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終南捷徑(1)
第9章 終南捷徑(1)
翩然一隻雲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
——清·蔣士銓《臨川夢·隱奸》
1
西元十一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一個春節,身處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中,石越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以前認為現代人的見識必定遠超古代,但是當看到從潘樓街到大相國寺這一段御街的熱鬧景象后,石越就不再這樣想了。雖然天氣有點兒冷,但是從初三開始,街上就變得非常的熱鬧,出來拜年的人們絡繹不絕,酒樓店鋪都開始營業,小商小販們也挑著擔子上街呦喝,各種各樣的小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最吸引石越眼球的,還是那些賣藝的雜耍……有人吞吐火球,有人掌碎石塊,有幾個人搭台唱戲,有幾個人劍舞生風,還有說評書的,彈唱的,真真讓人目不暇接。
石越和唐棣一行六人閉門造書一個多月,已經把唐棣悶得不行,趁著這舉國同慶的節日,幾個人便忍不住成群結隊的出來透氣。眾人走到土市子附近時,唐棣見大家都有點累了,便提議道:「我們且上陳州樓吃杯酒再走吧。」
石越抬頭看時,果然就有一座酒樓在街的對面,好大的一面酒幡迎風飄揚,一個大大的酒字下面用楷體綉著「陳州酒樓」四個大字,旁邊還有一個只有三色條幅的布幡,那是官府允許賣酒的標誌。眾人走了進去后,才發現裡面早已人滿為患,店小二艱難的擠到這一行人身邊,唐棣大聲問道:「小二,雅座還有沒有?」
「有,有,樓上,六位官人,上等雅座一間伺候……」小二拖長了音大聲呦喝。馬上便鑽出人來,將他們請上樓去。
上得樓來,石越才發現樓上樓下,竟是兩個世界。樓下擁擠不堪,樓上卻還有幾張桌子能空出來,那一個個用屏風隔出來的雅座,也並沒有坐滿,石越等人竟然還能有一個靠窗的位置。「做有錢人真好呀。」石越在心裡感嘆道,想起以前和同學開玩笑的事情,不由童心大起,張著嗓子大聲喚道:「好酒好菜儘管端上來。」——他念書的時候每每為點什麼菜而煩惱,當時最盼望有朝一日,可以沖店家大喊一聲:「好酒好菜儘管端上來。」想不到這個搞笑的願望,居然在今天實現了。
這等事情在唐棣這樣的富家子弟看來,卻十分平常,幾個人不以為意的坐下,話題便離不開科考與《論語正義》。李敦敏笑道:「子明真是神人,昨日我去給同鄉的舉子們拜年,聽他們說道省試已經定了,果然不變,惟殿試將只試策論,一如子明所料。」
石越雖然知道這件事本是必然,心裡卻也有幾分得意,笑道:「幾位要取功名,其實也不難。考試之時,把握一個主旨便是。」
柴貴誼吐吐舌,問道:「以子明所見,當以何為主旨?」
「朝廷求變求新,欲一洗百年積弊,諸位的策論若違了這個大旨,考官只怕不能相容。」石越笑道。
桑充國聽得這話,心中不禁有幾分不舒服,便問道:「朝廷當以才華取士,奈何迎合執政?」他滿腦子的正義,看不起阿容媚世。
石越淡淡的笑道:「道理上長卿自然說得不錯,只是事實如此,也無可奈何。」
桑充國正色說道:「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8]。功名可以向直中取,豈可從曲中求?子明兄寫《論語正義》,學際若天人,怎麼可以隨波逐流呢?」說到後來,是有點責備的意味了。
石越也不生氣,反倒喜歡他的性格,微笑道:「長卿說得不錯,不過事有經,有權。不通權變,不可謂是知王者之道。試問若權柄為小人所掌握,以直道求功名必不可得,那麼用曲道求功名然後伺機匡扶朝政,救濟天下百姓;較之因此而不聞不問,只求獨善其身。哪一種作法更加值得尊敬呢?」
桑充國頓時怔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默不作聲好久,才說道:「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子明兄說的兩種方法,我以為都無可厚非。說到小人當權,真真可嘆,為何三王五帝之時,就沒有小人當道呢?」
「三王五帝之時,並非沒有小人當道,而是小人當道,馬上就會被發現。故此小人不能居高位甚久。」石越笑道,彷彿他親眼見過三王五帝之時一般。
「不錯,以三王五帝之聖明,小人難居其位久矣。」柴貴友悠悠說道,其心不勝嚮往之。
「景中此言差矣,世人皆為此事所誤。以我所見,三王五帝之明,並非便強過當今聖上。」石越語不驚人死不休,「自古皆知三王五帝,以為古之聖人,然而卻沒有人想過,三王五帝之時,為何聖人輩出?而此下數千年,最賢不過唐太宗?同是華夏九州,水土未變,神靈未變,何以古今有異?」
