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圖書館的設想
第188章 圖書館的設想
皇帝準備開設京師同文館的事情,迅速通過內閣下發給了六部。
劉一燝、葉向高等東林人本就跟西法黨相善,因此也樂見其成,並未有阻攔。
只有浙黨等人群情激奮,暗道陛下真是糊塗,這些西教僧侶要求教徒不尊孔子,不跪拜父母祖宗。
這等違背天倫,大逆不道之徒,朝廷怎麼能重用呢,還要翻譯他們的典籍,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特別是沈灌反應最為激烈,他可是南京教案主要主持者,如果這個口子一開,那他之前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他的威信如何自持。
因此看見皇帝的批紅,他也不管皇帝的看法,請求面見皇帝,必須要當面陳詞。
朱由校也早就料到沈灌的反應,畢竟這麼大規模的翻譯著作,是以前很少有的,更不要說西洋這地方許多人都沒有聽過,自然抵觸也大,反應也劇烈,相信用不了多久,不僅僅是浙黨,其他保守的朝官也會上書反對此事。
「陛下,這西教居心叵測,讓教徒不孝順父母,不祭拜祖先,這與中華之禮背道而馳,大相違背,居心叵測,臣跪求陛下切不可因一時之利,就讓這等妖教肆意傳播,毀我中華根基。」
沈灌一上來就給西教扣上了一頂不忠不孝的帽子,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明朝,這可是罪無可赦的。
朱由校一聽他這麼說,就知道這個想法不是空穴來風,是許多保守派官員和士大夫的看法,這種不忠不孝的西教要之有何用呢。
只是如果朱由校是一個懵懂的孩子他還真信了,可惜他是後世來的人,自然知道沈灌雖然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以偏概全了。
什麼不忠不孝,說的太過了吧。
天主教有些禮儀跟規則確實不符合中國,朱由校的想法就是讓它跟佛教一樣,須得入鄉隨俗,進行本土化改造,切斷與歐洲的聯繫,到時候什麼教皇任命主教、除了上帝外不能跪拜點等等統統廢除,既然在大明傳播,就要守大明的規矩,否則都不能傳播。
「好了,好了,你起來,當年漢朝佛教傳入中國,情況比這更甚,不能嫁娶,不能孝順父母等等戒律,比西教更甚,現在不都好好地嘛,怎麼西教就不行了,再說了,朕只是讓他翻譯西洋著作,又沒有允許他們大肆傳教,愛卿不必如此焦慮。」
雖然皇帝耐心的給他解釋,但沈灌卻不能接受,在他看來翻譯西洋書籍比西教傳播更可怕,以往都是中華向四周朝貢或者蠻夷之地傳播文化的,現在這些人居然向中華傳播文化,這樣下去勢必讓很多人學習西洋,這樣豈不是更容易讓西教傳播,荼毒浸染我天朝百姓。
他現在可是豁出去了,如今已不是政見之爭了,而是文化之爭,今日不讓皇帝收回成命,他如何面對儒家聖賢。
「陛下此言差異,佛法精湛,可補中華之短,豈是西教可比。西洋距離大明不下萬里,佛郎機人乘船至此,目無法紀,先是意欲犯邊,被我朝擊退後,又勾結倭寇作亂,倭寇平后,朝廷憫其可憐,租讓澳門讓他們經商,沒想到這等人還不知足,還想侵蝕中華文化,陛下不能不禁止啊。」
「臣在江南,早就知道這些洋人的險惡用心,佛郎機人在攻殺我南洋屬國,又呂宋馬尼拉等地大肆屠殺華人,奴役呂宋土人,現在不敢在大明放浪形骸,完全是因為打不過大明,如果有朝一日大明衰弱,他們定會如虎狼般而入,還請陛下明鑒啊。」
沈灌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後已經撲跪在朱由校的腳下,哭喊著讓他收回成命。
朱由校無奈地看著他,連忙示意讓何寧等人趕快把他扶起來,沈灌說的有道理,未來不就是這樣嘛。但自己正是因為怕出現這種情況才要翻譯西方著作的,取長補短才能讓大明繼續得以進步啊。
看著何寧跟張昶把顫顫巍巍的沈灌扶起來,朱由校直搖了搖頭,知道哪怕自己把內心所思所想給他說也無用,你有你的理,他有他的理,雞同鴨講,說了也會覺得伱不懂他意思,不理解他。
如果都可以通過勸說說服別人,那事情就簡單了,朱由校不禁的感慨道。
「好了,好了,你是內閣大學士,如此失態成何體統。」
「只要陛下收回成命,臣甘願受罰。」
朱由校擺擺手,直接打斷了他的言語。
「朕意已決,此事也下發六部執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更何況朕是天子呢,如此輕易改弦更張,讓諸位臣公如何看朕,所以此事不容再議!」
