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紅樓之庶子無雙> 275.第275章 大結局

275.第275章 大結局

  第275章 大結局

  忠順王朝緊閉的宮門看去,心頭並無不安,相反格外平靜。


  昨日晚些時候,泰啟帝醒來之後,下旨傳忠順王進宮。


  他當時還鬆了一口氣,進宮的路上,他還想著如何將立太子一事定下來,他對幾個侄兒雖了解,卻並不想干預立儲君一事,但國本定,國朝安,卻是眼下當務之急。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皇帝暈過去之後,是不是還有醒來的時候。


  進宮之後,忠順王先是陪著皇帝用了一頓晚膳,又等著太醫幫泰啟帝診脈,二人商議起國事來,時間漸漸地過去,宮門到了下鑰的時候,泰啟帝留忠順王在臨敬殿過夜,待半夜裡,一陣喧囂聲過後,宮門被攻破,然後就出不去了。


  這就好似一把鋼刀一直懸在脖子上,終於,落下來了,忠順王反而心安下來了。


  自永嘉帝通過非凡手段繼位以來,每一代皇帝都要踏過屍山血海才能坐上皇位,便成了穆氏皇族的宿命,泰啟帝的身體開始不好以來,兩個侄兒開始有了動作始,忠順王便開始擔心起來,卻無力干預。


  或者,他其實也不想干預!


  這就是沒有兒子的好處,何苦生在皇家!

  臨敬殿的宮門前,穆永禎一身孝衣,哭倒在地上,其身後,是幾領席子,上面用白布覆蓋著大小三具屍體。


  「父皇,兒臣不孝,兒臣無能,皇祖父命兒臣領京營,兒臣擔心宵小趁父皇龍體欠安,對父皇不利,命京營戍衛宮中,誰知,竟出現了小股叛軍,將幾位皇弟均傷害了!」


  旁邊,一位將領跪下來請罪,「末將無能,未能束縛好麾下將士,致使叛軍衝撞三位殿下,出現了傷亡,末將請死,還請殿下降罪!」


  「殿下,馮將軍此言有誤,分明是京衛橫加干涉,而起衝突,並非是馮將軍麾下軍將之過……」


  「殿下,京衛指揮使招了,說是奉四殿下之命,欲起兵謀反,若非殿下及時領兵趕到,實在是不堪設想!」有人快步跑過來,將查明的實情稟報。


  穆永禎不敢置信,「他們竟然敢往四弟的身上潑髒水,四弟何等樣的人,一向忠孝有嘉,豈會做出謀反這等大逆不道的事來,他們分明,分明是在推卸責任!」


  穆永禎痛不欲生的樣子,身體搖搖欲墜,朝後倒去,幸好其身邊的人扶住了他,才不至於一頭倒地。


  「殿下,這是鐵證!」一名軍士將一件黃袍遞了上來,「這是從四殿下府里搜出來的,總管也已經交代了,說是四殿下早有謀逆之心,屬下等不敢妄言!」


  穆永禎仰天長嘆,「四弟啊,四弟,你怎地如此糊塗啊!」


  隔著一道宮門的泰啟帝已是氣得幾欲昏厥,他身體本就不好,此時卻是格外堅強,如昔日一般,他今日也只剩下了穆永禎這一個兒子,皇位舍他其誰?


  當年,太上皇那無奈而又心痛欲絕的感覺,此時,泰啟帝自己也嘗到了,他悲涼的眼神看向忠順王,似乎在問,這是朕的報應嗎?

  忠順王也是一臉悲痛,他做夢都沒想到,穆永禎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效仿其父皇,又有何過!


  只是,終究太過慘烈了些!

  「皇兄!」忠順王扶著泰啟帝,兩個大順朝站在權力巔峰的人,此時到了風燭殘年,哪怕身著黃袍與蟒袍,也依然難掩其身上的蕭瑟。


  「朕在一日之間,死了父皇,死了兒子!」泰啟帝無聲地笑著,眼角滲出淚珠來,抬手指著面前的宮門,吩咐吳極,「把門打開,讓那逆子進來見朕!」


  吳極嚇得要死,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去出海,他遲疑著看向忠順王。


  忠順王卻對他點點頭,道,「把宮門打開吧,眼下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吳極心頭一陣哀嚎,他自己不敢上前,讓幾個小火者過去將宮門打開。


  外頭,穆永禎正猶豫著要不要攻開宮門,被賈雨村攔住了,道,「殿下,此時不宜過急!」


  事已至此,皇帝不會將皇位傳給別的人了,最親的兄弟乃是忠順王,而忠順王無後,難不成皇帝要將皇位傳給東山道長一脈不成,那隔得有些遠了!

