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75章 顧憲成
第275章 顧憲成
夜,顧伯陽呆坐在客棧之中。
自從那天之後,他在舉人之中的威信,已經是呈直線下降了。
所有人都看到了福王與榮王的鮮明對比。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有沒有被雷聲嚇到的問題,而是一個「膽魄」的比較,而榮王膽魄不如福王的傳聞其實在民間早有流傳,也在今日得到了證實。
那麼,關於榮王的其他傳聞,它真的只是「傳聞」嗎?
很明顯,隨著這一件事情的證實,其他的事情也已經被眾人默認。
那麼,傳播假消息的顧伯陽,自然就被眾人所鄙視了。
雖然說,在道理上其實他依然是站得住腳的,但是誰讓顧伯陽後期被帶偏了,執著於宣傳榮王的優點,結果事實一出,自然就啪啪打臉了。
尤其是他領頭的那份上疏,造就了現在一眾舉子沒試考,沒官做的情況,本來就引起了相當多的人的不滿,畢竟相比於這所謂「大事」,大部分人,都更加關心自己的前程,之前不說是因為「大勢」在他這裡,現在大勢一去,立刻就將自己的不滿表現了出來。
顧伯陽坐在桌子前,臉色有些陰沉,搖曳的燭火映照著他的臉。
舉子們已經在疏遠他了,今天他去拜訪幾個大臣,也被閉門不見,這在前段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日子他享受夠了眾星捧月的地位,哪怕是那些朝中的官員,在他上門的時候也是笑臉相迎,現在巨大的落差令他感到十分的難受。
這還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把事情辦砸了。
他的任務是發動舉人們對朝廷施加壓力,並且儘可能地聯絡大臣加入他們這一方,很明顯,這已經失敗。
顧伯陽咬牙,隨後在桌上攤開一張紙,開始匆匆寫信,準備尋求下一步的計策。
接著便交由忠心的下人遞送。
好巧不巧,幾乎就是那下人離開客棧之後不久,幾個錦衣衛喬裝打扮,來到了顧伯陽居住的客棧之外,他們奉駱思恭之名,自今天開始,監視這個名叫顧伯陽的舉人。
正好錯過。
……
南直隸,常州。
一座書院之中。
名為顧憲成的中年人看完京師的來信,不由地火冒三丈,口中罵道:
「這個廢物!」 他曾經也是朝廷的官員,最高當過吏部文選司的郎中,但是他當時堅決反對兩王並封,於是萬曆便直接將他免職。
然而這一次的免職,卻給他帶來巨大的聲望,而他在朝廷之中的好友葉向高等人也依然與他保持著聯繫,這就使得他雖然是個平民,但是依然可以插手朝堂中事。
而他也沒有浪費自己的聲望,當即就在無錫的東林書院聚集了一些人進行講學,同時議政。
憑藉著他「忠直敢言」的聲望,以及當時有許多官員因為立儲之事被貶,都聚集到了他那裡,使得書院一時間名氣大作,吸引了許多士子,有了初步左右輿論的能力,也有很多受到東林一脈影響的官員進入了朝堂,導致他們越發的強大。
然而,這天下畢竟不是他顧憲成一家獨大,就在南邊不遠,就有搶生意的——東錢書院雖然在張居正執政時期被打壓,活動範圍僅限於寧波府等數府之地,但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他們又重新活躍了起來,現在大有浴火重生之徵兆,很多相關的王學書院,又開始在大明的各地建立了起來。
也有很多原本打算來東林的讀書人,都被他們給吸引過去了,畢竟那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存在。
為了保持住自己的影響力,顧憲成打算用一些盤外招,也就出現了那份傳遍天下的《憂危竑議》。
而顧伯陽,正是他的族侄,他的行動,也是顧憲成計劃中的一部分,如今搞砸了,又怎能令他不怒?
「兄長,發生什麼事了?」旁邊有人問道。
他是顧憲成的弟弟,顧允成。
顧憲成一面將那封信遞過去,一面不滿地說道:
「我本意是想要掀起輿論的浪潮,質疑皇帝為何不立榮王為儲君,同時把話題往那內閣四人身上引,以告訴天下人,陛下不立太子,與這四人油滑處事甚至暗地裡支持皇帝有關。」
「如此一來,士林、民間都在我們這一邊,那麼哪怕是陛下,都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意願,立榮王為儲,則內閣四人也必然下台!到時候便可把已經做到禮部左侍郎的向高扶進閣里,初步掌握大權。」
「再加上三才、允貞等人,豈不是可以借雞生蛋,提拔我輩中人?我黨便成矣!而我們,也可藉此機會,大大提高一番聲望……你看前兩日我在書院之中演講時論,批駁朝廷,盛況空前!聽學之人達千餘人,是前所未有之盛況!」
「按照計劃,不出數年,我等便可於鄉野掌控朝堂,驅除奸惡,眾正盈朝!」
顧憲成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眼眸中閃爍著野心。
他雖然被免官,但是卻從來沒有打算就這麼安然老死於鄉野之中,他的目光始終匯聚在朝堂之上。
一旦計劃成功,他便可以以布衣之身操控天下,到時候,他就是無位之相!但是如今他的計劃卻出現了巨大的問題,而這,正是從京師開始的。
「伯陽在京師,借今科舉子的身份,既可以進一步逼迫陛下,又可以趁機結交我輩中人,如果操作得當,將這百餘學子都結為我黨中人,都並非不可能之事,科舉國之大事,今科舉子盡反,陛下也會壓力大增,可是如今呢?」
「一次祈雨,就全完了!我道怎麼輿論有所逆轉,原來是從京師而來!看個什麼求雨,講個什麼賢明與否!只要抓住禮法,我們就立於不敗之地!現在好了,還有誰願意與他結交?還有誰願意與他一同逼迫皇帝?」
「大好的局勢,變成現在的兩派辯論!有人支持,皇帝就有希望,如何逼迫他立太子?若是不改立,內閣不換,我們這裡的士子,也很快會順從大勢而散去的!」