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註釋
第294章 註釋
[1]神荼:《山海經》中,能夠制伏惡鬼的神人,模樣丑怪兇狠,後世把他奉為門神。
[2]鬱壘:《山海經》中,能夠制伏惡鬼的神人,模樣丑怪兇狠,後世把他奉為門神。
[3]張五郎,張六郎:張易之,張昌宗。武則天與太平公主的寵臣。
[4]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干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文中的白姬,屬於龍眾。
[5]鍾馗:又稱「賜福鎮宅聖君」。傳說中擅長捉鬼,除邪驅祟的人物。
[6]天屍:鬼宿四星中的星團,晦夜可見,名:積屍氣。又名:天屍。
[7]青龍寺:位於唐朝長安城延興門內的新昌坊,即樂游原上。青龍寺建於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原名「靈感寺」。在故事中的武后光宅年間,這座寺院叫「觀音寺」,直到唐睿宗李旦的景、雲二年,才改名青龍寺。青龍寺是唐代密宗大師惠果長期駐錫之地。日本著名留學僧空海法師事惠果大師於青龍寺,空海後來成為創立日本真言宗的始祖。著名的入唐八家中的其中六家(空海、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睿),都曾先後在青龍寺受法。
[8]則天去私:遵照天理,去掉私心。
[9]臂擱:臂擱是古代文人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蹟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竹制的臂擱有「竹夫人」的雅稱。
[10]這句經、文出自《六祖壇經》。
[11]燃燈佛:三世佛之一。因為他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所以稱為燃燈佛,或稱為錠光佛,又作定光如來、錠光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三世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佛。過去佛指迦葉佛等過去七佛,或特指燃燈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
[12]劫:佛經上說,一劫相當於大梵天之一白晝,或一千時(梵yuga),即人間之四十三億二千萬年。
[13]本書涉及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兒,武則天,張易之,張昌宗等等歷史人物,請作野史觀,請作浮雲看,與正史無關,也請不要考據具體的時間和事件。
[14]王子喬:王子喬,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本名姬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他好吹笙,作鳳凰鳴。
[15]李淳風: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著有《宅經》,被尊為風水宗師;著《六壬陰陽經》,被尊為六壬祖師;著《金鎖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成為唐代道家名人。他與袁天罡合著《推背圖》,預言了「太平天國」、「清兵入關」、「日本侵華」等歷史事件,被譽為東方千古預言奇書。
[16]濾淥:魏徵釀造的酒名。魏徵有造酒的手藝,他所造的酒以濾淥、翠濤兩種最為珍奇,將上述酒置於罐中貯藏,十年不會腐壞。唐太宗非常欣賞魏徵的酒,題了一首詩賜給魏徵:「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17]翠濤:魏徵釀造的酒名。魏徵有造酒的手藝,他所造的酒以濾淥、翠濤兩種最為珍奇,將上述酒置於罐中貯藏,十年不會腐壞。唐太宗非常欣賞魏徵的酒,題了一首詩賜給魏徵:「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18]此詩歌為《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錄於徐陵所編《玉台新詠》。全詩如下: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幹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19]地獄道:六道輪迴中其中一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獄道之痛苦為最甚。「地獄道」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它可被細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部分。地獄道的眾生,並不由母胎所出,也不是因卵而出,而是化生而出。在八大熱地獄中的眾生,受著各式各樣的大苦。在有些熱獄中,眾生會互相砍殺,但卻不會死去,只能經年累月地忍受著不斷被殺害的痛苦,完全無法逃離。
