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晉末的卯金刀> 300.第300章 王敦之亂

300.第300章 王敦之亂

  第300章 王敦之亂

  趙安奇襲豫州,這時候的豫州被戴淵抽調了大量士卒,趙安奇襲過來時,豫州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抗力。


  再加上趙安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很快把一些逃役到了豫州的北方流民拉攏過來。


  這讓佔領豫州的過程可以說無比順利,一轉眼便從侵略者成為了坐地戶。


  尤其這些北方流民見到趙安真把豪族的田分給他們時,北方流民馬上就換上一副諂媚的笑容,趙大將軍,這邊走,這邊有世家豪族。


  趙安也沒多少猶豫,馬上便帶著士卒包圍了桓宣老家,把所有跟他有那麼一絲血緣關係的人全部都打包送給劉泰。


  到時不論劉泰是想威懾桓宣也好,是想勸降桓宣也好反正跟趙安是沒有什麼關係了。


  對趙安來說,自己所要做的就是趁著此刻豫州兵力空虛,儘可能攻城略地,然後儘可能收刮糧草。


  等到秋收的糧草被自己給收割了,那晉廷短時間想把豫州諸郡重新拿回去,那就未免有幾分痴人說夢了。


  就在趙安一路征戰順利時,直接截獲了一群從南方那邊逃難過來的家族。


  為首的更自稱是劉隗,能告知王敦之亂的最新情況,這卻是讓趙安愣了愣。


  因為王敦討伐晉廷名義就是以討伐刁協與劉隗的名義,結果現在劉隗居然逃出來了。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王敦之亂必然是王敦已經贏了,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事情啊!

  這時候的趙安沒任何遲疑,馬上便派遣快馬把劉隗送到劉泰那裡,讓劉巍跟劉泰彙報下王敦之亂的始末,以及現在晉廷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了。


  說實話,劉泰等人見到趙安送了劉隗過來,那或多或少有幾分的發愣。


  畢竟劉隗與刁協幾乎算得上是司馬睿抗衡世家的謀主了,結果現在的劉隗居然過來了。


  劉泰倒也沒多少遲疑,果斷開口:「劉先生你可否說說晉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劉隗對著劉泰行禮,然後說道,「啟稟漢王,在下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劉隗卻也馬上跟著劉泰說起了整個王敦之亂的始末。


  首先是,他跟刁協兩人協助司馬睿執行「以法御下」的方針,推行了「崇上抑下、排抑豪強」的一系列「刻碎之政」,與琅琊王氏等門閥勢力相抗衡。


  這導致琅琊王氏在朝廷的代錶王導受到司馬睿的疏遠,直接激化了王敦與司馬睿的矛盾。


  為此,王敦還特地上書,表示陛下應該親賢臣,遠小人,多多與王導商量事宜,不要跟刁協與劉隗混在一起。


  司馬睿當時的心情絕對是,你在教我做事?!

  不過,在刁協與劉隗看來,這更像是故意遞個借口殺了王導,從而方便王敦起兵。


  所以,司馬睿不但沒怪罪,反而不論是給王敦還是王導都增加了賞賜,但更疏遠了。


  隨著刻碎之政的執行,不論是當地的世家,亦或者北遷過來的世家,都出現了反對。


  而王敦見到這一幕,又加上祖逖死了,便是果斷反了。


  當然,王敦打出來的旗號自然是清君側,更把目標對準了劉隗和刁協,表示只要司馬睿殺了劉隗與刁協,那自己就馬上撤軍回去,司馬睿咬咬牙選擇了先抗一波再說。


  說實話,這時候的司馬睿就應該要多向漢景帝看齊。


  想想那位大漢棋聖從來就不走尋常路,除了下棋下死了人以外,最經典的就是七國之亂的應對。


  這些諸侯提出誅晁錯,清君側時,漢景帝反手就把自己心腹重臣送上的斷頭台,直接讓這些諸侯沒了征討的理由,從而坐實了他們就真的是謀反,簡直把帝王的薄情寡義展現到了淋漓盡致。


