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朱由校的驚喜
第506章 朱由校的驚喜
紫禁城,乾清宮。
遼東的戰事來的突然,結束的也迅速。
等熊廷弼與楊漣把此事詳情寫好,製成露布捷報發往北京,朱由校接到捷報時,已是一旬后了。
「京營著實沒有辜負朕的前往,還給朕了個大驚喜。趙率教以及孫應元等人功勞一定要記上,到時候要多加賞賜。現在他們應該到遼陽了吧?」
朱由校欣喜的看著手中的露布捷報,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當他收到奏報的時候,還微微一愣,暗探果然是黃台吉,跟歷史上是一模一樣。
他突襲大明腹地這一招,在歷史上也搞過,只不過是時間、地點、結果跟現在不盡一樣。
崇禎年間,黃台吉面對建虜糧草乏困,人心混亂,因此想要掠奪糧食跟逼迫大明議和。
於是就帶著滿蒙聯軍,突破長城,劫掠京畿,直抵北京城下。此事讓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大吃一驚,連忙下詔各地勤王,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已巳之變」。
這種出其不意的做法,其實也是黃台吉兵行險招,因為其一旦被明軍拖住的話,其後果對建虜不堪設想。
只奈何那個時候崇禎昏招頻出,導致黃台吉大掠而歸,讓建虜回了一波大血。
其後更是縱其偷襲成癮,屢次發現物資補給窘困之時,就會再次繞道蒙古,撕咬下大明一塊肥肉。
可大明就算再有錢,是個血牛,也經不住這般耗血,最後導致大明京畿、山東等地民生凋敝,制度大壞。
所以當朱由校收到這個奏報后,對於黃台吉出兵並不意外,甚至還有種熟悉感。
只不過現在的黃台吉就沒有歷史上那般走運了,一到遼東就碰到了趙率教、孫應元率領的耀武軍兩營。雖然他們有一萬人馬,但還是被京營給頂住了,並且成功等到了援軍的到來。
「啟稟陛下,根據熊廷弼的奏報,趙率教等人在牛庄堡略微休整后,就率軍與俘虜趕赴瀋陽,相信現在早已抵達了。並且估計也快抵達遼陽了。」
見皇帝詢問,軍機大臣張維賢與孫承宗、兵部尚書王在晉等人互望了一眼,張維賢隨即躬身回復起來。
這個消息同樣令他們感到驚訝,京營戰力居然如此強,去年平定叛逆,今年剛出遼東就大敗建虜。
如此出眾的成績,讓之前對皇帝改革京營有意見的人,統統都閉上了嘴,再也不敢有所怨言。
朱由校聞言也默然地點點頭,京營打退了黃台吉的偷襲后。那個被楊漣力薦,名為和順的女真參將,跟曹變蛟一起出兵,很快就追到了翁吉刺特部駐地。
雖然在到了以後發現黃台吉早已不見了人影。但跟隨科爾沁跟內喀爾喀南下劫掠的蒙古人卻沒有走,他們捨不得掠奪的財物,等和順等人到的時候,還在打包貨物,驅趕人口。
因此被和順跟曹變蛟抓了個正著,曹變蛟率軍率先突進,直撲中軍營帳,和順緊隨其後。而那些被俘獲的翁吉刺特部見明軍來了,也紛紛開始反抗。
於是營中大亂,慌亂之下的科爾沁兵馬根本無法組織有效地抵抗,被和順率人大破其眾。
奧巴海等人的五千人兵馬,科爾沁的奧巴洪台吉戰死,巴林部的色特爾台吉見逃跑無望,當即投降。除了少部分逃跑的外,其餘部眾見狀也不再抵抗,向明軍投降。
由此黃台吉出發的時候,帶的一萬三千人,只有三千多人逃跑返回,剩餘一萬人,被明軍截殺四千人,六千人要麼被京營俘獲,要麼就被和順等人俘獲。
因此這一戰可謂是戰果豐碩,不僅重挫黃台吉的襲擾遼南的計劃,更是讓其狼狽而歸,他的正白旗的精銳基本上損失完了。而科爾沁和巴林部也遭遇如此重挫,以後對建虜估計也會心懷怨恨。
這個機會朱由校當然不會放過,所謂政治不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科爾沁跟巴林部雖然與建虜關係密切,這次也跟隨建虜南下作惡。但我們要對付建虜,還是要少樹敵為好。依朕看,可以建議熊廷弼把這一些心歸大明的蒙古人放回去。
讓他們告訴科爾沁部跟巴林部。我大明的態度是,只要他們願意再次歸順我大明,那朕可以既往不咎,如果他們冥頑不靈,那就不要再怪我大明手下留情了。」
孫承宗見狀面露遲疑之色。
「陛下,這科爾沁與巴林部肆意掠奪翁吉刺特部,阿爾寨與其部眾對他們怕是恨之入骨。翁吉刺特部是朝廷對付建虜的重要依仗,如果朝廷招降科爾沁等部,怕引阿爾寨等人不喜,他們萬一壞事就麻煩了。」 朱由校一聽眉頭一皺,他沒有想到孫承宗居然會這麼想。
