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朕這大明還有的救> 第394章 孫元化去西洋

第394章 孫元化去西洋

  第394章 孫元化去西洋

  朝廷最根本的就在於錢。


  只要有錢,啥事都可以做。如果沒錢,哪怕你有雄心壯志,也無法施為。


  因此見鑄幣的事情終於定下來了,朱由校不禁長舒一口氣。


  鑄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要把百姓的銀兩都換成銀幣更是如此,沒有十幾、二十年很難辦成。


  但明知如此,朱由校還是要堅定不移的推行此事。


  因為這不僅會給朝廷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更可以把朝廷的貨幣之權收歸國家,讓大明朝廷重新掌握鑄幣權,跟為以後的錢莊、銀行做鋪路。


  朱由校在前世的時候,經常看一些網路小說,主角一即位就設立什麼錢莊跟銀行,百姓們動不動就都存進去了,主角立馬賺的盆滿缽滿。


  但朱由校穿越后才知道,這根本是行不通的。


  金融講究的就是兩個字:信任。


  而明朝的官員、百姓對皇帝本來就很不信任。


  特別大明朝廷經濟方面的作為是一塌糊塗,從最開始不讓用銀兩,必須要用大明寶鈔,這麼用罷也無所謂。


  只是朝廷隨意濫伐,真把其當成了印鈔機,導致大明寶鈔極度貶值,拿去當廁紙都嫌膈手,更別說萬曆皇帝礦稅之禍等等。


  所以朝廷的金融信譽幾乎為零,如果自己上來啥也不幹,直接推出錢莊、銀行。定會被官員、百姓認為是皇帝斂財的手段,先不說同意不同意,但抨擊、批駁是一定的。


  因此對於組建錢莊、銀行之事,朱由校慎之又慎,不敢輕舉妄動。


  他想先慢慢改革稅制,鑄造貨幣,讓百姓商賈從中獲利。這才能重拾朝廷經濟信譽,以後的事情也會更好做。


  想通此事以後,朱由校又跟劉一燝商議了些細節,就讓他們去退下自己商議了。


  只是等劉一燝走後,徐光啟還站在原地,不見離開的意思。朱由校見此甚是好奇,不由地問道:


  「愛卿可還有什麼事情要給朕商議嗎?」


  徐光啟面露苦笑,緩緩的點頭躬身說道:

  「陛下,臣留下來是有一件事先要求您允許。」


  見徐光啟這麼一說,朱由校更加好奇了。


  「什麼事,徐愛卿但說無妨,自朕即位以來,你盡心用事。其中功勞朕都看在眼裡,只要合理的,朕定會同意。」


  「陛下,此事其實也不是為了臣自己,而是為了臣的學生孫元化,臣想請求陛下讓他也出使西洋。」


  讓孫元化出使西洋?


  朱由校恍然大悟,他今日早朝的時候,看了禮部遞上來的名單。


  這次朝廷出使的有四人,其中禮部兩人,分別是主客司與四夷館各出一名郎中,鴻臚寺一人,最後一人便是錦衣衛的人。


  名單上的三名文官均出自大明朝外交部門,其中一個出自四夷館的員外郎更是會佛郎機語。


  對此朱由校也沒有說什麼,畢竟第一次去屬於探險性質,說實話是有些風險的。


  朱由校也不會派什麼重要人物去,萬一出事就麻煩了。


  等去了簡單了解了情況后,朱由校想著就要派出一個大使團前往,那次才是第一次正式出訪,到時候定要派一些重要的人去。


  因此朱由校聽到徐光啟想讓孫元化去,頓時有些驚訝,當即好奇的詢問起緣由。


  「孫元化此人能力出眾,一直在里草欄場任職,又對研製克虜炮、燧發槍有功,朕一直在心裡記著。還想著以後讓他出任外職,愛卿怎麼突然想讓他出使西洋。」


  徐光啟一聽,也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跟去西洋相比,在大明任職其實是更加划算。


  在大明任職不僅安全,自己還可以助力於他,讓他未來仕途也會更加順利,而去西洋的話就只是他一個人打拚,其中兇險自不用說。


  但當他聽過孫元化的分析后,他也轉變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這既是微臣的想法,更是孫元化自己提出來的。孫元化本就是舉人出身,因受到陛下抬愛,一直受到重用,無論是微臣還是他自己都甚是感激陛下。


