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第911章 一時之過,功在千秋
第911章 一時之過,功在千秋
……
長安的風,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的開始出現了不同的方向。
就連對於李傕郭汜等人的行為,也逐漸開始由褒貶不一,開始轉向批判。
而聆聽城內的風言風語,也讓李傕郭汜等人感到疑惑。
明明他們都已經重新開墾鄭國渠,準備重啟關中十萬傾良田,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罵他們呢?
這和他們想象的不一樣,不應該是百姓們感恩戴德,然後開始精耕細作,一舉解決他們的糧食危機問題。
李傕,郭汜和樊稠等人直到現在,依舊沒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完全沒有想過,在他們的暴力鎮壓和指揮下,開墾鄭國渠的羌人,賊匪,罪犯,俘虜,贅婿等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死了多少?
已經見慣死人的李傕郭汜等人,也沒覺得自己的行為和處理方式有什麼問題。
不過在聆聽長安成立的風言風語,李傕在簡單的詢問和探查之後,也就不再過多的關注了。
畢竟語言終究是語言,又不可能幹掉他,那些老百姓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真把那些老百姓全部幹掉了,誰來給他幹活?
反正他只需要將鄭國渠給重新開啟起來,就可以靠著鄭國渠,灌溉農田生產糧食。
讓他們西涼的將士,可以暢快的吃,並且每一頓都能吃飽的那種。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按照伙食相對應的標準進行標配,唯恐浪費一粒糧食。
不過長時間的聽著那些語言,李傕的心情也不是很好。
而主將的心情不好,自然會牽連到士兵。
在這種情況下,士兵也能夠感受到主將的心態。
在執行監督和巡查的過程當中,態度就會嚴厲很多。
對於以前一些視而不見的問題,也會進行嚴厲的看管。
在這種高壓的壓迫之下,無力反抗的眾人,只能加快自己的幹活速度,進一步加快鄭國渠的恢復速度。
李傕郭汜等人見此,更是滿意的笑容出來,隨後進一步加大了壓力的態度,爭取讓這些人有更快的幹活速度。
至於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會產生犧牲,就不在李傕郭汜等人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如果他們生活還過得去,那既然該考慮的都會考慮。
可是涉及到鄭國渠,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那是他們活下去的未來,重視程度自然不一樣。
鍾繇看著在自己的命令之下,進行管理的李傕等人,也只是皺了皺眉頭,便不再過多的插手。
當初制定這個計策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相對應的思想準備。
所以即使親自看見,鍾繇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和抱怨。
一時的現狀和長久的現狀,終究還是有差距的。
雖然過程可能會比較艱辛和痛苦,但卻是必須要忍受的。
如果不能開啟鄭國渠,在關中地區,恐怕以後每年死的人,遠比現在的更高很多。
雖然是一時之苦,但卻是長久之功,苦在當下,功在千秋…
但無論如何,相對應的民怨和民憤,終究還是要平息的。
畢竟雍涼地區百姓的戰鬥力,可比其他地方的戰鬥力高多了。
民風彪悍,那是真的彪悍,如果一個管理不當,只會給後來的人添加麻煩。
鍾繇也不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況,來干擾自己的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李傕郭汜等人,自然就成為了最好的背鍋人員。
畢竟他們的能力和腦袋,用來背鍋再好不過了。
不僅如此,李傕郭汜等人,目前的身份夠高,實力也足夠,就算用來背鍋,百姓也不會說什麼。
畢竟那可是整整三位縣侯,出來進行背鍋的話,還有什麼是背不動的?
鍾繇靠著這段時間的觀察,更加確認了自己內心當中的想法。
李傕,郭汜和樊稠幾人,確實不喜歡動腦袋,或者說,就算是動腦袋,也是聊勝於無。
也正是因為如此,鍾繇的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打著李傕郭汜等人的名號,逐漸的加大了勞動人員的工作量。
試圖通過這種緊趕慢趕,爭取在新一年糧食收穫之前,將鄭國渠給開出來,然後又剩下的半年時間,開墾關中十萬傾良田。
李傕郭汜等人對於鍾繇打著他們的名號在幹活,也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和看法。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在意這些。
至於是否打著他們的名號也不重要,畢竟這些百姓,就算再怎麼有力,和他們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更何況他們是軍人,真正的西涼鐵騎軍人,又怎麼可能會面對一些手無寸鐵的人的挑戰。
反正李傕才不相信,這些工作的人裡面還能是黃巾不成?
既然不是,那就無所畏懼。
鍾繇看到最後反饋出來的結果,整個人更加滿意了。
通過一定程度上引導輿論,改變百姓關注的重心,避免被有心之人破壞。
然後在轉移矛盾的主要人員,再拖一些時間。
最後這些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再一次出來,為曹操效力。
不僅不會怪罪曹操,反而還會感謝曹操的所作所為,讓他們有了新的機會,可以離開那些暗無天日的地方,重新生存下去。
「這些人啊,每次算計一方面的時候,總是會摟草打兔子,帶上一些其他的計策和謀略…」鍾繇看著手中的書,頗為感慨的說道。
然而,看著書上的內容。就算是鍾繇也愣住了,隨後恢復了正常,開始繼續進行實施計劃。
對於戲忠陳群等人的謀划,鍾繇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能夠做一件事情,完成好幾件事情,本身也是謀士的能力。
在有如此條件的時候,自然竭盡所能,在最大限度的情況下,做到最好。
雖然又給他添加了很多的工作,但有時候該干還是得干。
鍾繇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抬頭望天,儘是一抹凄涼。
關中是個好地方,不管是楊家,還是曹操,拿下這個地方,也就有了崛起之機。
但是不管是楊家,還是曹操,恐怕很難和平共處啊。
楊家的人太聰明了,聰明到已經自負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