「那是民風已變。」
「聖人是生而知之者,與民風變不變有何關係?」石越反問道,「不過說民風已變,也不算說錯。須知當三王五帝之時,民無階級之別,普通的百姓可以直接和天子說話,若有小人為惡,則百姓一可以在華表上書,曝其罪惡,二可以直接告訴天子。天子耳目張明,如何不聖?天下人都可以直言朝政得失,小人便是欺得一時,欺得一人,如何可以長久欺瞞天下人之耳目?故此三王五帝之時,朝中便有小人也不能立足,天子由是成其聖人。」石越說到激動處,已是站起身來,手舞足蹈。
「……其後階級之分遂起,民意與天子隔絕。今世雖有登聞鼓院,然而以民告官,便是坐實,民亦須受罰,故雖有小人在朝,天下百姓知之,亦不敢告之天子。諸君試看那登聞鼓院,百姓若不是走投無路,又有誰敢去敲那個鼓?這等設置,原本是百官中的奸詐之人,欲藉以欺君而想出來的隔絕天子與庶民的辦法,後世卻因之不疑,反而在那裡妄求什麼三代之治,豈非緣木求魚?天下之奸弊事情,都是欺上不瞞下的,若天子能通達民意,小人便不能安居於朝,三代之治可垂拱而得。」
這一番話說得眾人聳然動容,一時座中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在心中細細思忖這聞所未聞的宏論。卻聽到隔壁有人鼓掌笑道:「好一番議論,真是聞所未聞,卻又深明事理。不知是哪一位賢者在此?」說話之間,便有人掀開門帘走了過來。
眾人一齊望去,卻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一張國字臉,神情俊朗,曠野中帶著幾分飄逸。石越連忙站起身來,深施一禮,說道:「小子放肆,不知深淺,不料驚擾足下。」
來人見石越等人都甚是年輕,眼中略現驚奇之色,一面抱拳爽朗的笑道:「哪裡,哪裡。在下蘇軾,冒昧打擾賢者,還望恕罪。」
石越聽他自報名號,頓時大吃一驚,張大了嘴半天說不出話來。眾人也全都站起身來,桑充國激動的問道:「足下果真是蘇直史子瞻公?」
「如假包換。」蘇軾笑呵呵的說道,一面環視眾人,目光停到石越身上,問道:「蘇某沒有猜錯的話,方才說的子明,定是這位吧?不知可就是最近詞名蜚聲京師的石九變石子明?」
其時蘇軾文名滿天下,眾人親眼見到蘇軾,盡皆激動不已,其中又以幾個蜀人為甚。石越卻獃獃的望著蘇軾,心中尋思道:「蘇大鬍子怎麼沒有鬍子?」他卻不知道蘇軾的鬍子,到四十餘歲始留。
唐棣見石越發愣,忙在他身後輕輕的捅了他一下。石越心頭一個激靈,這才回過神來,抱拳道:「不敢,在下便是石越。久仰蘇公之名。」眾人也連忙一一上前見禮,讓了上座與蘇軾。
蘇軾也不客氣,徑直坐了。便細細打量石越,竟似有幾分不相信方才那番話出自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之口。石越也愣愣的看著蘇軾,一時間竟忘了說話。半晌,方聽蘇軾笑道:「剛才聽石公子一席話,真是發千古之覆。蘇某不才,想請問石公子——孔子說,未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所以君子務本,如果放任庶民百姓無所顧忌的告發官長,豈非倫常大亂,這和武則天之世又有何區別?」——石越說應當讓百姓都可以批評朝政,他就舉出武則天讓天下人告密的例子來駁難。桑充國等人盡皆屏氣凝神,要看石越如何答辯。 石越見蘇軾問難,笑道:「五倫之中,聞有君臣之義,卻不當有官民之別。三代之時,天子置百官,本是用來幫助百姓,使百姓各得其所、安居樂業的。因為世有惡人,才不得不假百官以威儀,故此官民之間,民重於官。後世則謂士大夫高高在上,離古之聖人之意遠矣。至於武則天之法,未足稱上古之遺意。一則武氏得天下不正,以女主臨朝,使百姓告髮長官勿問,不過是為了鉗制士大夫之口,其本意如此,豈可因此而有大治?再則三代之時,民少官少,政簡事易,後人若欲復先王良法,當先求其意,而不當拘泥其形。上古之時,王不過百里之地,今則天子括有四海,豈可一概而論?」
「卻要如何法先王之意?」桑充國迫不及待的問道。蘇軾則微笑不語,石越這個論調雖然高明,卻和王安石相距不遠,王安石也是打著「法先王之意」的旗幟變法的。因此蘇軾便耐心的等待石越的下文。
石越朝桑充國微一頷首,注視蘇軾,緩緩的說道:「在下雖有良法,但愚意以為,今世欲求大治,須緩緩圖之。病重者不可用急葯,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句話正中蘇軾心坎。蘇軾擊掌笑道:「本當如此。」