  但上月他突然找到微臣,說自己想要代表去西洋,一則他本就對西洋之學感興趣,想親自去看看。


  二則他本身會佛郎機語,也與湯若望等人有聯繫,如果去了西洋,能更方便了解當地的情況,到時候給陛下介紹起來也方便。


  三者他說目前的西洋之書,都是從湯若望等人帶過來的,不是最新的。他本身對西學感興趣,如果去定要給大明再帶些最新的西洋之書來。」


  朱由校聽著這話,隨即用手托著下巴,略微思索起來。 看來孫元化的是有自己想法的,他有其他人所沒有的優勢,便是他對於西洋情況要比朝廷禮部那些人還要熟悉。


  如果去了以後也會更加細緻的了解西洋諸國,給自己的介紹也更加詳細。


  「孫元化拳拳報國之心,朕自然是知道的,如果他想去朕肯定同意。但從大明到西洋數萬里之遙,我聽西教僧侶說光坐船都要大半年,其中海風、食物、海盜等等兇險異常,朕對其略有擔心。」


  「陛下,微臣也知道路途遙遠艱難,但孫元化並不懼怕這些。這畢竟是我大明第一次去西洋,如果派孫元化去詳細了解西洋情況,對我大明甚有裨益。


  至於其中的風險,孫元化也是知道的。他已經明言,如果真出事,那就如戰死沙場,為國捐軀,還請陛下不用憂慮。」


  徐光啟聽到皇帝的擔憂,他心中也是這麼想的。只是孫元化早就明了其中風險,哪怕他勸說也無用,現在他只能據實稟報,支持孫元化了。


  聽到到徐光啟這一番解釋,朱由校也不禁嘆了一口氣。


  「話說到如此,朕如果不同意,那就顯得朕太絕情了。」


  他說到這裡就望向徐光啟,鄭重其事說道:

  「著任孫元化為戶部郎中,提主客司事。此次前往西洋的使團以他為首,全權處理其事。」


  徐光啟一聽心中也暗暗舒了一口氣,當即躬身道:


  「遵旨,臣為孫元化謝陛下。」


  朱由校緩緩點點頭。


  「你回去多給他囑咐下,也讓湯若望等人說給他說下西洋情況,以及航海注意事項。」


  「還請陛下放心。」


  「嗯,就這樣吧,朕累了。」


  見徐光啟點頭,朱由校也不想說什麼了,直接擺擺手讓徐光啟退下。


  看著離去徐光啟,朱由校緩緩起身,向御座的對面的牆壁上走去,偌大的《坤輿萬國圖》掛在牆壁上,格外醒目。


  朱由校站在地圖旁,目光從北京方向逐漸往下延伸,經大明、南海、菲律賓、馬六甲、印度、非洲、最後到了歐洲。


  這麼長的距離,作為穿越者的朱由校也知道其中的兇險。


  因此不管孫元化出於什麼目的,是想要立功,還是名聲也好,朱由校對此都充滿了敬佩。


  同時心中也在暗想,既然派孫元化去,那許多對於歐洲的計劃,也可以早一些布置了。


  ——


  貴州布政司


  俗話都說貴州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山離天三尺三、人無三分銀,洪承疇原本以為只是傳言,但一進這地界就知道這話所言非虛。


  自從八月初接到押送糧草的任務,洪承疇便馬不停蹄出發,帶著船隊沿水路趁著還有西南風,掛帆逆長江而上,前往武昌府。


  得虧朱燮元為五省總督,湖廣布政司也在其管轄之下。在糧草運到以後,湖廣布政司便協助朱燮元調撥民力,水陸兼程趕到貴州。


  但一到貴州,洪承疇當即就領略了貴州的特色,山巒峰聚,到處都是崇山峻岭,想要陸路運輸很是艱難,只要扼守交通要衝之地,外面很難打進來。


  所幸朝廷也知道這一道理,因此在創設貴州布政司的時候,秉承著「固守一線之地」的思想,在前往四川、雲南、湖廣三布政司的路上設置眾多驛站,並在其中廣置衛所,鼓勵軍屯。


  原本這些驛站經過上百年的經營早就破敗不堪,當地土司也對朝廷越發不恭順。


  但經過萬曆朝的播州之役跟三月四川永寧討逆后,西南四大土司的兩個都被朝廷平定,現在只剩下水西安氏跟水東宋氏還在,讓貴州諸土司有點懼怕朝廷。


  特別現在朝廷大軍雲集,想要一舉剿滅水西安氏,眾土司們見狀也不敢輕舉妄動,唯恐得罪朝廷,最後被安邦彥所連累。


  當然這些土司也都是看人下菜,他們的所謂不輕舉妄動,無非就是在看戲,看這一場戰果如何。


  如果朝廷勝了。到時候朝廷挾大勝之威改土歸流,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但如果朝廷死活剿滅不了安邦彥,到時候各個土司也不會給朝廷面子了。


  但不管如何,洪承疇目前還覺得挺好。


  作為貴州布政司左參議,兼糧道御史,他一路待遇還是很好的。貴州西北各土司都不敢得罪這個大官,對其甚是恭順,紛紛派人前來幫忙搬運糧草。


  有了他們的助力,洪承疇很快把糧草押運到了貴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