[20]贄見之禮:投紅紙「名片」求見當紅藝妓。新科進士贄見的並不止是紅牌藝妓,而是希望通過名妓的提攜引介,達到得以晉見豪門巨族、高官權要的目的。這是一種具有強烈政治目的的社交活動。
[21]投壺:賓主雙方輪流將沒有鏃頭的箭投於壺中,每人四支箭,多中者為勝,負方飲酒作罰。投壺既是一種禮儀,又是一種宴飲時的遊戲。《禮記》、《大戴禮記》都有《投壺》篇專門記述。
[22]天武天皇:天武天皇(西元631—686年),即大海人皇子,是《皇統譜》所記載的日本第40代天皇。
[23]四方館:四方館,官署名。隋煬帝時置,用來接待東、西、南、北四方少數民族及外國使臣,分設使者四人,各自主管雙方往來及貿易等事,屬鴻臚寺。唐朝時,歸通事舍人主管,屬中書省。
[24]巫蠱之禍」:巫蠱是一種巫術。當時,人們相信讓巫師、祠祭將桐木偶人埋在地下,詛咒自己怨恨的人,被詛咒的人就會有災難。「巫蠱之禍」,特指漢武帝征和二年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牽連者上至皇后太子、下至普通平民,達數十萬人。
[25]薩珊王朝:又譯薩桑王朝(226年—651年)。薩珊王朝是古代波斯最後一個王朝。因為阿拉,伯帝國興起,以及王朝連續兩位國王被刺殺,薩珊王朝崩潰,波斯末代國王伊嗣埃三世的兒子俾路斯東逃至唐朝,任右武衛將軍,當時唐朝由唐高宗當朝。
[26]五禽戲:通過模仿虎,熊,鹿,猿,鳥(鶴)五種動物的動作,以保健強身的一種氣功功法。五禽戲是中國古代醫學家華佗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的,故又稱「華佗五禽戲」。五禽戲能治病養生,強壯身體。
[27]獻福寺:即薦福寺。獻福寺位於長安城開化坊內,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舊宅,武后光宅元年(684年),皇室族戚為了給高宗薦福,而在此建造寺院,初名獻福寺,武後天授元年(690年)改名為薦福寺,是唐代長安城中著名的寺院之一。
[28]義凈:中國唐代的名僧,旅行家,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他曾在獻福寺翻譯經書,並提議修建了小雁塔。
[29]吃茶:唐朝人吃餅茶時,一般會依照各自的口味,加入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配料一起煮來吃(參考自陸羽《茶經》)。
[30]狻猊: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31]鴻鈞老祖:眾仙之祖,也稱「鴻元老祖」,他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父,有「先有鴻鈞後有天」之說,也有一說鴻鈞老祖就是盤古。
[32]螺子黛:古代婦女畫眉毛用的黑綠色顏料。它出產于波斯國,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隋遺錄》中記載:「絛仙(吳絛仙:隋煬帝寵愛的妃子。)善畫長蛾眉……由是殿腳女爭效為長蛾眉,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號為蛾綠。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直十金。」
[33]王皇后、蕭淑妃:唐高宗李治的妃嬪,在與武則天的權勢鬥爭中失勢,被貶為庶人。《資治通鑒》中記載,武則天把王皇后,蕭淑妃各打一百杖,直打得兩人血肉模糊,然後將兩人的手腳剁去,溺死在酒瓮中。
[34]崑崙丘:即昆崙山。《山海經》中記載,崑崙丘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35]三頭人:《山海經·海內西經》:「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
[36]檮杌:táo wù。遠古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四大凶獸」之一,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四大凶獸」為饕餮,渾沌,窮奇和檮杌。
[37]八卦圖:八卦圖衍生自中華古代的《河圖》與《洛書》,相傳為伏羲所作。其中《河圖》演化為先天八卦,《洛書》演化為後天八卦。
[38]離:伏羲八卦中,離代表「火」。
[39]樗蒲:古代的一種遊戲,類似於現在的擲色子。
[40]這首詩是虞世南的《蟬》。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初唐的重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
[41]紅點頦:一種食蟲性觀賞鳥類,又名「紅頦」、「點頦」、「紅喉歌鴝」、「紅脖」、「野鴝」。它與藍喉歌鴝、藍歌鴝稱為歌鴝三姐妹,是我國名貴的籠鳥。
[42]鴕鳥:《唐書·吐火羅傳》中記載:永徵元年(公元650年),吐火羅國獻大鳥,高七尺,黑色,足類駱駝,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鐵,俗謂駝鳥。
[43]葉子戲:一種古代的紙牌遊戲,有四十張牌,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後來演變為麻將。據說,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