  泰啟帝一眼就看到了穆永禎旁邊的這位謀士,他對賈雨村並無印象,忠順王卻是知道賈雨村此人,道,「本王以為是誰,原來是賈化!「


  賈雨村心頭一跳,忙跪了下來,「罪民賈化叩見陛下!」


  泰啟帝咳嗽了一聲,忠順王扶著他,道,「皇兄,說起來賈化乃是有才之士,萬慶十九年的進士,后因貪鄙被革職,皇兄施恩,其得以起複,誰知,在江南時,為非作歹,罔顧法紀,牧守一方,不能為民做主,寧國侯當年在江南時,因包庇一案而聲名狼藉,被彈劾罷免,臣弟記得當時皇兄下的旨意是永不敘用。「


  毫無疑問,忠順王這番話的意思,三皇子今日所為,說不得就是這位不良的謀士慫恿。


  「給朕拿下,立即處死!」泰啟帝嘶吼道。


  他將喪子之痛,皇位即將不保之痛一股腦兒地朝著賈雨村吼了出來,只可惜周圍的軍卒此時全是穆永禎帶來的,即便有少量錦衣衛在場因要守護泰啟帝安全,不敢輕易與京營起衝突。


  「怎麼,老三,你為了維護這麼個東西,敢忤逆朕?敢在天下人面前行此不孝之舉?」泰啟帝見穆永禎猶豫,冷笑道,激動之下,咳嗽起來。


  穆永禎大驚,跪下來道,「兒臣不敢,父皇所命,兒臣不敢不從!」


  「既不敢不從,就替朕殺了他,朕不信,朕還沒有退位,這天下還不是你的,朕連殺一個罪臣都殺不了了!」


  旁邊,賈雨村嚇得魂飛魄散,他今日之所以前來,為的就是搶這擁立的首功,並沒想過要將命搭在這裡。


  穆永禎為難地朝賈雨村看了一眼,朝後瞥去,其後面一位披甲執銳的軍將過來,一把將賈雨村扯走,不到十步遠處,便聽到其一聲哀嚎,慘死當場。


  泰啟帝有些恍惚,一陣眩暈下,他摁了摁額頭,而就在這時,一支冷箭嗖地一聲飛了過來,忠順王耳邊聽到破空聲,不及多想,朝泰啟帝撲了過去。


  噗嗤一聲響,泰啟帝定睛看時,箭羽在其後背晃悠。


  東郊山上,憲寧裹著一身黑色斗篷,不安地朝皇城所在的北面方向看去,她臉上掛滿了淚水,手上緊緊拽著馬韁,無論怎麼催,她就是不肯上馬。


  侯達無奈地在一旁等候,看看天色,若是再不走,怕是來不及了。


  東山道人從山門裡出來,憐憫地看了憲寧一眼,順著憲寧的目光看過去,柔聲勸道,「當年,鐵網山之變,最痛苦的不是太上皇,不是當今皇上,而是伱父王,看著兄弟們一個一個地死在自己的兄弟手裡,你父王生不如死。


  這一次,他明知道進了宮,或許就出不來了,卻依然進去,就是沒打算出來,你走吧,你父王將你交給了我,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保住你,你還是趕緊離京吧!「


  憲寧緊緊地咬住唇瓣,戀戀不捨地朝皇城方向看了最後一眼,一躍而上了馬背,「駕」一聲,朝北邊跑去,侯達緊隨其後。


  忠順王將憲寧交給東山道人,原是說讓其在東山苑住著,圖個清凈,但東山道人卻不打算將憲寧留在東山苑,而是要將其送往遼東,如今,那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誰知,不及下山,山下的守衛沖了上來,攔住了憲寧和侯達,「公主,侯總管,東山苑已經被包圍了!」


  「我父王呢?」憲寧驚恐地問道。 「京城封鎖,聽說京營已經破了皇城,裡頭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屬下等半點不知。」


  恐慌到了極致之後,憲寧反而平靜下來了,她抹了一把眼淚,調轉馬頭朝著來時的路而去,她相信,京中的變故遲早要傳到賈琮的耳中,單看將來的局勢如何了。


  若父王安,這天下還是穆家的天下,若父王不安,這天下將來如何,與她又有何干呢?

  次日一早,在家裡等賈雨村等了一晚上,並沒有等來好消息的寶釵,等到了賈雨村被太上皇賜死的消息,成婚不過數月,她成了寡婦。


  而此太上皇非彼太上皇,萬慶帝剛剛殯天,泰啟帝便升級當了太上皇,遜位的聖旨降下時,泰啟帝再次陷入了昏迷之中,他唇瓣翕翕,吳極湊近了聽,聽見他在喊「皇弟」二字。


  而忠順王因那一箭被射中後背,醫治無效,而薨逝了。


  血洗的皇城中,新一輪的太陽已經升起,照耀在紅牆琉璃瓦上,新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滿意地看著文武百官們行三叩九拜之禮。


  「諸位愛卿平身!」穆永禎的目光落在了林如海的身上,略做停頓。


  若忠順王不死,一切就都好辦了,穆永禎心頭湧起遺憾來,他不想再走父皇的老路,當了這幾年皇帝,如同傀儡一般,他既走到了這一步,便要做一個真正的天子,一言九鼎,言出法隨,政令不得有任何滯礙。


