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甲胄
第151章 甲胄
女真人已經佔據了梁莘所說的那處礦山。
正在派人出四挖。
很快,有人來報:「報,是鐵礦,到處都是鐵礦,最淺的地方往下挖幾尺就有。」
阿骨打點點頭,示意繼續探查。
粘罕伸手往北指:「往北,那裡是咱們的故地,現被高麗人佔據。這地方,高麗人也一直在窺視,原本還以為是在高麗兵馬範圍內,沒想到在這裡。」
粘罕說的地方,就是咸鏡,這裡分南北。
南,高麗人正在不斷和想辦法往北擴,而那地方是最初女真人的故鄉(黑水靺鞨)
阿骨打說道:「看宋人如何回禮,咱們已經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粘罕問:「你認為,多少合適?」
阿骨打搖了搖頭:「不知道,至少應該給咱們十副甲吧。」
烏雅束卻說:「有五十副輕甲會更好,與高麗人作戰,此地不適合重甲。」
粘罕:「我派壹葉去說說。」
「不。」阿骨打與烏雅束同時反應:「這次,要看宋人的誠意。」
「聽你們的。」
誠意。
此時梁莘頭疼的就是這個誠意。
東跨院內,高士林已經安排人把甲都抬來了。
高士林開始介紹:「鐵甲、素甲、渾銅甲、黑皮甲、鐵身皮副甲,這邊是:偏挨甲、長齊頭甲、短齊頭甲。咱大宋可止有布人甲,甲胄的種類繁多,不同士兵披不同的甲,但實話實說,咱們當下披甲勉強夠三成。」
宋軍,眼下窮了。
真正能配發給士兵的甲,只有三成。
梁莘敲了敲步人甲:「聽說,此甲要三十八貫?」
高士林指著一副看起來很舊的鐵甲:「這種只要十五貫,倉庫里不能用的,過萬。」
「還能用嗎?」
「都是塗油保存,扎帶可能會壞,但甲片不會。」
梁莘:「修,就這種,給他們一百副,再加人甲馬甲全套十副,步人甲給他們五副。箭頭、刀具什麼的,給一些。我們商量一下,高麗人若是吃虧了,會不會也來買點什麼呢?」
高士林:「那就再加多些,讓高麗人好好吃點苦頭,把倉庫里那些舊的霹靂炮裝上一千隻。還有舊火器,也裝上一些。」
章惇等人沉默。
過了好一會,范純禮開口:「若是韓相在此,必會反對。」
高士林問:「為何?」
范純禮:「惹遼人不高興。」
這話,高士林無法反駁,他也在朝堂上這麼多年了,提到遼人,朝堂上幾乎大半的文官都會感覺到緊張。
梁莘說道:「不如試探一下遼人的底限,或是他們退讓,各位當如何?」
「對,試探一下。」高士林立即表示支持。
又是沉默。 死寂一樣的沉默。
高士林呢,喝著茶,盯著這幾個老頭。
終於,茶都象白水一樣的時候高士林忍不住了:「試探一下,若是遼人退讓,對遼人的懼怕必會減弱。」
「唉!」蘇軾嘆了一口氣:「那,試試吧,但要講究一個度。」
梁莘:「讓三叔去。」
章惇問:「去,然後呢?」
梁莘:「打麻將,然後直接提出,論歌舞、彈唱、藝術,我大唐……不對,是我大宋比起大唐已經青出於藍,比一比。關於女真人得到鐵甲這事,就一百多副甲,不至於有什麼事,而且一定是高麗人傳過去的,順便黑一把高麗人。」
章惇再問:「如何黑?」
「我送高麗人一些兵甲……」
章惇抬手打斷了梁莘:「遼主聖宗時期,高麗曾經發生過大臣康兆弒君的事,后高麗王洵向遼主請封,康兆殺了幾十名女真使者,女真人為了報復,將高麗發生的事情告訴了遼主,遼主興兵,雖勝,卻攻不下高麗的兩座邊境雄城,只能繞道。」
梁莘開始認真聽。
章惇接著講:「康兆倒也是硬骨頭,與遼軍血戰到底,沒降。事實上,遼軍是打不下高麗的,兩次大軍出征都遇上的暴雨,而且攻不下雄城。」
「遼與高麗,有三。」
「其一,高麗人還是很擅武的,能打。在遼軍面前不至於一觸即潰,而且重視防禦。其二,高麗國主還是很會治國,利用其地形,大量的山川水網阻擊遼軍。最後,遼國的戰略方向並不是高麗,而是女真、草原、以及我們大宋。」
梁莘聽到這裡問:「章公,你的意思是?」
章惇說道:「裝糊塗,讓曹誦在遼國多待一些日子,遼國問及就裝糊塗,看遼國的反應。有一點莘哥兒想的沒錯,女真人有咱們給予的甲之事,必是高麗人告訴遼國。幾百副甲,不至於讓遼國大怒,但生氣肯定是會的。」
「行,就這麼辦。」
梁莘說完就準備起身離開。
章惇叫住了梁莘:「莘哥兒,還有一事。」
梁莘:「還有?」
章惇說道:「此次,聽聞船上高麗貴女數人,那貴到何種程度呢?此事,才是可利用的上上策,貴女可傳遞消息,比間者還有用,蔣干盜書的戲,我看伱故事講的挺好,此時卻沒用上。」
梁莘搖了搖頭:「都是些可憐人,沒想利用她們。」
「可笑。」章惇只說這一句,便拿起茶杯。
高士林也說:「莘哥兒高智,此時卻為何……,我想不出合適的詞了。」
范純禮:「朽木腦袋。」
「對,朽木腦袋。」高士林純粹是不想說貶低的語,這會讓范純禮說了,正好。
他也是讀書很多的人。
范純禮又說道:「我估計,遼國使節應該會不久就到汴京。若遼國使節沒來,西夏就有可能會出兵,分出勝負之後,西夏會赴遼。」
梁莘很自信:「我們會勝,糧草充足、軍械充足、西軍強悍、士氣高漲。我們沒理由會輸,既然我們沒理由輸,這次輸的就是西夏。」
章惇聽到這裡,也說道:「不,西夏一定會派使臣去遼國。去年,西夏梁太后被鴆殺,十六歲的西夏國主派使節來汴京,希望與咱們大宋講和,先帝不許,西夏國主處死了邊境上幾員大將,上謝罪表。」
梁莘聽到這裡,笑了:「哲宗允了,然後恢復了……『歲賜』」梁莘把歲賜二字念的極重,充滿了嘲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