[44]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它的毛皮做成的裘衣,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
[45]一宮:即廣寒宮;二館:天籟館、百花館;三亭:望鄉亭、凌雲亭、會仙亭;四台:青龍台、朱雀台、白虎台、玄武台;五殿:太和殿、文華殿、長生殿、觀音殿、清暑殿。
[46]飛天:意為飛舞的天人。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梵語稱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譯為飛天。
[47]樗蒲:古代博戲。博戲中用於擲採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製成,故稱樗蒲。又因為這種木製擲具是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或簡稱「五木」。
[48]來俊臣: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他是武則天時期的酷吏,在武則天改朝稱帝之時,他因為告密和用酷刑替武則天肅清異黨而深得其寵信和重用。萬歲通天二年(687年),來俊臣因為得罪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被誅殺。來俊臣曾經與人合作,共同撰寫過一部《羅織經》,這是一部專門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構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憤書」。
[49]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藉諂媚奉承,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漢景帝繼位,因早年鄧通得罪過他,他便以過境採礦的罪名,罷了鄧通的官,沒收其全部財產,鄧通從此又成了最窮的人,最後餓死於雅安。
[50]出自《詩經·曹風·蜉蝣》。
[51]幕離:婦女出行時,為了遮蔽臉容,不讓路人窺視而設計的帽子。多用藤席或氈笠做成帽形的骨架,糊裱繒帛,有的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後用皂紗全幅綴於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
[52]巫咸:古代傳說中的神巫。《列子》云:「黃帝時,有神巫自齊來,處於鄭命巫咸。」《呂氏春秋·勿躬》:「巫彭作醫,巫咸作筮。」《楚辭》記有「巫咸將夕降兮」。
[53]羌綉:羌族人的刺繡,與蜀綉是孿生。羌族人是中國西部的古老民族,生活在四川、雲南。《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里記載:「冉駹夷者,武帝所開,元鼎六年以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
[54]鬼道:古蜀地巫文化的傳承。另,有人認為道教的天師道(正一道)是『鬼道』演變發展的,因為漢朝時期張道陵在巴蜀建立天師道(正一道),各種史書記載就稱之為『鬼道』。《後漢書》記載:張衡妻「始以鬼道」、「兼挾鬼道」,「以鬼道見信於益州牧劉焉」。張魯在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也有人認為這是誤記,張道陵建立天師道是為了消滅古蜀地區的巫文化,讓道教文化取而代之,天師道降妖除鬼,鬼怪就是巫祝。
[55]屍解:道教認為道士得道之後可以遺棄肉體而仙去,或不留遺體,只假託一物(如衣、杖、劍)遺世而升天,謂之屍解。 [56]七略六藝:《七略》是漢朝劉向、劉歆父子編寫的我國第一部官修目錄著作。《七略》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部。《七略》在唐朝末年遺失了。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
[57]婁御史:婁師德,唐朝名臣,唾面自乾的那位,他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稱帝時期,都是重臣。他外愚而內敏,甚至連最善於羅織罪狀的來俊臣,都找不到罪名來加害他。嗯,狄家阿笙是狄仁傑的貓,婁師德和狄仁傑有一個「以德報怨」的故事很有名。
[58]出自《荀子·修身》。
[59]出自《孟子·離婁上》。
[60]金文: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
[61]出自《無量壽經》。
[62]枯木龍吟:唐朝古琴,有考據說是雷琴,有說不是。此琴曾由著名琴家汪孟舒珍藏。
[63]枯木為禪:枯木禪出自禪宗六祖後期,臨濟一脈。參透枯木禪,徹見慧眼開。
[64]索元禮:胡人,武則天時的酷吏,與來俊臣齊名,被封為游擊將軍。
[65]累絲:又名花絲,花作,是我國古代的金工傳統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的金銀錯。