  「林卿,朕欲派你前往遼東宣旨,一是晉賈琮為寧平郡王,二是命寧安郡王返京還朝,王叔一直盼著皇妹能夠有個好歸宿,朕不想讓王叔再等三年,打算趁熱孝,為寧平郡王與皇妹舉行大婚儀式,將來若誕下孩兒,朕即賜爵位榮平郡王。」


  這番話,既是說給朝臣們聽,也是說給憲寧聽。


  退朝之後,南安郡王與水溶留了下來,請見皇上,新帝在側殿見了他們,其正與內閣首輔顧銘臣商議,擬定一個新年號。


  耿熙不顧顧銘臣等人在場,對新帝道,「臣以為,派林海前往遼東不妥!」


  「有何不妥?」穆永禎問道。


  「臣擔心賈琮有不軌之心!」


  穆永禎似聽見了一個了不得的笑話,「賈琮一向重情,憲寧在朕的手上,他絕不敢輕舉妄動,這一次只要他回來了,朕打算將其留京,一個手上無兵的將軍,就是一頭被拔了爪牙的老虎,又有何懼!」


  聽得這話,耿熙等人方才鬆了一口氣,而殿內,章啟林垂下眼帘,遮住了眼中轉瞬即逝的一抹驚詫。


  遠在千里之外的熊弼臣聽聞了京城中的劇變,正在講學的他略失神片刻,將正在講的內容講完后,起身,進了內室,他朝北面的方向拜了三拜,對隨侍在側的孫子吩咐道,「回去吧,該回去了,這天下,將來不知道會是誰的天下!」


  畢其一生,行教化之功,實則,早在很早很早以前,他就錯了!


  上不正,則下行效之!

  王嘉胤等人做夢也沒想到,王節度使率領的京營如此不堪一擊,很快潰敗不說,大家各自逃各自的,對主將置之不理。


  王子騰被關在地牢里三日,餓得奄奄一息。


  京城中政變的消息傳來,令王嘉胤等人大喜,收編了京營逃兵之後,這些人的實力進一步壯大,而反旗如林下,朝廷一時半刻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們,一連數日,只聽說京城又是發喪,又是準備繼位大典,並無調兵鎮壓的消息。


  待聽說四川有人率兵出川,朝神京逼近后,王嘉胤等人也動了心思,各自分兵后,朝神京挺進,不約而同間,都有誰先攻進神京,誰就會有資格先為王的架勢。


  王子騰被遺忘在了地牢之中。


  王可貴對之前與他們一起攻打朝廷軍的趙勝等人十分不滿,在他看來,自家大哥帶著那幫泥腿子打了好大一個勝仗,盛名之下,流民紛紛來附,他們就應該奉大哥為主,好一起奪這大好河山。


  王嘉胤對王可貴的抱怨搖搖頭,道,「逐鹿天下,不是一日兩日之事,將來誰勝出,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外,重在運道!不過,有些事不是沒有端倪可言,我等今日所爭之地盤,將來只要那人出,我等當拱手相讓!」


  王可貴問道,「誰?」


  「寧安郡王賈琮!」


  「為何?」王可貴不解問。


  「眼下,唯有他才是有地盤的,只要他振臂一揮,將從者如雲,我等這些泥腿子,都比不過他!」


  林如海一路奔波到了遼東時,賈琮已是先一步接到了消息,從撫順回到了廣寧衛,這令他措手不及,實在是沒想到,京城的局勢竟如此快惡化到了這一步。


  林如海宣讀穆永禎聖旨的時候,賈琮並沒有下跪接旨,冷靜地坐著聽完,之後,冷笑一聲,道,「若我一回去,或將成為折斷翎羽的鷹,被拔掉爪牙的虎,岳父大人以為小婿當如何?」


  林如海甚是震驚,卻也能理解,問賈琮道,「你當如何?」


  賈琮道,「等!」


  「等?等什麼?」


  「等神京告急,等新皇詔令天下勤王,等名正言順領兵入關的一日!」


  泰啟七年夏七月,十三路反賊圍攻神京,新帝詔令天下各路大軍勤王,不及援軍趕到,神京便被攻破。


  城破之日,新帝自刎於臨敬殿前

  是日,反賊王嘉胤等破宮而入,驚慌地看到,泰啟帝的屍骨在一處偏殿之中已經腐爛,屍身之上爬滿蛆蟲。


  大明宮裡,兩具棺槨並排而放,一具為萬慶帝,一具為忠順王,棺槨所在的殿中,冷落無人,燭火湮滅,無人守靈,棺槨上積滿了灰塵。


  自此,天下大亂!

  秋八月十五,寧安郡王在遼東起兵,欲平寰宇,與民太平,號令聲起,從者如雲。


  歷十年,以不可抵擋之勢掃平四海,定都北京,改國號為寧。


  (全書完)


   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這部書從一開始就有些先天不足。


    後面應該就會有經驗了,新書在籌備中,打算寫紅樓科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