中,蕭佑丹算是一個。他從宋朝一回來,耶律濬立即和他談論宋朝的種種,遼國的貴族們,都對石越充滿好奇……當他從蕭佑丹嘴中聽到石越對燕雲、遼東的野心之時,耶律濬幾乎是立即意識到:自己在國內與國外,都已經有了強勁的敵人!
雖然他意識到也許遙遠的汴京中那兩個年輕的君臣,可能是自己最危險的敵人,但是現在來說,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他首先是要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不被動搖。
「濬兒,射那隻獐子!」耶律洪基大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