  而司馬睿完全是能抄這操作的,因為殺了刁協與劉隗,徵召將領討伐王敦,若王敦滅了,自然推到是王導獻奸言,令自己通殺能臣。


  如果打敗了自己更是能跪著跟王敦說,「朕親自給大將軍您送奸臣的腦袋來了,如今有大將軍在朕才能安心下榻啊!」


  反正不管怎麼樣,殺了他們至少自己有苟下來的機會。


  作為皇帝,只能說司馬睿還做不到兼具二皮臉與不要臉,這讓他應對王敦之亂很被動。


  接下來便是王敦與司馬睿開始各自展現什麼叫做謀反與平定謀反的下限。


  只能說,華夏優秀的匹配機制,把他們匹配到一起,多少還是有幾分命中注定的感覺。


  王敦起兵時,倒也知道合縱連橫的道理,果斷先派遣人去聯繫甘卓,與他一起順著長江夏寧澤下流進發。


  甘卓口頭上答應了,但等到王敦登船準備出發的時候,甘卓又不來,反而派遣自己的參軍過來勸說王敦,要不我們還是別作死,還是放棄吧。


  王敦嚴重懷疑這老小子是不是耍自己啊,但臉上只裝作驚愕,表示自己是大忠臣道:

  「甘卓你怎麼又改變了主意?他是顧忌我危害朝廷吧。


  我只是想要除奸臣,清君側,絕對沒有什麼壞心思,伱跟我干,事成后我就讓你當公爵!」


  孫雙回去稟報,甘卓還是心中猶豫不決,畢竟王敦欺騙成性,許諾不還的實在太多了。


  身邊人見甘卓猶豫,馬上便有人勸道:「我們暫時先答應王敦,要是王敦進展順利,我們就討伐奸臣,要是王敦進展不順利,我們就討伐王敦。」


  甘卓感嘆道:「當初陳敏作亂,我先隨從,後來圖謀反擊,論說此事的人都說我是害怕逼迫而改變立場,我心中常感愧赧。這回如果再這樣做,我又有什麼臉面呢!」


  不得不說,王卓稍稍有幾分羞恥心,這種先順從,後背叛的事情,在晉末也是非常常見。


  但王卓幹了一次之後覺得羞恥,所以稍微想掙扎一下。


  只不過這一種優柔寡斷,能夠讓他到底堅持多久的時間,怕是誰也不知道。


  所以,甘卓懷著拖人下水的心思,儘可能的拉攏更多的人集體做出決策,便把這件事告訴了順陽太守魏該,魏該堅定的拒絕了跟王敦一路。


  緊接著,王敦派遣參軍桓羆向著司馬承遊說,但司馬承表示要拱衛自己司馬氏的江山,果斷囚禁桓羆,任免虞悝為長史,任命虞望為司馬,總領、監護諸軍,和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長沙人王循、衡陽太守、淮陵人劉翼、舂陵令、長沙人易雄,共同舉兵征討王敦。


  並四處傳布檄書,羅列王敦罪狀,於是一州之內的郡縣,全都響應司馬。


  只有湘東太守鄭澹,也就是王敦的姐夫不從命,司馬讓虞望討伐並處斬,用以曉示各地。


  司馬承也非常清楚,自己只抗住王敦,吸引王敦的兵力就好,真正關鍵其實是王敦身後的甘卓,便派遣了自己的主薄鄧騫到襄陽遊說甘卓。 而王敦也害怕甘卓在身後有變,果斷派遣出自己的參軍樂道融去安撫甘卓,讓甘卓與自己一起東進。


  尤其是在司馬承抵抗的情況之下,自己不得不分兵抵擋,就更需要甘卓相助了。


  所以樂道融來到了甘卓的軍營之後,直接對甘卓勸道:


  「主上親臨萬機,自用譙王為湘州,非專任劉隗也。而王氏擅權日久,卒見分政,便謂失職,背恩肆逆,舉兵向闕。


  國家遇君至厚,今與之同,豈不違負大義,生為逆臣,死為愚鬼,永為宗黨之恥,不亦惜乎!

  為君之計,莫若偽許應命,而馳襲武昌,大將軍士眾聞之,必不戰自潰,大勛可就矣。」


  簡單言之,王敦派遣出來安撫甘卓的使者,在見到甘卓第一時間就倒戈了。


  這種使者,就算放在整個出使的使者中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但對猶豫不決的甘卓來說,這邊即有司馬承的使者勸說,又有王敦的使者倒戈,頓時明白王敦舉起反旗絕對不是什麼人心所向。


