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清君側?
第169章 清君側?
女真人出現在了城牆下。
遠遠的,一箭射向尹瓘這邊,有士兵拿著盾牌上前。
只見一隊女真士兵用長木杆挑著一顆人頭,來到城下。
這便是追擊女真小股兵馬的高麗武官的人頭。
女真人這邊帶隊的是粘罕身邊親衛頭領,用漢話來講,就是姓土,家中兄弟眾多,是粘罕很信任的。
這位土大,下馬走到城牆近處,用力將人頭往城頭上扔。
面對這等挑釁,尹瓘大怒:「放箭。」
第一波箭來的時候,土大還用刀去擋,可一隻箭沒擋住射在身上。
叮的一聲,箭彈開了。
「恩,哈哈哈。」土大腦袋雖然不靈活,卻也知道,這箭射不穿他身上的甲。
擺個姿勢。
再中幾箭,箭依舊被彈開。
土大直接撅起腚,然後拍了拍,示意高麗士兵往自己腚上射。
他穿的,可是全甲。
人甲、馬甲全套,重騎兵甲的一種。
大宋步人甲自重五十多斤,這個也有接近五十斤。
硬扛五十步之外的普通弓箭,不要太輕鬆。
尹瓘氣的臉色鐵青,他也聽不懂城下那女真人在罵什麼,自己身邊士兵射出一百多隻箭,絲毫沒傷到對方半分。
一直看著女真人囂張的離開,尹瓘氣的差點暈倒。
立即寫信給開城。
土大呢,離開城牆約五百步了,下馬,將身上的甲,還有馬身上的甲都取了,放在另一匹馬背上,再重新騎了一匹馬。
女真人,還是很愛惜自己的馬。
他們一般備有三匹馬,一匹作戰用,另外兩匹馬,一匹備用,一匹就是用來馱東西。
土木腦袋不行,卻也是一直想著回去就告訴粘罕還有阿骨打,能想辦法多買一點宋人的這種鐵甲,這鐵甲若有幾千副,組建完顏部的騎兵,遼國也沒什麼可怕的。
此時,高麗人也在思考。
如何應對女真人的重甲。
反而女真人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有女真的部落首領認為,當年唐末的時候,女真人其實是高麗的臣屬,不應該對高麗用兵。
這是講過去的。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隋三征高句麗,敗了。
唐打高麗,也是下了血本。
遼國那麼強大,三征高麗,事實上也是敗,小勝卻是慘勝。
所以,高麗是一塊石骨頭,特別容易崩了牙。
這事,阿骨打也是認真的思考過,並且請人去查了遼國征高麗的過程。
頭一次,遼國號稱八十萬大軍征高麗,有勝,但沒得到多少實際的好處,讓高麗割地賠款,高麗竟然拒絕了。
而後,遼國三十萬大軍征高麗,高麗死磕,竟然打敗了遼國。遼國被迫還了六個州給高麗,就此結束。
第三次呢,遼國再征高麗,十萬人只有數千人活著回去。
那麼,真的和高麗打下去,有意義嗎?
眼下,唯一的意義就是,可以與宋人交換甲胄。
再往深處想,阿骨打也感覺與高麗打下去,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當下最重要還是統一女真各部,成為女真各部的大汗最有意義。
阿骨打決定和粘罕深入的討論一下這事。 而後,安排一人前往汴京,希望和宋人重新討論一下,關於高麗人的事情。
梁莘會放過高麗嗎?
不會。
從東跨院離開,回到家中。
曹曇喜歡兵法,也很在意梁莘對高麗人的看法。
梁莘只說了一句話:「澶淵之盟,遼國只是派出三十萬兵馬,就逼的大宋納貢。六年後,八十萬兵馬沒在高麗佔到便宜,你現在告訴我,誰強?論兵馬,論裝備,我們弱嗎?所以弱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趙家人。」
曹曇被梁莘懟的,竟然無言以對。
梁莘拿起茶杯:「高麗,必須滅,為啥呢,因為我討厭他們。」
這理由。
曹曇更加的無言以對。
梁莘這時問:「詩詞中,從李白再到東坡公,有許多人都寫了,不破樓蘭終不回之類的詞,我一直想不明白,樓蘭怎麼這麼招人恨呢?」
曹曇:「懂了。」
曹曇沒當是梁莘問自己問題,只是感覺梁莘用樓蘭的問題來回答高麗了。
事實上,樓蘭也沒幹啥。
真正說起來,就是漢唐時期,樓蘭所處的位置,加上樓蘭經常性背叛,影響絲綢之路。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維護絲路的戰略目標,還是要滅掉不聽話的小邦,也是在警告其他人,所以樓蘭就是那隻猴。
殺給雞看的那隻猴。
這時,王京玉奔入:「莘郎,大事不好。永國公服毒自盡,寫下血書聲討。」
梁莘很淡定:「討誰?」
王京玉:「說宮內,漢末宦官當權之風再起,請天下勤王,清君側。」
梁莘大笑:「好,太好了。」說罷,梁莘起身,大喊一聲:「梁忠,通知高帥備軍,將那血書給我搶來,我等著。」
「是,主上。」梁忠的反應也很平淡。
他知道,梁莘有什麼意外,他也活不了。
曹曇對王京玉說道:「回家,告訴他們,兩個時辰之內,必須把人選出來。」
「是。」王京玉提著裙角就往外跑。
她知道,曹曇要的就是過繼到二房的人。
很快,梁忠就帶人去把血書搶到,然後送到了梁莘手邊。
梁莘入宮。
趙佶此時,正在寢宮內,任何人都不允許告訴,他獨自一人坐在床角,用被子包著自己,眼睛一隻盯著寢宮內的那隻香炭盆。
雖然許多地方已經用上石炭,不過趙佶是皇帝,肯定要用香炭的。
香炭,燒了之後,會有非常好聞的香味。
梁莘入內,拿著那份血書,坐在床邊把血書遞給了趙佶。
趙佶只看了一眼,趕緊就扔到了床下。
梁莘說道:「漢時,劉濞,二十一歲就封了王,景帝之時,他就是以清君側為名,史稱七國之亂。」
趙佶聽完,用被子把自己包的更緊一些,他讀過這段史。
梁莘繼續在講:「唐,安祿山,他打出的旗號就是,清君側,誅楊國忠為名,史稱安史之亂。」
趙佶用被子蒙住了頭。
梁莘還在講:「還有些小的,西晉末年,史稱永嘉之亂,也叫八王之亂,用的理由也是清君側,而後引發了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