見到皇帝如此堅決,沈灌見狀就要再次跪下建言,他已經下定決心,如果皇帝不同意,他就長跪不起,如果還不同意他就跟同樣反對的朝臣跪在午門外,直到皇帝收回成命為止。
但朱由校哪裡會給他機會,立刻就給了何寧一個眼神,當即把沈灌鉗制扶住,讓他跪不下來。 「不要跪了,也不要勸了,朕既然已經下詔,就沒有收回的餘地了,但此事也不是沒有迴旋的餘地。」
沈灌一聽沒有收回的餘地,當即還要再跪,但又聽到最後一句話,忽然又來了希望,想聽聽皇帝說的餘地到底是什麼。
「朕雖然下令翻譯西洋著作,但西洋著作有何益處,除了火器方面朕知曉以外,其他內容朕也是道聽途說,不甚了解,只是徐光啟等人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朕想也是如此,翻譯過來只要一部分有用,那也是大功一件,到時候如果有誰想學,想看,朕就放在館閣中,讓天下人查閱,這也算是一樁幸事。」
看著沈灌期翼的眼神,朱由校也拖延,一邊來回踱步,一邊詳細解釋起來。
「但是朕思前想後,覺得像你所說,大明泱泱大國,天國上朝,從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典籍珍藏,難道就能被西洋比的下去?」
這話說道沈灌心坎里了,中華不知道多少典籍,難道就能被西洋比的下去。
「所以朕就決定,既然設館閣翻譯西洋典籍,那咱們的書自然不能拉下,徐光啟不是說西洋得力之處,不僅僅是曆法,還有水法、演算法、測望、儀象、日執、醫理、樂器等等嘛,那我們就比一比。」
「朕也專門下詔在京城設館,讓翰林院搜集天下水法、演算法、測望、醫理等等書籍,好好編輯修整,到時候就跟這西學書籍好好比一比,看看誰優誰劣,你看如何啊?」
這是朱由校前思後想的折中法子。
他想著沈灌等保守派反對的原因,無非是心裡不平衡,覺得自己重視西學,對中華典籍不重視,那自己就好好重視重視,還專門給他們一樣任務,搜集圖書,到時候跟西洋知識比一比,這樣一來不僅讓這些反對的人有事做,也可以藉機搜集明朝理工類的書籍,進行個大總結。
等徐光啟把金尼閣也帶了七千餘部歐洲精華典籍翻譯好后,再做個匯總,這樣就可以集中西文化之精華了,為以後改革儒學,創立新學打下基礎。
朱由校算盤打著噼啪響,沈灌聞言也一愣,沒想到皇帝有這個想法,不過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到時候把西洋書籍比下去,那就自然證明西學的無用了。
再說收集典籍,傳承文化,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自己自然是樂見其成,只是這樣一來不久變相允許徐光啟等人翻譯著作了嘛。
「陛下,這想法雖好,只是搜集起來確實有些難。」
「有什麼難的,成祖皇帝不是命人修撰了《永樂大典》嘛,此書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號稱無所不包。
這書平日藏於大內,百姓士子都不能目睹其內容,朕甚是遺憾,想著把這書的嘉靖副本拿出來,放置在館閣中,只要以此書為藍本,再搜集本朝書籍即可。」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後,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
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哪怕是沈灌都沒有見過,現在聽說皇帝願意拿出來作為底本,供他們參閱,哪怕是他多年的養氣功夫,也不免激動。
甚至有種多虧了西黨,不然怎麼會有這種好事的感覺,但這書還是太重要了,如果在京城置於館閣,放永樂大典其中,人來人往,萬一有什麼損失,那他真的追悔莫及。
「陛下聖明,如果有此書為藍本,那搜集起來便不費力氣了。只是這書本來就是陛下御覽,自成書以後多次差點因火焚毀,如果貿然拿出,萬一有所損傷,臣等擔待不起。」
這個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這個圖書館的設想,朱由校可是想了很久了。
「放在皇宮有什麼用,自嘉靖也重新抄錄以來,這書副本貯文淵閣,正本貯皇史宬,平日借閱也少,依朕看還不如拿出來呢。
到時候在京城設館,你們一邊以此為藍本搜集書籍,而大明的百姓士子也可以過來借閱抄錄,以開明智,豈不美哉。」
第一更,求訂閱、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