石越笑道:「若從長遠來看,想達到三代之治的境界,就應當在各縣聚士紳鄉老,設置議會,專事討論縣官施政得失、為人賢愚不肖,而不受縣官刑責。其有建議之處,則可以請縣官依法施行,縣官若有失職處,亦可隨時彈劾,請朝廷另委賢能。士紳鄉老於縣中利弊深知,則縣官不敢任意枉為。如此,一縣可得大治。再依此法,由縣之議會推舉名士組成州之議會,監察各州施政得失,又由州之議會薦人於各路,監察一路政治之得失,由各路之議會薦人於朝廷,監察一國之政治好壞——皇上自可以垂拱而得三代之治!在這個制度之下,皇上耳目遍及於天下,奸人斷難久居於位,更不用說犯上作亂——在議會層層監督之下,縱有才智過人之輩,亦無法瞞盡天下人耳目……」
石越話未說完,眾人都已悚然動容。蘇軾學問再淵博,也不曾聽說過議會制度,連連嘆道:「奇才!奇才!」
「不敢。」石越略一欠身,又繼續說道:「議會制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不讓制度更張太大。各縣置辦議會,只需朝廷一紙詔書,保證士紳鄉老議論之權力。更不需要增加半個官員,也無需發給士紳們月俸,便可以多出千百萬計的監察御史;士紳們也可以藉此維護鄉里的利益,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此士紳與皇上聯為一體,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國家焉能不大治?」
饒是蘇軾聰明過人,此時也已完全被石越的主張所震撼。半晌,才問道:「石公子說,這是長遠之法?」
「正是。」
「為何說是長遠之法?」
石越笑道:「此法雖然好,但是如果天下人不明白它的本意,執行起來,必然走樣。只怕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慮甚是,所慮甚是。」蘇軾猛然發覺,眼前這個年輕人雖然想法新奇,較之王安石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他對於政見的謹慎,卻非常地合自己脾胃。
「那要如何一步一步實現它?」桑充國也是頭一次聽到石越談起議會制度。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種制度的好處與壞處;要有更多的讀書人;要百姓更加富庶;要有謹慎的推行措施……」
「這似乎不難。」桑充國張口說道。
唐棣橫了他一眼,取笑道:「怎會不難?每一樣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蘇軾卻沒有注意這些,他笑意盈盈的望著石越,問道:「石公子方才說,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種制度的好處與壞處?」
「正是!任何一種制度,有好處必有壞處,只有清醒的知道這種制度存在的壞處,才能真正執行好這種制度。」
蘇軾點點頭,忽然端起酒來,笑道:「石公子,為這句話,蘇某當敬你一杯!」說罷一飲而盡。石越連忙端起酒來,口稱不敢,卻也是一口乾了。二人望著手中的空酒杯,相顧大笑。
此時蘇軾對石越已是惺惺相惜,二人交杯暢飲,無所不談。李敦敏等人又說起《論語正義》的事情,更讓蘇軾咋舌不已。幾個時辰之後,蘇軾已經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竟與石越稱兄道弟起來。
2
第二天一大早,桑充國就將睡眼矇朧的石越給鬧了起來。
「子明,給我們說說議會吧?」石越勉強睜開雙眼,迷迷糊糊見到眼前有幾個人影,頭一歪,又睡著了。
桑充國等人哭笑不得。昨日蘇軾與石越對飲,二人仗著酒量好,說話投機,竟然旁若無人,喝得酩酊大醉。今日卻無論如何,也爬不起床來。偏偏桑充國對所謂的「議會」非常好奇,昨晚已是心癢難耐,想了一個晚上,今天卻是非要石越解說一遍不可。
桑充國正一籌莫展時,唐棣已經吩咐書僮端了一盆冷水過來。他擺擺手讓桑充國讓開,自己掬起一捧水來,猛的灑在石越臉上。此時尚是冬天,冰冷無比的水落在石越臉上,便見石越「啊」的一聲大叫,一個激靈,反射似的彈了起來。
眾人哈哈大笑,書僮連忙遞過毛巾,給石越擦了臉。桑充國便一面問起議會的各種問題,石越只得無可奈何的一一解釋著。不料眾人知道得越多,疑問反而越多。
桑充國首先問道:「子明,以我看來,議會雖然是個好辦法,但是如果議會成員全部是地方鄉紳,他們未必便不會和官府一起上下其手,魚肉鄉里。」
李敦敏也忍不住插嘴道:「我也覺得議會雖然看起來有種種好處,但要靠它解決所有的問題,心中總覺得有很大的漏洞。」
「不錯,士紳和官府狼狽為奸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若有議會,他們反倒可以用民意的借口來對抗官長了。」唐棣也有疑慮的地方。
石越的頭立時又疼了起來了——這次卻不是因為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