  所以終於下定了決心道,「討伐王敦,撥亂反正,這本來就是我的本意。」


  於是發布檄書數落王敦叛逆的行狀,率領麾下軍隊開始征討。


  派遣參軍司馬、孫雙持奉上表送到朝廷,派羅英到廣州,約陶侃共同進討。


  戴淵鎮守在長江西部,先得到甘卓的信,用表文的形式奏上,朝廷內都歡呼萬歲。


  陶侃見甘卓來信,隨即派參軍高寶領兵北上,武昌城內傳甘卓來了,眾人都逃奔離散。


  只不過,甘卓雖然決定了反抗王敦,更公開宣戰,但性格不夠果敢堅毅,且年老多疑。


  此時仍然猶豫,大軍停駐在豬口,更打算先解救被王敦將領魏乂圍困的司馬承。


  雖然司馬承要求甘卓先攻破武昌,長沙之圍自然隨武昌陷落而解。


  但甘卓仍沒動作,同時王敦知道甘卓舉兵十分害怕,派了甘卓侄兒甘卬勸和,而甘卓莫名其妙停駐豬口數十日。


  於此同時,城內的琅琊王氏都被朝廷捉拿,等候司馬睿的發落,司馬睿有選擇放過了王導,司馬睿並且派使者去告訴王敦,讓他停止叛亂,但王敦拒不從命,扣留了使者。


  可以說,這時候的王敦也知道了自己已經到了退伍可退的地步了。


  後面有司馬承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又有甘卓準備捅自己的老家,自己若是退走,那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鱉。


  所以王敦心一狠,果斷趕路,很快便到了建康,當然出於心中的怒氣,所以王敦想要討伐駐守金城的劉隗。


  但參軍杜弘向王敦建議:「劉隗手下不怕死的士兵眾多,不容易戰勝,不如進攻石頭城。周札對人缺少恩澤,士兵都不願為他效力,一旦遭攻擊必然敗走。」


  周札生性貪財吝嗇,平時以聚斂為務,手下士卒甲胄武器都多有不齊,所以面對王敦果斷打開城門迎王敦入城,讓王敦輕易掃清了進攻建康的最後阻礙。


  到這時候,那就不是劉隗固守抵擋,而是必須要自己去率眾去救駕了。


  刁協、劉隗、戴淵帥眾攻石頭城,王導從容的派出士卒輕易的將他們擊潰。


  甚至就算太子司馬紹都親自率領將士與王導決戰,但依舊不敵,被王導輕易俘虜。


  刁協與劉隗退至太極殿,司馬睿拉住二人的手,流淚嗚咽,讓他們逃離建康以避禍。


  刁協表示要以死盡忠,被元帝勸阻。元帝撥給二人兵馬,讓他們自尋生路。


  然後劉隗便是帶著家族順勢逃跑了出來,此刻回首,依舊多少帶著幾分的驚心動魄。


  「也就是說王敦贏了,那琅琊王氏有登上皇位嗎?沒有印象啊?」劉泰聽著劉隗的講述,心中不由的思索。


  但很快的,劉泰對劉隗說道,「說實話,雖然劉先生您是大才,按道理來說,我應該授予您高官厚祿。


  但先生您若一來,我便授予您高位,怕是將士們不服。


  不如這樣,您替我去昌邑做一回使者,去勸勸桓宣投降大漢,以免昌邑受到兵戈之苦。」


  「我?!」劉隗聽到劉泰的話有些發愣,他總感覺劉泰是要自己去死吧!

  而劉泰從容道,「當然,既然要勸說桓宣,自然是要準備禮物。


  我這裡有跟桓宣有血脈關係的全族兩百五十七人,這些人就是我給桓宣的禮物了。


  如果他選擇為晉廷盡忠,我尊重他的選擇,保證讓他全族跟著他一起上路,絕不孤單。


  如果他選擇投降大漢,那不但能免除士卒生命之危,更能讓他家族繼續存續下去!

  為了表示誠意,這些人全部都能先送給桓宣,給他增加兩百多人。」


  劉泰說到這裡,轉過頭對身邊溫嶠道:「給這兩百多人全部畫上畫像,並且告知他們,桓宣的抉擇就會決定他們全族的命運,不要隱瞞,把真相告訴他們!」


  「遵令!」溫嶠聽到了劉泰的話,卻是應答了下來。


  而劉泰繼續對劉隗道,「接下來,就勞煩劉先生辛苦一趟,出使那一日,我便擺下酒宴,等候劉先生您凱旋而回。」


  「謝大王信賴!」劉隗聽到劉泰的話,不知道應該對劉泰的自信感覺到讚歎,還是為自己接下來的命運感覺到忐忑。


  而對劉泰來說,不論劉隗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那天給軍營之中大吃一頓。


  到了第二天,那就真的準備對昌邑發動總攻了。


  至於桓宣的選擇,投降自然是最好,不投降那就滅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