「孫愛卿多慮了。就說從去年以來,朝廷幫了翁吉刺特部送了多少糧草,給阿爾寨幫了多少忙。要不是朝廷動手,那個阿爾寨早被宰賽弄死了。朝廷對他們如此優待,不可謂不好,但他們呢。」
朱由校越說越來氣,翁吉刺特部的表現著實有些爛泥扶不上牆,要不是自己為了對抗建虜,定不會如此優待他們。
「這次黃台吉南下,兵都到翁吉刺特部家門口了,阿爾寨不僅沒有察覺,還沒有做任何抵抗就跑了。致使我遼東暴露在黃台吉的面前,如果這次不是恰巧趙率教等人經過,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孫承宗被這麼一說,頓時啞言。覺得皇帝說的確實有些道理,這個翁吉刺特部確實無用,徒浪費錢糧。
一旁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也是連連點頭,他身為兵部尚書,無論是與林丹汗「互盟」,還是拉攏翁吉刺特部,他都不是很贊同。
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幫人一直拿錢不干事,徒增耗費。他整日為兵餉發愁,心想有這個錢還不如當作兵餉呢,給這些人作甚。
「陛下所言甚是,依臣看我大明就是對翁吉刺特部太好,導致其如同察哈爾一般,拿錢不干事。現在我軍大勝,最好趁這個機會削減翁吉刺特部錢糧,讓他們也明白我大明也不是這般好欺負。」
王在晉一說完,一旁的張維賢更是同意。
「確實如此,阿爾寨不喜就讓他不喜,沒有我大明後面支持,他連翁吉刺特部都掌控不了。如果再能招募巴林部與科爾沁部,正好讓其形成競爭之勢,也讓我大明更好的掌控。」
見在場的大部分人都同意,朱由校頓感欣慰,那就明白此事通過了。至於孫承宗說的惹怒阿爾寨等人的話,他一點都不在乎。
「那此事就這麼定了,到時候快點把詔書寫好下發。」
「臣等遵旨!」
在朱由校看來,這些蒙古人都是畏威而不懷德。因此不能對其太好,否則他們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並且對大明還不甚恭順。
因此一定要恩威並施,對於不聽話的一定要給予懲戒,不然真當大明是軟柿子了。
不過既然說到了此事,他就忍不住想起了林丹汗。此人一直拿著大明的錢卻不干事,究竟是何用意,真當大明是冤大頭了。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詢問孫承宗、王在晉等人道:
「之前朝廷為了對付建虜,曾與林丹汗商議,約定朝廷每年給其四萬兩的賞銀,並開放互市,讓其能對付建虜。
但現在都過去兩年了,也不見他有什麼動向。去年還說要出兵卻食言了。去年年末,朝廷又跟其商議,說今年一起出兵對付建虜,不知道還能不能成行。
民間做買賣都講信譽,而林丹汗貴為蒙古大汗,黃金家族血脈,卻連民間的商賈都不如,做事如此不講信譽,首鼠兩端。這讓我大明如何信任他,我看再這樣下去,這個賞銀也不要給了。」
聽到皇帝對林丹汗意見如此大,在場眾人也不禁思量起來。
兵部尚書王在晉率先站了出來,他早就對林丹汗不滿了,皇帝這麼做正合他的心意。
「陛下所言甚是,此事本就是王化貞提議的,臣當時便再三反對。現在看來林丹汗此人首鼠兩端,拿錢以後,也沒有什麼真正的作為。這個錢給得著實有些虧了。因此臣奏請再派使者前往察哈爾,再重申賞銀一事,如果他還不願意出兵,那就斷其賞銀,以示懲戒。」
王在晉的話,朱由校甚是愛聽,聞言思慮了一會,立刻點頭道:
「此話有理,就這麼辦。」
先禮後兵,現在察哈爾還有些許利用價值,所以林丹汗聽話的話,朱由校不介意繼續給錢。但如果他不聽話,那就休怪自己不客氣了。
再說現在形勢逆轉,大明強勢,建虜屢遭重創。之前林丹汗可能怕建虜不敢打,現在建虜如此弱勢。除非林丹汗腦子壞了,不然朱由校想不出什麼理由會讓他拒絕出兵。
京營大捷,讓朱由校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這場大勝的意義不僅僅是戰場上的,更是多方面的。
有了這一場大勝,以後對付建虜更加從容。也讓陳良弼率京營坐鎮廣寧,整頓遼左的事情更加容易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