[66]玉璽映月:牡丹的品種名。
[67]狌狌:《山海經》里的異獸,形似長毛猿猴,有一對白耳,尾巴有分叉,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傳說,狌狌通曉過去的事情,但是卻無法知道未來的事情。
[68]一甲子:六十年。
[69]三都五主:道觀裡面的管理體系,三都指都管、都講、都廚;五主是指堂主、殿主、經主、化主、靜主。其下,還有十八頭。
[70]狌狌知往,乾鵲知來:出自漢朝王允的《論衡·是應》。
[71]出自《詩經·衛風·有狐》。
[72]襄半夏:藥材名。襄州特產。
[73]束脩:一捆干肉,古代學生送給老師的酬禮。
[74]四聲八病:南北朝時期發現並運用於詩歌創作的聲律要求。
[75]出自《禮記·學記》,作者是戰國時期魯國人樂正克,樂正克是孟子的學生。
[76]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赴水邊清洗,還會舉行踏青、斗花草、流觴曲水等活動。
[77]斗花草:一種古老的遊戲。每個朝代內容不同,唐朝時是互斗所採花草的品種和數量,多者為贏。
[78]祓禊:古代民俗,上巳節這一天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
[79]出自《詩經·小雅》。
[80]雙都:隋朝有兩個都城,一個長安,一個洛陽。洛陽是陪都。
[81]大興城:即長安,長安在隋朝時叫大興城。
[82]楊廣與李淵是表兄弟關係,兩人的母親是親姐妹,都是獨孤信的女兒。
[83]孫藥王:孫思邈。孫思邈,唐朝著名的醫藥學家,著有《千金方》,被稱為「藥王」。
[84]義成公主:隋朝宗室女,和親突厥。她在突厥生活了三十年,先後嫁給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貞觀四年,義成公主被來討伐突厥的唐將李靖殺死。
[85]不良人: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稱為「不良」或「不良人」。
[86]齊州:山東。
[87]沙門:佛教術語。又作「婆門」「桑門」,意為勤息、息心、凈志,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
[88]《大雲經》:全名《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
[89]貝葉經:古印度人採集貝多羅樹的葉子,用來書寫佛教經文。相傳,玄奘從天竺取回來的經書,都是貝葉經。如今,現存的貝葉經是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價值,號稱「佛教熊貓」。
[90]處寂:唐代高僧,俗姓唐,四川浮城人。他師從禪宗五祖弘忍禪師門下,精勤修禪,佛法精深。武則天稱帝前,欲封處寂為國師,但被處寂婉拒。武則天賜處寂袈裟,任其歸蜀。
[91]達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他一生都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悟性論》《安心法門》等,翻譯了《楞伽經》等。他圓寂於熊耳山的空相寺,終年一百五十歲。
[92]五觀堂:齋堂,寺院里供僧侶吃飯的地方。
[93]安陀會:為佛家僧人穿著的三種僧衣之一。佛家僧人的三衣分別為: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
[94]不非時食:不在規定許可外的時間吃東西。布齋僧認為波羅蜜取食次數過多,超過了時限,違背了「不非時食」這一戒律。
[95]斟鄩:夏朝的都城。
[96]出自《金剛經》。
[97]出自《大般涅槃經》。
[98]五十陰魔:出自《楞嚴經》,是五蘊所生的五十種陰魔的境界,也就是佛門修行之中所遇到的障難。
[99]震旦: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100]麖:《山海經》里生活在屍山的一種靈獸。
[101]趕屍:屬於苗族蠱術,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據說,趕屍起源自上古時代九黎族的首領蚩尤。
[102]六博:又叫「陸博」,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擲彩行棋的遊戲。在漢朝時,六博戲很流行。
[103]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垣」是天文學家對星空的劃分,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在唐朝,三垣二十八宿是劃分星空的體系,類似於現在的星座。「紫微垣」「天市垣」的名稱出現在戰國時期的《石氏星經》里。「太微垣」的名稱出現在唐初的《玄象詩》里。
[104]二十八宿:先秦時期,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分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105]得羅:道士穿的袍子。這種道服的特點是:交領、寬袖,自掖下開氣,內帶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